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语文月考三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9779239 上传时间:2023-08-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语文月考三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七年级上语文月考三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七年级上语文月考三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七年级上语文月考三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七年级上语文月考三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语文月考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语文月考三(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七年级语文(语教版)上学期四分之三考试题一、 积累与运用(25分)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2分)A. 轧轧zh 麈尾 zh 密密匝匝 z 滔滔不绝toB. 瞑目mn 拱服 gng 力倦神疲 jun 窸窸窣窣 s C. 簪子zn 犟龟jing 兴致勃勃b 不亦说乎shu D 水磨 m 恐吓h 销声匿迹 n 寥寥无几lio 2.下列加点字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2分)A. 键谈 不记其数 提心吊胆 憨态可掬B拘谨 走头无路 孔武有力 闷闷不乐C隐蔽 毫不优豫 干净利落 故弄玄虚D悉意 寥寥可数 力倦神疲 迫不及待3.下列各项中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无得一项是(2分)A.小说的

2、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其中情节是灵魂。B.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主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用拟人、夸张等艺术手法,塑造形象,反映生活。C.小说的情节一般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D.三国演义的作者是吴承恩,他明末清初的小说家。4下列各句中,无语病的一项是(2分)A.中国人民正在努力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B.我们来到大海边,呼吸着新鲜空气、阳光和水。 C.听了姜素椿的报告,让我们受到了很大的教育D通过近阶段的努力,他的进步很大。5.古诗文填空(11分)(1)木兰诗中写木兰毅然决定代父从军的句子是,。(2)描写木兰不畏征途遥远,跃马飞奔,驰骋沙场的句子是,。(3)描写边塞

3、夜景,烘托木兰勇敢坚强的句子是,。(4)描写木兰出生入死,征战多年,终于凯旋的诗句是,。(5)现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的诗句是,。(6)杂诗中蕴含作者怀念故乡悠然不尽的生活的生活情趣的诗句是,(7)夜雨寄北中写诗人想象与友人团聚的句子是,。(8)淮上与友人别最能体现作者愁绪的句子是(9)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流传千古的名句是,。(10)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富含哲理的句子是,(11)生活中表示既善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 6、仿写句子(2分) 你无法改变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你无法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 7、有人把老师作过很多比喻,如“把老师

4、比作蜡烛,因为它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把老师比作小草,因为它朴实无华,默默奉献。”你把老师比作什么呢?说说理由。我把老师比作, 因为它。 。我把老师比作, 因为它(2分) 。8、依次填入下列文字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 (2分) ( ) 让我们对所有的苦难心存感激,因为,生命_ _,思想_,意志_。总是在徘徊和失意中成熟总是在挫折和磨难中茁壮成长总是在残酷和无情中坚强 A、 B、 C、 D、二、现代文阅读理解(33分) 孔明分拨已定,先引五千兵退去西城县搬运粮草。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说:“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斑文官,所引五千军,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

5、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傍若无人。 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

6、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老师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众官无不骇然,乃问孔明日:“司马懿乃魏之名将,今统十五万精兵到此,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众皆惊服曰:“丞相之机,神鬼莫测。若某等之见,必弃城而走矣。”孔明曰:“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不为司马

7、懿所擒乎?”言讫,拍手大笑,曰:“吾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也。”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笑容可掬: 骇然:10.这篇课文的情节发展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阶段。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各个阶段的主要内容。(4分)A.开端(第段) B.发展(第段): C.高潮(第段): D.结局(第段):11.阅读课文第段,说说作者在这里主要运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其作用是什么?(4分)12.诸葛老师为什么不弃城逃走?为什么敢使“空城计”?请摘取原文句子回答。(2分)为什么不弃城逃走: 为什么敢使“空城计”:13.课文中三次写到诸葛老师的笑,请分析第段中的“抚掌而笑”是一种什么样的笑,并分析人物当时的心理。

