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的九十个常用术语释义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9766671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2.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联的九十个常用术语释义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对联的九十个常用术语释义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对联的九十个常用术语释义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对联的九十个常用术语释义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对联的九十个常用术语释义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联的九十个常用术语释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联的九十个常用术语释义(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联的九十个常用术语释义对联的九十个常用术语释义【附录诗钟二十六格】 对联的九十个常用术语释 义1、【对句】即“对联”中的“对”,是相互成对而没有统一中心的上下两 句。一般有出句和应句,多由两人以上互相应对完成。如:张之洞,陶然亭。2、【联语】在对句的基础上有统一的中心和主题的上下两句,一般由一人单 独完成,多独立悬挂出来。如:水清鱼读月,花静鸟谈天。3、【对联】是对句和联语的合称,是由两串等长、成文和互相对仗的汉字序 列组成的独立文体,它以对偶句为基本形式,讲求声韵,格式自由的独立的文学艺 术,它萌发于民间具对偶特点的对句,而后孕育于诗歌、骈赋,最后脱体于律诗成 为对独立的对联。它具有民俗性

2、、文学性、艺术性和实用性。它既独立于与诗、 词、曲、赋、散文、谜语、俚语等各种文字艺术表现形式以外,但又能包容这些艺 术形式的特长。因过去对联常题写在楹柱上,所以也称楹联。4、【对联的历史】目前认为,它萌芽于律诗之前,发展于律诗之后,鼎盛于 诗、词日益衰落的清代,至今仍被广泛地使用。从历史朝代来说,对联的萌芽阶段: 从汉晋到唐;发展阶段:从五代到元;繁盛阶段:明清两代。5、【桃符】据传,古代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桃树下有神荼(音“图”)、郁 垒二神,主管万鬼,如遇作祟的鬼,他们就把它捆起来喂老虎。两千多年前的战国 时期,中原春节就户悬“桃梗”,又称“桃符”,即在桃木板上写上神荼、郁垒二 神的名字

3、,悬挂在门两旁,为驱避鬼怪。到五代时,桃木板上的神像就演变为书写 文字的对联。6、【对联与文字】汉族语言不同于其它民族语言,其它民族语言往往很难做 出文字上的两两相对和形式工整协调的对联。汉语文字字形方正,结构优美,音节 分明,声调匀称。因此,汉字便于形成对句,适合创作对联。汉字的特点使对联成 为汉语言文学所独具的一种艺术形式,各种拼音文字都不可能产生对联。7、【副】对联以副计量,上下联(全联)合称“一副对联”。8、【言】诗体的“言”以每一句的字数计算,如五言、七言对联则以上联 (或下联)的字数计算,如“愿闻己过;求通民情”为四言;“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 瞒人去润花”为七言。长句,尤其是长联,

4、一般称字,而不论言,如昆明大观楼长 联称百八十字联,而不称九十言联。9、【字】一副对联的字数为全联文字数量的总和。如:“愿闻己过;求通民 情”为八字;“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为十四字;昆明大观楼长联为一 百八十字。10、【对联的标点】文章中引用对联一般在上联收尾处用标点符号。一般而 言,单句联联尾用分号为宜;中长联,联中已用了分号、句号,上联尾用句号为宜; 至于某些表达特殊语气的标点符号,可使用疑问号或惊叹号等。对联中一般不使用 括号、引号、省略号、破折号、书名号等标点符号。对联贴在墙上或门的两侧不用 标点符号。11、【上联】对联的前半部分。一副对联由两个字数相等的部分组成,古人称

5、先为上,故先书的部分为上联。上联又称出句、上支、上比、对公、对头。12、【下联】对联的后半部分。一副对联由两个字数相等的部分组成,古人称后为下,故后书的部分为下联。下联又称对句、下支、下比、对母、对尾。13、【横批】是指挂贴于一副对联上头的横幅(横披、横额),一般仅用于少数 有此必要的对联。所谓“横”,指的是横写的书写方式;“批”,含有揭示、评论 之意,指的是对整副对联的主题内容起补充、概括、提高的作用。因此,横批应当与主题内容 相关,应当尤其精炼(实践中多以四字为格),也应当考虑平仄交替。横批的字词和 内容还应避免与上下联简单地重复。横批应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不应当是画 蛇添足。“横批”

