《信息技术环境下英语教学资源整合》课题与研究方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9837590 上传时间:2023-10-2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环境下英语教学资源整合》课题与研究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信息技术环境下英语教学资源整合》课题与研究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信息技术环境下英语教学资源整合》课题与研究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信息技术环境下英语教学资源整合》课题与研究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信息技术环境下英语教学资源整合》课题与研究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环境下英语教学资源整合》课题与研究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环境下英语教学资源整合》课题与研究方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息技术环境下英语教学资源的整合课题研究实 施 方 案福建省武平县武东中学 谢礼云 364313一、课题的提出和研究的意义1课题研究背景1994年美国教育部发表了一篇有关教育技术的报告,题目就是用技术来支持教育改革。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组织还成立了一个教育改革学术委员会,专门致力于教育改革的探索和研究,教育技术一直是美国实施改革计划的最有力措施。90年代中期,德国的Heideberg大学和Mannheim大学着手进行了一项合作计划,尝试建立一种在数字网上运行的远程教学系统,该计划采用AIM方式将高性能多媒体工作站和多台PC机连接起来,通过网络来获得课堂教学内容、练习等教学资料。此

2、外,从90年代初开始,利用Internet支持的在线系统,美国、加拿大、德国、墨西哥等国相继建立了各自的网上虚拟学校。在国内,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开展也如火如荼,到1998年底,全国已有上千所学校接入“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并有部分学校开始网上远程教育实验,为广大师生和科研人员提供一个全新的网络环境,从根本上改变并促进了他们之间的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和科研合作。2000年,教育部确定了在中小学中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在“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的报告”中提出“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它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

3、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它学科的学习中。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它学科教学的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作为一个重要教学思想引起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普遍关注。2001年6月8日,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纳要(试行)中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近年来,广大教育工作者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进

4、行了广泛的研究:如多媒体辅助教学,基于校园网和因特网的教学,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等。这一切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但是,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资源的整合研究,在国内尚属前沿,研究成果非常少,尤其是经过整合又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英语教学资源几乎还没有。因而此课题的研究的空间非常大,同时也非常必要。2研究意义1)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一次次突飞猛进的发展,教育的时间和空间不断扩大,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一次次突破,教育的内容、手段、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因此我们需要用新的理论去认识它、掌握它、指导它。大力发展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构新型的

5、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现代人才的培养创造不受时空局限的智能化、网络化、交互式的教育环境,也为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了必备的技术条件。2)教育改革和教育技术发展的需要教育改革推进了信息技术与教学资源整合的进程,而新课程目标的实施要求英语教学资源在内容上具有丰富性、动态性,在教学时空上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在教学方式上具有交互性和合作性,因而师生关系呈现出平等性和多元性等特点。因此构建一个收集、生产、整合、检索、使用、发布、共享教学资源的全功能智能化平台,显得极为迫切和重要。3)有利于教师利用所整合的教学资源,去提高备课效率和课堂教学效果当代教师,尤其是重点示范性高中的教师,

6、不但教学工作繁重、工作时间长,备课辛苦,而且精神压力大。如果实现了信息技术环境下英语资源的整合,有了可共享的优秀教学资源,则可以大大减少教师的工作负担,同时还可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4)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信息技术环境下英语资源的整合,可以实现以人为本,突出学习主体的主动参与性,从而实现“既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 “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的创建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查找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在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后,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讨论和评价。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发挥

7、主体性,凸现个性。教师在整合教学资源中也能发挥主导作用,并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目标。这样的教学十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5)有利于建构“研究性”和“协作式”教学模式通过英语教学资源的整合,每位英语教师就可以结合英语学科的特点去建构既能实现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教学资源的整合、又能较好地体现新型教学结构要求的新型教学模式。从最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角度考虑,最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和探索。这两种教学模式就是“研究性”学习模式(也叫“探究性”学习模式)和“协作式”学习模式(也叫“合作式”学习模式)。6)有利于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建设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需要校本

8、教材的研究和开发以及校本教材的规范和完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同时提出“要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这说明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设置正朝着针对性、适应性和实效性的方向发展,朝着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方向发展。本课题的预期研究成果高中英语教学资源库和课例光盘,就为英语校本教材提供了丰富的内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通过整合的英语教学资源库和课例光盘本身就是一种网络校本教材。7)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外学习资料,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果,除了课堂学

