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教育的成语100条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9809331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8.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关教育的成语100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有关教育的成语100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有关教育的成语100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有关教育的成语100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有关教育的成语100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关教育的成语100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教育的成语100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与教育有关的成语 100条1- 教导有方:释义教育引导很有办法。出处清吴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十九回: 凡此种种,虽然是他叔祖教导有方,也是他 福至心灵,官星透露,才得一变而为闻一知十的聪明人。”2- 孟母三迁:释义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出处汉赵歧孟子题词: 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3- 玉不琢,不成器:释义琢:雕。玉石不经雕琢,成不了器物。比喻人不受教育、不学习就不能 有成就。出 处礼记学记: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4因材施教:释义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 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出处论语为政子游问

2、孝、子夏问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颐曰: 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 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5画荻教子:释义荻:芦苇。用芦苇在地上书画教育儿子读书。用以称赞母亲教子有方 出处宋史欧阳修传: 家贫,致以荻画地学书。6讽一劝百:释义讽:用委婉含蓄的言语批评、指责;劝:劝告,劝戒。委婉含蓄地批评、指责一 个,使大家都受到教育。出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扬雄以为靡丽之赋,劝百而讽一,犹驰骋郑卫之声,曲终而奏雅,不 已亏乎? ”7-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语出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 莫如树人”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喻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3、8桃李满天下:语出资治通鉴唐纪武后久视元年: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桃李:指培养的后 辈或所教的学生。比喻学生很多,各地都有。9-身教重于言教:语出后汉书第五伦传:“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用自身的行动来教育人比用语 言来教育人更重要:语出后汉书第五伦传:“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用自身的行动来教育人比用 语言来教育人更重要。10耳提面命:语出诗经大雅不但面对面教导他,还提着他的耳朵叮嘱他,形容严格要求,殷切教 诲。11 口讲指画: 语出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用手势辅助讲授,形容讲授生动的样子。12 有教无类:语出论语卫灵公指不论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13- 诲人不倦:语出论语述而教导人特别耐心,

4、从不厌倦。14- 因势利导:语出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指顺着事物的发展趋势而加以引导、教育。15. 循循善诱:语出论语子罕。指善于有步骤地引导别人,多形容教育得法。16. 教学相长:语出礼记学记。指教和学双方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多指都是和学生之间互相促进,共同 提高。17. 春风化雨:语出说苑贵德。宜于万物生长的和风和适时的雨,比喻良好的教育,多用来称颂师长对 学生及晚辈潜移默化的教诲。18. 薪尽火传:语出庄子养生主指柴虽然烧完,火种却留传下来了,比喻通过师生传授,使学问、技艺 得以一代代传承。19. 比屋而封:语出陆贾新语无为指贤人很多,几乎家家都可以封爵封地,形容教化遍及天下,人民淳 朴贤良。

5、20悬梁刺股:只要付出时间和精力,就会有收获。也说的是只要下工夫,就会有收获,用以激励人 发愤读书学习。悬梁刺股作为刻苦学习的成语典故,故事源自战国的苏秦和东汉的孙敬。悬梁见于太平 御览卷三六三引汉书。太平御览卷载: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 悬屋梁。后为当世大儒。”21.学无止境:学无止境,用勤奋学习的方式适应环境。出自清朝刘开问说:“理无专在,而学无止 境也,然则问可少耶? ”学无止境的故事古今中外数不胜数,一个个故事不断地激励和鞭策人们奋进。22博学审问:博:多;审:详细。广泛地学习,详细地询问。指求学时的态度和应循的途径。【出处】: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

6、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23.博学洽闻:博学:广博。学问广博,见识丰富。【出处】:晋书荀顗传:“性至孝,总角知名, 博学洽闻,理思周密。”24脱胎换骨:原为道教用语。指修道者得道以后,就转凡胎为圣胎,换凡骨为仙骨。现比喻通过教育, 思想得到彻底改造。25不教之教:不以直接的教育方式而进行的教育。指在日常言行中很自然地进行的熏陶。26刑期无刑:刑罚在于教育人恪守法律,从而达到不用开的目的。27沂水春风:沂水:河水名,在山东省曲阜县境内,孔子出生地。春风:春天和暖的风,比喻良好的 熏陶和教育。来自沂水的春风。比喻深受孔学的教育与熏陶。28断杼择邻:解释:孟母为了教育孟子不要中途荒废学业,用被割断

7、的纱不成布来做比喻;孟母三迁居处,选 择良好的环境,来影响孟子的成长。出处:汉刘向列女传母仪传:“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 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学,若吾断斯织 也。,”29.笨鸟先飞:【解释】:行动笨拙的鸟要先飞。比喻能力差的人怕落后,做事比别人先动手。【出处】: 元关汉卿陈母教子第一折:“我和你有个比喻:我似那灵禽在后,你这等坌(笨)鸟先飞。”30夏雨雨人:雨:前一个“雨”,名词,雨水;后一个“雨”,动词,下雨。有如夏天的雨落在人身上。比喻及时给人 帮助和教育。出处:西汉刘向说苑贵德:“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穷

8、必矣。”31有伤风化:指对社会风俗、教育有不好影响的言行(多指男女关系方面)。32三迁之教:汉刘向列女传载:孟母带着年幼的孟子,起初住在公墓附近,孟子就模仿哭丧;后 迁居集市,又跟着学商人自吹自夸;孟母迁居学堂附近,孟子从此学习礼节,要求上学。后人用“孟母三 迁”、“三迁之教”比喻选择居住合适的环境以利于教育子女。33洒扫应对:解释洒水扫地,酬答宾客。封建时代儒家教育、学习的 基本内容之一。出处:出处宋朱熹大学章句序:“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 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34以法为教:以:用;教:教育。引用法律条文充当教育的内容。出处:韩非子五蠹:

