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学生用)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9792392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讲: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学生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二讲: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学生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二讲: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学生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二讲: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学生用)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二讲: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学生用)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讲: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学生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讲: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学生用)(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讲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1、掌握句子排序的方法。2、掌握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几种常见方法。【学习重点】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是领会文章中心思想的前提,是读懂一篇文章的基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要做到意思准确,语言通顺、简洁。【方法指导】 如何准确、简洁、快速地概括出课文主要内容呢?【基础训练】(一)读拼音,写词语。sh tn zhn ch y chn q t( )( )( )( )ch d l yu hi u cho xio( )( )( )( )(二)先把下面词语补充完整,再选一个自己喜欢的词语造句。欲( )又( ) ( )先( )后( )无其( )响( )云(

2、 ) 气喘( )( )( )( )而出 (四)给下面的句子排序,在( )里写序号。金钥匙:句子排序,要从整体入手,先把各句都读过,弄清这些句子大体上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找出句与句之间的相互联系,把顺序理清,组成意思明白、条理清楚的一段话。句子之间常见的排序:(1)时间;(2)事情发展;(3)空间位置转移;(4)总分总等。( )透过云层,可以看到积雪的山峰层层叠叠,好像波涛汹涌的大海。( )突然,飞机遇到一股强烈的寒流,机翼和螺旋桨上都结了冰,越结越厚。( )飞机飞得又快又稳。( )飞机失去了平衡,机翼掠过一座座山峰,眼看就要撞着山尖了,情况十分严重。( )不大一会儿,机身也蒙上了厚厚的冰甲。

3、(一)自然之道选段黄昏的海岛,阳光仍很明媚。从龟巢到海边的一大段沙滩,无遮无拦,成百上千的幼龟结队而出,很快引来许多食肉鸟,它们可以饱餐一顿了。“天啊!”我听见同伴说,“看我们做了些什么!”这时,数十只幼龟已成了嘲鸫,海鸥,鲣鸟的口中之食,我们的向导赶紧摘下棒球帽,迅速抓起十多只幼龟,放进帽中,向海边奔去。我们也学着他的样子,气喘吁吁地来回奔跑,算是对自己过错的一种补救吧。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我和同伴们低着头,在沙滩上慢慢地走。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危害。”1、向导最后说了什么?请用“ ”画出来。2、向导为什么悲叹

4、着说? 3、请用题目扩展法来概括选段内容。 (二)“先生,您认错人了”2010年3月5日,有一家很大的外资企业在中国招聘雇员,条件非常苛刻。前往应聘的都是具有高学历的人。当第一位应聘者走进房间时,主考的美国人立即露出兴奋之色,像他乡遇故知一样。这个美国人热情地说:“你不是哈佛大学某某专业的研究生吗?我比你高一届,你不记得了吗?”应聘的年轻人心里一震:“他认错了。”在此时,承认自己有哈佛大学的学历对应聘绝对有好处。但这个青年冷静地说:“先生,您认错人了。我没有到美国学习过,我只有中国大学的学历。”说话的时候,他已做好了不被录用的心理准备。没想到,主考的美国人透出惊喜之色。他说:“很好,刚才就是我

5、们考试的第一关。下面我们进行业务考试”用要素归纳法归纳主要内容。(找出四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三)“我自己想出来的!”英国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是在外祖母家长大的。外祖母很疼爱他,八岁上学后,还常常给他一点零用钱。小牛顿一不买糖果,二不买玩具,他把钱积攒起来,去买锤子和锯子。他喜欢自己动脑筋,做一些手工制品。一天,小牛顿兴冲冲地跑到外祖母面前说:“外婆,你看这个。”外祖母一看:小牛顿手里捧着一块木板,中间钉着一钉子,四周画着一条条放射形的线条。外祖母问:“这是什么呀?”“太阳钟。太阳光把钉子的影子投到哪条线上,就可以看出是什么时间。”“是谁教你做的呀?”“是我自己想出来的。”小牛顿自

