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上学期思品教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9770870 上传时间:2022-09-0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上学期思品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一年上学期思品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一年上学期思品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一年上学期思品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一年上学期思品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年上学期思品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上学期思品教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我上小学啦(8课时)单元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感受学校环境与生活,初步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方式,逐步认识小学的学习活动规则,并愿意同老师和同学交往。单元设计理念本单元是为儿童初步适应小学学习生活环境而设计的,意在帮助儿童初步实现由家庭生活(活幼儿园生活)向小学学习生活转变。在让儿童感知学校的物环境(班级、课室、座位、场地、设施设备等),感受人际环境(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体验上学+放学两个环节的过程中,引导儿童初步认同小学生活及规则。本单元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上学(物环境感知)(老师与同学(人际环境感受)放学(放学后的生活 )三个环节。1、 上学去(2课时)单元教学目标初步认同小学生角色,感受

2、学校新环境,了解学校常用的场地、设施设备。单元设计思路本主题活动由“上学去”、“上学路上”、“上学心情”、“课室与座位”、“学校环境”等五个图景组合而成。蕴含的教育引导要素有:1、 为自己上学而高兴;2、 认识上学的路和注意途中安全;3、 克服上小学紧张和不安心理;4、 指导自己的班级、课室与位置等;5、 了解学校环境、场地、设施设备。本主题主要体现课程内容标准“在学校里情绪安定,心情愉快”、“熟悉学校环境,能利用学校中的设施解决自己的问题”等。单元教学活动:活动一:我上学啦!1、 看一看。请学生观察课本第1页。第2页画面。2、 议一议。(1) 课本第1页图中的小朋友要去干什么?家里人会跟他讲

3、什么?他的心情怎样?(2) 课本第2页图中的学校在马路对面,怎样走才能安全地到达学校呢?3、 讲一讲自己上学地经过。自己的姓名、住址、交通工具、经过的地方、家人为自己上学准备了什么,对自己说了些什么、谁送来学校等。4、 画一画上学时自己的心情。5、 教师小结。活动二:我做校园小导游1、 看录像或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校园,了解 学校的各种设施。2、 抢答比赛。比一比,看谁对学校了解多。胜者为小导游。3、 扮演小导游,向外来客人介绍自己的班级和学校的主要设施。4、 画一画我的教室、我的学校。5、 教师小结。2、 我的老师(2课时)主题教学目标认识班级科任老师,愿意和老师交往。主题设计思路本篇课文由“

4、愿意亲近老师”、“老师爱我们”、“我们爱老师”等三个图景组合而成。蕴含的教育引导要素有:1、 愿意和老师交往;2、 知道自己班级的各科任教老师;3、 学习与老师说话(交流),感受老师的关爱;4、 结合教师节,启蒙学生爱师、尊师的感情。本主题主要体现课程内容标准“喜欢和老师、同学交往,高兴地学,愉快地玩”、“懂礼貌、守秩序、行为文明”等。单元教学活动:活动准备:1、 教师自己童年照片一张、学生照片数张。2、 游戏道具。3、 剪刀、纸张、水彩笔等。4、 实物投影仪、图片。5、 分调查小组,发调查表。活动一:可爱的老师1、 猜一猜老师手中的照片是谁。(有一张是老师小时候的)2、 老师讲一件自己的童年

5、趣事。3、 师生同乐做游戏。活动二:老师爱我们1、 课前小调查。分组调查自己班里的老师每天要上多少节课、批改多少本作业、备课要花多少时间。2、 观察课本第9页的图,说一说图中的小朋友和老师在干什么。3、 想一想,说一说老师还帮过我们什么。4、 角色扮演,猜一猜我演的是哪位老师。5、 公布调查结果,教师小结。让学生感受教师工作的辛苦,激发对教师的爱。活动三:我们爱老师1、 让学生课前请教父母或高年级的同学:9月10日是什么节日?2、 观察课本上的画面,说说小朋友们在干什么。3、 动手做一做给老师的贺卡。把自己想告诉老师的话写或画在贺卡上,不会可以请大人帮忙。4、 情景判断:他们做得对吗?(投影显