9、“故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35安详恭敬:安静、细心、谦恭、敬重,古时儿童教育的要领出处:宋朱熹小说嘉言:“教育小儿,先要安详恭敬。”36恭敬桑梓:恭敬:尊敬,热爱;桑梓:桑树和梓树,古时家宅旁边常栽的树木,比喻故乡。热爱故乡 和尊敬故乡的人。37市井之徒:近义词:用法: 解释: 出处:市井小人反义词:偏正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徒:人(含贬义)。旧指做买卖的人或街道上没有受过教育的人。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35回:“三百余人,皆里巷市井之徒,胁肩谄笑之辈。”38生聚教训: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含褒义解释:生聚:繁殖人口,聚积物力;教训:教育,训练。指军民同心同德,积聚力量,发愤图强,

10、 以洗刷耻辱。出处:先秦左丘明左传哀公元年:“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 乎!”39教妇初来,教儿婴孩:用法:复句式;作谓语、分句;指对一个人施教应该及早解释:指对一个人施加教育应该及时及早。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俗谚曰:教妇初来,教儿婴孩。诚哉斯语!”40神道设教:神道:本指天教,即神明之理,后指关于鬼神祸福之说。利用鬼神迷信作为教育手段。41蒙以养正:指从童年开始,就要施以正确的教育。42反面教员:近义词:反面教材反义词:用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指反面人物解释:反面:坏的,消极的一面。指与人民为敌的人的言行,可以从反面教育人民。43屡教不改:近义词:

11、执迷不悟、死不悔改、累教不改反义词:浪子回头、幡然悔悟用法:复句式;作定语;含贬义解释:屡:多次,一次又一次;教:教育。经过多次教育,仍不改正出处:明沈德符野获编戮子:“嘉靖末年,新郑故都御史高捷,有子不才,屡戒不俊, 因手刃之。”例子:犯错误的人,出岔子极少数坚持错误、的以外,大多数是可以改正的。(毛泽东论十 大关系)44科班出身:用法:偏正式;作定语、宾语;含褒义解释:比喻具有受过正规教育或训练的资格。45易子而教:易:交换。交换孩子进行教育。46诲人不倦: 诲:教导。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出处】: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47学以致用:为了实际应用而学习。【出

12、处】:李新为有源头活水来:“要结合实际工作和革命 斗争的需要来学,学以致用,并且勤学苦学。”48活学活用:指灵活学习,善于运用49尊师重道:道:指教师指引的应该遵循的道理,也指教师传授的知识。尊敬师长,重视老师的教导。【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孔僖传:“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敬道。”50触类旁通:触类:接触某一方面的事物;旁通:相互贯通。掌握了某一事物的知识或规律,进而推 知同类事物的知识或规律。【出处】:周易系辞上:“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51举一反三: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出处:论语述而:“举一隅 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52学用结合:学习与实际

13、应用相结合。53立竿见影:.在阳光下把竿子竖起来,立刻就看到影子。比喻立刻见到功效。出处:汉魏伯阳参 同契卷下:“立竿见影,呼谷传响。”54率先垂范:褒义词,是指率先,带头;垂范,示范。带头做好表率,敬辞(用于对方)。55白首北面:北面:古以南面为尊,北面为卑,此指学生敬师之礼。谓年老犹拜师受业。关于教 育的成语出处:文中子立命:“夫子十五为人师焉,陈留王孝逸先达之傲者也,然白首北面岂以年乎? ” 56寓教于乐: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把教育寄予在乐趣里。通俗的来说,就是教育要通过艺 术和美的形式来进行的一种教育方式。57谆谆教导: 谆谆:恳切、耐心的样子。恳切、耐心地教导。【出处】:诗经大雅抑:“

14、诲尔谆 谆,听我藐藐。”58老师宿儒:宿儒:原指长期钻研儒家经典的人,泛指长期从事某种学问研究,并具有一定成就的 人。指年辈最尊的老师和知识渊博的学者。亦作“老手宿儒”59. 口传心授:指师徒间口头传授,内心领会。出处:明解缙春雨杂述评书:“学书之法,非口传 心授,不得其精。”60. 教无常师:受教育不必有固定的老师。出处:尚书咸有一德:“德无常师,主善为师。” 61名师出高徒:高明的师傅一定能教出技艺高的徒弟。比喻学识丰富的人对于培养人才的重要。62.能者为师:会的人就当老师。即谁会就向谁学习。出处:礼记学记:“能博喻,然后能为师。” 63嘉言懿行:嘉、懿:善、美。有教育意义的好言语和好行为。出处:尚书大禹谟:“若允兹,嘉言罔攸伏,野无遗贤,万邦贤宁。”宋朱熹朱子全书学五:“见 人嘉言善行,则敬慕而记录之。”64嘉言善行:嘉:善、美。有教育意义的好言语和好行为。关于教育的成语出处:尚书大禹 谟:“若允兹,嘉言罔攸伏,野无遗贤,万邦贤宁。”宋朱熹朱子全书学五:“见人嘉言善行,则敬 慕而记录之。”65青出于蓝:青:靛青;蓝:蓼蓝之类可作染料的草。青是从蓝草里提炼出来的,但颜色比蓝更深。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描写教育的成语出处: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66. 青过于蓝:青从蓝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