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古代汉语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9827744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古代汉语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论古代汉语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论古代汉语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论古代汉语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古代汉语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古代汉语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古代汉语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古代汉语是指古代汉民族的语言。由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和以六朝以后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古白话两部分组成。我这里所说的古代汉语知识是指古代汉语学的内容,主要包括文字学、语法学、音韵学、训诂学和词汇学等。我们以为,一门学科的发展方向,一方面应从它的研究对象去看,另一方面又要从它的功用去看。世间的学科,有的以研究实体对象为主,有的则以研究关系,功用对象为主,前者如生物学、地质学、语音学,后者如技术经济学、数学。此外,还有一类学科,它既研究实体对象,又研究关系、功用对象,而古代汉语学就是以研究实体对象和关系,功用对象为主的一门学科。它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

2、的应用。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代汉语知识对小学生的古诗、文言教学,生字读音、写法教学以及词汇教学方面有很多帮助。这里,就从以下4个方面来谈谈古代汉语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一、古代汉语知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相同声旁的形声字在今天普通话中的读音。说文:“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形声字就是由表示声音的声旁和表示意思的形旁组成的汉字。我们汉字中绝大部分都是形声字。学生到了小学2年级的归类识字就开始学习形声字了,但是他们都不理解为什么这些字是形声字。究其原因,还是汉语读音的转化分流导致。形声字的声旁是表示一个字在古代的读音同被造字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同一个声旁的一组形声字在造字时

3、代的读音应该是一致的。可是到了如今的普通话中,语音的分流转化使读音相差很远。怎样让学生分辨一个字到底是不是形声字呢其实这里可以向学生介绍一点古代汉语的知识,比如“古无舌上音”,清钱大昕在十驾斋养心录卷五中提出:“古无舌头,舌上之分,知彻澄之母,以今音读之,与照穿床无别也。求之古音,则与端透定无异。”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的声母zh、ch、sh在古代其实读作d或者t。所以我们发现“端”、“喘”、“揣”、“踹”、“遄”是一组形声字,“逃”、“桃”、“洮”、“跳”、“挑”、“眺”、“窕”、“佻”、“祧”是一组形声字,“调”、“凋”、“碉”、“稠”、“绸”、“惆”是一组形声字。而且通过这些知识和列举的形声

4、字我们还能发现其中规律性的问题总结:形声字的声旁有念d,t的,都可以翘舌。当然还有很多知识,比如“古无轻唇音”、“喻三归匣”、“喻四归定”都可以应用到语文教学当中。主要就看我们老师怎么样把这些知识“润物细无声”的化到教学知识的过程中去了。二、古代汉语知识可以解决小学语文一些难解的词汇问题。小学语文教学中有一些很让人头疼的词汇,比如“凯旋归来”、“悬殊很大”、“公诸于世”等等,“旋”就是“归来”,“悬”就是“很大”,“诸”就是“之于”的意思,似乎这些都是犯了重复的语病,还有新兴的“铝沙锅”似乎是自相矛盾的词。但这些词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都这样说,似乎已经成了一种约定俗成。导致这个的原因是我们现代汉语

5、受西方语言影响,有羡余性,即多余性(语言的羡余性、语言的模糊性、语言的生成性,被称为20世纪国际现代语言学界对自然语言本质的三大发现。)。重复其实是为了增强语言信号。就这一点来看,这些词汇的使用其实是可以的,不算是语病。在我们的汉语中的偏义复词就是这样的情况。如“国家”偏指“国”,“家”义消失;“人物”偏指“人”,“物”义消失;“质量”偏指“质”,“量”义消失;“舟楫”偏指“舟”,“楫”义消失;“狐狸”偏指“狐”,“狸”义消失;“妻子”偏指“妻”,“子”义消失。“忘记”偏向“忘”,“记”义消失;“死活”偏向“死”,“活”义消失;“离合”偏指“离”,“合”义消失;“好歹”多指“歹”一方,“好”义

6、消失;“缓急”多指“急”义,“缓”义消失。这些偏义复词都经过临时组合阶段的试用过程,历代相递袭用,渐渐固定了下来。而上面提到的“凯旋归来”、“悬殊很大”、“公诸于世”、“铝沙锅”等等依然还处于试用阶段,也许将来会渐渐固定下来,但是现在我们还是愿意宽容一点来看问题。三、古代汉语知识对小学的文言释义有很大的帮助。在中小学的课本上古诗和文言文还是占了很多篇的,但是老师在教授时对字词的解释是十分不到位的。很多时候都是在曲解词义,误把随文释义当作了义项,有的不考虑文献性质而胡乱解释,如将李白诗“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之“疑是”解为“好像”,事实上,前三句都是作

7、者“遥看”之景,第四句,作者并没看到其景,但古人认为实有“银河”。“疑是”正表明作者心中疑疑惑惑,这瀑布似乎是来自九天之银河,这正反映了当时李白的认知心态。还有,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中的“床”其实是“井干”的意思,并非我们现在的“床”。再如,将“唯贤是举”的“是”翻译成“适合”。事实上,这是一个宾语前置格式,翻译过来就是“举唯贤”,“是”是提宾的标志,没有实际意义。如果教师在平时多读古代汉语的书,增加知识,在讲到这些翻译时就可以给学生最准确的知识。四、古代汉语知识在生字教学中的应用很多。生字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汉字音形相近的字很多。怎样让学生弄清楚不写错是教学的一个难题。很多老

8、师会采用编儿歌记生字的手段。但是一些极易混淆的字还是很难让学生区分。比如“如火如荼”的“荼”字,不论是字形还是读音,学生总是和“茶”分不清。其实“荼”是个形声字,声旁从“余”,和“荼”一组的还有“涂”、“途”。教学时联系这两个形声字让学生记忆就很难搞错了。而且根据“喻四归定”的音韵学原理,中古的喻母四等字在上古是读成定母,所以“余”字上古时就是读作tg的。这样告诉学生他们就更不会弄错字音了。古代汉语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远远不止我上面所列的4点,还有很多很多,比如一年级的拼音教学这个难点,有些孩子到了五、六年级拼音还是很不好。其实这些都可以用古代汉语知识来解决。我们等待着更多老师来发掘。要运用古代汉语知识于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就必须熟练的掌握古代汉语知识。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这要求我们老师不断的学习,提升自己的知识技能水平。黄侃先生说:“夫所谓学者,有系统条理,而可以因简驭繁之法也。明其理而得其法,虽字不能遍识,义不能遍晓,亦得谓之学。不得其理与法,虽字书罗胸,亦不得名学。我想我们老师能给学生的也就是方法吧。让学生掌握各种方法,理解题旨,触类旁通。孩子不仅有童心更有好奇心,用多种方法让他们来理解语文会事半功倍的多。对老师来说也会轻松许多,让古代汉语知识应用于语文教学,给学生和老师带来更多方便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