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肇庆市七星岩地区地质地貌实习报告范文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9827712 上传时间:2022-07-2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6月肇庆市七星岩地区地质地貌实习报告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6月肇庆市七星岩地区地质地貌实习报告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6月肇庆市七星岩地区地质地貌实习报告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6月肇庆市七星岩地区地质地貌实习报告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6月肇庆市七星岩地区地质地貌实习报告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6月肇庆市七星岩地区地质地貌实习报告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月肇庆市七星岩地区地质地貌实习报告范文(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xx年6月肇庆市七星岩地区地质地貌实习报告范文XX年肇庆市七星岩地区地质地貌实习报告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XX 级XX年肇庆市七星岩地区地质地貌实习报告洪灿哲02 地理科学0232130237前言:众所周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出真知, “”。为了巩固地质地貌学的教学成果 ,提高教学质量,让同学们学以致用 ,能够用书本的知识来解决实际上的一些咨询题 ,提高同学们的野外作业能力和分析能力,XX年7月9 11日,我们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XX级150名同学在高全洲老师、 刘祖发老师和杨清书老师的带领下到肇庆市七星沿地区进行为期三天 的地质地貌实习。尽管只是三天的时刻 ,而且我们

2、目前专业知识的匮乏、能力的有限,确实非常难对肇庆七星沿地区的地质地貌状况有非常透彻的认识,但在差不多掌握了当地详细地质地貌情况的高老师等的精心讲解和耐心指导下 ,加上非常多学者之前做的调查资料,我们得以比较系统地了解掌握了当地的地质地貌情况,并学会了一些外出实习的差不多要领和考察方法。肇庆市位于广东省的中西部,地跨珠江的主干流 西、北江流域。地势由北部、东北部渐次向中部和东南部倾歪,具有山地、丘陵、平原、湖泊等多种地貌。市区背靠北岭,面临西江,上控苍梧 ,下制南海。 北部为北岭山地和西江古河道形成的沥湖,中部为河谷冲积平原,东西两端重峦叠峰紧锁江流,形成三榕峡、大鼎峡和羚羊峡。境内孤丘台地疏落

3、散布,石山拔地而起,湖泊池塘星罗棋布 ,形成五湖、六岗、七峰、八洞的独特自然景观,成为驰名中外的七星岩风景区。正因为肇庆独特的地质地貌风光,它才成为我们实习的首选之地。本次实习从 7 月 9 日开始 ,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动身 ,路经中山 ,江门、 高要等市,并在途中的西江大桥到南岸卸煤码头考察滑坡和河流阶地,然后才到肇庆党校。下午到北岭考察洪积扇,最后是东岗村观看并讨论了当地地貌。 10 日要紧是在七星岩风景区对其地质地貌进行考察,要紧考察地貌有地下溶洞,落水洞,干溶洞,断层带等。第三天上午考察了西江三榕峡东岸的北岭背歪 ,总结了实习成果,下午离开肇庆返回珠海,结束了为期三天的实地考察。具体路

4、线7 月 9 日:告辞中大珠海校区 西江大桥 卸媒码头(上南岸) 肇庆党校 北岭山南 东岗村附近。此次的目的要紧是观看滑坡和二三级阶地地貌。7月 10 日: 肇庆党校 七星岩公园 ,考察七个秀丽的喀斯特石峰: 阆风岩,玉屏岩,观音岩,天柱岩,蟾蜍岩,仙掌岩和阿婆岩。这次的目的要紧是观看水平溶洞(双源洞)和断层及洼地地貌。7 月 11 日:上午:肇庆党校 三榕峡(位于西江的峡谷地段) 采石场。此次目的是观看断层及其层理结构。下午实习结束,返回中大珠海校区。我们这次考察的地区常见的七种地貌类型分不1) 侵蚀低山。其相对高度200m, 要紧是指北岭山脉;2)侵蚀丘陵。其相对高度200m, 要紧是指西

5、江南岸的丘陵和山地;3)侵蚀台地。其相对高度在10m 以上,坡度和缓,一般15 度,要紧是指位于侵蚀低山和侵蚀丘陵之间的低矮的高地;4)洪积阶地和冲洪积扇。要紧分布在北岭山麓;5)河流阶地。要紧是指沿岸二级、三级河流阶地;6)冲积平原。要紧是指西江沿岸的河漫滩和一级半埋藏河流阶地;7)喀斯特丘陵。岩性为壶天灰岩或石磴子灰岩,要紧是指七星岩等喀斯特石峰。实习内容:7月 9 日早上 7点,我们从中大珠海校区乘车动身。 沿路能够看到公路有很多低矮的丘陵这些丘陵的岩石大多差不多风化成砖红壤了 ,非常少有完整的基岩保存下来。而正是由于肇庆的基岩出露状况比较好,因此我们选择它作为地质、地貌实习的基地。整体

