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教案-呼兰一中-王雨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9833877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本课教案-呼兰一中-王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校本课教案-呼兰一中-王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校本课教案-呼兰一中-王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校本课教案-呼兰一中-王雨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校本课教案-呼兰一中-王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本课教案-呼兰一中-王雨(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呼兰区高中第一届校本课教学大赛教学设计教师王 雨单 位呼 兰 一 中课题了 解 萧 红时 间2013年11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萧红的生平及其作品,调查呼兰人对萧红的了解情况。过程与方法以探究、合作为主要形式,为开展研究性学习做准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萧红追求自由的精神,加强学生爱校、爱乡教育。重点激发学生学习萧红作品的积极性教学方法研究性学习难点收集资料 问卷调查教学手段多 媒 体总体教学环节环节教 学 过 程设 计 意 图一收集相关书籍、文献资料,开题论证从大的历史背景去审视人物,为研究性学习深入开展作铺垫二分组阅读相关作品并整理汇编内容知文论人,以文品人三分组汇报阅读情况成果共享,强

2、化理解四问卷调查,数据汇总,撰写结题报告由理论到实践,培养动手能力本课时的教学环节环节教 学 过 程设 计 意 图课前阅读萧红作品 填写问卷结合初中所学的文章加深对萧红的了解一我眼中的萧红教师谈对萧红的了解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你知道的萧红学生回答问卷中的部分问题了解学生对萧红及其作品的熟悉程度三萧乡人心目中的萧红介绍往届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情况导入研究性学习的概念,为开展研究性学习做铺垫四萧红的人生轨迹介绍萧红的生活和创作经历激发学生对萧红的热爱之情五萧红的艺术世界学生谈阅读感受 教师简析萧红作品调动学生阅读萧红作品的积极性课后自由阅读萧红的其他作品并记读书笔记,参观萧红故居、萧红墓巩固成

3、果,扩展阅读,注重实践了解萧红教学设计说明 呼 兰 一 中 王 雨本课教学从属于个人校本课开发内容之一,所以该课的设计说明主要从校本课总体设计的宏观角度去分析:一、 学校情境分析 1校外部情况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形成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系,在政策层面上给校本课开发提供了保障。素质教育理论的深入研究、创新教育的全面开展,在理论层面上给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依据。 研究性学习、教育科研的兴起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方法上的支持。新教材的开发、试用为校本课的开发留下了大有作为的广阔空间。2学校内部情况学生:呼兰一中是市重点高中,生源质量较高,学生的解受问题的能力突出,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但

4、存在学习成绩与思想品质不均衡发展问题。本校又有一部分自费生,家庭条件好、依赖性强、自律精神欠缺。教师:我校老教师皆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多数年轻教师亦已成长起来,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我经历过初中循环教学,现在又担任高中语文教学工作,对学生在中学阶段的心理特点、学习需求有较全面的了解。我先后参加校、县、升级的教育科研工作,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经济条件和物资资源:我开发的校本课程属于“课程补充”类型,现阶段又处于教师个人开发向教师小组开发过渡阶段,所以不会加重教师及学生的经济负担。学校有复印、排版、印刷设备作为保障,校本课程开发所需要的文字资料能保证及时发放到学生手中。学校的图书馆、校

5、园网为校本课的开发提供了有力的硬件保证。学校的整体氛围:我校有浓烈的教育科研氛围,曾多次举办大型的教育科研活动。教研组、科研室、及学校各级领导对课程开发有足够的政策支持和关怀爱护。二、 课程目标的确立在布鲁姆目标分类法的基础上确立总体目标为:认知:独立思考,创新思维,开拓视野。技能:团结协作,取长补短,适应社会。情感:自我教育,主动发展,热爱生活。总体目标的细化体现在具体板块内容的教学当中,例如 “自我教育目标”在萧红研究一课得到具体的体现。三课程方案的组织1、活动形态:属于课程补充类型,针对现行高中语文教材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适当的有益的补充。2、参与人员:由教师个别开发向教师小组开发过渡;有

6、部分学生尝试向全班实验过渡。3、投入时间:属于中期计划,仅限于高中一、二年两个学期进行。4、开发范围:属于部分校本课程开发,即以语文学科为依托的课程内容的扩展和迁移。四课程开发的内容调查对象:以呼兰中小学生为主,兼顾社会各阶层人士。调查地点:萧红故居 街道 学校 书店 快餐店研究目的:为校本课萧红研究的开展提供现实依据。呼吁家乡人民应该了解萧红作品,尤其是中学生应该培养对家乡作家的热爱之情,了解以萧红文化为代表的地方文化。研究意义: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实践精神、动手能力、合作意识。为校本课开发补充资料,深化研究性学习。一阶段:收集与萧红有关的书集、文献资料。二阶段:分组阅读相关作品并整理汇报内容。三阶段:分组汇报阅读情况。四阶段:小组问卷调查,数据汇总,撰写结题报告。预期成果:形成可供参考的量化数据,为校本课萧红研究的开展提供可靠依据。参与调查的学生自身对萧红的了解有较大的增多,在班级形成一股萧红作品热,进而带动相关班级的阅读活动。本节凡人格言课意以一个具体、微观的角度去展示校本课开发的各个方面难免会有失偏颇,希望各位同仁、领导提出宝贵意见,能使此校本课更好的为学校的教育科研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