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历年真题卫生毒理学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9829214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91.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卫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历年真题卫生毒理学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公卫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历年真题卫生毒理学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公卫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历年真题卫生毒理学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公卫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历年真题卫生毒理学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公卫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历年真题卫生毒理学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卫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历年真题卫生毒理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卫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历年真题卫生毒理学(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公共卫生执业医师历年真题一一卫生毒理学10.外源性化学物引起有害作用的靶器官是指外源性化学物A精品文档A.直接发挥毒作用的部位B.最早达到最高浓度的部位C.在体内浓度最高的部位D.表现有害作用的部位E.代谢活跃的部位B .脂肪A.中枢神经系统C.肝D.肺E.骨骼130 .氟(F)的靶器官为E131 .铅(Pb)的靶器官为A83.对某化学毒物进行毒性试验,测定结果为:LD50=896mg/kg,LD0=152mg/kg,LD00=1664mg/kg,Limac=64mg/kg,Limch=8mg/kg,其慢性毒作用带的数值为AA.8B.14C.26D.112E.20811.关于生物学标志

2、的叙述,错误的是BA.又称为生物学标记或生物标志物B.检测样品可为血、尿、大气、水、十壤等C.检测指标为化学物质及其代谢产物和它们所引起的生物学效应D.分为接触生物学标志、效应生物学标志和易感性生物学标志三类E.生物学标志研究有助于危险性评价1.欲把毒理学剂量反应关系中常见的非对称S状曲线转换为直线,需要将BA.纵坐标用对数表示,横坐标用反应频数表示B.纵坐标用概率单位表示,横坐标用对数表示C.纵坐标用对数表示,横坐标用概率单位表示D.纵坐标用反应频数表示,横坐标用概率单位表示E.纵坐标用概率单位表示,横坐标用反应频数表示138.某农药的最大无作用剂量为60mg/kg体重,安全系数定为100,

3、一名60kg体重的成年人该农药的每日最高允许摄入量应为DA.0.6mg/人日B.3.6mg/人日C.12mg/A日D.36mg/人日E.60mg/人日9.有害作用的质反应剂量反应关系多呈S型曲线,原因在于不同个体对外源性化学物的EA.吸收速度差异B.分布部位差异C.代谢速度差异D.排泄速度差异E.易感性差异87.在毒性上限参数(致死量)中,最重要的参数是EA.绝对致死剂量B.大致致死剂量C.致死剂量D.半数致死剂量E.最大而寸受量(最大非致死齐1J量)7 .LD50的概念是CA.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最大剂量8 .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最小剂量C一经统计,能引起一群动物50%死亡的剂量D.在实验中,出

4、现半数动物死亡的该试验组的剂量E.抑制50%酶活力所需的剂量2.有关半数致死剂量(LD50)的阐述,正确的是CA.是实验中一半受试动物发生死亡的剂量组的染毒剂量B. LD50的值越大,化学物的急性毒性越大C. LD50的值越小,化学物的急性毒性越大D.不受染毒途径和受试动物种属影响E.需要结合其他参数才能对受试物进行急性毒性分级17.如外来化合物A的LD50比B大,说明DB. A的毒性比B大D. A的息性毒性比B小B .引起DNA损伤的最低剂量A.A引起实验动物死亡的剂量比B大C.A的作用强度比B小E.A引起死亡的可能性比B小81.观察到损害作用的最低剂量是CA.引起畸形的最低剂量C.引起某项

5、检测指标出现异常的最低剂量D.引起染色体畸变的最低剂量E.引起免疫功能减低的最低剂量81.一般对致癌物制定的实际安全剂量在人群中引起的月中瘤超额发生率不超过A.10-2B.103C.104D.105-6E.108.未观察到损害作用水平(NOAEL)是指AA.不引,起亚临床改变或某项检测指标出现异常的最高剂量B.弓I起DNA损伤的最低剂量C.引起免疫功能降低的最低剂量D.人类终身摄入该化学物不引起任何损害作用的剂量E.引起畸形的最低剂量6.下列属于无阈值效应的是DB.四氯化碳所致的肝细胞坏死D.乙酰水杨酸所致的胎仔畸形A.汞所致的中毒性脑病,C.氢氟酸所致的皮肤灼伤E.氯乙烯所致的肝血管肉瘤88