6、上来看, 肇庆七星岩地区北部是山地,南部是丘陵,中部是西江冲积平原,肇庆七星岩喀斯特丘陵就是位于那个平原上。我们三天考察的地貌类型按顺序大概滑坡与阶地,冲洪扇与洪积平原,充填构造,喀斯特丘陵与溶洞,落水洞,背歪与断层。下面我就按照时刻顺序来讲明肇庆七星岩地区的地质地貌状况。第一天:我们从珠海动身乘车通过江门、新会、高要,在开往肇庆党校的途中顺道考察了西江大桥南岸东侧的卸煤码头(上南岸),这是一个半埋藏阶地。上南岸是一个潜在的滑坡 ,然而目前没有再次滑坡的趋势和迹象。滑坡是坡面上大量土体、 岩体或其他碎屑堆积,要紧在重力和水的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它是山区建设中经常遇到的一种自然

7、灾难。 据老师介绍,该地在 20 年前发生过一次大滑坡 ,现仍能够看到当年的滑坡壁 (上图山坡凹处),滑坡体由于采山取石和植树造林等缘故差不多看不出。1983 年 12 月 16 日上午约 9 时至 11 时该地发生一般规模的突然滑坡,塌方200 多米 ,沉落深度 10 米。事发时该处卸煤码头上有四个民工在小屋内睡觉,后来只有一人逃脱。据首先发觉滑坡的当地民工讲,滑动是首先从下面开始的,后来才看到上部滑动,由此可分析推断此滑坡属牵引式或称拖带式滑坡 ,广东地区的滑坡多是这种小型滑坡。依照老师的分析介绍 ,我们明白了造成这次滑坡的要紧缘故是: 该地处于西江凹岸 , 终年被流水冲刷而造成岸壁不稳定

8、; 滑坡的上部阶地上有一个水塘 (现在差不多填平) ,同时有地下渗透带,水塘中的水以地下水的形式与江水互渗,使中间土体遭到破坏,土质疏松,有些地点甚至被掏空; 滑体要紧是花岗岩的风化壳,为第四纪的松散堆积物,非常不稳定; 滑坡上的码头堆积了大量的煤,负荷太重,其重力对滑坡的发生是一个间接的推动力; 整个肇庆地区的粘土含量普遍较高,滑坡发生的前天当地下了一场大雨,粘土的膨胀系数大 ,雨水对其阻碍非常大,造成土质松软,从而引发了这次滑坡。此滑坡范围宽 134 米,10 多米厚,滑动后形成5 个阶梯,滑坡体伸入西江,由于规模不大,因此没有造成西江淤塞。 卵石的成分多样(下图左) ,岩性复杂且较脆 ,

9、风化程度较大,体现此处基岩的多样性,也显示了该二级阶地是西江干流经远距离搬运形成的。第三级阶地位于西江大桥南桥头东侧的自来水厂高地,高度大约为 15 至 16 米,那个地点地势比较平坦,岩石年代更为久远,鹅卵石风化程度更深,质地松化,一踩即碎(下图右),只是现在由于人工作用,很多被水泥盖住,差不多非常难寻到地面证据 鹅卵石。通过我们的观看,结合老师的分析,得出此处阶地鹅卵石的几个特点:( 1)磨圆度好,粒径不大,硬度不大,是河流长时刻的搬运,所经距离远;( 2) 具有多种多样的岩性, 由因此主干流形成,上流很多物质被带下来沉积,形成当地复杂的岩性; ( 3) 阶地级数越高,形成时刻越长,风化作

10、用越强,岩性越脆,越易碎。该地阶地示意图 肇庆市西江河谷地貌横剖面图下午,我们又在老师的带领下首先到了东岗村附近的北领山地考察,那个地点是洪积扇和冲积平原的过渡地带。洪积扇是由于山上下雨的雨水自沟谷出山口后 ,坡度骤减,沟谷水流所携带的物质大量堆积,就形成了以沟口为顶点的冲积锥或洪积扇。假如扩大到整个山足(四周)即称为洪积群,假如面积扩大,即可形成洪积平原。老师介绍了关于东岗村附近这些地貌的形成有两种观点: 第一种是由北领山地冲积而形成的 ,另外一种是由西江的冲积而形成的。依照我们的观看 (右图),那个地点的岩石以沙叶岩为主,砖红色 ,有一定的磨圆度,但有些有棱角 , 大多为砾石, 粒径较大

