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晶石混凝土施工工艺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9817225 上传时间:2023-11-3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4.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晶石混凝土施工工艺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重晶石混凝土施工工艺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重晶石混凝土施工工艺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重晶石混凝土施工工艺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重晶石混凝土施工工艺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晶石混凝土施工工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晶石混凝土施工工艺(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晶石混凝土施工工艺1 重晶石混凝土施工工艺1.1 重晶石混凝土工艺原理(1)重晶石混凝土采用密度大,含结合水多的重晶石碎石、重晶石砂等 粗细骨料(主要成分为BaSO4. 2H2O),以普通水泥作为胶凝材料,同时加 入水、外加剂按一定配合比拌合形成防辐射混凝土。其表观密度大,对X射 线和Y射线防护性能好;骨料中有大量的结合水,氢元素含量多,能有效防 护中子流。重晶石混凝土浇入模成型后与钢筋骨架共同形成具有特殊防辐射 性能的混凝土结构。(2)通过优选原材料和科学的配合比设计;确保混凝土在拌合和成型过 程防止离析、保持均匀、成型密实;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以及施工 缝的特殊处理。从而保证结构混

2、凝土的表观密度和结构构件厚度符合设计要 求,达到设计的防辐射效果。1.2 原材料选用与配合比设计(1)原材料选用重晶石碎石、重晶石砂:表观密度要求在4300kg/m3以上,其BaSO4含 量不低于90% ,内含石膏或黄铁矿的硫化物及硫酸化合物不超过7 ,碎石 含泥量1%o拌合用水:混凝土拌合用水应符合JGJ63-89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的相 关要求。外加剂:泵送剂、减水剂和膨胀剂质量应符合GB50119 2003混凝土外 加剂应用技术规程的相关要求。(2)重晶石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经过原材料优选,主要参照GB50119 2003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 程和JBJ/T55-2000、J64-2000普

3、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的相关规定进 行配合比设计。塌落度控制在100-120mm之间。每立方米胶凝材料总用量控制在最大水泥用量以内;考虑地下结构有利 于大体积混凝土抗裂,采用UEA-E型膨胀剂(内掺10%)和高效混凝土掺合 料(内掺 50)等量取代水泥。砂率按 43%、掺泵送剂、经多次试配试验后确定最优配合比。1.3 重晶石混凝土的制备与运输 采用矿区样品按规定送检合格后,备足材料,进场后分区堆放,按规定 取样送检,重晶石碎石、重晶石砂每200m3取样一次,进行级配分析和表观 密度检测,经检验合格方可使用。并定时校验自动计量装置,控制投料误差 在规定的范围内。严格控制投料顺序、单盘搅拌量、搅拌

4、时间、出厂坍落度、入泵坍落 度,并按规定留设试块。采用专车运输供应;每车装料时,罐体要高速搅拌,运输途中低速搅 拌,防止混凝土离析;装载运输量控制在普通混凝土的6065%;供应速度 应保证混凝土连续施工要求;还应考虑备用的运输路线和停水、停电及设备 故障等应急措施。1.4重晶石混凝土的泵送和浇捣 重晶石混凝土骨料重,易离析,准备采用泵送工艺输送。通过以下措 施,保证重晶石混凝土成功泵送和浇捣。采用功率较大的输送泵,尽量使混凝土沿水平输送,主管控制在100m 以内。严格控制重晶石混凝土的质量,进场的每车混凝土必须经目测无离 析,现场实测坍落度符合要求后,才能入泵。鉴于重晶石混凝土的泵送具有一定的

5、难度,现场泵送施工时,一定要根 据现场情况先进行有针对性的泵送试验;成功后再组织浇筑作业。墙板砼浇筑应分层进行,每层厚度不超过500mm,且上下层间不超过砼 初凝时间,不允许留设任何规范允许外的水平施工缝。墙板砼浇至梁底后应 稍加停息约 1 小时左右,让砼达到初步沉落,再浇上部砼。震动棒应插入墙 板下层砼5cm左右,以防发生水平裂缝。鉴于本工程重晶石混凝土施工面不大的特点,顶板大体积混凝土采用整体平面分层浇筑的方法,每层浇筑厚度400mm,共分三层进行。1.5 施工缝的特殊处理措施鉴于本工程的特殊性,重晶石混凝土应连续浇筑,仅在基础底板部位留 置一条水平施工缝,具体位置在底板顶标高下0.2米,

6、宽度同墙厚,在浇筑底 板混凝土时预留,墙板和顶板同时浇筑,以确保防辐射效果。1.6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采用低水化热水泥和掺合料。优化配合比设计,控制骨料质量和含泥量及水灰比,砼表面做好二次抹 平压实工序。采取对板基层压光或增加滑动层等降低结构边缘约束措施。就结构本身而言,针对其相应薄弱部位及应力集中部位要采取有效的加 强措施;外露结构表面应增加细而密的温度筋网片;水平施工缝适当增加插 筋。采取有效的温度测量与控制措施。混凝土浇捣后,采用在混凝土体内不 同部位及深度预埋测温孔的办法,用温度计进行测量。发现偏差立即采取有 效处理措施纠偏,直至达到预定控制范围。养护完成后,测温孔采用重晶石 砼

