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衡水万卷高三地理二轮复习高考作业卷含答案解析作业四 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9771155 上传时间:2022-09-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衡水万卷高三地理二轮复习高考作业卷含答案解析作业四 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最新衡水万卷高三地理二轮复习高考作业卷含答案解析作业四 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最新衡水万卷高三地理二轮复习高考作业卷含答案解析作业四 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最新衡水万卷高三地理二轮复习高考作业卷含答案解析作业四 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最新衡水万卷高三地理二轮复习高考作业卷含答案解析作业四 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衡水万卷高三地理二轮复习高考作业卷含答案解析作业四 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衡水万卷高三地理二轮复习高考作业卷含答案解析作业四 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地理精品教学资料 衡水万卷作业四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1考试时间:45分钟姓名:_班级:_考号:_一 、单项选择题(2015年山东高考真题)某地理兴趣小组在一次野外考察中,选择了一条与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垂直的路线。观测出露的地层,记录了观测点的相关信息并绘制了考察路线地质剖面示意图。表1为观测点相关信息表。完成下列各题。1.该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为A、南北方向 B、东西方向 C、西北-东南方向 D、东北-西南方向2.该小组绘制的考察路线地质剖面示意图应为(2015天津高考真题)某矿物形成于上地慢软流层,后随岩浆活动到达地表。人们在图2所示古火山的岩浆岩及河滩泥沙中均发现了该矿物。读图文

2、材料,回答下列问题。3.使该矿物从上地幔软流层到达河滩泥沙中的地质作用,依次应为 A岩浆喷发 岩层断裂 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 B岩浆喷发 岩层断裂 搬运、沉积 风化、侵蚀 C岩层断裂 岩浆喷发 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 D岩层断裂 岩浆喷发 搬运、沉积 风化、侵蚀4.剖面图中绘制的火山坡度,与实际的火山坡度相比 A变陡了 B变缓了 C无变化 D无法判断(2015浙江高考真题)下图为某地形剖面图,图中为岩层编号,其年代由老到新,完成下列各题5.图中甲、乙两地的地质地貌叙述,正确的是A、甲背斜岩层,由水平挤压成山 B、甲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成谷C、乙背斜顶部受压力被侵蚀成谷 D、乙向斜上覆岩层差别

3、侵蚀成谷6.有人称丙处山峰为“飞来峰”,其岩石可能是A、石灰岩 大理岩 B、花岗岩 流纹岩C、大理岩 石灰岩 D、安山岩 玄武岩下图为我国某区域沿24N纬线所作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 7-8题。7.该区域的河流流向大致是( )。A自北向南 B自南向北 C自西向东 D自东向西8.下列描述符合图示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是( )。A土层深厚,千沟万壑 B水流平缓,水量丰富C植被茂盛,生物多样 D气候高寒,寒潮频发下图为我国某山区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9-10题9.图中河段( ) A、河位于河东侧 B、流经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 C、河落差大于河 D、适宜大力开发航运和旅游10.该区域( )A.地壳厚度不大

4、,岩浆活动频繁 B、.冰川侵蚀,流水沉积作用强烈C.旅游资源丰富,距客源市场近 D、.山河相间,板块挤压作用形成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1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5年新课标2高考真题) 图5示意河套平原地区。当地将黄河水通过引水渠引入区内灌溉农田,农田灌溉退水经过排水渠汇入乌梁素海。近年来乌梁素海出现污染加重趋势。(1)判断河套平原的地势特点,并简述理由。(2)指出长期维持河套罐渠功能必须解决的问题,并简述原因。(3)分析近年来乌梁素海污染严重的原因。(4)提出治理乌梁素海污染的措施。12.下图为“我国亚热带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对其进行了

5、综合考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沿AE线进行地质调查,发现岩层形成年代A、E两处最晚,C处最早。据此分析图示河谷的成因。 (2)从图中可以看出,聚落主要分布在河流两岸或山前,呈明显的条带状分布。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3)图中虚线是规划在几个村庄之间修建的公路,乙村到甲村的线路比较平直,乙村到丙村的线路比较弯曲,呈“之”字形。分别说明其原因。0.衡水万卷作业答案解析一 、选择题1. 【答案】D 试题分析:读表格,根据表中各点的坐标,可以判断考察路线方向是西北-东南方向,所以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是东北-西南走向,D对。2. 【答案】C试题分析:根据表格中信息,CDS岩层年龄由新-老,根据各

6、点的经度判断,由S两点向两侧依次出现D、C岩层的点,所以该地质构造的岩层中间老,两翼新,是背斜构造,C对。3. 【答案】C 思路点拨从题干可知该矿物“形成于上地幔软流层,后随岩浆活动到达地表”,表明先发生岩层断裂,岩浆沿裂隙喷发,形成岩浆岩;岩浆岩出露地表,在外力作用下,经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到达河滩位置4. 【答案】A思路点拨图上横轴比例尺远小于纵轴的比例尺,故实际的火山水平距离更大。在垂直高度不变的情况下,水平距离越大,坡度越缓,故实际的火山坡度更小。即剖面图中绘制的火山坡度比实际的火山坡度更陡。考点: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地形剖面图5.、【答案】C 思路点拨从图中能明显地看出甲地为