11、, 较疏松,而且颗粒由上到下、由山里到山外是由粗变细。 假如是由西江冲积形成的话,那么那个地点的岩型应该会比较复杂(这是因为冲积物复杂),颗粒一般是为圆形的,磨圆度较好,没有棱角,质地也会比较硬,而且纵观整个地貌类型,假如是由西江冲积形成的冲积平原,那么宽度应该非常大(比冲洪积扇大的多),然而此地的扇形宽度并不是非常大。故我们推断,这应该是由北领冲积而形成的洪积扇。从而我们也就能够明白 ,我们所走的公路、广茂铁路以及它们两边的建筑物、还有我们住的肇庆党校差不多上建在洪积扇上的。因为洪积扇是通过非常上的时刻堆积而成的 ,坡度比较平坦(那个地点只有3 到 5 度) ,在上面建一些东西是能够的,然而

12、由于岩石不是非常硬,地基不是非常好, 因此不宜建高层的建筑,这也是我们在路旁都没有见到高层建筑物的缘故。下午四点 ,我们到了另外一个点 在石牌村北面的公路边观看洪积扇的中部剖面。那个地点刚好是有人搞建筑,对洪积扇的中部进行了横切,从而使我们能够清楚的观看洪积扇的内部结构 (下图) 。 我们所观看的那个洪积扇剖面有六、 七米高 ,据老师的介绍,这些岩层组成是第四纪时代的岩石,北领的岩石要紧是泥盘系的砂岩滚下来再堆积成第四纪岩层的。据我们观看,裸露在不处的红色岩石是砂岩,由长石、石英组成,风化后非常容易敲碎,因带有 fe 而呈红色;沉积物颗粒有大有小 ,有一定的磨圆度,总体上来看,岩石自上而下,从

13、扇顶到扇缘,依次是由粗到细的砂岩,符合老师所讲的 “一般情况下,洪积扇底部的沉积物粒径较大”的规律。在那个地点 ,我们还看到了充填结构 (又称透镜体,左图凹处),充填结构就是洪积扇停止生长,被大水冲出大沟 , 以后洪水又挟带物质填上而成为的一种地貌现象。充填结构里面的东西因为是后来填上去的,故其物质组成跟周围的岩石有非常大的差不,成分比较复杂多样。翌日:旅游胜地七星沿坐落在城区中心,背靠北岭山脉,因七座奇峰列峙如北斗七星 ,故得名。 七星岩的来历传奇很多 ,有讲七星岩的七座山峰是女娲补天时留下的七块灵石;有讲是天上七仙女艳羡人间、独爱肇庆而下凡不归等等。七星岩于1982 年成为国务院批准的第一

14、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七星岩风景区由阆风岩(峰顶高程103.3m ) 、玉屏岩( 99.8m ) 、石室岩(89.8m)、天柱岩(108.0m)、蟾蛛岩(89.9m)、仙掌岩(61.8m)和阿坡岩(119.6m)七座喀斯特奇峰以及东湖、青莲湖、中心湖、波海湖、里湖等五个大湖组成。七座岩峰布列 ,矗立在 6.5 平方公里的湖面上 ,整个景区山环水绕,亭楼阁榭,波光岩影,浑为一体 ,自然风光绝佳, 向有 “岭南第一奇观” 、 “人间仙景 ”、 “天然山水盘景”之美誉。千多年来不知倾倒了多少名人墨客,留下了不计其数的诗文。“借得西湖水一圜 ,更移阳朔七堆山;堤边添上丝丝柳,画幅长留天地间。 ” 叶剑

15、英委员长的诗句高度概括了七星岩风景的诗情画意。近年,七星岩风景区的 8 公里的堤路和七座岩峰上新装饰各种霓虹灯,再造了一个“夜星湖 ” 。早上 8 点多,我们就到达七星沿那个风景名胜区开始新一天的实习考察。进入大门,我们就看到,在路的左边是沙页岩形成的一些侵蚀丘陵,而右边却是石灰岩喀斯特地貌。我们向前走 ,大约到了一座招财佛像前时,面向佛像仰望,就能够明显的看到两边的地貌景观有非常大的不同 ,左边马栏岗是砂页岩经风化后形成的低矮山丘,而右边却是石灰岩形成的喀斯特高耸奇峰,由于两边岩性的不同,其上面所生长的植物类型和稀疏程度也不同 ,马栏岗上的植物多草本,专门茂盛,而右边山峰上生长的植物多为藤本或木本并非常稀疏。产生hco3-,把caco3 变为 ca(hco3-)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