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教学中的疑难问题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9802595 上传时间:2024-01-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下册教学中的疑难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年级下册教学中的疑难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年级下册教学中的疑难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一年级下册教学中的疑难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一年级下册教学中的疑难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年级下册教学中的疑难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下册教学中的疑难问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年级下册教学中的疑难问题1、为什么“上下、前后、左右”的认识安排在一年级下册?有的老师认为上下、前后、左右的概念比较简单,一年级上册教学序数时(如下图),就要辨别左右,所以这部分内容安排在一年级上册比较合适,安排在一年级下册晚了些。从左数,小女孩排第几?妈妈排第几?(1)在认识左右的教学内容中,包含着对左右的相对性的认识。而左右的相对性对儿童来说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一般要在79岁,才能逐渐形成以他人为标准辨别左右的能力。如果按此规律,学生在8岁时,也就是在二三年级时,学习左右相对性比较适宜。但考虑到学前教育,以及后续知识的学习等因素,教材把左右的相对性内容安排在一年级下册。

2、当然如果不涉及左右的相对性,这部分内容完全可以安排在一年级上册。考虑到左右的相对性在日常生活不可避免,因此有必要让学生初步感知体会,所以教材中安排了左右的相对性内容。(2)一年级上册教学中,学生在没有认识左右时,就要回答类似“从左数起(或从右数起),谁在第几?”的问题,这时就要先辨别左右再数数。由于我们读书、写字等都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所以在教学序数时可以利用学生这些已有的生活经验。2、左右的相对性教学尺度问题。1)如何把握左右的相对性的教学要求?考虑到左右的相对性认识的难度,教材只是通过游戏和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体会,没有安排脱离操作判断左右相对性的习题。教学时,也应该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

3、特点,组织适宜的活动。如两个同学面对面,老师发口令:拍拍自己的左(右)肩,拍拍对面同学的左(右)肩学生按口令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左右的相对性。所以这部分内容不宜作书面考试。2)在练习中如何判断左右的相对性?有老师反映,在左右的练习中,有时左右的相对性回避不了。如上图“女孩的左边是谁?”就有不同的答案,引起了不必要的麻烦。其实上述问题就是判断左右时以谁为标准的问题。以谁为标准,一般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为了便于说明我们把观察的对象按属性进行分类。(1)观察的对象是无生命的物体(如下图),一般确定左右的标准是观察者。 圆的左边有(3)个三角形,右边有(4)个三角形。(2)观察的对象是人或动物,

4、有两种情况。当问及的问题涉及到人或动物身体的左右时(如下图),一般以人或动物为标准。 他(右)手拿着计算器。小猫抬的是(左)爪。当问及的问题不涉及到人或动物身体的左右时(如下图),以谁为标准皆可。女孩的左边是谁?小狗的右边是谁?如上左图,如果以观察者为标准,女孩的左边就是奶奶;如果以女孩为标准,女孩的左边就是爷爷。像这样判断照片中某人的左边或右边是谁时,以照片中的人或看照片的人为标准都是可以的。但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最好是标明参照的标准,如给下图中的某人或某动物加上标明参照标准的说话框,这样就没有异议了。3、有关计算教学的问题。1)有关算法多样化的问题。计算教学提倡算法多样化,是这次课程改革

5、中计算教学方面的一个显著特点。其内涵主要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这一点也得到了老师们的认可,并很快在课堂中得到明显体现。但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一些问题浮现出来,老师们也由最初的激情实践,转为理性思考。(1)是不是算法越多越能体现多样化?答案是否定的,因为算法多样化追求是尊重差异、尊重本色、尊重真实,学生自发想出的算法是最真实、最本色的。因此教学应实事求是,应主要呈现学生自发想出的算法,然后进行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再选择或推荐一般性的算法。不能为多样而多样,让学生绞尽脑汁,想出与众不同的,费解的算法。(2)如何处理学生的多种算法?对于学生出现的算法,不能散乱的

6、摆放在黑板上,应该进行分类梳理,逐一分析算理。我们结合“20以内的退位减法”来说明。如129,学生可能会出现下面一些算法。破十法:1091,213。连续减:12210,1073。想加算减:9312,1293。其他,如数数,联想:1192,213等。对于这些方法,不能只停留在罗列的层面上,应在分类梳理的基础上选择一般性的算法,如第种,让学生理解其算理。可采用先让汇报学生讲算理,再让其他学生复述算理的方式,使学生了解他人算法,修正自己的算法,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步和提高。(3)在多种算法中教师能否有一定的倾向性? 在诸多算法中,有特殊算法和一般性算法。特殊算法往往受到数据和个体思维习惯等因素的影响

