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给教师的建议学习心得3篇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9774766 上传时间:2023-10-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3.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给教师的建议学习心得3篇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2年给教师的建议学习心得3篇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2年给教师的建议学习心得3篇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2年给教师的建议学习心得3篇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2年给教师的建议学习心得3篇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给教师的建议学习心得3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给教师的建议学习心得3篇(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品质文档2022年给教师的建议学习心得3篇 苏联当代闻名训练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给老师的建议,书中共谈了一百条建议,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许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训练教学中的实例。下面是带来的给老师的建议学习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给老师的建议学习心得一: 在阅读了书中的部分文章后我惊喜的发觉,给老师的建议读起来特别亲切,他的每条建议都与我们息息相关。不是讲一些生硬的大道理,而是从老师的身边动身,由一些常见的现象、普遍的观点及颇具争议的问题入手,独具观点,总能道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对我们有着指导和借鉴作用。其中,我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首

2、先,老师要连续学习。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做第一精神需要。而“终身训练、终身学习”的思想,自古有之。我国早在孔子时代就有终身训练思想意识。近代,闻名训练家陶行知提倡终身训练,他主见“活到老,干到老,学到老,用到老”。很多人说老师的压力也是相当大的,应付各种各样的检查,开设多样课题,搞教研、进修、培训、评职称、提高教学质量忙了一天,只想坐下来看看电视、聊谈天,放松放松,哪有时间读书。但冷静下来一想,当今世界,科技突飞猛进,学问经济已见端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人才资源在增加国力方面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能守着不变的学问教几十年的书吗?当然不能。只有不断读书,不断学习,才能从学问的海洋

3、里吸取养分,才能充实我们的头脑。 “学问就是力气,学问才是财宝”,“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必需要有一桶水”。我们从小就开头接受训练,学校训练使我们获得的学问无疑会让我们终身受益,但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化的训练需要。江主席说过:“当今时代,是要求人们必需终身学习的时代。学习一切反映当代世界进展的新学问,学习做好工作所必需的一切学问。学问挑战的严峻程度有目共睹,每门学科都是学无止境。专业学问更新周期越来越短,旧学问淘汰很快,我们随时面临学问危机。新世纪老师要用进展的眼光看待学习,崇尚学习我们不会落伍。迎接学问挑战,不懂就学,没有就补,学习是当代老师补充更新专业学问的最好途径。终身学习无疑是艰苦的,同时也

4、是欢乐的。因为学习使人自强、让人进展、教人创新。老师要务实求真,成为喜爱学习、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楷模;并将所学学问充分应用于教学实践,以人为本,敬重学生共性,引导和启发学生自主学习,鼓舞学生学会思索,学会自我增长和应用学问,学会怀疑和创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学过程既是老师训练学生的过程,也是老师自我训练的过程,老师在教与学之间循环进展。 其次,要有宽容精神。“宽容不仅是一种方法和手段,更是一种精神。”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总不行避开地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作为班主任肯定要善待学生的失误、要善待犯错误的学生,给他们改正的机会,因为我们是老师,而不是警察。全国优秀班主任魏书生说过:“学生

5、不管多么难训练,究竟是孩子,其内心深处肯定有一个宽阔的世界,而世界必定是假恶丑与真善美并存的。训练学生时,要力争不站在学生的对面,让学生怎样,不让学生怎样。而要力争站在学生的心里,站在其真善美那部分思想的角度提出:我们需要怎样,我们怎样做才能更好。这样,学生会感到你不是在训斥他,而是在关心他。” 在训练中,宽容比惩处更具有力气。学生是最需要被宽容的,无论他们有多么优秀,他们身上都免不了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或不足,他们需要老师的宽容。而那些学习上有困难,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学生更需要我们老师的宽容,需要我们老师急躁细致的工作。一些学生学习品质差,甚至有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那种对学生的缺点不依不饶

