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教法建议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9804595 上传时间:2023-03-27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5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上册教法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二年级上册教法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二年级上册教法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二年级上册教法建议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二年级上册教法建议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上册教法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上册教法建议(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年级上册教学建议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区教育局教研室闫晓枫细细探究语文教学规律,我们把阅读教学归结为三个数字“一二三”。一个中心“语言文字”,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两大教学目标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三个途径 练炼链练习、训练、历练锤炼(文字、主题)链接、链条(广阔的语文天地)用一句话概括,语文教学就是围绕“语言文字”进行听说读写思的语文能力训练和人文素养提升。这应该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基本的规律和目标。它不是一句口号,而应该扎扎实实的落实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具体到本学期,我们要带着孩子历练什么,怎么历练?实践中需注意什么问题?今天试图帮助老师们梳理这几个问题。首先了解本册的教材结构:单元组元(图

2、例)最后是五篇选读课文和两个生字表。整体把握本册教学目标:1识字:认识生字450个,要求读准,认清,在语境中大致了解意思。能在阅读中复习巩固。2拼音:继续巩固,对一部分多音字会据词(语境)定音。熟练音序查字法、学习掌握部首查字法。3词语:学习本册教材中出现的词语,并按要求积累一批常用词语、成语和短语等(指课后练习、积累运用)。部分词语能学习运用。4句段:积累本册教材中有特点的句子,能熟记读读背背中的名句,能背诵全部古诗,能背诵指定的课文或段落。部分句子能学习运用。5.标点: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能体会句号、逗号的不同用法,初步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6听:能听懂一段话和简短的故事,能听清

3、楚别人的发言内容,并表达自己的意见。听人讲话时注意力集中,养成边听边想、边听边记的习惯,并能提出自己思考的问题。7说:能清楚明白回答提问。能讲述简短的故事和自己的亲身经历。在人际交往中能根据当时的情境说几句话。8阅读:学习联系语境理解词句,结合语言展开想象,提出问题等阅读方法,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坚持课外阅读,激发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9写话:继续培养看图、观察事物的兴趣,能较熟练地听写几句话,能写几句完整通顺的话。有写话的愿望,能用一段话写出自己想表达的想象、想法、生活。字数不少于180字。10写字: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汉字。要求字迹工整、结构匀称、双姿正确、书写习惯良好。 二、

4、教学建议:识字写字教学(一)识字教学识字教学继续遵循“十六字”方针,“字理识记、语境认读、加强复现、阅读跟进”。“字理识记”认字最难的是识记字形,依照字理识记是最有效的方法。字理可以理解为汉字的构字原理,可帮助学生科学记忆汉字、并感受古人造字的智慧。汉字采用“六书”造字,其中“象形、会意、形声、指示”是基本造字法,“假借、转注”针对用字而言。汉字80%以上是形声字,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字理,有规律识记生字。常用方法:抓住部首带一串,“部首”好比是一个部队的队长,抓住了“队长”,揭示这些部首的意义,就可以解决属于这个部的一大批字。如“页”,如果知道是人头的象形,就知道凡从“页”的字(顶、项、劲

5、、颅、颧、颌、颞等)都与头面部有关。语文园地中的识字就是利用汉字规律,进行归类识字的,教学时要给以关注。“语境识记”。语境包括词语、词串、句子、段落等等,结合语境有助于加强汉字音形义的联系。词串要选择常用词语。多音字更要通过语境来感悟读音和意义,如“传”要给出两组词串来认读辨析:“传说、流传、传闻”“小传、自传、传记、水浒传”句段语境一般选自原文,帮助复习的创编语段要尽量贴近学生生活。“加强复现”。不断呈现汉字,加强与生字会面的机会。如:把生字圈划凸显,阅读时不断刺激眼球,引起注意。预习时自觉养成圈字划词习惯。2.朗读时难理解的字词可以结合语境再次凸显。如棉花姑娘中的“可恶”“请”等。3.学文

