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护队员自身伤亡事故预防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9789969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 页数:66 大小:1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救护队员自身伤亡事故预防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救护队员自身伤亡事故预防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救护队员自身伤亡事故预防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救护队员自身伤亡事故预防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救护队员自身伤亡事故预防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救护队员自身伤亡事故预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救护队员自身伤亡事故预防(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救护队员自身伤亡事故的预防矿山救护队在煤矿抢险救灾、预防检查、消除事故隐患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平安生产作出了特殊奉献。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抢险救灾工作中导致救护指战员自身伤亡,不仅影响救灾任务的完成,而且扩大了事故损失,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杜绝救护队自身伤亡事故的发生,确保平安救援,对应急救援工作已经带来新的挑战。自身伤亡事故的发生,既有违章指挥、违章作业、技术与装备等因素,也有指战员技术、业务、身体素质方面的问题。总结救护队自身伤亡的深刻教训,分析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止自身伤亡事故的发生是矿山救护队一个重要课题。第一节 氧气呼吸器故障造成事故的预防氧气呼吸器是矿山救护指战员最

2、重要的个人技术装备,是执行抢险救灾工作时自身平安的重要保障。因此,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必须认真检查和维护保养,时刻保持完好状态;从事应急救援工作时必须按照规定做到正确佩带和使用,才能平安完成救援任务。疏于管理或不能正确佩用,不但影响救援任务的顺利完成,甚至酿成自身伤亡事故。我国矿山救护队目前使用的氧气呼吸器可分别分为正压型氧气呼吸器和负压型氧气呼吸器。正压氧气呼吸器投入使用较晚,所以主要是使用负压氧气呼吸器出现故障造成救护人员自身伤亡。一、事故原因氧气呼吸器故障造成自身伤亡事故主要有:氧气量供应缺乏、氢氧化钙失效、口具鼻夹损坏脱落、呼吸器系统漏气等。其根本原因在于日常管理松弛,规章制度不落实,仪器

3、维护保养不到位;执行救援任务时不认真进展战前检查,没能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在灾区工作时出现故障后不能及时排除或处置不当等。一氧气瓶压力缺乏或氧气耗尽 氧气呼吸器中氧气瓶压力缺乏或因长时间工作致使氧气耗尽,将会造成救护队员因缺氧窒息或中毒而发生伤亡事故。 案例一:1981年7月19日,*局救护队在处理山高煤矿瓦斯爆炸事故时,发生一起窒息死亡事故。 1.自身伤亡经过: 19日,第五小上山(长25m,坡度30度)和+150大巷掘透一小孔后,救护队从掘透局部观察到+150大巷情况较好,检查CH4 为 6%、CO2 大于10%,CO 无,温度为26。救护人员用风障将此处封堵,将下部板闭门钉严,用黄泥抹缝后

4、升井。 救护队决定在锁风的环境中扩大掘透位置的断面。小队人员分为三组,并对各组的任务明确分工。17时20分,第一组3人准备进入窒息区,1名新队员发现自己的呼吸器没有氧气,于是更换备用氧气瓶后进入,待机人员重新封闭板闭门。3人到达工作地点,把风障拽掉,队员*用钎子只捣了几下,就觉察仪器不正常,按手动补给后便坐下,摘掉口具,失去知觉。另两名队员上前把口具给他按在口部后,其中1名队员立即跑出求援。待机人员听到求救信号立即进入,慌乱中没有携带2小时呼吸器。参加抢救的1名队员在跨越溜槽时,踩空摔倒后便失去知觉,其他队员立即把口具给他强制按在口部,这名窒息队员与*均躺在巷道一侧。2小时吸呼器拿到后,副小队

5、长翻开面罩,给头部稍靠前的这名窒息队员带上,立即搬运出灾区。另外两名队员没再等待,将*抬起外运。抢救人员到达基地后,再次返回接应,共同将*运到基地。但小队入井时没有携带生器和担架,失去了抢救时机。 2.自身伤亡原因分析:1*佩用呼吸器只走了25 m左右的小上山,工作了仅56分钟时间,氧气就用完,经估算氧气瓶的压力只有1MPa;1名新队员在进入时发现呼吸器没有氧气。违犯煤矿平安规程“氧气压力不得低于18MPa的规定,氧气量过低是这次伤亡事故的直接原因。(2) 进入灾区前,小队如果按照规定认真进展战前检查,就能及时发现存在问题,从而防止事故的发生。违反规定,不进展战前检查,是这次伤亡事故的重要原因

