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景区图像的匹配效应对游客目的地选择意向的影响研究——基于心理模拟的中介作用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9777278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7.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景区图像的匹配效应对游客目的地选择意向的影响研究——基于心理模拟的中介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3年景区图像的匹配效应对游客目的地选择意向的影响研究——基于心理模拟的中介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3年景区图像的匹配效应对游客目的地选择意向的影响研究——基于心理模拟的中介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3年景区图像的匹配效应对游客目的地选择意向的影响研究——基于心理模拟的中介作用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3年景区图像的匹配效应对游客目的地选择意向的影响研究——基于心理模拟的中介作用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景区图像的匹配效应对游客目的地选择意向的影响研究——基于心理模拟的中介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景区图像的匹配效应对游客目的地选择意向的影响研究——基于心理模拟的中介作用(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景区图像的匹配效应对游客目的地选择意向的影响研究基于心理模拟的中介作用李佩镅,陈 松,周诗敏(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国际旅游学院,海口 571127)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在制订旅游攻略时通常会参考与目的地相关的图像或视频信息1,进而对目的地或景点形成自发的视觉体验和印象2。与目的地相关的宣传图片一般包括实地拍摄的景区图、美食图、游客游玩图、交通图等,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旅游商家或旅行自媒体达人在对外宣传时会使用非实拍图,比如成都著名景点手绘版图像、西安美食手绘版图像等。这些非实拍的目的地图像可能会吸引更多潜在游客,其原因在于:首先,非实拍的图像看起来比实拍的图像更新颖可爱,

2、它们在一定程度上能更好地抓住潜在游客的注意力;其次,数字化的非实拍图像的文件大小比实拍图像小,因此旅游商家或旅行自媒体达人可能更喜欢在网络环境中使用它们3。然而,现有的研究甚少涉及非实拍图像如何影响潜在游客的旅游意向。基于此,本研究从景区图像的真实性出发,关注游客目的地选择意向的影响因素,将景区图像区分为实拍图和非实拍图,探索这两者与景区类型的匹配对在线游客目的地选择意向的影响机制。(一)图像类型:实拍图像和非实拍图像长期以来,视觉形象一直是广告和营销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4。不同学者根据研究的需要,对视觉形象研究的关注点也不尽相同。一些学者关注的是图像内容的描绘作用,例如Choi等5认为当

3、宣传图像中存在冰冷的物品时,慈善捐赠行为会相应减少。而另一些学者关注的则是产品图像在电商页面、广告或包装上所处位置(展示顺序)的差异给消费行为带来的影响,例如郭昱琅6通过实验证实了在不同产品类型下,电商页面中模特图和产品图的展示顺序会对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产生不同的影响。尽管关于视觉形象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但是关于图像内容现实性的研究仍较为缺乏。在图文信息化传播极为普遍的今天,营销者为了展示产品的卖点,通常会美化产品图像,在图像上放大产品优势,甚至会针对不同消费人群的特点优化产品图像的内容,比如一些具有网红性质的茶饮店会采用可爱化的产品图像进行宣传。可见,商家在宣传时不仅会使用实拍的图像,

4、也会使用非实拍的图像。然而在学术定义中,到底什么是实拍或者非实拍的图像呢?参照Kim等3对图像真实性研究的分类,可以将产品图像类型分为“真实(realistic)”和“不真实(unrealistic)”两个类别。其中,“真实”的图像是指那些与游客肉眼看到的内容一致的实际成像(即真实地描述一个人眼中看到的物体)。例如,照片是通过捕捉物体上反射的光线而创建的,通常是真实的(除非它们被修改过)。因此,本研究认为实拍且未经后期处理的图像是真实的,以下统称为“实拍图”。相反,“不真实”的图像被定义为那些不能准确描述现实的图像,以下统称为“非实拍图”。比如,手绘版的产品图像通常简化了物体的特征,当看到手绘

5、图中的物体时,人们并不认为它们是真实的; 漫画版的产品图像一般会夸大对象的独特特征,而忽略对象的其余特征,这使得对象看起来不现实; 数字插图的产品图像(矢量图)看起来与实际图像相似,但它们以更生动的颜色和更简化的形式展示产品,这表明它们在现实世界中并不是真实存在的。 与实拍图相比,非实拍的产品图像会削弱消费者对产品特征的判断7。例如,对于同一种健康食品,相比于实拍图的图像展示,非实拍图像(比如手绘图、漫画图)会让人们产生一种不太健康的感觉; 同样地,对于同一品牌、同一款式的越野车,相比于它的实拍图,当它展示的是非实拍图像时,消费者会认为这辆车的安全程度偏低。原因在于,相对于实拍的图像,非实拍的

