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提升练习题及答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9765031 上传时间:2023-11-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提升练习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提升练习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提升练习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提升练习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提升练习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提升练习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提升练习题及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提升练习题及答案班级:(时间:60 分钟 姓名:分数:100 分) 分数: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30 分)1、有四个容量均为 200ml 的瓶子,分别装满酱油、纯水、植物油和酒精,那么 装的质量最多的是(酱油纯水植物油酒精)( )A纯水 B酱油 C酒精 D植物油2、如图所示是小伟跳远时的情景,起跳后在空中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是由于(不 计空气阻力)( )A不受力 B受重力作用 C受推力作用 D受脚蹬力作用3、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 置如图所示,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A BC D4、如图所示,完

2、全相同的甲、乙两个烧杯内装有密度不同的液体在两烧杯 中,距离杯底同一高度处有 A、B 两点,已知 A、B 两点压强相等,则烧杯 甲、乙对桌面的压强 P 甲、P 乙大小关系为 ( )1 / 10AP甲P乙CP甲= P乙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5、潜水员潜水时呼出的气泡在水面下上升的过程中,体积不断变大。关于气泡 所受压强和浮力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压强变大,浮力变大 C压强变小,浮力变大B压强变大,浮力变小 D压强变小,浮力变小6、小刚使用刻度尺测得某物体的长为 12.3cm,关于该测量结果,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A是用最小刻度为 1mm 的刻度尺测量的B该结果中的“3”不是估读的C

3、是用最小刻度为 1cm 的刻度尺测量的D该结果不存在误差7、如图所示,若小球向右摆动到最低点时绳子断裂假设所有力同时消失,此 后,小球的运动情况是( )A匀速直线下落 B匀速直线上升C匀速直线斜向上运动 D沿水平方向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8、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图象分别描述了做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 A、B 的运动 情况,根据图象得出的信息错误的是( )AB 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 BA 物体作变速运动2 / 10Cv vABDB 物体运动 1.5s 通过的距离是 3m9、质量相等的甲、乙两同学站在滑板上,在旱冰场上相对而立,如果甲用 60N 的力推乙,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同时,乙对甲的推力小于 60

4、NB甲静止不动,乙向后退C乙后退的过程中,始终受到 60N 推力的作用D乙由静止变为后退,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10、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弹簧下端固定在地面上,有一物体在弹簧的正上方 落下,和弹簧接触后在向下运动过程中受到的弹力( )A逐渐增大 C先增大后减小B逐渐减小D先减小后增大11、如图所示,均匀正方体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沿水平方向切去部分后, 甲、乙剩余部分的高度相等,此时甲、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关于 甲、乙的密度甲、乙和所切去部分的质量 m 甲、m 乙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m m 甲 乙 甲C ,m m 甲 乙 甲乙乙B ,m m 甲 乙 甲D ,m m 甲 乙

5、 甲乙乙12、下列实例中,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A书包带做的较宽C大型平板车装有很多车轮B图钉帽做得面积较大 D石磨的磨盘做得很重13、雨后天晴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下面判断中正确的是( ) A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B迎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3 / 10C迎着月光走或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都是水D迎着月光或背着月光走,地上的暗处都是水14、用一个焦距为 10cm 的放大镜来观察邮票细节,放大镜与邮票的距离应( )A大于 20cm B等于 10cm C小于 10cm D在 10cm 与 20cm 之间 15、如图所示,有一圆柱体

6、PQ,放在凸透镜前图示的位置,它所成像 PQ的 形状应该是下列图中的( )A B C D二、填空题(每题 2 分,共 10 分)1、树上的苹果落向地面是由于受到_作用的结果,其施力物体是 _泥瓦工人通常用重垂线来检验砌的墙是否竖直,这是根据重力的方 向总是_的原理2、英语考试时,考生听到的英语听力材料声音是通过_传播到人耳中; 为了不影响考试,要求监考老师尽量不要走动发出声音,这是从_处减 弱噪声3、足球场上,守门员将球扑出禁区,说明力可以_;小莉在橡皮泥上印 上漂亮的指印,说明力可以_。4、一束平行光与镜面成 30角射到平面镜上,反射角大小是_,人迎着反 射光的方向可以看到刺眼的光,而在其他