6、之“虚额”:不直书地名,或用典,或拟景,更具文采的横额, 如南昌滕王阁的“仙人旧馆”,红楼梦中的“有凤来仪”、“杏帘在 望”;“横批”之“实额”:直书该处地名、店名的横额,如“黄鹤楼”、“同仁 堂”。14、【对联的书写与张贴】对联(上下联)的书写格式,可以横写,也可以竖 写,在实用中一般是竖写。竖写时,如果分成数行,则应注意上联要由右而左书 写,下联要由左而右书写。上端要平齐,下端最内行(即最末行)应较短。使全联成 为繁体的“門”字形。而在在张贴、悬挂、雕刻对联时,上联在右边,下联在左边 (此时左右,应以面对对联所贴处来确定)。15、【短联】一般指上下联单边字数四至九字的联语。16、【中联】一

7、般指上下联单边字数在九至二十之间的联语。17、【长联】一般指上下联单边字数各达二十字或以上的联语。18、【句脚】每一分句的尾字称之为句脚,在单句联中,句脚即是联脚。19、【联脚】整幅联的尾字称这为联脚。20、【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于”,它以工整、对 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五 代时,蜀后主孟昶亲写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有确凿记载的最早的 一副春联。明代时,“桃符”真正称之为“春联”。例:春回大地,福满人间。21、【通用联】适用于较大的范围的对联,叫通用联。如:与有肝胆人共事;从 无字句处读书。此类励志联应用范围较

8、广。22、【专用联】仅用于某一方面或某一特定对象的对联。如:铁汉三杯软脚;金 刚一盏摇头。此联仅适用于酒馆。23、【网络对联】就是以传统对联知识为依托,以现代虚拟网络工具为交流手 段的对联。应对部分24、【对仗】中古时诗歌格律的表现之一。对仗又称对偶、队仗、排偶。它是 把同类或对立概念的词语放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之出现相互映衬的状态,使语句更 具韵味,增加词语表现力。对仗有如公府仪仗,两两相对。对仗与汉魏时代的骈偶 文句密切相关,可以说是由骈偶发展而成的,对仗本身应该也是一种骈偶。格律诗 对仗的具体内容,首先是上下两句平仄必须相反,其次是要求相对的句子句型应该 相同,句法结构要一致,如主谓结构对

9、主谓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述补结构 对述补结构等。有的对仗的句式结构不一定相同,但要求字面要相对。再次,要求 词语所属的词类(词性)相一致,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 词语的“词汇意义“也要相同。如同是名词,它们所属的词义范围要相同,如天文、 地理、宫室、服饰、器物、动物、植物、人体、行为、动作等同一意义范围内的词 方可为对。对仗的运用有宽有严,因而出现各种不同类型,有工对、邻对、宽对、 借对、流水对、扇面对等。在内容上则有言对、事对、正对、反对等名目。对联的 对仗有许多种,宽对为主基调,工对为追求目标。25、【字数相等】上联字数等于下联字数,长联中上下联各分句字数分别相

10、 等。26、【词性相当】指上下联同一位置的词或词组应具有相同或相近词性。27、【结构相称】指上下联语句的语法结构(或者说其词组和句式之结构)应当 尽可能相同,也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等。主谓:面熟;并列: 声音;偏正:铁路;动宾:司令;述补:鼓足。28、【节奏相应】对联语句中停顿的地方必须一致。如:风和/日丽;人杰/地 灵。29、【内容相关】一副对联的上下联之间,内容(联意)应当关联,如果上下联 各写一个不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映、贯通、呼应,则不能算一幅合格的对联, 甚至不能算作对联。比如“一劳永逸长生乐,万象回春大地新”,此联在平仄、词 性方面基本对称,但上下联内容相互孤

11、立,不能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主题。30、【工对】又称严对,是严格、工整的对仗。工对的对仗要求七要素:字数 相等、词类相当、结构相应、节奏相同、平仄相谐、意义相关,文字相异。在一副 对联中,只要多数字对得工整(多数的概念是 75%,即 7 个字至少有 5 个是工的, 就是工对;7 个字都是工的,叫全工对),就是工对。工对是对联的最高境界,它可 以产生一种整齐和谐的美。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31、【宽对】是与工对相对而言,就是对仗上放宽要求,基本合乎格律,句式 结构基本一致,平仄大体相对,词性大致相当即可,但内容仍然相关。宽对,往往 只需实词对