6、.外来化学物在血液中主要与下列哪种蛋白结合CA.铜蓝蛋白B.血红蛋白C.白蛋白D.球蛋白E.脂蛋白83.使外来化学物易于经生物膜简单扩散的因素为AA.浓度梯度大,脂水分配系数高,非解离状态B.浓度梯度大,脂水分配系数低,解离状态C.浓度梯度小,脂水分配系数高,分子小D.浓度梯度小,脂水分配系数高,分子大E.浓度梯度大,脂水分配系数低,非解离状态83.气态和蒸气态化学物质经呼吸道吸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DA.肺泡的通气量与血流量之比B.化学物质的分子量C.溶解度D.血气分配系数E.化学物质的沸点10.脂溶性外来化合物通过生物膜的主要方式是AA.简单扩散B.滤过C.易化扩散D.主动转运E.胞饮和吞

7、噬12.一般外源性化学物在胃肠道吸收通过生物膜的主要方式为AA.简单扩散B.膜孔滤过C.易化扩散D.主动转运E.胞饮和吞噬9.适宜于用气管注射染毒的空气污染物是AA.二氧化硫B.可吸入颗粒物C.二氧化氮D.苯E.氯气6.一般认为,不同途径接触化学毒物的吸收速度和毒性大小顺序为A.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电腔注射经口经皮B.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经口司空注射经皮C静脉注射腹腔注射测肉注射经口经皮D.静脉注射腹腔注射经口测肉注射经皮E.静脉注射肌肉注射朝复腔注射经皮经口16.脂溶性化学物经口灌胃染毒,首选的溶剂为EA.酒精B.水C.吐温80D.二甲基亚碉E.植物油79.洗胃清除体内未吸收毒物的最佳时间是服毒后A

8、A.16/h时B.713小时C.1420小时D.2127小时E.2834小时28.毒物的脂/水分配系数低提示毒物易于EB.在体内蓄积A.被机体吸收C.被肾排泄D.被机体代谢E.与血浆蛋白结合3.导致化学毒物在体内不均匀分布的转运方式是EA.吞噬B.胞饮C.滤过D.简单扩散E.主动转运13.外来化合物的肠肝循环可影响其BA.毒作用发生的快慢B.毒作用的持续时间C.毒作用性质D.代谢解毒E.代谢活化127.某外源化学物可发生肠肝循环,则可使其CA.毒作用发生减慢B.毒作用性质改变C毒作用持续时间延长D.代谢解毒抑制E.代谢活化抑制9.毒物排泄最主要的途径是EA.粪便B.唾液C.汗液D.母乳E.尿液

9、84.毒物代谢的两重性是指EA.一相反应可以降低毒性,二相反应可以增加毒性B.经代谢后,水溶性增大,毒性也增大C.原形不致癌的物质经过生物转化变为致癌物D.毒物代谢可经过一相反应和二相反应E一经过代谢,毒件田增加(代谢活化)或降低(代谢解毒)A.PAPSB.UDPGAC.NADPHD.GSHE.CH3COSCoA143 .谷胱甘肽结合反应需D144 .硫酸结合反应需B145 .细胞色素P-450依赖性加单氧反应需D4 .下列反应中由微粒体FMO催化的是AA.P绿原子氧化B.黄喋吟氧化C.脂肪姓羟化D.醛脱氢E.醇脱氢5 .谷胱甘肽S-转移酶存在于细胞的CA.线粒体B.高尔基体C.胞液D.细胞核

10、E.溶酶体15.经肝脏细胞色素P-450酶系代谢解毒的毒物与此酶系的诱导剂联合作用,此毒物的毒性效应DA.减弱B.增强C.无变化D.持续时间缩短E.潜伏期延长84.在给予实验动物多氯联苯后,发现体内苯转变为苯酚明显加速,说明该物质诱导CA.黄素加单氧酶B.黄喋吟氧化酶C.细胞色素P-450D.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E.单胺氧化酶89.可使亲电子剂解毒的结合反应为BA.葡萄糖醛酸结合B.谷胱甘肽结合C.硫酸结合D.乙酰化作用E.甲基化作用14.与外源化学物或其代谢物发生结合反应的内源性底物,不包括DA.PAPSB.UDPGAC.半胱氨酸D.丙氨酸E.S-腺喋吟蛋氨酸29.澳化苯在体内代谢为环氧

