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淀粉性多糖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9808200 上传时间:2023-09-27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非淀粉性多糖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非淀粉性多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淀粉性多糖(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非淀粉多糖(:)复合碳水化合物的一种,在植物里找到。近年来有人认为非淀粉多糖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抗性淀粉组成。非淀粉多糖是由若干单糖通过糖苷键连接成的多聚体,包括除a葡聚糖以外的大部分多糖分子。最初是根据提取和分离多糖所采用的方法进行分类的。细胞壁经一系列碱提取后剩余的不溶物叫纤维素,溶在碱液中的物质称为半纤维素。考虑到非淀粉多糖的化学结构及生物功能,人们发现依据其溶解度分类有失精准。通常非淀粉多糖一般分为3大类,即纤维素、非纤维多糖(半纤维素性聚合体)和果胶聚糖。其中非纤维多糖又包括木聚糖、P葡聚糖、甘露聚糖、半乳聚糖等。按照水溶性的不同,非淀粉多糖又可分为可溶性非淀粉多糖和不可溶性非

2、淀粉多糖:是指植物样品中除去淀粉和蛋白质后,在水中可溶的、但不溶于80乙%醇的多糖成分,其化学成分主要是阿拉伯木聚糖、一葡聚糖、甘露聚糖和果胶等。指经上述提取后剩余物中,再除去蛋白质、脂肪、灰分、木质素和单宁等非糖物质后的剩余部分。其中具有明显的抗营养作用。的抗营养作用:增加了食糜粘度;阻碍了营养物质的释放;影响消化酶的活性,刺激消化管代偿性增大;促使了肠道有害菌的过度繁殖。如将这些去除,营养物质就能从细胞壁里释放出来,从而提高代谢能和蛋白质的利用率。玉米、小麦中均含有大量的,许多植物蛋白源,如大豆粕,同样含有。在饲料中添加酶制剂,可将这些去除,如大豆粕中被细胞结构包围的淀粉和蛋白就可释放,从而提高了大豆粕的代谢能和蛋白质的利用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