6、示图片)情景一:见到老师不打招呼。情景二:问老师问题时不用礼貌语言。引导学生懂得爱老师应从语言、行为中体现出来。5、 填一填。当我 时,我会告诉老师。(1) 开心(2)不高兴(3)紧张、害怕(4)有不懂的问题(5)有小秘密(引导学生多与老师交往)6、 教师小结。3、 找朋友(2课时)单元教学目标知道与同学交往的简单内容和方法,感受和同学交流的乐趣。主题设计思路本篇课文由“找朋友唱游活动”、“找同桌小朋友”、“我为大家作表演”、“好朋友在一起”等四个图景组合而成。蕴含的教育引导要素有:1、 感受和同学在一起的快乐,发展合群意识;2、 知道与同学交往的简单内容和方法;3、 在与同学交往中能够表现自

7、我。本主题主要体现课程标准“愿意和老师、同学交往,高兴地学、愉快地玩”,“在学校里情绪安定、心情愉快”等。单元教学活动:活动准备:1、 准备教材:小纸条、录音机、磁带、小手绢。2、 将学生分组。活动一:找朋友1、 大家一起唱儿歌找朋友。2、 边听儿歌,边尝试找朋友。老师先和一个学生做示范表演怎样找朋友,然后再请两位学生尝试,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引导学生学会主动与人交往。3、 找到了,朋友之间互相介绍。介绍内容包括姓名、住址、兴趣、特长等。4、 交换小名片将自己的姓名、住址、家里电话号码写在小纸条上,与朋友交换小纸条。5、 说一说我的好朋友。向同学介绍自己新结识的朋友。活动二:好朋友,我支持你1、

8、 游戏蒙住眼睛找到自己的朋友。游戏规则:(1) 学生们围坐成一圈,找朋友的同学站在圈中,眼睛被蒙住,找朋友前问一句:“我的好朋友在哪里?”被找的同学答一句:“你的朋友在这里。”找朋友的同学判断声音所在的方向,找到朋友。(2) 找错了就为大家表演节目。2、 我为大家作表演。朋友之间互相鼓励、加油或一起表演,引导学生互相帮助,大胆表现自我。3、 观察并表达。图中的好朋友在做什么?说什么?4、 想一想,好朋友还可以在一起做些什么呢?引导学生学会与人交往。5、 教师小结。4、 放学了(2课时)主题教学目标知道放学后要准时、安全地回家,喜欢和家人说说学校的生活,能感受到上小学和幼儿园的不同。主题设计思路

9、本篇课文由“离校”、“放学途中”、“拒玩游戏机”、“和家人说说学校的事”等四个图景组合而成。蕴含的教学引导要素有:1、 养成讲礼貌的好习惯;2、 知道放学后必须按时、安全地回家;不跟陌生人,不玩游戏机,具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方法;3、 引导学生主动与家人交流在校的生活、学习情况,逐步加深对小学生角色的认同,高兴地学,愉快地玩,懂得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感受成长的变化和快乐。本主题主要体现课程标准“初步认识规则和纪律的作用,遵守学校纪律”,“能看到自己的成长变化,并为此而高兴”等。单元教学活动活动一:放学后快回家1、 分角色扮演。请两位小学生扮演放学回家的小朋友,另两位分别扮演陌生人和游戏机室老

10、板。情景一:两小学生乱穿马路。情景二:遇到陌生人,听信陌生人的话,跟着走。情景三:路过游戏机室,被游戏机室老板洪进去玩游戏。2、 评一评,议一议。(1) 两位同学做得对吗?(2) 跟着陌生人走会有什么危险?(3) 玩游戏机的危害。3、 老师介绍小朋友遇到坏人上学受骗的遭遇。引导学生学会自我保护。4、 分角色重演。将第一环节再演一遍,改变不正确的行为。5、 教师小结。引导学生说出回家路上应注意的事项,帮助学生形成自我保护意识。活动二:我的学校新闻发布会1、 演一演。(1) 进家门后,与家人有礼貌地打招呼。(2) 告诉家人学校里的一些事、认识的一些人。(3) 告诉家里人自己今天学会了什么?最开心的