11、化物后成为肝脏毒物。如事先给予动物SKF-525A,则澳化苯的肝毒性明显降低,原因是抑制了AA.黄素加单氧酶B.谷胱甘肽S-转移酶C,环氧化物水化酶D,超氧化武歧化酶E.混合功能氧化酶3.下列酶中不参与水解作用的是DB. A.酯酶D. DT-黄素酶A,环氧化物水化酶C.B-酯酶E.胰蛋白酶11.经肝脏细胞色素P-450依赖性加单氧酶系代谢活化的毒物与此酶系的抑制剂联合作用,该毒物的毒性效应DA.减弱B.增强C.无变化D.持续时间延长E.潜伏期延长B.醛脱氢酶A.细胞色素P-450C.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D.竣酸酯酶E.乙酰胆碱酯酶128 .胡椒基丁醴可抑制A129 .对硫磷可抑制E41.某

12、农村曾用飞机喷洒农药以扑杀棉花害虫,事后不久,在这数十平方公里受到该农药污染的环境里,有少数人群出现鼻刺激、咳嗽、头晕、恶心,更有甚者附近村民8人发生急性中毒(有多汗、呕吐、瞳孔缩小等症)而入院治疗,住院者中5人系同家族亲属,另3人情况不明。在上述同一污染环境中,人群之间的健康危害效应出现如此大的差异,其最大可能原因是EA.个体接受农蓟的量不同B.身体健康状况不同C.个体营养状况有差异D.个体年龄不同E.个体易感性不同(某些个体存在该有害因素的易感基因)A.腹腔注射B.灌胃C.皮内注射D.涂皮E.静脉注射66 .通常使化学毒物表现出最大毒性的染毒途径是E67 .在毒理学试验中较少使用的染毒途径

13、是C85 .毒理学试验中溶剂的选择原则主要有以下几条,除了CA.受试物溶解后稳定B.溶剂本身无毒C.不被机体吸收D.不改变受试物的理化性质及生物学活性E.与受试物不发生反应32.毒理学试验中溶剂的选择原则不包括BA.受试物溶解后稳定B一不祓机体吸收C.与受试物不发生反应D.不改变受试物的理化性质及生物学活性E.本身无毒85.外来化学物的联合作用有以下四种,除了AA.诱导作用B.相加作用C.协同作用D.独立作用E.拮抗作用128.在给予实验动物苯硫磷后,发现马拉硫磷的毒性明显增强,说明该物质抑制BA.醇脱氢酶B.酯酶C.黄素加单氧酶D,单胺氧化酶E,环氧化物水化酶12.外来化合物联合作用的类型不

14、包括EA.相加作用B.协同作用C.拮抗作用D.独立作用E.相似作用7.苯硫磷和马拉硫磷的联合作用经等效应线图法评定,其交点位于95%可信限下限的连线之下,可判定其作用类型为A.独立作用C.拮抗作用E.增强作用82. LD50与急性毒性评价的关系是DA.LD50值与急性毒性大小成正比C. LD50值与急性阈剂量成反比BB.协同作用D.相加作用B.1/LD50值与急性毒性大小成正比D. LD50伯与急性毒性大小成反比E. LD50值与染毒性剂量成正比84.LD50的概念是BA.能引起半数实验动物死亡的最大剂量B.能引起半数实验动物死亡的最小剂量C.杀虫剂杀死一半有害昆虫的剂量D.能引起一组实验动物50%死亡的剂量E.实验动物致死剂量的一半15.下列哪项不是急性毒性试验要求的观察指标DB.中毒表现D.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A.死亡C.体重改变E.病理学检查13.急性毒性试验一般要求观察DB. 5天D. 14 天B.氯气吸入染毒D. SO2+颗粒物吸入染毒A.3天C.10天E.28大A.苯吸入染毒C.颗粒物吸入染毒E.苯十颗粒物吸入染毒119.压缩空气法适用于B120 .稳流鼓泡法适用于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