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专题研修班研修体会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9796712 上传时间:2023-09-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专题研修班研修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专题研修班研修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专题研修班研修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专题研修班研修体会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专题研修班研修体会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专题研修班研修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专题研修班研修体会(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放心下载,放心阅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专题研修班研修体会(仙桃职业学院李立勇)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专题研修班为期一周的学习已经结束,此次研修共听取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与现代产业体系的对接研究等21位职业教育专家关于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报告;与全国高职高专院校领导,从高职的招生、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人才质量的评价、学生顶岗实习、学生就业等问题进行全方位的探讨,进行了交流,达到了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目精品文档,超值下载精品文档,超值下载的;特别是亲身聆听了教育部鲁昕副部长做了 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服务国家 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的重要讲话;让我拓宽了视野,认清了形势, 理清了思

2、 路,进一步明确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涵, 懂得了为什么要建设职业教育体系, 理解了建 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方法步骤,体会良多,受益匪浅。一、职业教育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保驾护航。1职业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需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予以充分保障。20多年来,我国的职业教育实现了 “跨越一转型一提升”式的长足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在校生 人数迅速增长,如此大规模的职业教育事业,如果没有政府统筹协调管理下的体制保障,那就只能停留在粗放型的发展,不仅难以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甚至有可能会起负作用。因此,要实现职业教育事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迫切要求加强政府统筹

3、管理系统的保障,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强化办学条件预警、学籍管理、校企合作管理、 技术研发管理和质量评价管理等的系统建设。2职业教育要以质量为重需要现代职业教育科研系统予以有力支撑。在德国,其职业教 育科研队伍庞大、构成多元,并确立了世界上最系统的职业教育研究范畴:职业教育基本理论和教学方法研究是德国各大学约350个职业教育研究机构的强项,而职业教育政策和标准研究则是德国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和联邦劳动市场与职业研究所的重点。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明显缺乏强有力的科研支撑,特别是职业教育科研体系建设现状较为滞后,职教科研现状与职业教育事业发展不相协调,职教科研发展与事业需求不相匹

4、配, 职教科研与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发展不相适应,职业教育科研整体工作相对薄弱的局面,极不利于职业教育事业更上一个新台阶的需求。因此,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职业教育科研的伴随与支撑,职业教育科研事业理应成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3职业教育事业面临的生源危机需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予以有效应对。我国职业院校的生源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不仅有其主观方面的原因,更是有其客观方面的原因,官方数字显示,2000年,我国招收了 2295.5万名初中学生,此后逐年递减;高中生的招生数2005 年达到887.73万,2009年降至830.34万。而高考报名人数在 2008年达到1050万的巅

5、峰之 后,也进入下降通道。特别是在部分发达地区。在江苏,2000年出生的人口不到 1990年出生人口的一半,这批人口将于2015 2018年初、高中毕业,届时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都将面临生源危机;在北京,2011年高考全市考生已比 2010年锐减两成,是全国唯一一个连续 5年高考报名人数下降的地区,预计到2015年还将减去三成。逐年下降的生源人数,需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充分发挥面向人人、服务终身的功能,适应人口结构变化,其服务面必将拓展到所有在职业技能的获得和提升方面有需求的人,既可以使学生在职业教育体系内连续学习,也方便成年人“回炉”接受与其水平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二、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促进校

6、企深度融合,有效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行业是建设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力量,强化行业指导是高等职业院校提升服务能力的重要保证。只有充分发挥了各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的指导作用,促进校企深度融合,才能有效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从而有力推动高等职业院校的建设和发展。1明晰专业发展大方向。通过认真学习研究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学校在认清经济发展的大趋势的同时,还要加强与地方产业发展综合部门的互动,开展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调研与课题研究,把握区域经济特别是地方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关注其支柱产业、优势产业、 基础产业和新兴产业,并及时调整学校的专业布局,改革、改造、合并传统专业,淘汰落后 专业,发展与支柱产

7、业、优势产业、基础产业和新兴产业对接的专业。学校在专业建设上, 要强化主动服务的意识,重视“四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力法)改造,增强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能力。还要积极发挥对产业发展的引领功能与促进作用,注意利用所办精品专业的品牌优势,积极创办相应的校办产业, 依托专业发展产业, 以产业发展促进专业建设,形成“产教结合、产教并举、以教促产、以产养教”的良性循环,创造良好的产学结 合的氛围。2完善校企合作新机制。要建立产业合作委员会。学校可以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 提请政府发改委牵头, 成立有关行业、产业部门领导参与的产业合作委员会,指导专业与产业对接工作。要建立专业建设委员会。各专业