11、事是什么?引导学生主动与亲人交流。2、 看图片,想一想,说一说。(1) 图片中幼儿园的小朋友再干什么?小学生在干什么?(2) 你喜欢上幼儿园还是喜欢上小学?为什么?引导学生明白小学生活的重心与幼儿园不同,帮助他们尽快了解与适应小学生活。3、 教师小结。第二单元 我喜欢我的学校(7课时)单元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认识上课、课间活动、集体活动的规则、秩序和行为方式,帮助他们进一步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并能情绪稳定,心情愉快。单元设计理念本单元承接第一单元学生对学生生活的初步感受、适应和体验,顺延到对学校主要生活活动方面的认识、适应和习惯。这主要包括上课、课间活动和有组织的集体活动三个学习生活场景。意在帮

12、助小学生在了解这三个学校基本生活场景之后,适应学校生活、喜欢学校生活。本单元的设计思路是:上课学习活动的规则、秩序和行为方式课间活动的规则、秩序和行为方式有组织的集体活动的规则、秩序和行为方式。5、 上课铃声响了(3课时)主题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小学学习活动的规则、方式,引导他们认真地学习,积极主动地学习,逐步养成按时作息的习惯。主题设计思路本篇课文由“走进课堂”、“上课听讲”、“提问讨论”、“我们爱学习”、“端坐教室”等五个图景组合而成。蕴含的教育引导要素有:1、 引导学生逐步养成按时作息的习惯;2、 帮助学生了解课前应做好的哪些准备工作;3、 初步认识课堂纪律,养成专心听讲、勤动脑筋、

13、用于发问、积极讨论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方法;4、 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本主题活动主要体现课程标准“按时作息,做事用心”,“有好奇心,喜欢提问”,“能与他人合作”等内容。单元教学活动活动一:上课铃声响了1. 看图,说一说。(1) 课本第23页的图中,上课铃响了,小朋友们在干什么?(2) 你想对打乒乓球的小朋友说什么?(3) 观察小朋友的桌面和坐姿。2、 议一议,上课前要做哪些准备?3、 比一比。(1) 摆文具练习,看谁准备得又快又好。(2) 看谁坐得最端正。4、 教室说明课前准备、端正坐姿的重要性。活动二:学习要专心1、 观察并表达。(1) 课本第24页图中,老师正在讲课,坐在前排的男

14、生在干什么?(2) 想一想:他为什么会答错呢?2、 按要求做游戏,比一比谁做对最多。游戏一:听口令,做动作。游戏二:按要求在指定的数字下画线。让学生体验注意力集中的重要。3、 教室小结。活动三:大胆提问、发言1、 情景描述“老师的难题”。一天,数学老师出了几道口算题让学生抢答,同学们可积极了,有的大喊要老师提问他,有的则脱口而出,有的安静地举起手,该请谁回答呢?2、 学校讨论。谁应该得到回答问题的机会?为什么?引导学生形成先举手后发言的习惯。3、 组词游戏“开火车”。老师说一字,学生一个接一个地用该字组词。只要学生大胆参与了,就给予表扬。对于学生出错、不会组词等情况,教室要指出说错了没关系,不

15、懂可以变懂,关键是要勇敢地请教老师或其他懂的同学。4、 比一比,看谁提的问题多。给出一个问题情景,鼓励学生从不同角色提问,能提出问题就给予表扬。6、 课间活动(2课时)主题教学目标初步认识课间活动的规则与秩序,愿意和同学一起玩,并能记住课间喝水、上厕所、玩,准备下节课的学习用具等内容。主题设计思路本篇课文由“下课铃响”、“课间活动真开心”、“要注意安全”等三个图景组合而成。蕴含的教育引导要素有:1、 让学生明白课间要做的事(喝水、上厕所、玩等),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2、 认识课间活动要遵守规则和秩序;3、 感受课间活动的丰富多彩,愿意与同学交往,愉快地生活;4、 具有初步的活动安全意识;5、 学会帮助有需要的同伴(如受伤的同学)。本主题活动主要体现课程标准“初步认识规则和纪律的作用,遵守学校纪律”,“知道初步的健康常识”,“熟悉学校环境,能利用学校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