6、后再次呈现词语认读,之后再换语境认读。(词串、儿歌、句段均可)4.黑板开辟“词语栏”日日更新。“阅读跟进”。阅读是巩固识字效果的最好策略,每天的“同步阅读”必须保证完成,是保底要求。课外阅读时间必须保证每天出声阅读30分钟。(二)写字教学1随着学生写字能力的提高,到二年级,要鼓励学生找出要写字的规律,根据规律分析字形,把字写好。写字指导不能字字一面,指导的重点要据字而定:有时是笔顺,如“巨、区、及、匹”,有时是难写的笔画,如“建”,有时是容易写错的字,少一笔、多一笔“轮”(右边写成仓);有时是发现规律(如一组左窄右宽左低右高的字怎样写好),要求老师们要认真分析每一课要写字的特点,抓住重点,为学

7、生写的是典型字,教给学生的是规律性的东西,所追求的是举一反三的效果。2科学安排写字时间和写字遍数。每节课都应安排写字时间(78分钟),细水长流,由写字逐步过渡到写词,3遍效果最佳。听写词语有助于集中精力,提高写字效果。(课前准备听写本,每天写810个词既巩固检测,又集中练字)再者,利用好每周的写字课,用好写字教材,练写硬笔字,力求使每个学生不仅把字写对,而且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美观。3尽量在语言环境中练习写字,注重在实际中应用。书面表达与单纯地听写词语,在教学效果上有明显的差异。在学生书面表达时,可以看出许多别字问题和用字不当的问题。所以听写词语和听写句子要穿插进行,强化词句的准确学用。4加

8、强示范,重视写字展示、交流和相互欣赏。包括教师的示范、学生的示范。也要重视学生的自省写字后前后几个字的自我比对。备课时,对于每一课的生字教学都要考虑以下几点:教材中的生字有什么特点?如何利用这些特点引导学生独立识字?识字和读课文如何结合?生字如何呈现?学生是否认识了其中的部分生字?写字应该怎样安排指导?关于阅读教学落实教学目标,在五个方面着力:“语言训练”、词语的理解、自然段学习、朗读指导、语言积累(一)重视语言训练,抓住了语言就抓住了阅读教学的牛鼻子。抓哪些语言?1.抓具有画面感的语言,展开想象。语感的其中一个要素是画面感,阅读文字时能够链接经验、发挥想象,脑海里浮现出清晰的画面,这是对语言

9、的形象感知一项重要的阅读能力。教学时要依托文本进行训练。如:第一单元,识字一编排了一组词串,虽然只是词串,但词串之间有内在的联系。可以引导把词语读成画面:“层林尽染、叠翠流金、天高云淡、秋高气爽”展现的是秋日“红叶似火、叠翠流金的风景美”;“五谷丰登、瓜果飘香、春华秋实、秋收冬藏”描绘的则是“硕果累累、春华秋实的丰收美”,每组词串是相同主题的四幅画面,我们不应该进行单个词语的孤立教学,要联系四个词语来学习和联想。教学时可以引导孩子分组练读后,说说读到每一组词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让孩子与现实的秋景联系,产生印证,形成常识。既理解词语,又形成词语的画面感。逐步达到,谈到秋景,脑海中自然而然的映出

10、这样的景、跃出这样的词,信手拈来,活学活用。把语段读成画面:如第一课秋天的图画P4,“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语句的画面感非常强。朗读语段时,让孩子说说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边读边想象,从果园到稻田,把语句读成一幅延展的图画,使秋天的丰收图景能在孩子脑海里流动起来,形成丰富的画面感。画面的唤醒,还可以是孩子的亲身经历。如看雪P53,“天上飘着雪花、地上铺着雪毯。树上披着银装,到处一片银白。”要调动孩子经验,想象画面,置身在北国冰封、雪花飞舞的情境中。引导孩子边读边想象,自觉链接“雪中嬉戏”的经验,产生画面、带着体验朗读体会,形成语感。2

