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竿舞比赛规则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9787512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竹竿舞比赛规则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竹竿舞比赛规则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竹竿舞比赛规则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竹竿舞比赛规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竹竿舞比赛规则(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音乐竹竿舞比赛规则(讨论稿) 第一章 总则1.音乐竹竿舞项目定义 在音乐伴奏和竹竿敲击节奏声中,运动员在竹竿分合的瞬间连续进退跳跃,自然潇洒地做出各种优美的动作,达到体育运动与音乐、舞蹈有效统一和高度融合。2.比赛项目与人数单副竹竿男、女单人跳、男女双人混合跳、双副竹竿男女四人混合跳(2男2女)、四副竹竿男女八人花样跳(4男4女)。3.参赛组别与年龄 少年组(8-17岁)、青年组(18-35岁)、中年组(36-55周岁)4.比赛成绩 综合得分高者,名次列前,综合分并列时完成分高者胜出;若分数仍然并列则艺术分高者胜出5.场地与器材 比赛场地均为88平方米,标记带为5厘米宽的白色或黑色带,标记带为

2、场地的一部分。 竹竿长为2.50-3.00m,直径为0.038-0.040m;支架高(地面与上沿水平面)为0.08-0.10m,支架内沿宽为0.50-0.60m6.着装与仪容 穿适合的运动服和民族服装(紧身服、民族服、休闲服或两件套等),可配服装配饰:如飘带、亮片、彩帽、彩带等;可采用彰显套路特色的辅助器具:如扇子、绸带、绳子、球等。男女运动员着装应整洁美观,头发不遮脸,允许化淡妆,不准佩戴任何首饰和手表。第二章 套路创编7.套路时间 成套动作时间少年组和青年组为2分钟(5秒);中年组为1分30秒至2分钟,计时由第一个可听到的声音开始(包括提示音),到最后一个可听到的声音结束。8.套路音乐与舞

3、蹈 成套动作必须配合音乐节奏进行完美表演,任何适合表现项目特点的音乐和舞蹈动作,均可被采用。9. 套路创编 套路特色,成套动作要借助音乐和竹竿敲击节奏,利用地面与空间环境及服饰用品等进行自主创编,达到体育运动与音乐、舞蹈有效统一和高度融合。套路艺术性,成套动作的创编必须展示出艺术性和多样性的特点,体现音乐节奏、技术动作和运动员表现力的高度统一。身体姿态与关节形态的控制要正确,肢体动作要清晰顺畅、优美大方,技术节奏自然明快。 套路安全性,套路动作符合参赛者的年龄特点,身体能力和运动水平,决不能有对参赛者造成身体伤害的技术动作。第三章 裁判10. 裁判人员组成 比赛裁判组由10- 12人组成 其中

4、裁判长1人,完成裁判4人,艺术裁判2-4人,视线裁判2人,计时裁判1人11.裁判员职责与评分标准11.1完成裁判职责与评分标准完成裁判分别对套路创编难度、动作整齐度和身体姿态等进行综合评分,满分为10分。11.1.1具体分值:套路创编难度: 4分动作整齐度: 3分身体姿态: 3分11.1.2扣分标准:敲杆节奏与音乐节奏脱节: 每人次扣0.1分运动员跳步节奏与敲杆节奏脱节: 每人次扣0.1分转休或跳跃时队员间出现身体不必要碰撞: 每次扣0.1分运动员脚或身体碰触竹竿: 每人次扣0.1分运动员脚踩竹竿: 每人次扣0.3分运动员跌倒: 每人次扣0.5分11.2 艺术裁判职责与评分标准 艺术裁判分别对

5、动作设计与技术风格、音乐与动作融合度和艺术表现力等进行综合评价,满分为10分。11.2.1具体分值: 动作设计与技术风格: 4分 音乐与动作融合度: 3分 艺术表现力: 3分11.2.2扣分标准:音乐节奏与动作节奏不协调: 扣0.1-0.5分集体配合不流畅,缺乏运动表现力: 扣0.1-0.5分 音乐选配与服饰佩带融合度不高: 扣0.1-0.5分11.3 裁判长职责与减分 比赛过程中,对出现在比赛场地上的有关违反规则的行为与情形进行减分。11.3.1露出身体的隐私部分: 扣0.2分11.3.2 运动中服装、鞋带、发型散落以及饰品掉落等: 每人次扣0.1分11.3.3音乐超时或时间不足: 扣0.2分11.3.4运动员违犯比赛规则或违犯道德行为: 每人次扣0.5-1分11.3.5 教练违规: 每次扣0.5分 11.3.6参赛人数与比赛规定不相符: 扣1.0分第四章 记分与最后得分 12.记分方法 比赛采取公开示分的方法,裁判员评分精确到0.1分,运动员最后得分精确到0.01分。最后综合得分若相等,则按艺术总分的高低决定名次。13.最后得分 预赛最后得分=(艺术总分+完成总分)(裁判长减分+视线减分) 决赛最后得分=(艺术总分+完成总分)(裁判长减分+视线减分)乐清育英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编制2014年3月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