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习俗的传承与变化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9831543 上传时间:2022-09-1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8.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节日习俗的传承与变化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传统节日习俗的传承与变化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传统节日习俗的传承与变化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传统节日习俗的传承与变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节日习俗的传承与变化(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统节日习俗的传承与变化 我眼中的春节传统节日习俗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瑰宝。作为站在 二十一世纪新时代青少年 我们应以什么心态来对待祖国的传统文化呢?下面是我的一些看法,希望能抛砖引玉。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是中国 最隆重、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 所独有的节日。自西汉以来,春节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春节一般指 除夕和正月初一。那么春节有哪些习俗呢? 北宋著名思想 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爆 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 桃换旧符”。我们从这首诗里了解到春节里我国人民要放爆 竹、贴桃符和喝屠苏酒。放爆竹、

2、贴桃符和喝屠苏酒有何寓意和演变的呢?相传 春节的来历有一种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 “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 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人们携老带幼逃往深山,以躲避 “年”兽的伤害。不过,有一年除夕,来了个乞丐。乡亲们 忙着逃命之时,却见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乞丐一些食物, 并劝他也快点上山躲避“年”兽袭击,那老人捋髯笑道:“婆 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仍 然继续劝说,乞丐笑而不语。村里人们发现气氛与往年不同: 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 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 啪”的炸响声,“

3、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 “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 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 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 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 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 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客家人的传说)从此我 国人民每年除夕,家家贴桃符、燃放爆竹的习俗就流传至今 了。现在我国正大力提倡低碳生活,节能减排,所以我国很 多地方禁止燃放爆竹(鞭炮),但是现在由于科技进步,我 们改用播放燃放爆竹(鞭炮)的视频,这一传统习俗得以传 承下来。过春节喝屠苏酒

4、又是怎么回事呢?据传,屠苏酒是由汉 末名医华佗创制而成,这种药具有益气温阳、祛风散寒、避 除疫疬之邪的功效,后由唐代名医孙思邈流传开。每年腊月, 孙思邈总是要分送给众乡亲一包药,告诉大家以药泡酒,除 夕进饮,可以预防瘟疫,孙思邈还将自己的屋子起名为“屠 苏屋”。以后,经过历代相传,饮屠苏酒便成为过年的风俗。 古代饮屠苏酒的习惯,是一家人中年纪最小的先喝,依次挨 下来,年纪越大的越后喝。原因是小孩过年增加了一岁,所 以大家要祝贺他;而老年人过年则是生命又少了一岁,拖一 点时间后喝,含有祝他们长寿的意思。唐代诗人顾祝岁日 作诗说:“不觉老将春共至,更悲携手几人全。还将寂寞 羞明镜,手把屠苏让少年。”北宋大文豪苏辙的除日诗 也曰:“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这两位古 代诗人的作品证实了这种说法。现在过年喝酒,一般都是让 长者先喝,意味着敬老。但是,这种先少后长喝屠苏酒的风 俗一直传承至今。当然过春节的习俗还有 祭灶、扫尘、洗浴守岁、爆竹、 吃年夜饭、给压岁钱、祭祖等习俗。传统节日不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更是珍贵 的民族文化遗产,我们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正确态度来 对待之,才能使我们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并世世代代传承下 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