6、豪地回答。牛顿长大以后,始终保持着敢于想象、善于思考的精神。他发现了“万有引力”,还成功地取得了许许多多别的研究成果。用段意合并法归纳主要内容。(提示:先按短文的内容分三段,然后写出各段的段意,最后连成两三句通顺的话。) 【提高训练】 永不凋谢的玫瑰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是乌克兰一所乡村中学的校长,早已过世了,他记下过这样一则真事: 校园里的花房里开出了一朵最大的玫瑰花,红艳艳的花朵就像一张可爱的婴儿的笑脸你肯定从来没见过这么大,这么美的花儿!全校的同学都非常惊讶,每天都有许多同学来看。 这天早晨,又有许多同学来观赏玫瑰花。他们一边看,一边赞不绝口。这时,来了一个大约三四岁的小女孩,她径直

7、走向那朵最大的玫瑰花,摘下来,抓在手中,从容地向外走去。 同学们惊讶极了,有的非常气愤,有的甚至要上前制止那小女孩。正在旁边散步的苏霍姆林斯基校长看到了,很想知道这个小女孩为什么要摘花,他走过来,弯下腰,亲切地问:“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的?能告诉我吗?” “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点不相信。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看过后我再把花送回来。”女孩害羞地说。 听了孩子天真的回答,同学们不语了,教育家的心颤动了。苏霍姆林斯基牵着小女孩,从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对她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事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你奶奶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的好孩子。” 这个

8、故事长久地激励着我。我幻想着生活中能有这样的美好。 五年前,我偶然想到,如果用这个故事的前半段出一道材料作文题,让学生续写,他们会想象出什么样的故事? 结果让我大失所望。几百名高中学生,文章的内容都是写教育家如何教育小女孩不能损害公物,写教育家对儿童缺乏良好的道德教育而忧心忡忡,甚至写了教育家对小女孩做出了处罚那些竭尽全力地从道德高度教训三四岁小女孩的全过程,让我从心底里厌恶。这件事曾强烈地刺激了我,我没想到传统的道德说教如此深入人心,让我们的学生耳熟能详。在他们的文章中,似乎只有道德规则(虽然他的内心未必会认为这有多么重要),他们可以板着面孔说出一番大道理,他们缺乏对人性美与人情美的感悟,缺

9、乏同情与怜悯之心在他们的心中,似乎所有的花都已经凋谢了。1、解词。径直: 耳熟能详: 2、 填空。(1)第 自然段中的省略号表示: (2)文中“惊讶”一词出现了两次,同学们第一次“惊讶”是因为: ( );第二次“惊讶”是因为:( )文中还有( )情节,也让读者感到惊讶。3、 用心读读自然段,用一句话概括苏霍姆林斯基记录的故事。 4、 文中的苏霍姆林斯基是个怎样的人?请说明理由。 5、 作者为什么以“永不凋谢的玫瑰”为题? 爱心的回报 一个出身贫苦的男孩,为了积攒学费而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 这天傍晚,他奔走了一整天,又累又渴又饿,可身上只剩下一毛钱。他决定向一户人家讨一口饭吃。 可是,当一位天使似的姑娘打开大门时,他却有点不知所措了。他不好意思张口要饭吃,只求姑娘给他一口水喝。 姑娘看出他的疲惫和饥饿,微笑着给了他满满一大杯牛奶。 男孩饥不择食地喝完牛奶,嗫嚅地说:“我应该付你多少钱?” 姑娘仍旧微笑着对他说:“您不用付钱。妈妈经常教导我们要施以爱心,不图回报。” 泪水涌上男孩的眼眶,他轻轻地说:“那么,就请您接受我由衷的感谢吧!” 其实,男孩本来是打算退学的。如今,他仿佛看见上帝在朝他点头微笑,他觉得浑身有劲,男子汉的豪气又迸发出来了。 若干年之后,有一位来自小城镇的姑娘得了一种罕见的重病。当地的医生束手无策,只好把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