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市市域总体规划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9822872 上传时间:2022-09-07 格式:DOC 页数:144 大小:8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慈溪市市域总体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44页
慈溪市市域总体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44页
慈溪市市域总体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44页
慈溪市市域总体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44页
慈溪市市域总体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慈溪市市域总体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慈溪市市域总体规划(1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慈溪市市域总体规划22020年4月19日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第一章 区域发展宏观环境第一节 社会经济背景一、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强化,国际环境趋好,国际制造业加速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转移,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更快融入世界经济,更大范围地分享国际资金、技术、资源和市场机会;以信息技术、生命科学为先导的新科技革命,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利用后发优势、改造提升传统经济、拓展新兴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这对处于沿海制造业发达地区的慈溪若想在浙江省或者全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制定合理的区域发展战略,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要求。二、长三角地区发展一体化

2、长三角地跨江、浙、沪三省市,位于长江和钱塘江的入海口,处于中国东部沿海开放城市带和沿长江产业密集城市带的“T型”接合部,具有得天独厚的江海交汇、南北居中的区位条件,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城镇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在核心城市上海的辐射和带动下,正在加速向世界第六大城市群迈进。随着杭州湾大桥等一批区域性基础设施的开工建设以及沪杭高速轨道交通等重大项目研究的不断深入,慈溪与上海以及长三角北翼城市的联系日趋紧密,慈溪亟需确立在长三角世界城市群中的地位与功能,进一步明确市域空间发展结构。三、浙江省空间发展构架“十一五”时期浙江空间发展结构的确定要围绕提升浙江经济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这一中心,突出“经济区域

3、、生态优先、城市核心、交通关联、双重协调”的原则,在省城层面重点形成“四圈三带二区”的空间发展构架。慈溪市处于“四圈”的宁波城市经济圈内,共同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与浙江临港重化工业的核心区域。同时也处于“三带”中的环杭州湾产业带,形成涵盖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生态保护等的地域经济系统,成为“十一五”时期乃至更长阶段浙江发展的主骨架。在浙江省环杭州湾地区城市群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中确定了以“一个杭州湾城市连绵带”为基础,形成“三三四六”的发展框架,在未来 内,慈溪是新增的50万100万人口城市之一。因此,重新构筑慈溪市城镇发展空间显得十分有必要和紧迫。四、宁波大都市区发展宁波市经过多年的经济

4、快速发展,城市发展已经进入都市区经济的空间扩散和区域整合过程,以宁波市中心区为中心、以余慈和奉化为组团的宁波大都市区雏形已经形成。大都市的扩散作用直接导致中心城市的一些工业企业和资金进入慈溪,慈东工业区块成为了宁波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在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对慈溪城市和城镇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慈溪市域的空间需要重新整合和调整。第二节 政策背景一、科学发展观与“五个统筹”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和基本要求,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坚持区域协调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

5、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需要规划更多考虑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及城乡一体化发展。二、国家宏观土地政策从 10月28日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简称28号文件)的颁布,到 初土地监察制度正式启动,国家颁发了有关于土地管理的多个配套具体实施文件和紧急通知,可见中央政府贯彻土地半垂直管理的决心无可动摇。这些土地政策都为以粗放型经济增长为特征的慈溪市域经济发展带来了一些不可估测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区域经济的发展空间将会非常有限,这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慈溪经济发展必须向集约内涵转型,而且显得十分迫切。三、 浙江省“八八战略”与推进城乡一体化充分发挥“八个优势”、深入

6、实施“八项举措”,扎实推进浙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浙江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扎实推进浙江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条主线。对慈溪而言,要充分发挥其体制优势、区位优势和特色产业优势,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三角,不断提高对内对外水平,同时积极保护和改进现有生态环境。四、宁波市“六大联动”重要决策新一届宁波市委在市十次党代会上提出了“六大联动”,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宁波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六大联动”内容为:一是推进城乡联动,把城市与农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统筹城乡发展,改变城乡差距过大、二元经济结构矛盾突出的局面,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

7、农村的良性互动和一体化发展;二是推进产业联动,针对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的问题,按照“优化第一产业,提升第二产业,突破第三产业”的思路,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实现三大产业的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三是推进港桥海联动,充分发挥港桥海优势,整合港桥海资源,大力发展港口经济、大桥经济、海洋经济,形成互为依托、相互促进的格局;四是推进内外联动,坚持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相结合,着力于利用好两种资源、开拓两个市场,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主动参与国际国内经济竞争与合作,努力确立华东地区重要外贸口岸的战略地位;五是推进生产生活生态联动,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全力推进生态市建设,努力把人们的生产

8、生活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进有机结合起来,增强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联动效应;六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联动,在突出经济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群众生活质量的改进,更加注重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更加注重社会发展和进步,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第二节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背景1. 慈溪市当前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正在向工业化后期演进。2. 工业经济增长的“集中扩散”效益十分明显。慈溪市近年工业增长迅速,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周巷镇和观海卫镇为副中心的空间格局日益明显,工业增长的分散集中再分散的“集中扩散”效益十分明显。市域经济发展均由中心城市的集中后向四周扩散为特征,现阶段区域经济发展的动态均

