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进展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9788570 上传时间:2023-10-10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0.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进展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进展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进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进展(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进展粘连性肠梗阻是由于腹膜粘连而致肠道内容物的通过障碍,见于腹部手术、 炎症和创伤后,是腹部手术后一长期的、不可预测的问题,随腹部手术增多,其 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据报道占肠梗阻病例的32%44%,死亡率高达8%13%,因 此本病的治疗仍是外科医师面临的巨大挑战,应引起外科医师的足够重视。粘连 性肠梗阻的治疗进展有以下几方面。1 非手术治疗对于单纯性、不全性、粘连性肠梗阻,可试行下列各种非手术治疗,缓解率 达 80%以上;对术后炎性肠梗阻,由于存在肠壁炎症重、难以分离、手术时易损 伤肠管不宜行手术治疗,应以非手术治疗为首选方法。其方法有:禁食、胃肠 减压;应用抗生素,可选用头孢

2、类抗生素,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联合甲硝唑类 等;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是降低肠梗阻死亡率的关键措施;中药治 疗,通常方剂有复方大承气汤、甘遂通结汤和五仁汤加减;高渗性溶液,口服 泛影葡胺能明显缩短肠梗阻缓解及住院时间;润滑性油剂,经胃管注入石蜡油 或豆油等,使其内容物逐渐通过狭窄梗阻处,缓解梗阻;营养支持治疗;止痛 治疗,对腹痛可适当应用镇静剂或解痉剂;高压氧治疗。2 手术治疗目前认为手术治疗适用于绞窄和非手术治疗无效时(非手术治疗 12 48h 无效),即使病情未加重,亦应采用手术治疗。有作者利用水溶性造影剂来判断 粘连性肠梗阻作为早期手术治疗的指标,口服或通过鼻胃管注入40ml泛影葡胺,

3、 24h内造影剂不能到达结肠则需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步骤与方法:切口选择, 可采用原切口或另选切口;探查,开腹后应探查幽门至盲肠的全小肠,若有盲 肠扩张应探查全结肠,应找到肠襻“粗细交界处”的梗阻部位,判断肠道血循环 情况;肠减压,肠管横径3cm的肠梗阻病人应采用穿刺减压或肠切开减压; 将肠内容挤至胃内(高位梗阻中选择性应用),从鼻胃管吸出内容物挤入结肠, 从肛门排出:粘连松解,束带状、点状或小片状粘连引起的梗阻,只需将主要 粘连带切断或小片粘连松解即可解除梗阻,对于广泛性粘连需松解肠攀间粘连 时,应从易到难,从外周到中心,分离粘连以锐性为主,有浆肌层损伤应及时修 补;肠切除和短路手术肠切除术的

4、指征为:肠襻绞窄坏死、肠管疤痕狭窄、严重 粘连,行肠切除术或短路术时要注意避免短肠综合征的发生;肠排列术,若术 中大部分或全部小肠粘连,在松解粘连和梗阻解除后为防止梗阻复发,可考虑行 小肠排列术。临床上主要应用于因肠瘘和粘连性梗阻行两次以上手术的病人。小 肠排列术分肠外和肠内固定排列术。肠外固定排列术,即用长直针带线将折叠好 的肠系膜做三级褥式缝合,打结要适度,即起到固定作用,又不影响血液循环。 但存在肠襻排列转角时易成角,不能避免梗阻,术中操作复杂、困难,对弥漫性 腹膜炎、中毒性休克未纠正者是禁忌的,现应用较少。肠内固定排列术,在粘连 松解后,用长度为3m带气囊的橡胶管(气囊后有两排小孔共1

5、0个),在空肠造 瘘处距屈氏韧带约10-15cm处,插管后,严密缝合造瘘口以防肠瘘。肠内固定法 不受肠外排列的限制,更适合年老、全身情况差的病人和术中损伤浆膜层和广泛 粘连的病人,内固定术后小肠接近生理性排列,术后并发症少。腹腔镜手术, 经腹腔镜行粘连松解可显著减轻创伤,从而降低复发率及再手术率,术后恢复快,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下降3倍,住院时间缩短2倍。适用于症状出现的早期,或局 部粘连及梗阻程度较轻的病人,包括无高度腹胀的各种原因引起的机械性肠梗阻 和非手术治疗无效的肠梗阻。无传统开腹手术的禁忌证。但有广泛粘连与腹胀及 结核性腹膜炎引起的粘连不宜采用。 Agresta 总结了 63 例小肠梗

6、阻的腹腔镜治 疗结果,有 52 例成功(82.5%),另 11例辅助小切口腔镜下手术治疗成功。 Kriger 分析162 例中,保守治疗23例有效(14.2%),手术治疗139例(85.8%),包 括传统开放手术 79例(56.8%),腹腔镜或腹腔镜辅助60 例(43.2%)。 Dronov 经腹腔镜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 129 例, 13 例中转开腹,主要原因包括绞窄、 脓肿形成和广泛粘连等。针灸(一) 取穴常用穴:足三里、中脘。备用穴:内庭、商丘、内关。(二) 治法仅取常用穴,效不佳时酌配12个备用穴。快速进针,针尖指向病所。得气后,令病人深呼吸数次,继而行捻转提插,中等刺激强度。留针15 30分钟。与此同时,中脘穴加用艾卷回旋灸,至皮肤潮红。足三里穴亦可作穴 位注射,每穴注入新斯的明0.25毫克。 穴位敷贴(一)取穴常用穴:神阙。(二)治法敷药制备:肉桂、吴茱萸各等份,研未过120日筛,用适量凡士林调膏备用。先将脐部洗净拭干,把适量药膏深于纱布上,稍 烘热贴于穴区,24小时换贴1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