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的欺诈及其防范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9812040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务的欺诈及其防范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财务的欺诈及其防范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财务的欺诈及其防范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财务的欺诈及其防范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财务的欺诈及其防范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务的欺诈及其防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务的欺诈及其防范(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财务的欺诈及其防范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财务信息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然而,会计欺诈作为一种企业行为,在经济生活中也越来越明显,阻碍了经济的发展。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来论述,第一部分主要对财务欺诈进行概述,介绍了财务欺诈的概念、特点及危害。第二部分我国财务欺诈的现状及原因分析,在了解财务欺诈的基础上,进行了原因分析。第三部分在了解了财务欺诈的概况和我国财务欺诈的现状及原因的基础上,又了解了我国财务欺诈的识别方法,进一步提出财务欺诈的防范对策。关键词:财务信息 财务欺诈 原因分析 防范对策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

2、conomy, the financial information in the economic life is also increasing, accounting fraud, however, as a corporate behavior in economic life alsobecome increasingly evident, hindering economic development.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d from four aspects, the first part anoverview of the financial fra

3、ud, and introduce the concept, characteristics and hazards of financial fraud. The second part ofthe status quo of Chinas financial fraud and cause analysis,cause analysis on the basis of understanding of the financialfraud. The third part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an overview of thefinancial fraud an

4、d the status quo of Chinas financial fraud andreasons on the basis of understanding of financial fraudidentification method further proposed the preventive measuresof financial fraud. Key words: Financial Information Financial Fraud Cause Analysis Cause Analysis目 录摘要1Abstract21.财务欺诈的概述41.1财务欺诈的概念41.

5、2财务欺诈的特点41.2.1 弄虚作假越来越复杂化、多样化41.2.2 造假的手段不断翻新41.3财务欺诈的危害51.3.1扰乱了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影响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运行和制定51.3.2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严重损害国家的经济利益51.3.3给各行业带来不正之风,危害社会的稳定62.我国财务欺诈的现状及原因分析62.1我国财务欺诈的现状62.2原因分析72.2.1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及责任缺陷72.2.2各种利益的驱使导致财务欺诈82.2.3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82.2.4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92.2.5外部监督不力93.我国财务欺诈的识别及防范对策93.1财务欺诈识别的方法93.1.1分析性复

6、核法是对企业重要的比率或趋势93.1.2虚拟资产剔除法103.1.3审计意见分析法103.2财务欺诈的表现形式113.2.1虚构业务113.2.2隐匿或篡改原始凭证113.2.3真账假算113.2.4设内外两套账113.3防范对策123.3.1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责任123.3.2加强财务人员的素质培训123.3.3建立完善内部控制体系123.3.4加强监管134.总结13参考文献14致 谢151.财务欺诈的概述1.1财务欺诈的概念财务欺诈是一种故意从本质上提供误导性财务报表的行为。不注销过时存货和销售之前确认收入是欺诈性财务报表的最常见手段。 财务欺诈是企业欺诈的一种,美国注册会计

7、师协会(AICPA)在SAS82(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对欺诈的考虑把财务欺诈定义为“在财务报表中蓄意错报、漏报或泄露以欺骗财务报表使用者。”财务欺诈导致会计信息不实,影响投资者、债权人等决策,严重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影响经济的正常发展,危害十分严重,给个人企业以及国家带来巨大的损失。财务欺诈随着国家一系列会计法规改革政策的出台以及加强审计制度,对会计舞弊的有效防范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新的欺诈技巧又会适应政策的变化而产生。为有效规范财务收支和成果核算,防范财务欺诈的产生,必须进行深入探索财务欺诈的特点、原因,从而进一步探索防范财务欺诈的策略,以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1.2财务欺诈的特点1

8、.2.1 弄虚作假越来越复杂化、多样化新的会计与税收制度不断出台,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与国际接轨,减少了利用会计账户进行欺诈和舞弊的可能性。但是也应清楚地看到,我国目前的会计与税收制度尚未真正与国际惯例接轨,还存在一些漏洞,财务主体自我设计的增加,从一定意义上讲也促成了财务欺诈的动机与机会。再者新会计制度、新税制的实施,尽管消除或减少了一些特殊形态的财务欺诈,但是由于记账规则的不断复杂化,新的财务科目的产生使得一些人可以有更大的空间进行财务欺诈。1.2.2 造假的手段不断翻新财务欺诈行为由于属于智能型财经违法,所以欺诈者在造假构想之时,便一次又一次地,甚至反反复复地琢磨怎样才能把所要贪污、窃取、

9、侵吞的公共财物搞到手而又不会被人察觉、抓获的对策。在新的经济环境下,造假的手段也在不断翻新,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2.2.1造假手段复杂化。过去造假者往往是在帐上做些手脚,如涂改、伪造凭证、单据、毁弃、转移账目等,现在则利用假发票,或者以加班、奖金、回扣、提成等各种名目进行贪污、受贿。在经济往来中,开假发票、造假凭证的现象相当严重,购销双方联合作弊,销货方可以多卖出商品,也能隐瞒收入、偷漏税款等;购货方可以摊挤成本,也可以化公为私。1.2.2.2以合作的形式掩盖违法犯罪行为。随着横向经济联合的发展,有的单位借联营之机钻空子,或以横向联营为名,浑水摸鱼,慷国家之慨,中饱私囊。有些串通个体