6、图像是经过后期人为处理的一种图像类型,这种人为因素的存在会使图像中掺杂一定的情感成分。因此,相对于实拍的图像,非实拍的图像会在消费者对产品的真实认知上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在消费者对产品特性判断中加入更为复杂的情感因素,从而增加了判断的不确定性。 (二)景区类型:功能型景区和享乐型景区潜在游客在制订旅游攻略时,认知(cognition)和情感(affection)这两个心理属性是影响他们目的地选择意向的重要因素8。实际上,每位游客在进行目的地选择时,都会受到以上两个因素的影响,只是影响的程度会有所差别9。也就是说,游客在不同的景区游玩体验时收获到的新知识或者享受到的情感体验都会存在差异。基于此,

7、根据游客对目的地进行决策时心理属性的不同,本文将目的地景区类型分为两类:以功能为主的景区类型和以享乐为主的景区类型。功能型(utilitarian)景区通常是指能给游客带来较高的认知属性、让游客收获更多新知识的景区类型,比如各地博物馆以及山东曲阜孔庙等。享乐型(hedonic)景区通常是指能给游客带来更多情感体验、满足游客娱乐目的或享乐需求的景区类型,比如上海迪士尼乐园、北京环球影城等。功能型景区和享乐型景区均为游客带来了认知和情感这两方面的利益10,两类景区的区别在于,游客在功能型景区体验后获得更多的是关于该景区的知识,而在享乐型景区体验后收获到更多的是在该景区游玩后的情感乐趣。正是由于这两

8、类景区的属性差异,本研究认为景区类型与景区图像真实性之间存在交互效应,即景区图像与景区类型的匹配对游客的目的地选择意向存在影响。具体而言,对于有意向选择游览功能型景区的潜在游客,他们更在意的是游览时能学习和收获到的新知识,更看重的是认知层面的信息加工和思考,并不需要过多的情感加工,而带有情感因素的非实拍景区图像(如手绘版或漫画版的博物馆景点图像)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这些潜在游客在认知层面的信息加工,从而削弱他们对功能型景区的选择意向。相反地,对于有意向选择游览享乐型景区的潜在游客,他们更在意的是游玩时的愉悦感受,这种感受是情感方面而非认知层面的属性,因此类似手绘版或漫画版的非实拍景区图像会带给这

9、些游客更多想象空间,从而增强他们对享乐型景区的选择意向。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H1:对于功能型景区,相比于非实拍的景区图像,实拍的景区图像将增强游客对该景区的选择意向。H2:对于享乐型景区,相比于实拍的景区图像,非实拍的景区图像将增强游客对该景区的选择意向。(三)心理模拟心理模拟(mental simulation)作为心理科学的一个重要概念,由Taylor和Schneider11提出,它是一种以过去、未来和假设事件为中心的应对认知理论,即人们在心理层面对所处一系列事件的功能或过程的想象模拟。根据心理模拟的概念,Pham和Taylor12将心理模拟进行分类,把它们划分为过程模拟和结果模拟

10、两个维度,这两者均为一种事前想象行为,也就是说,它们是对未来即将发生的行动进行想象的行为。过程模拟指的是人们对未来行动事件的具体过程进行想象,在内心构建一份具体有效的行动指南; 结果模拟指的是人们以视觉想象的方式对预期发生行动事件的结果加以模拟,模拟的是一个事件的目标13。 游客的动机是引发心理模拟的重要因素13。事实上,潜在游客在制订出行攻略时,往往缺乏实际的体验信息。因此,浏览商家或其他现实游客的图片信息更容易让潜在游客产生补偿动机,使他们对该目的地有更多的想象空间,帮助他们引发相应的心理模拟。参考心理模拟理论,正如前文所言,当功能型景区匹配实拍的图像类型、享乐型景区匹配非实拍的图像类型时

