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是育人的场所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9813295 上传时间:2022-08-2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0.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是育人的场所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学校是育人的场所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学校是育人的场所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学校是育人的场所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学校是育人的场所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校是育人的场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是育人的场所(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校是育人的场所,环境育人是学校必备条件之一。为了使我校 的校园文化建设更加完备,更好地培养下一代,营造努力学习、奋发 向上的氛围,按照上级文件精神,特制定我校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如下: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和 谐发展”的素质教育理念,以培育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精神为核心, 以建设富有个性的环境文化、制度文化、课程文化和精神文化为重点, 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着力营造体现时代精 神特征和校园特色,促人上进、陶冶情操的校园文化氛围,并逐步形 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二、建设目标提炼体现时代要求的办学育人理念,形成学校的思想文化, 培养优

2、良的校风、教风、学风。通过全员参与,从净化、绿化、 美化整治校容校貌入手,建设优美的环境文化,促进校园物质文 化建设;依法治校,依法执教,深化教育教学管理,促进校园制 度文化建设;提高教学效率,开发校本课程,搞好校本教研,创 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促进校园课程文化建设;传承历史文 化,弘扬时代精神,树立文明新风,促进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三、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与实施计划(一)环境文化建设校园建设1、校训、校风、教风、学风上墙;校训“与礼同行,与仁同在”, 校风“有了爱就有了一切”。2、增设校园内相关地点(如花坛、绿化带、厕所等)提示牌, 处处提示、警醒。3、抓好学校的走廊文化建设。在教室走廊悬挂

3、名中华传统文化 之名言,以此规范师生的行为。4、校园干净、整洁、地面不见垃圾、无卫生死角;教室窗明桌 净,布置典雅,给人赏心悦目之感。5、校园围墙全面粉刷,并题激励标语。教室、办公室建设1、教室(1)教室门前统一悬挂班牌,表明班级的名称、班风等信息。(2)教室前方贴国旗、国旗两侧贴校训,黑板左侧是“三表”, 黑板右侧是新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室后墙的黑板每月更新- 次黑板报。(3)班级的墙面设计与布局,提倡师生一齐动脑动手,以自己 的劳动成果美化教室。(4)班级内增设读书角,让学生在这里交流各自喜爱的图书。2、教师办公室:相关办公室制度(如:教师职责、班主 任职责)上墙。(二)精神文化建设1、

4、抓好国旗下讲话。国旗下讲话时要体现对学生的爱国主义、 德育的教育。每周国旗下选一名学生代表发言。2、规范“两操一课”。眼保健操老师要放下书本,督促学生认真做。3、开展学生礼仪教育(1)加强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学校可以开展各种竞赛,如:文 明教室评比、礼仪演讲赛、良好习惯评比等,加强对学生进行日常行 为规范教育,使学生成为一个知事明礼的学生。(2)使用文明礼貌语言。一方面各校全体教师要加强引导,及 时纠正学生说脏话等不良习惯。另一方面在使用校园宣传标语时要使 用一些能规范学生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标语。4、开展各种有益的健康的活动。(三)制度文化建设校园制度规定了校园里的人什么样的行为和思

5、想是该做的和不 该做的。它包含各种行为、规章、制度、规定,如小学生守则、 教师职业道德、教师年度考核办法、学生奖惩规定等, 制度建设保证了校园生活的各个领域活动能有序地进行。1、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如:岗位职责、管理办法、评价办法)。2、建立健全安全教育制度。在教育教学、开展体育活动和其他 集体活动等方面采取安全防范措施,保证师生安全。3、建立健全满足师生成功感、成就感的学校激励机制。4、建立学校公共卫生制度。校园制度建设应坚持群众参与,学校与师生互动,充分发扬民主, 体现群众性的要求。(四)课程文化建设采取“经验交流(班主任)、案例分析、课堂研讨、示范课、公 开课、推门课”等形式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用“终身学习”的理 念指导、鼓励教师多读书,促进教师养成自觉读书学习的习惯;提供 机会让老师走出去学习,利用专业引领这一形式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 加强教师之间的对话、互动和合作;要求教师做好教学反思,让教师 在自我反思中提升教学综合能力。四、保障措施1、成立校园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全校校园文化 建设任务,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组长:张克勤副组长:张丽王春青成员:吴东 范叶林薛军 马梦寻高俊、舒文博、宋文斌2、全校动员,全员参与。师生作为学校的主体,不但是校园文化的 受益者,更是校园文化的建设者、传播者、弘扬者。充分调动我校广 大师生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