7、山岭,乙地为谷地,故排除B;甲处附近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成山,故A错误;乙地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构造,其顶部受张力易被外力侵蚀形成谷地。故C正确。6. 【答案】A 思路点拨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中间老两翼新可以推断乙地附近是一个背斜构造,、成层分布,故为沉积岩,选项中两处都是沉积岩的只有A项,故A正确。7. 【答案】A【解析】图为我国某区域沿24N纬线所作的地形剖面图,且海拔在1000m2000m之间,该纬度仅云贵高原西部以及横断山区南部的云南西部地区符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区域河流多自北向南流。另,根据图示河流两岸坡度大小来看,西岸较陡峭,可知受侵蚀更多;东岸较平缓,可知侵蚀较弱,泥沙堆积相对

8、较多。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河流右岸侵蚀,左岸堆积。图示西岸受侵蚀更严重,对应河流右岸;东岸堆积,对应河流左岸,可知河流应为自北向南流。8. 【答案】C【解析】图为我国某区域沿24N纬线所作的地形剖面图,且海拔在1000m2000m之间,该纬度仅云贵高原西部以及横断山区南部的云南西部地区符合。土层深厚,千沟万壑为黄土高原特征,A项错误。该区地形崎岖,水流湍急,B项错误。该区纬度较低,相对海拔高,垂直地带性显著,植被丰富、生物多样,C项正确。该区纬度较低,加之地势较高,对南下的冷气流阻挡作用强,因而受寒潮影响小,D项错误。9. 【答案】C【解析】由图可知河由4000米左右降到2000米以下,河

9、由稍高于2000米降到稍低于2000米,则河落差大,C项正确。结合经度易知河位于河西侧,A项错误。根据图示经纬度和山区海拔高度可知两河段皆主要流经我国地势第一、二阶梯,B项错误。结合经纬度可知,图示区域主要位于我国横断山区,该区域地势起伏大且生态脆弱,不适合发展航运业且对旅游资源的开发要坚持适度原则,D项错误。10. 【答案】D【解析】结合经纬度可知此区域为我国横断山区。印度板块对亚欧板块的挤压引起青藏高原向东北方向的挤压,由此造成横断山脉高高隆起,再受流水强烈侵蚀作用(主要是下蚀作用),使河谷变深,形成横断山区山河相间的地形,D项正确。横断山区地壳活跃,岩浆活动频繁;但其由于山脉高峻,地壳厚

10、度大,A项错误。横断山区的外力作用主要以冰川侵蚀和流水侵蚀为主,B项错误。横断山区汇集了高山峡谷、雪峰冰川、高原湿地、森林草甸、湖泊瀑布、地热温泉等奇异景观,是世界上罕见奇特的自然风光最为多样、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但其距离客源市场较远,C项错误。二 、非选择题11.答案要点(1)特点:西高东低,南高北低(或西南高,东北低)。理由:引水口在西南部,出水口在东北部;或灌渠多呈西南一东北走向。 (答出其他合理理由也可得3分。)(2)问题:泥沙淤积。原因:黄河含沙量大,引水人灌渠后流速变缓,泥沙易沉积。(3)河套灌区的农田灌溉退水绝大部分排人该湖,化肥、农药随之进入湖内并逐渐积累,使得湖水污染加剧;当

11、地工业与城乡生活废水也都排人该湖。所在区域气候干燥,降水少,湖水以水渠进入和排出,吞吐量较小,流动性差,污染物在湖中积累,污染逐渐严重。(4)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改变种植结构,采取绿色生产;严格执行工业和生活废水的排放标准,控制人湖废水排放量;及时清淤,采用生物措施净化;执行环保法,加大违法排污处罚力度;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等。(答出1项得2分,答出其中3项即可得6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评分,但本小题满分不得超过6分。)【解析】试题分析:(1)从图中黄河该河段自西向东流可以判断河套平原的地势整体是西高东低。(2)长期维持河套罐渠功能必须解决灌渠泥沙淤积问题,因为河套平原地形平

12、坦,水流缓慢,泥沙很容易沉积,造成灌渠水流不畅。(3)水污染的原因主要从污染源和水域的自净能力两个角度分析,据材料可知当地主要污染源为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及生活污水的排放,水域的自净能力可结合流速、流量及当地气候进行分析。(4)污染的来源主要是农业生产,因此治理措施应从控制污染源、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等方面解答。12. (1)河谷地带为背斜构造,因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性疏松,易被侵蚀成谷地。(2)山前的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地势较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资源相对丰富;淤积有肥沃的土壤,比较适宜聚落的发展。(3)乙村到甲村地势平坦;乙村到丙村地势起伏较大,公路大部分路段与等高线平行修建,可减小公路的坡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