11、,两种不同的类型匹配都可以让潜在游客更直观地想象出他人在游玩时的体验感知,也更容易在个人心理层面通过过程模拟想象出自己游玩时的场景,并通过结果模拟想象出自己游玩后的预期感受。这种模拟的想象过程可以帮助潜在游客更好地投入在线旅游体验活动过程中,更容易加强潜在游客与目的地的关联,从而增强潜在游客对目的地的选择意向。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H3:心理模拟在景区与图像类型匹配对游客目的地选择意向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综合以上3个假设,本文提出理论假设模型,如图1所示。图1 理论假设模型本研究采用心理学实验研究方法,探究景区类型(功能型景区与享乐型景区)与景区图像类型(实拍图像与非实拍图像)的不同匹配

12、对游客目的地选择意向的直接作用,并将研究过程细分为实验前测与正式实验两个部分。实验前测的目的是为正式实验制作实验操控材料,而正式实验则检验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检验当功能型景区匹配实拍图像类型、享乐型景区匹配非实拍图像类型时,两种不同的类型匹配是否都可以增强潜在游客对目的地的选择意向; 第二,检验以上匹配过程可能存在的心理机制,即心理模拟的中介作用。 (一)研究前测对于享乐型景区和功能型景区的产品类型,本研究分别选择了北京环球影城和山东曲阜孔庙作为样本。77名在校大学生(平均年龄为19.35岁,男生42人,女生35人)参与了关于这两种景区类型属性的调查。首先,这些被试被要求对比这两个景区属于功能

13、型景区的程度(对你而言,哪个景区能收获更多知识?)以及属于享乐型景区的程度(对你而言,哪个景区看起来更有乐趣或者更好玩?),每个题项的分值分布从1(表示完全不同意)到7(表示完全同意)。在比较两者的均值后,结果表明,被试更倾向于将山东曲阜孔庙归属于功能型景区(M功能型=6.38M享乐型=4.71,t(76)=-9.547,p=0.000),将北京环球影城归属于享乐型景区(M享乐型=5.73M功能型=3.54,t(76)=11.337,p=0.000)。因此,景区产品类型的前测实验数据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本研究对这两种景区产品类型的选取是成功的。其次,每位前测被试将看到北京环球影城以及山东曲阜孔庙的

14、实拍图像和手绘图中的任意一张,并对所看到的图像类型进行打分。关于图像类型的测量量表借鉴Kim等3的研究,题项包括“我认为这张图片是现场实拍图”“我认为这张图片是经过后期处理的”“我认为这张图片的真实程度很高”3个条目。被试的打分越高,说明图片越趋向于实拍,反之则越趋向于非实拍。结果显示,对于山东曲阜孔庙的景区图像,实拍图的真实程度高于手绘漫画图(M实拍图=6.06M手绘漫画=2.40,t(76)=18.764,p=0.000); 而对于北京环球影城的景区图像,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M实拍图=6.20M手绘漫画=1.92,t(76)=34.386,p=0.000)。因此,景区图像类型的前测实验数据

15、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本研究对这两种景区图像类型的选取是成功的。 除此之外,在研究前测部分,还调查了学生群体对北京环球影城和山东曲阜孔庙的熟悉程度以及偏好程度,调查采用李克特7级量表,分值越高则表示越熟悉或个人的偏好度越高,分值越低则表示越不熟悉或个人的偏好度越低。对配对样本进行t检验的分析结果表明,学生群体对北京环球影城以及山东曲阜孔庙的熟悉程度(M环球影城=2.60,M曲阜孔庙=2.79,t(76)=-0.890,p=0.376)、偏好程度(M环球影城=4.35,M曲阜孔庙=4.73,t(76)=-1.355,p=0.179)没有显著差异,这表明熟悉程度与偏好程度在本研究中得以有效控制。(二)研

16、究设计与程序本研究的实验样本为225名在校大学生,他们平均年龄为19.66岁,其中女生占56%。研究采用2组景区图像(实拍图像与非实拍图像)与2组景区类型(功能型景区与享乐型景区)的组间实验设计,不同景区图像与不同景区类型匹配形成4个实验组别。所有被试被随机分配到这4个组别中的任意一个组别。对景区图像的操控为:实拍图像选取景区实拍、不经过任何后期处理的图像; 非实拍图像选取在景区实拍图的基础上,经过修图软件后期处理的图像(手绘图)。对景区类型的操控为:功能型景区选取山东曲阜孔庙,享乐型景区选取北京环球影城。经整理,4个组别的实验材料如图2至图5所示。 首先,所有被试对山东曲阜孔庙或北京环球影城的旅游目的地选择意向进行评价,旅游目的地选择意向的测量量表包括“你有多大可能性会选择该目的地游玩”“你决定将该目的地纳入你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