9、习之外,还要靠课外广泛阅读、练习、复习和巩固。如果实现了信息技术环境下英语教学资源的整合,有了可共享的优秀教学资源网站,则可以为学生们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外学习资料,从而也就会提高教与学的效果和质量。二、课题的概念界定本课题研究中的“信息技术环境”指的是计算机、英语教学资源网站、因特网和多媒体等。“英语教学资源”指的是高中各年级的英语教学资源:1)对现行高中英语教材内容(包括语言知识、语法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等)的分析与辅导及其同步练习设计、单元课例和教学设计等,其实现媒介包括word文档、课件、电子书和音频等;2)教学资源中的人力资源(包括教师和学生)。这里的“整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整合”指

10、的是将信息技术融入到高中英语教学资源的有机整体中,而不是信息技术和高中英语教学资源的简单相加。其中,高中英语教学资源是主体,是目的;信息技术是手段,是载体。2“整合”指的是高中英语教材内容的整合,整合的要求是科学合理地、灵活地处理教学内容,而不是机械地照搬教材内容。整合的教学内容不是追求多和大,而是在遵循教学大纲的前提下去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追求“精、巧、新”。3“整合”指的是教与学的整合、教学中师生关系的整合以及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整合。所以,在整合过程中的一切行为,都应围绕“高中英语教学资源目标、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提高教学效果”这个中心,把信息技术巧妙地应用和融合到高中英语教学资源的实施

11、中,最终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将传统的接受式转变为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这一中心来整合,就要求教师在进行高中英语教学资源整合的教学设计工作中,密切注意教学系统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的地位与作用:看看通过自己将要进行的“整合”,能否使各个要素的地位与作用和传统教学过程相比发生某些改变?改变的程度有多大?哪些要素将会改变?哪些还没有?原因在哪里?只有紧紧围绕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通过最终教学设计所建构的教学方案能较好地体现新型教学结构的要求,这样的整合才是有意义的。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来进行高中英语教学资源

12、整合的教学设计(使计算机既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又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特别要高度重视高中各年级英语教学资源建设,这是实现整合的必要前提。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该课题的研究以建构主义理论,研究性学习理论为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理论首先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Piaget)提出来的。由科尔伯格、斯腾伯格、卡茨、维果斯基等丰富完善。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派中的一个分支。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通过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 1)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

13、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 2)强调情景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景相联系的,学习者在实际情景下利用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顺应当前学到的知识,并赋予新知识某种意义,如果原有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重组原有知识结构; 3)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认为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起着关键的作用; 4)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认为学习环境是学习者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在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强调师生互动,特别是学生之间的互动。 另外,建构主义理论本身是在二十世纪九

14、十年代初期,伴随着多媒体和网络通讯技术的日渐普及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它可以给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提供了最强有力的支持。 研究性学习理论研究性学习在我国新课改中有两种提法,一是学习方式,一是课程。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研究性学习”是与“接受性学习”相对应的概念。作为一种课程形态,“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为“研究性学习方式”充分展开所提供的相对独立的、有计划的学习机会。具体地说,是在课程计划中规定一定的课时数,以更有利于学生从事“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

15、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这一理论对于教与学的整合、教学中师生关系的整合以及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整合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构建主义理论和研究性学习理论为我们进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英语教学资源的整合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四、课题研究的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探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高中英语教学资源的整合,不但会建立好丰富而优秀的高中英语教学资源库和具有指导意义的课例光盘,为师生提供丰富生动的教与学的资源平台,而且探讨了师生在教与学过程中角色的转变从而促进教师英语专业水平得到发展,实现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为新课程改革找到新的突破口,为校本教研制度和校

16、本教材建设奠定基础。其中最有特色和创新的地方在于本课题侧重于研究高中英语教学资源的整合,从而建设好优秀的高中教学资源库和课例光盘,这是最有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的。五、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基本目标:以“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和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为指导,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研究性学习理论为理论依据,针对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教学资源整合现状的分析,探索和整合出适合于高中英语课程的优秀网络教学资源。 最终目标:建立英语网络教学环境下的高中英语资源库,高中英语课例光盘。让信息技术更有效地应用到英语课的教学中。转变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实现以人为本,突出学习主体的主动参与特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研究内容:1、信息技术环境下英语教学资源整合的理论背景和成果支持有哪些?2、为什么要对高中英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