6、,动辄讥笑、讽刺、挖苦,或多或少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失意心理,自尊心受挫,有些学生还会消失否定自己,学习信念下降,自信不足,消失自卑,布满敌意等行为。这时。擅长宽容就意味着我们在训练教学过程中少犯错误或不犯错误,削减训练圆满。因为训练上的错误对孩子的影响是终身的。对稍有越轨行为的学生,我们必需急躁地加以训练,关心他们熟悉错误,改正缺点,最终实现其人格的重塑和再造。 所以,我认为,对于犯错的学生,该批判的批判,该训练的训练,但最终,我们还是应当以一颗宽容的心对待学生。“照亮学校的将永久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一种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

7、命的深深的悲悯。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放弃,绝不放弃。让我们专著的神情告知全部人,我们没有放弃。”这话我们都应当深有感受。读着书中的每条建议,我对老师这一职业有了全新的熟悉,也因此我会更踏实地走好这条路,因为工作是幸福的。 给老师的建议学习心得二: 本学期为了响应学校号召,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老师的建议,有一篇老师的时间从哪里来,文中讲到了这样一个例子。说有一位历史老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有许多来听课,课上得很胜利。课后,就有老师询问他,“您花了多少时间来预备这节课的?不止一个小时吧?”这位历史老师说:“对于这节课,我预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于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身的时间来备课。不过,对于这

8、个课题的直接备课,或者说现场预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优秀的老师的训练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的读书,不断的补充他们的学问的大海,假如一个老师在他刚参与训练工作的头几年里所具备的学问,与他要教给儿童的最低限度学问的比例为10:1,那么到他有20xx年至20xx年教龄的时候,这个比例就变成为20:1,30:1,50:1。这一切都归功于读书。可是我却发觉,我们身边的老师已经越来越少的读书了。作为老师,常常告知学生学问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课外的阅读积累,可是,又有多少老师能够坚持不懈的阅读积累的呢? 我们可以看到大师这一理念的再现:“培育学生广泛的阅读爱好,扩大阅读面,增

9、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舞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再如“请记住:没有也不行能有抽象的学生。”“想克服负担过重的现象,就得使学生有自由支配的时间”“老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这一条条建议无一不出现着大师才智的灵光,指引着为师者前行的方向。它是一本适合各个层次老师阅读的作品,深刻的理念隐藏于直白而简约的文字、生动而翔实的案例,让人在轻松的阅读中得到启迪。每一条建议都植根于实践的土壤中,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与大师对话,每每受益匪浅。 尽管今日的训练形势比之大师写作的年月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闪光的思想,精炼的语言,对于今日的训练工来说,丝毫不

10、显过时。伴侣们,还迟疑什么?阅读经典,走近大师,成就自己的训练人生。 对比我的课堂,我总是千方百计的多教,把教学内容支配得满满的,惟恐漏掉了什么重要的东西。然而这种“多多益善”的做法现在想来是阻碍了学生学习的爱好,而且不利于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诚然,关心学生解惑无疑是课堂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老师不行回避的天职。语文教学应当关心学生解疑,并让学生学到解疑的方法,品尝到疑问被解的欢乐。但是我们老师不能一味地以解疑为目的,为问题的解决而满意。 疑问是思索的源泉和动力,吸引学生不断地去探究讨论,猎取新知。当学生头脑中不在有疑问的时候,思维也就渐渐停止了。胜利的语文课,不是把学生头脑中的

11、全部疑问都解决,而是或多或少地给学生留有这样那样的疑问,让学生带着疑问走进课堂,在带着新的疑问走出课堂。我想:这样的教学就使课堂延长到了课外,学习效果也会大大提高,学生在解疑的过程中将获得更大的进展和进步。 给老师的建议学习心得三: 作为一名学校老师,我深切感受到如今老师与学生应当建立一种和谐、民主、公平的师生关系,使自己在老师职业道德、老师教学行为、老师训练教学等方面都要有全新的熟悉,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水平。最近阅读了前苏联闻名训练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老师的建议受益匪浅,就其中印象深刻的几点建议谈谈自己的体会。 在他的第二十八条建议里,他强调了“劳动”的重要性,这种劳动主要是指动手操作,而且