7、方向却看不到反射光,这是由于发生 了_(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5、如图所示,要正确测出物体 A 的长度,应选_ 选填“甲”或“乙” 图,物体 A 的长度为_。4 / 10三、作图题(每题 5 分,共 10 分)1、如图所示,一束光射向一块玻璃砖画出这束光线进入玻璃和离开玻璃后的 径迹(注意标出法线)2、一辆电动玩具车作匀速直线运动,它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甲)所示,请在 图(乙)上画出它的路程时间图象四、实验探究题(每题 15 分,共 30 分)1、小明利用光具座、凸透镜、蜡烛、火柴、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的实验。(1)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如图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cm。(2)

8、实验中发现光屏上成像如图所示,你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_。(3)将蜡烛放在距凸透镜 16 cm 处,前后移动光屏,小明_(填“能”或 “不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5 / 10(4)小明做完实验后,又想用手表代替蜡烛,看在光屏上能成什么样的像。于是 他在透明的玻璃板上用黑色笔画了个手表盘,如图甲所示。把这个玻璃板放 在蜡烛的位置上,并用平行光源对着玻璃板上的表盘照射,如图乙所示。移 动光屏直到成清晰像为止。此时表盘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图丙中的 (_)2、小童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下面是他其中的几个实验操作:a移去蜡烛 B,在 B 的位置上放一光屏,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 蜡烛

9、的像b点燃一支小蜡烛 A,竖直立在玻璃板前面将没有点燃的同样的蜡烛 B 放到 玻璃板后面,移动至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c记下蜡烛 A 和 B 及玻璃板的位置d移去玻璃板、蜡烛 A 及光屏,用直线连接 A 和 B 的位置,用刻度尺测量它们 到玻璃板位置的距离(1)以上实验步骤合理的顺序是_(2)步骤 a 中,观察光屏上有无蜡烛的像,这样做的目的是_ (3)小童在某次改变蜡烛位置后,发现无论怎样移动蜡烛 B 的位置都无法与 A 的像重合,其原因可能是: _(4)小童将显示时间为 10:21 的电子手表放在平面镜前,则在平面镜中看到 时钟显示的时间是_(5)小组同学进行了正确的实验操作后,得到的实

10、验数据如下图乙:6 / 10实验中为什么要改变蜡烛的位置多次实验:_五、计算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1、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玻璃杯中装有适量的水将重 12N 的金属球挂在弹簧 测力计的挂钩上,手提弹簧测力计使金属球没入水中(玻璃杯中水未溢出), 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9.6N,水深 23cm已知玻璃杯的内底面积为 80cm2求:(1)金属球受到的浮力;(2)金属球排开水的体积;(3)金属球的密度;(4)把金属球从水中取出后,水对玻璃杯底的压强和压力2、小明乘汽车去 60 km 外的杭州一路上,车上速度计指针从未超过图甲所示 的位置(1)到达杭州至少需要多长时间?(2)为监控车辆是

11、否超过规定的最高车速,交通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测速原理 如图乙所示,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超声波信号,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 差,测出被测车辆的速度如果某次检测车速时,第一次从发出至接收到超声7 / 10波信号用了 04 s,第二次从发出至接收到超声波信号用了 03 s,两次信号 发出时间间隔是 1 s,则被测汽车速度是多大?(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 340 m s,且保持不变)8 / 10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30 分) 1、B2、B3、D4、A5、C6、C7、D8、B9、D10、A11、D12、D13、A14、C15、B二、填空题(每题 2 分,共 10 分) 1、重力 地球 竖直向下2、空气 声源3、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改变物体的形状 4、60 镜面反射5、甲 2.05cm三、作图题(每题 5 分,共 10 分)1、9 / 102、四、实验探究题(每题 15 分,共 30 分) 1、略 略 略 略2 、bcad 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还是实像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15:01 为了多次实验避免偶然性,得到普遍规律五、计算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1、(1)2.4N;(2)2.4104m3;(3)5103kg/m3;(4)2000Pa, 16N 2、 075h 17.9m/s10 /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