8、(3分)一滴泪掉下来要多久(18分)那是一个深秋的早晨,天刚微亮,薄雾还挂在树梢上,我坐车前往山村学校支教。车在九曲十八弯的山路上盘旋,直到日影西斜,才来到位于大山深处的一所中学。看到四面漏风的校舍,我心里一阵酸楚,于是决意留下来,把梦想的种子播到孩子们的心田。可是,事实远没有我想像的那么简单,有个叫李想的孩子,就让我头疼。我在讲台上读课文,抬头见他两眼走神,心早飞到爪哇国去了。我大声说:“李想,我刚才读到哪了?”同桌用胳膊捅了捅他,他挠挠头说:“读的什么?没听到啊。”班上哄堂大笑。他还和别人打架,黝黑的脸上经常挂彩,问是怎么回事,他不肯说。有一回,我看到几个孩子围着他挥拳乱打,边打边说:“不

9、信你不哭。”泪水在眼眶里晃,他昂着头,愣是不让它落下来。我大喝道:“为什么打人?”他们撒腿跑了,转眼没了踪影。我走上前,想说些什么。他看了我一眼,转过身,头也不回地走了。我心里觉得难过,他到底是怎么了?他的童真哪里去了?周末,我到他家里走访。到那儿一看,我鼻子酸了,破旧的土坯房里光线昏暗。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家里只有他和爷爷。“他父母出去多久了?经常回来吗?”我问。老人叹气说:“他爹娘走了五年,很少回来。刚开始那会儿,他想起来就哭,躺地上打滚儿,谁也哄不住。连哭了几个月,眼泪都流干了”校园里再见到他,他仍旧上课走神,我却不敢与他的目光对视。那目光望也望不到底,透着阵阵寒气,充满稚气的脸上有着与年

10、龄不相称的忧郁和漠然。几个月后,我听说他的父母回来了,还受了些伤。事情大致是这样:他的父母坐车回家,正赶上下雨,山路湿滑,车翻进了沟里。幸好只是些外伤,他们在医院住了几天,包了些药,赶回了家。我想去他家看看。路上,听见村民在议论:“爹娘出去这么久,回来伤成那样,这孩子跟没事人似的。”作为老师,我的心像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有一种深深的挫败感。走到院里,爷爷正冲他发脾气:“你这孩子,心咋就那么硬呢?看到爹娘遭了罪,连滴眼泪都没流”话未说完,便是一阵剧烈的咳嗽。他倚着门框站着,一副无动于衷的样子。父亲接过话说:“我们出去这些年,他感觉生疏了,这也怨不得孩子。”母亲走过来,搂着他的肩说:“这次出事后,

11、我和你爹也想了,明年包片果园,不出去打工了。”他低下头,一颗亮晶晶的泪珠,滚落了下来。刚开始是小声啜泣,到后来竟成了嚎啕大哭。我忽然懂得,这些年来他有多孤单,有多悲伤。所谓的坚强,是因为没有一个能让他依靠着哭泣的肩膀。我眼眶全湿,悄悄地离开了。第二天上课,他坐得直直的,听得很认真。课间,他跟别的孩子在草地上嘻嘻哈哈地玩闹。金色的阳光下,他的脸上焕发着光彩,整个人都明亮了起来。他沿着操场奔跑,轻盈得像一阵风。有同学喊:“李想,你的衣服脏了,后面好几道黑印子。”他头也不回地说:“俺娘会洗的。”“娘”这个字拖得老长,喊得格外响。我不知道一滴泪掉下来之前,在他心里奔涌了多久。但我明白从现在开始,一个美丽的生命,如含苞待放的花蕾,又变得鲜活生动起来。14根据故事的发展,用文中的词语补全李想的心理变化过程。(4分)父母刚离家时,伤心难过父母离家五年, 父母因车祸受伤, 父母留在家以后,开心快乐15阅读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6分)(1)泪水在眼眶里晃,他昂着头,愣是不让它落下来。(结合上下文,品味“晃”和“昂”的表达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