6、。3进入灾区人数少于6人,不按规定携带技术装备,抢救时,过于慌乱,忙中出错,贻误抢救时机,造成这次伤亡事故的发生。 (4)这充分说明日常管理工作中,没有认真执行仪器检查维护保养制度。 (二)氢氧化钙失效氧气呼吸器中的氢氧化钙失效,就会造成矿山救护队员在灾区工作时,因呼吸困难而摘掉口具中毒窒息伤亡。案例二:1979年12月6日,救护队在*矿的一次排放瓦斯工作中,因氢氧化钙失效,造成一名救护队员死亡。 1.自身伤亡经过: *矿C5回风上山长210米,倾角60度,停顿掘进达数月之久。由于矿风筒紧,便将该巷道中的风筒全部撤除,停顿通风,致使C5回风上山和70米平巷充满了高浓度的瓦斯。从+560米回风巷

7、到C5回风上山10米处瓦斯含量为30,20米处为40,最高达67。为不影响生产,矿安排救护队当班运送风筒并全部联接好,待交接班时实施一次性排放。 救护队出动12人,带氢氧化钙一桶重13公斤,于14时到达560回风巷。由于坡陡巷窄,窒息区长,每人每次只能背一节500毫米风筒,从掘进头向外联接。第一次背上去接好下来就用了约两个小时。然后休息半小时后开场更换氢氧化钙。其中*一直坚持不换。17时开场第二次背风筒,*行至第二躲身硐处时放下风筒休息,然后又背上风筒向上走了约30米。当其他队员接好风筒下来时,发现*的氧气呼吸器口具脱落,仰面倒在斜坡上,呼吸器盖子在他所倒位置10米处。当时2小时氧气呼吸器未带

8、入灾区(第一次带入灾区后又带出,第二次进去就未带)。2名队员见此情况,立即发出紧急信号,并忙把*呼吸器口具往嘴里塞,但始终塞不进去。等把2小时氧气呼吸器拿来给带好运至新鲜风流处时,发现瞳孔已扩散。虽经较长时间的生和多方抢救,终因窒息时间较长而死亡。 2.自身伤亡事故原因分析: 1该队平时佩用氧气呼吸器爬山时,氢氧化钙只用三个多小时就已失效。这种情况未能引起足够重视。对库存的二氧化碳吸收剂不按规定进展检查,而是继续使用。虽然在排放工作时进展更换,但未能全部人员进展更换。致使*的4小时呼吸器在灾区使用不到3小时,氢氧化钙就失效。这是造成自身死亡的主要原因。 2事故后,检查*的氧气呼吸器,有四个月无

9、检测记录,用后没清洗。这说明对呼吸器维护保养工作存在欠缺。 3小队进入窒息区工作时,必须携带备用全面罩氧气呼吸器。第一次进入时将2小时呼吸器带入。第二次进入灾区时小队就没有再带入。在*因呼吸器中氢氧化钙失效而摔倒时,却无2小时呼吸器及时抢救,造成窒息死亡。 三呼吸器系统故障 呼吸器系统存在故障,达不到应有的性能,就会失去保障作用,甚至造成救护队员自身伤亡。案例三:1994年8月23日,*救护队在和布克塞尔蒙古自治县二矿北风井五平巷启封火区时,由于4小时氧气呼吸器不完好, CO2吸收剂失效,造成3名救护队指战员窒息死亡。 1.自身伤亡经过:8月23日13时15分,4名救护队员入井测得气体浓度是:

10、CH4为3.5%,CO2为10%以上,CO无,温度正常。分析认为火区具备了启封条件。15时研究制定了启封火区的实施方案。18时58分4名救护队员再次佩用氧气呼吸器,又携带1台备用AHG4A型氧气呼吸器、1台光学瓦斯检定器,按照启封方案从北风井入井。在五平巷封闭完和六平巷联通的1号小眼后,准备封闭2号小眼时,1名救护队员倒下,其他3名救护队员把他抬到巷道口时发现已经死亡。此时,又1名队员感到身体不适,其它2名救护队员扶着他往上爬了一段路后突然滚倒在箕斗旁。其它2名队员在没有任何通讯手段及提升设备的情况下,无力救人,只好于20时35分从北风井升井向启封小组汇报。20时43分,*和*急忙佩用氧气呼吸