12、实词,虚词对虚词就可以了。古今楹联作品,以宽对为主,因为刻意求 工,往往因词害意,步入形式主义。如黄鲁直答龙门秀才见寄诗第二联:明月 清风非俗物,轻裘肥马谢儿曹。32、【自对】就是当句对,又叫“边对”,即于一句中自成对偶。如:甘霖成 瑞雪;百岭见千娇。33、【借对】就是在用某个词语的甲义的同时,又借它的乙义来与另一个词语 相对。如:红白相兼,醉后怎分南北;青黄不接,贫来尽卖东西。下联中“东西”主 是在用其表“物件”的意思的同时,借其表方位意思来与上联的“南北”相对。34、【失对】上下联全体或部分完全不符合对仗规则的,即为“失对”。全联 完全失对者,自然不算是对联,而部分失对者,则称之为“病联”

13、。古今联坛, “失对”与“病联”可以说比比皆是,甚至在一些名家名联中也并不罕见。如佚名 题乌江项王祠联:“司马迁本汉臣,本纪一篇,不信史官无曲笔;杜师雄真豪士,临 祠大哭,至今草木有余悲”。联中“本纪一篇”与“临祠大哭”,全不对仗,是典 型的“失对”。35、【正对】亦称同类对,指上下联的内容基本相同,互为关联,互为补充。 正对,上下联是写一个事物的两个侧面,虽然内容相近相似,但不是上下联同义或 基本同义。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36、【反对】指上下联的内容相反的对仗,它们从相反的角度去阐述一个主 题,两相对照,对比鲜明,相反相成。如:满招损,谦受益。37、【串对】也叫流水对,是对联

14、中一个意思分成两句来表达的对仗,出句对 句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出句与对句在语法上一脉相承,互相不能脱离,更不能 颠倒,犹如顺流而下。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 向洛阳。38、【无情对】又名羊角对,是晚清士大夫中的一种文字游戏。指上下联形式 上(字面上)对仗工整,而内容上(意义上)却并不相关,造成一种特殊的效果。它的 特征是要求字面对仗愈工整愈好,两边对的内容越隔得远越好。如:三星白兰地, 五月黄梅天。无情对主要有三个要点:一是逐字相对;二是上下必须具备极强的歧义 效果,以能让人会心一笑或拍案叫绝为标准;三是大量采用借对法。39、【作联基本法则】概括为“工、稳、贴、切、新

15、、奇”六字。40、【工】即结构和对仗工整。一副对联,应做到字数相等,词性相同,平仄 相谐,句式相仿。工整,是写对联最基本的要求。工,还有“精巧凝练”的意思。 以有限的数字,表达无穷的、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意象,在构思、布局、用字、遣 词、造句等方面,达到精巧和凝练。41、【稳】即要求上下联强弱相当,结构稳定。其一要“形稳”。选择句式 时,多将短句置于前,长句置于后。比如,十言联中,四六句式为主;十一言联中,四七句式为主;十二言联中,五七句式为主;十八言联,六五七句式为主。其二 要“音稳”。“上仄下平”的尾字,其目的是造成平稳的音韵效果。仄是“不平”,倘若全联以仄字收,就 不能平稳。其三要“义稳”

16、。稳的内在涵义,主要表现在强弱上。所谓强弱,即上 下联言事范围大小的相对,思想深浅的相对,抽象与具象的相对,感情浓淡的相 对。一般情况为,上下联的强弱相当。其四要“人稳”。即“工夫在联外”的因 素,那就是思想的成熟和稳定。42、【贴】即上下联要求联系自然,意境和主旨统一。如果立意不当,则主旨 欠佳;抒情不当,则表态失度;措词不当,则举止无方;用字不当,则形貌多疵。春 联、寿联、挽联,分“通用”和“专用”两类,通用联虽“放之四海而皆准”,却 没有个性,不“切”,因而,不应成为创作的主要途径,倒是专用联应予大力提 倡。43、【切】指撰联时上下联内容完全切合客观事实、现象,紧扣主题,意旨和 作用表现出明确的独特性,难以引申移作它处使用。44、【新】就是新鲜别致,有独创性,不因循守旧,达到“标新领异”的地 步。对联的语言,应该清新、典雅、自然,是新鲜活泼。旧的陈词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