7、,某种特殊算法对某人或某一题比较适合,但对另一人或另一题可能就不方便了,有的虽然可行,但操作烦琐,效率比较低。而一般性算法具有通用性和简捷性,一般不受个体和题目的限制,是通法通则。如上面呈现的“破十法”“连续减”以及“想加算减”都是一般性算法,其中最具优势的是“想加算减”。其原因是:第一,简便快捷。 因为“破十法”、“连续减”都需要两步,而“想加算减”只需一步。它对后续学习非常重要,如在多位数减法中,当某一步需要退位时,如果用“破十法”或“连续减”计算,仅退位这一步就需要两步计算,如此下来整个计算步骤就会增加,出错率也会增加,如果用“想加算减”整个计算就变得简捷明了。第二,沟通了加减法的内在联

8、系。第三,能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20以内的进位加法,具有一举两得的功效。既然“想加算减”有如此多好处,那么教师能否倾向于“想加算减”?回答是当然可以,但要注意处理好算法多样化与一般方法之间的关系。在开始学习时,几种一般性算法可以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灵活选择,在以后的学习中再采取一定策略,让学生逐步体会“想加算减”的优势,促使学生自发选择和掌握“想加算减”的方法。附送:2019年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苏教版一、学生概况一(1)本班现共有学生38人,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的、操作的学习内

9、容孩子们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少数孩子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们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在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地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学生,我们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孩子们已经基本形成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并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数学思考,学会解决问题。二、教材分析本册共安排7个单元。1、数与代数领域:xKb 1.C o m 安排五个单元,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认数,一个单元,即第三单元认识100以内的数;第二部分是计算,三个单元,即第一单元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四 、六单元教学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

10、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在这两个单元里还要教学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第三部分是常见的量,一个单元,即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本册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与原教材相比在内容编排上作了较大幅度的调整。把原一年级上册教学的20以内的退位减放到本册作为第一单元,把原二年级上册教学的两位数的加、减笔算提到本册,把原一年级下册教学的乘法的初步认识和16的乘法口诀两个单元推到二年级上册。这次调整是在对实验区实验状况进行认真调查、广泛听取实验教师意见并作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调整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不宜同步进行。两种算法的思路不同,加、减交叉安排不利于学生掌握加法思路和

11、减法思路,在加法不熟练的情况下,也难以利用加减的互逆关系进行想加算减的思考。所以把原来一年级上册安排的20以内加减法的一个单元分为两个单元。又考虑到许多学前教学薄弱的地区在一年级上学期教学任务太重,需要对学生进行课堂常规、自主学习意识和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所以把20以内的退位减法推迟教学。二是两位数的加减笔算与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有着密切的联系,口算时对算理产生的感悟可以顺利地迁移到笔算中去,所以把不进位、不退位的口算和笔算编排在一个单元里,把进位和退位的有关口算和笔算编排在另一个单元里,这是一种合适的整合。三是虽然用口诀计算乘法比两位数的加减笔算容易,但一年级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确

12、有困难,所以推迟教学。2、空间与图形领域:安排一个单元,即第三单元认识图形,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遵照儿童观察物体由整体到部分,由粗略到细微的认知规律,在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之后认识基本的平面图形是恰当的。最后一个单元安排期末复习。本册教材还安排了三次实践活动,分别是“我们认识的数”“小小商店”。主要是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培养应用意识、合作意识,获得数学活动的积极情感三、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方面1.能正确、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2.认识计数单位,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

13、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w W w .x K b 1.c o M3.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二)数学思考方面1.在认识100以内数的含义、探索100以内数的组成方法、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以及用100以内的数描述日常生活现象等活动中,培养初步的数感,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2.在探索10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和笔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的重要性;通过相应的口算和笔算的练习,提高进行加、减运算

14、的能力。3.在借助相关物体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在摆图形、围图形、折图形、画图形以及拼图形等活动中,发展初步的形象思维,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三)解决问题方面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四)情感与态度方面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

15、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新-课- 标- 第 一-网四、教学进度第一周(2.172.21)1.十几减92.练习13.十几减8、74.练习25.十几减6、5、4、3、2第二周(2.242.28)1. 练习32. 复习13. 复习24单元测试5. 评讲试卷第三周(3.33.7)1. 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2. 练习43. 单元测试4. 评讲试卷5数数第四周(3.103.14)1. 数的读写与组成2.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几十几减几十3练习54.数的顺序5比较数的大小第五周(3.173.21)1.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2.练习63复习4.我们认识的数5单元测试第六周(3.243.28)1.评讲试卷2.整十数加、减整十数3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4.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5练习七第七周(3.314.4)1.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不退位)2.求减数的实际问题3.练习八14.练习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