9、衡化趋势日益明朗。3. 第三产业发展空间日趋合理,传统的结构正在被打破。慈溪市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且发展形势较好。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周巷镇和观海卫镇为副中心的区域第三产发展空间日趋合理化。以批发和零售贸易为主的传统三产结构正在努力被打破,以房地产业、科研和综合技术服务、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正在迅速崛起和成长。4. 产业结构向“三、二、一”格局演进,社会从业人员在空间集中不断加强。自1995年以来, GDP结构和从业人员结构呈现以第二产业为主导的“二、三、一”格局,其中第一、三产业发展稳定,第二产业发展变化较为起伏,总体呈第一、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的趋势,结构正在向“三、二

10、、一”格局演进。社会从业人员在不断向中心城市、观海卫、周巷和横河集中。5. 城镇体系正向更高层次的片区式网络化发展。现状以中心城市综合实力最强,观海卫和周巷其次,其它城镇的实力较弱的城镇体系体系已经形成,体系结构正在向更高层次的片区式网络化发展。6. 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快但整体水平较弱。慈溪市三次产业结构调整较宁波市快,但“二、三、一”格局(7.4:58.8:33.8; 数据,下同)的发展水平仍低于宁波市整体水平(6.3:56.0:37.7)。三次产业从业结构调整较宁波市为快,且发展水平优于宁波市整体发展水平。7. 二元经济结构较好,但仍有较大差距。慈溪市的二元经济结构差距比宁波市整体水平小,但

11、仍有较大的差距,它将影响慈溪市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的水平和过程,阻碍区域经济质的飞跃。因此,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应加快对传统农业的改造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产业转移,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城市化的互动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协调发展。8. 与发展类似地区的优势明显,但不足也十分明显。从经济发展类似的鄞州区、余姚市、上虞市、海宁市和乐清市等六县市相比,慈溪市在区域建设水平、经济实力、资金实力、产业结构、开放程度和发展潜力有一定的优势,但在科技实力和社会环境方面相对比较落后。因此,在今后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增强科技实力和改进社会环境。第二章 慈溪市域发展条件

12、评价(SWOT) 第一节 优势分析(Strengths)一、区位条件优势凸现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设,慈溪东距宁波60km,北距上海148km,西至杭州138km,将融入沪、杭、甬2小时交通圈,交通条件也由原来的交通末端变为交通节点,这将极大提升慈溪在长三角城市群中连接上海、宁波两大都市的“黄金节点”的战略地位,真正把原来的地理位置优势显化为区位优势,成为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南翼环杭州湾地区上海、杭州、宁波三大都市经济金三角的中心。二、社会经济基础好,发展潜力强1. 区域综合实力较强,基础条件良好改革开放以来,慈溪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综合实力迅速增强,科教、文化、卫生、体育等均处于全省先进

13、水平,先后获得全国科技、体育、文化先进县(市)称号。 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7332元和16752元,经济总量名列浙江省前茅;同时,慈溪市又是浙江省经济四强县(市)之一,经济基本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当前分别在 全国百强县(市)中排名第8位和第16位(发展水平第16位,发展活力第16位,发展潜力第40位),是全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慈溪市较强的综合实力为其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基础条件和潜力。2. 优势特色产业突出,产业条件良好作为浙江省乃至华东地区重要工业强市, 慈溪市完成工业增加值159.93亿元(统计公报数据)。到 ,慈溪已初步形成家电、轻纺针织服装、化纤、金属

14、制品、轴承、交通运输设备和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七等大支柱产业。3. 园区建设基础扎实,依托条件良好为顺应“大桥经济”时势,慈溪市对工业经济发展空间作了重新调整,到 形成了“一区四城十七园”的空间格局。产业在空间上的布局特色也比较明显:家电主要布局在周巷、附海和新浦,打火机主要布局在掌起和观海卫,低压电器主要布局在观海卫,轻纺主要布局在浒山,服装主要布局在胜山和坎墩,化纤主要布局在桥头,鞋类主要布局在逍林和桥头,轴承主要布局在横河和周巷,有色金属冶炼主要布局在宗汉,旧家具主要布局在天元,这十大行业区域块状经济基本形成,但在产业和空间发展上尚需进一步整合与优化。三、后备土地资源丰富,开发前景良好杭州

15、湾沿岸是我省滩涂资源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后备资源达100万亩左右。在水动力和泥沙条件没有大的改变情况下,从尊重自然发展规律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可因地制宜、合理开发杭州湾沿岸的滩涂资源。根据慈溪市滩涂围垦总体规划报告,从 到 ,可围垦土地10.93万亩;到2020年,可再围垦土地13.4万亩。这样到2020年共可围垦土地24.33万亩,在保持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这些用地可用作工业和城镇开发的后备土地资源。第二节 劣势分析(Weaknesses)一、国家宏观土地政策限制二、饮用水资源缺乏慈溪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仅为宁波市人均占有量的1/3,全省人均占有量的/4,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5,

16、属于资源性缺水地区。慈溪市现有水资源已不能满足社会经济现状需求和发展需求;另外,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污染,更加剧了本区域可供水资源的匮乏,严重制约了慈溪市的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三、市域生态环境质量欠佳在生态上,慈溪市的植被总覆盖率还很低,质量很差,防护林、特种林所占的比例较小,森林生态功能远不能满足当前人民生活不断提高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环境上,近 来慈溪市对于各类污染物治理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强,各类环保设施不断完善。但还存在环境污染严重的现象。四、产业布局较散乱由于缺乏系统的、具有刚性约束力的慈溪市域产业园区空间发展规划,当前市域工业园区布局较为分散(三区四城十七园),部分园区选址不尽合理,大部分规模偏小(2.0 km2以下的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