11、.抓典型的语言范式,练习仿写。教材中提供了许多经典的语言范式,是学生学习和规范书面表达的范例。要善于捕捉,引导学用。如:第2课作者抓住“仙桃石”“仙人指路”“猴子观海”等奇石特点展开了神奇的想象和描述,读来如见其形。尤其是“猴子观海”一段P8,作者抓住猴子的动作“抱着腿、蹲,望、一动不动”写得非常形象,仿佛奇石近在眼前。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应提示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联想的丰富。在此基础上,可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据词展开联想的写法进行说话训练。如“天狗望月”“狮子抢球”让孩子想象动物的动作、神态、推想它们的心理,模仿课文语言范式,大胆想象、学用语言。我想提示的是,我们应该关注课后题,更应有语言的敏

12、感,从教材中捕捉典型的语言范式,引导学生仿说仿写,一课一练,一课一得。如“植物妈妈有办法”很有韵味的诗歌,完全可以仿写一两小节练笔。3.抓表达有特点的语言。如表达精准、贴切的语言,引导感悟。有些语言表达准确,字字珠玑,需要品味。如植物妈妈有办法文中讲到“苍耳妈妈有个好办法,他给孩子穿上带刺的铠甲,只要挂住动物的皮毛,孩子们就能去田野山洼”。这里有一个关键词“挂住”,为什么不说“贴住”“粘住”呢?,由此你想到什么?其实,苍耳的每个刺上都有一个细小肉眼几乎看不到的钩,通过词语的对比,使学生感悟到:作者观察得非常细致、用词非常准确、苍耳妈妈的办法太神奇了。这三方面的感悟和认识,就是抓住“挂住”这个关

13、键词与达到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善于捕捉。运用修辞的语言。欢庆“枫林举起火红的旗帜、大海奏起欢快的乐曲”“十三亿孩子”等,这些语句都运用了暗喻的修辞,突出了大地万物都在欢悦、都在庆贺,庆贺祖国妈妈的生日。这些语句不能一读而过,可以这样引导:仔细读读这两句话,你从哪感觉到欢庆的气氛?枫林和大海真的能举起旗帜、奏起乐曲吗?读了这两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通过朗读读出欢悦的气氛。这样引导让学生体会到词句的真正含义,学习并积累这些语言。关注细致描写的语言。如含有叠词、修饰语的语句。我要的是葫芦一课,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去掉“细长的、雪白的”读读,有何感

14、受?小葫芦的可爱荡然无存。在阅读体验的同时,学习语言表达。也可以在不冲淡教学的情况下,顺势安排表达练习。4.关注看似平常的语言。有些语段看似平常,却含义深刻,把这些语句放到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去品味咀嚼,把文本的语言和故事的主旨联系起来体会,会使学生见微知著,更深刻的领会语意的内涵。如18课称赞中有段话小刺猬走到小獾身边,拿起板凳仔细地看了看说“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细细读来,这不仅仅是夸赞小獾板凳做得好,通过小刺猬“仔细地看、真诚地说”,我们会发现,这里暗含的意思是小獾的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有进步”,这话是对辛苦工作的小獾来由衷的赞美、真诚的鼓励!孩子初读是体会不到的,需要引导。不能一读而过,这也在考验教师细读文本的功力。5.抓语言的留白处。常说阅读教学是冰山体教学,要透过浮在表面的1/7感受冰山体的全部。阅读文本的留白处,常常会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和无限的回味。我们解读教材时要给以格外关注,帮助学生借此体会文本内涵。这也是想象能力的培养。抓哪些留白处?语意省略处。如22课窗前的气球“科里亚除了什么也看不见。”这里省略了科里亚的孤独处境。科里亚此时什么也看不见,他究竟想看见什么呢?想看到同学?朋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