7、封堵密实。1.7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监控及保温养护(1)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监控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参数:混凝土内表温度之差不得超过25C,混凝土温度骤降不得超过10C,内表 温差达23C时就发警报。测温点布置:四面墙板:墙板超厚部分4处,在其中部沿高度方向各取1处,分别在距混凝 土表面10cm及结构中间部位布置2个测温点,共计8个测温点。顶板:大体积顶板2处,在其中部沿高度方向取2处,分别在距混凝土表面以下10cm及结构中间部位布置2个测温点,共计4个测温点。外环境:在墙板与顶板加厚部分中心部位,离混凝土表面以外 10cm 处各布 置一处环境温度测点。测温工具的选用:采用表盘式干式温度计与水银温度

8、计。测温线布置:浇筑混凝土前,按照测温点布置要求,从结构室外混凝土面预埋DN25热 镀锌钢管至结构中部,与结构钢筋焊接固定以防混凝土振捣时移位或脱落,管 底固定一块5cmX5cmX2mm的铅板,防止射线透过,测温时将传感器带测温线 穿入管中监控。待温度监控工作结束后,钢管内进行压力灌浆。测温制度:在混凝土升温保持阶段,23h测温一次,在温度下降阶段,48 小时测温一次。(2)大体积混凝土保温与养护 在混凝土浇筑完成2小时后,拆除障碍的钢管,用黑色塑料薄膜全面封 闭,外围用棉毯缠裹,然后再用黑色塑料薄膜全面封闭,并加强测温。如外 界和内部的温差大于25C时,再用以上方法重复处理。当混凝土内部与表

9、面温度之差不超过20C,且混凝土表面与环境温度之差 也不超过10C时,逐层拆除保温层,当混凝土内部与环境温度之差接近内部与 表面温差控制值时,则全部撤掉保温层,再进行正常洒水养护至1 4d 。1.8重晶石混凝土冬期施工操作要点重晶石混凝土施工期间位于 2008 年1 月份,正值寒冷的冬季,冬期施工 时,气温低,当气温降至0C以下时,水泥水化作用基本停止,必须采取措 施确保重晶石混凝土的冬期施工质量。冬期施工配制混凝土用的水泥,应优先选用活性高、水化热大的硅酸盐 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的标号不应低425号,最少水泥用量不应少于 300Kg/m3。拌制混凝土所采用的骨料保证清洁,不得含有冰雪冻

10、结块等其它宜冻裂 物质,混凝土拌制采取加热水法。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水灰比不应大于0.6。混凝土不宜露天搅拌,搅拌站应搭设暖棚,优先选用大容量的搅拌机, 以减少混凝土的热量损失。搅拌前,用热水或蒸汽冲洗搅拌机。混凝土的搅 拌时间比常温规定时间延长 50%。经加热后的材料投料顺序为:先将水和沙 石投入拌和,然后加入水泥。混凝土出机温度不宜低于10C。混凝土在浇筑后3天为水化热高峰期,温度在70C左右,时下最低气温 接近0C,需要减少温差45C。梁板重晶石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在其上面覆 盖一层塑料布和棉毯,必要时保温层进行重复处理,其间应做好测温记录。 下道工序开始前由混凝土施工班组组织撤离,集

11、中堆放看管。2 质量控制为确保重晶石混凝土对射线防护的有效性,关键是保证混凝土成型密 实、均匀,表观密度和构件厚度符合设计要求;防护墙上预留孔洞、套管采 用折线穿墙。2.1防辐射重晶石混凝土施工严格执行GB50164 92混凝土质量控制标 准、GB/T14902-2003预拌混凝土及该标准中引用的有关标准,混凝土 质量评验按GBJ81 85及GBJ107 87之有关要求评定。2.2钢筋、模板等分项工程施工严格执行现行国家、行业标准及标准中引 用的其他有关标准,并按各分项工程的验收标准达到验收合格。2.3 按质量、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三位一体管理体系的要求进行全过程有效控制。执行标准:IS0900

12、1:2000 idt GB/T19001-2000 和 IS014001:1996 idt GB/T24001-1996及GB/T28001-2001。并建立搅拌站生产作业和现场生产作 业质量控制体系和制度。3 防辐射专项验收3.1 检测防辐射结构重晶石砼的表观密度和防护结构构件(防护墙、顶板) 的厚度,要求符合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所针对每个建设项目所作的关于建 设项目电离辐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的相关分析、评价及设计和验收要 求;同时在全套建筑施工资料齐全并具备土建验收要求的基础上,进行防辐 射专项验收。3.2 在防辐射结构整体项目完成,并将原设计采用的辐射源项全部安装到 位后,采用专业检测设备对建筑环境背景值进行检测。检测合格整体验收 后,出具相关专项验收证明方可投入使用。3.3 要遵守防辐射结构建设项目实施的相关专项验收法律、法规、规章、 标准和文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