11、器,从北风井入井救人。*在前,*在后。当到达箕斗处时,发现已经倒下,口具脱落。急忙将口具塞向嘴中,但塞不进去。无力抢救,只好折返困难地往上爬,于21时13分升井。此时,该矿已没有能力救人,只好求援。自治区救护基地小队入井后,并将3名遇难人员运出地面。2.自身伤亡原因分析:1仪器完好率极差。对3名遇难者的氧气呼吸器进展检查,3台呼吸器和1台备用呼吸器均不气密;还分别存在高压导管大跑气、自动排气及自动补气过晚、自动排气及自动补气过早等问题。呼吸器漏气和多处故障,造成呼吸困难而脱落口具,使之窒息死亡。备用呼吸器虽没有使用,但氧气压力仅为7MPa。2没有及时更换二氧化碳吸收剂。按照煤矿救护规程规定:“

12、用过的二氧化碳吸收剂,无论使用时间长短,不准重复使用。而参加启封队员在入井侦察升井以后,没有及时更换二氧化碳吸收剂。这也是发生自身伤亡的一个重要原因。3煤矿救护规程规定:“进入灾区侦察或者作业的小队人员不少于6人,进入前,必须检查氧气呼吸器是否完好,并应按规定佩戴和使用。救护队指挥员违反规定,冒险进入灾区侦察,严重违章,造成自身伤亡事故。4救护队在启封灾区过程中,地面与井下没有任何通讯设施供通讯联络。而且救护队员均为辅助队员,业务技术素质和平安意识较差,工作经历缺乏,遇事惊慌失措。四口具鼻夹脱落或不慎碰掉有些救护指战员在处理事故时,由于灾区条件复杂,急于完成任务;也有些是因为粗心大意,不慎碰掉

13、鼻夹口具造成伤亡。案例四:2000年8月26日,在*矿老一采区二片监护充填沙杖子过程中,发生一起救护队员自身伤亡的事故。1.自身伤亡经过:采区回风道发现有CO气体后,为控制CO泄漏,矿安排建造沙杖子一道,在进展水砂充填,封堵二片溜煤眼时,CO浓度急剧增高,现场工人难以靠近,充填工作被迫停顿。之后,利用风筒建一道简易风幛,控制有毒有害气体。 26日,救护队一小队到老一采区二片辅助巷道下部沙杖子进展水砂充填监护工作。9时50分,中队长带着其他8名指战员由风障处进入灾区进展侦察。行进至25m位置,检测气体:CO为2000ppm、CO2为7%、CH4为1%。继续向里行进,巷道能见度好,温度正常;但巷道

14、支护情况不好,局部地点冒落严重,行走十分困难。在沙杖子处,检测气体:CO为8600ppm、CO2 为26%、CH4 为4%。救护队查看沙杖子没有被损坏,随即组织人员将沙杖子门封好,按原路线撤回井下基地。 根据侦察情况,救护队与矿方协商留下小队长及3名队员负责监护工作,要求每1h进入沙杖子检查一次;其他人员升井。为查看管路情况,小队长带着1名队员进入,留下2名队员待机。在距沙杖子20m处,听到有充填流水声,看到沙杖子无异常情况,小队长打手势返回。向外行走至距沙杖子50m处的冒顶处时,队员听到身后一声响,回头看到小队长已脸朝下摔倒在地上,口具和鼻夹都已摔掉。该队员立即将口具、鼻夹给小队长重新戴上,

15、按手动补给进展大量供氧,考虑自己难以护送出和抢救,就出来到基地求救。3名队员携带2小时呼吸器赶到现场,给小队长戴好,向外抬至100m处时,通风队人员启动了局部通风机。此时中队长带着其他队员也到达现场,将小队长运到基地进展生抢救,无效死亡。 2.自身伤亡原因分析1事故发生后,对遇难者佩用的AHY-6型氧气呼吸器进展了全面检查,仪器齐全,各项指标均符合规定要求,整机仪器状态良好。造成自身伤亡的主要原因是,巷道支护情况不好,冒落较严重,底板浮煤多,上下不平。小队长在行走时不慎滑倒,造成口具、鼻夹脱落,吸入高浓度有毒有害气体而死。 2救护队对灾区侦查后,对存在的困难条件不进展认真分析,没有制定平安措施,即留下3人执行监护。指挥员凭经历,麻痹大意,违反煤矿平安规程“进入灾区的救护小队队员不得少于6人的规定,以至于小队长摔倒,口具和鼻夹脱落后,因人力缺乏而无法及时救助,最终造成伤亡事故。二、预防措施矿山救护队指战员必须正确认识氧气呼吸器是实现平安救灾的重要保证。救护队员如果不能熟练掌握各种仪器、装备的操作,遇到仪器出现故障不能正确地判断和及时地进展排除,将会危及自身乃至整个小队的平安。因此,加强管理是搞好矿山救护工作的根底,是平安有效救灾的根本保障。矿山救护队必须明确各级指战员职责,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提高指战员业务技术水平。1 结实树立战备观念,强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