8、成立由对口高校教师、企业技术人员、行业专家、职能部门领导和资深教师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帮助学校进行专业论证和调研,研究制定专业发展规划,使学校专业建设有比较高的起点与基础;通过专业建设委员会引领指导,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突出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 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同时, 有效利用企业和行业的资源优势。要建立定期校企互动机制。建立经常性的行业和企业调研点,有主题、有计划地组织开展企业走访活动。主动邀请行业和企业领导(专家)来校交流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等相关信息和要求。学校网站主动链接挂钩企业网站,建立面向公众的信息咨询服务平台,发布各专业毕业生信息, 开放学校资源信息, 主动实

9、现服务手段现代化 和高效化。3丰富专业与产业对接的形式。课程上的对接。通过专业与产业对接,由校企双方共同 参与确定培养目标、 制定课程计划。依据职业分析设置课程、 组织专业学习内容。 过程上的 对接。通过专业与产业对接教师主动为相关企业职工岗位培训服务,积极参与企业的技术革新和新产品的开发,进一步提升产、学、研水平,在服务中提高自身能力,使职业素养与职 业岗位实现有机对接。文化上的对接。与企业文化对接是专业与产业对接的内化过程,把学校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专业文化建设进行融合,注意吸收先进企业文化的精神内核, 挖掘专业在学校建设中的技术魅力。三、立足国家需求科学定位,促进高职院校健康发展。1

10、在服务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增强办学活力。经济发展方式决定着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式。目前,我国正处于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要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这就要求高等职业院校必须准确把握定位和发展 方向,整体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促进学校更好地为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服务, 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提供充足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支撑,在服务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中不断增强办学活力。2在推动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中明确办学方向。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增强

11、职业教育支撑产业发展的能力,实现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高等职业院校必须以科学定位为立足点,树立系统培养的理念,坚持就业导向,明确人才培养规格、梯次和结构,促进职业教育层次结构的优化。尤其是高等职业院校要通过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发挥引领作用、完善高端技能型人才通过应用本科教育对口培养的制度、积极探索高端技能型人才专业硕士培养制度等,进一步明确办学方向。3在参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拓宽办学渠道。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和形成学习型社会,需 要职业教育充分发挥面向人人、服务区域、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作用,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学习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因此,高等职业院校要主动参与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

12、,努力做到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把非学历培训、转岗培训和成人继续教育纳入到职业学校教育范畴,为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学习型社会提供切实有效的全方位服务,从而进一步拓宽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渠道。四、以课程为核心带动十个衔接,促进中职和高职协调发展。1要认识中高职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加强中高职课程衔接的探索。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仍然是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现实告诉我们,受招生制度制约,中职学校学生接受高职教育的机会很少,除五年一贯制以外的招生机制尚未建立,并且五年一贯制招生计划还太少。其次是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专业、课程与教材体系,教学与考

13、试评价等方面仍然存在脱节、断层或重复现象,比如培养目标不衔接、课程内容和技能训练重复等等。第三,职业教育整体吸引力不强,与加强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等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和阻碍着整个职业教育系统整合功能的充分发挥,只有努力探索中高职衔接的途径,推进中高职协调发展,才能使职业教育呈现勃勃生机。2要以课程为核心,推动十个衔接的有效实现。首先,课程的衔接能帮助中职和高职明确自身的定位。实现中高职协调发展的前提是为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科学定位:中等职业教育重点培养技能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而技能型人才与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内涵及培养目标必须通过课程这一载体来实现。

14、其次,课程的衔接会直接带动专业的衔接。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微观体现,只有不同的课程组合而成的专业真正成为了社会需求的专业,课程才能体现其社会价值,专业的衔接自然而然就实现了。再次,课程的衔接能促进人才培养过程的系统化。人才培养过程主要体现为课程的实施过程,课程的实施过程与教育教学过程、信息技术应用、校企深度合作、教育评价改革紧密相关,促进人 才在系统培养中成长。第四,课程的衔接能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化。要以能力培养为主线,重新对课程体系进行设计, 要协调中、高职人才培养的阶段目标,合理安排课程内容,既要节 约重复学习的时间,又要做到知识、能力结构的贯通。3既要重课程体系的衔接,又要重课程内容的衔接

15、。既要根据不同阶段的培养目标 要求,系统构建课程体系,课程设置由浅入深:中职课程重基础,强应用,让学生初步建立职业概念;高职课程重实践,强创新,鼓励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工作场景中发挥主观能动性 和实践生活充满了色彩,但是蒙着一层雾需要你的拨开性。又要与中职合作制定相互衔接的课程标准,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顺序和实施路线,既要避免中、高职课程内容的重复, 又要拓宽和加深课程内容,真正实现课程内容衔接的连续性、逻辑性和整合性。文化基础课程注意中、高职层次知识点的有机融合,以适应其渐进 性学习和终身教育的需要,中职阶段注重基础素质教育; 高职阶段注重学生知识、技能和职 业素养全面培养,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