12、也不是任凭什么样的劳动,而是指简单的,制造性的劳动,这种劳动肯定要有思想,能促使孩子思索,能让他将各种事实联系起来去考虑。他有一句特别出名的话:儿童的才智在他的手指尖上就出自这一条建议。在这条建议中,他不仅强调阅读,而且将学生的动手力量也看得很重要,他说,我看到,那些双手灵活的儿童,喜爱劳动的儿童,能够形成聪敏的、好钻研的才智。的确包含思想的手工劳动对于熬炼学生的才智,促进他思维的进展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这条建议里苏霍姆林斯基还列举了四种应当使学生选择的劳动方式,在我看来,在四五十年前苏联能够进行的这些劳动,在我们中国唯恐是找不到了。不是条件达不到,而是我们根本就没有考虑这样去做。像他说

13、的那些设计制作各种装置、机械、仪器的活动室,那些家业试验活动基地,有几所学校情愿去做呢?特殊是农业劳动,他说,我深信,农业劳动这是最能启迪才智的劳动活动的种类之一。可是,在我们的城市学校,几乎已经绝迹了。 这不知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即使是试验室,有多少学校能真正重视它的建设呢? 建议第三十五条和第三十六条都是说培育学生记忆力的。 记忆力,不管对于学生的学习或者是成人的工作都是至关重要的。大凡在学习上取得优秀成果的学生,无一不是具有比较强的记忆力,那是如何培育学生的记忆力呢?靠死记硬背能熬炼出好的记忆力吗?苏氏在这两条建议中做出也比较具体的说明。在他的文章里,他特殊反对“死记硬背”,他会这种

14、记忆方法“甚至会造成稚嫩病,简直会把人变成傻瓜”。 那么他强调的是怎样的一种记忆方法呢?他说,依靠自身的努力和坚韧的意志而猎取的学问越多,规律的熟悉对学生的心情领域触动得越深,那么记忆就越坚固,新的学问在意识中的安置就越有秩序和严整。在这里,他特殊强调了有理解的记忆。也就是说,在记忆的过程中,不随便记忆占得成分越大,他可能记忆的东西就越坚固。 怎样才算是有理解的记忆,如何将记忆长期的保持下来呢?在这里,苏霍姆林斯基向老师们提出了一个建议,也就是要确定随便识记和不随便识记之间的合理比例。他说,假如我们把六班级学生需要记住的教材量用X表示,那么学生就应当同时思索和理解多出好几倍的教材:3X。同时,

15、这些不随便识记的东西要和随便识记的本资.料来源于贵-州-学-习-网东西之间有肯定的联系,虽然不肯定是最为直接的联系,但也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由不随便识记随时能勾起随便识记的内容。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不随便识记(比如阅读的书籍)有助于使人的思想活跃起来。人的思想活动越乐观,他的随便记忆就更加达,他保持和再现大量材料的力量就越强。假如一个人思索过的材料比教科书要记熟的材料多好几倍,那么再照教科书去识记(熟记)就会是死记硬背。 在这里,苏氏提出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一个学生知道得越多,他不理解的地方也就越多,而不理解的地方越多,他学习教科书的正课也就越简单。这种现象,想想也不难理解,一个

16、学生学会了各个学问间的联系,他就会举一反三,从而在他自己的头脑中建立起一棵自己的“学问树”,里面即使有一部分学问有了遗忘,他也会很快地从某一根枝条动身,循着枝枝蔓蔓找到那一个所需要的部分学问。 所以我们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肯定要关心学生在自己的头脑中建立起学问的整体概念,让他所把握的学问如中药铺中那一个个排放整齐而有序的药匣子,如何需要哪种“药材”,就会很快地抽取出来。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对每一种学问所伸展的触角都要有所了解,只有他的触角伸得越长,他才会很快地找到。“学前期和学校学习期,是为坚固的记忆力打下基础的最佳时期。应当留意的是,那些关于四周世界的现象和规律的重要原理,不要让儿童通过特地的背诵去把握,而应当让他们在直接观看的过程中去把握。” 品读苏联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