10、户,以签订生产、维修合同的形式,贪污本单位公款或收受贿赂。1.2.2.3抵抗查处能力不断增强。查处与反查处一直是相对抗的。由于造假的构想不断更新,所采用的手段也不断变化,财务造假的行为人反查账的意识也在增强。其作弊形式呈现以下特征。次数少、金额大。由于单位内部加强监督,单位外部也定期对单位的账目进行检查,所以某些造假者为了达到造假的目的,凭借侥幸心理,采取少次数、大金额的作弊方式,以缩小目标,减少影响。如果经济监督部门或者单位管理者采取抽查的方法就有可能被遗漏过去。手续完备,蒙混过关。造假者深知手续不齐全难以逃脱查处,因此,在进行造假时编造种种理由,伪造单据、帐目,写假报告,欺骗审查把关的人员

11、和上级。1.3财务欺诈的危害财务欺诈造成的危害和风险无论对国家、企业还是投资者个人都是很大的。其风险主要表现在:1.3.1扰乱了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影响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运行和制定财务工作是我国经济核算工作的基础。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财务工作正渗透到经济活动的多个领域,财务信息对管理部门、投资者、债权人以和社会公众进行宏观调控作用也越来越重要,提高经济管理水平,对财务状况的评估、防范企业的经营风险,做出投资决策等提供了依据。财务作为重要的社会资源和“商业语言”,其工作成果的好与坏,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与否,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活动能否得以正常进行。1.3.2造成国有资

12、产流失,严重损害国家的经济利益财务失真,做假账,搞两本账,不少企业的会计报表没有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扰乱了国家正常的经济秩序,使大量的国有资产流入个人或团体腰包,严重败坏了党风和社会风气。1.3.3给各行业带来不正之风,危害社会的稳定财务欺诈实际上是一种经济违纪或经济犯罪,是一种腐败,即那些在权力或任何有利害关系的一方使用手中的权力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违法行为。财务欺诈的行为主体一般来讲有会计人员本身或者是单位的领导,如果单位的领导通过唆使会计人员制造虚假报表来为个人的升迁提供政绩,或在单位经营状况和发放职工的工资都非常困难的情况下,而自己却大肆挥霍公款,将严重挫伤了职工的积极性,激化群

13、众对当权者或政府官员的不满和愤怒情绪。也增加了职工的对抗与不满,造成了社会的不稳定。2.我国财务欺诈的现状及原因分析2.1我国财务欺诈的现状2.1.1我国的企业制度不完善以及公司股份制改革的效果不是很满意,无论是企业家还是学术界对会计舞弊与盈余管理都缺乏规范的操作和统一的认识。首先,对于“合理的盈余管理”企业管理当局缺乏科学的盈余管理理念的引导,对利润操纵和盈余管理没有科学的界定,常把把两者混为一谈,或者是披着合法的“盈余管理”外衣进行不规范的盈余管理和非法的“利润操纵”财务欺诈,这导致了我国近年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财务造假的现象常常发生,给投资者、债权人和国家的利益造成了严重的损害。而真正合

14、理的进行盈余管理的企业,也只有少数业绩良好、实力雄厚的上市公司。其次,因为财务欺诈的行为,使盈余信息变成了数字游戏,发送错误的会计信号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情况严重的可能会影响到我国经济资源的配置,而且实证研究也证明,企业管理当局的盈余管理行为的确会影响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公正、公平、合理的会计准则不只是一个技术手段,但也有经济后果,会计准则的制定同时也是一个政治的程序。因此,一项准则的出台是各方面力量综合的结果。一项准则的制定如果没有经过充分的考虑,就很难平衡各利益集团满意的结果,这使得该集团不能从准则中获得好处的而违背准则的可能性变大,财务欺诈问题可能因此而生。2.1.2 在国外

15、,内部控制设计的大型企业比中小型企业发生欺诈的可能性要小,但在中国,即使是大型企业,以设计出一套严格的内部控制也可能因为财务欺诈而遭受严重的损失,例如,银行。银行内部人员作案是一个引人注目的特点是职务不高的人员往往可以酿出大案来。2007年4月14日发生在河北省邯郸农业银行金库5100万元被盗案就是最好的例子。金融机构严肃和近乎苛刻的防范和内部控制机制在案发银行中是完全没有用的,换句话说防范和治理财务欺诈除了良好的内部控制机制和内部治理结构以外,更重要的因素是人性方面的控制,它可以使一切似乎看起来运行良好的内部控制失效,这也是我们需要加强外部监督治理的原因。同时,也验证了“冰山理论”的欺诈动机,财务欺诈是海平面上的一座冰山,结构方面只是冰山露出的一角,更大的个体行为方面的欺诈危险则隐藏在海平面以下。具体来将,治理财务的欺诈行为仅仅依靠包括内部控制在内的组织结构是远远不够的,各个方面的管理与员工个体方面的内容不能被忽略。除了员工的资产欺诈以外,操纵董事会的大股东也是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欺诈的又一大特征。换句话说,中国目前公司的治理结构存在的缺陷是我国管理层欺诈最为重要的红旗标志。这也为以后如何在中国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