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综合野外实习报告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9757744 上传时间:2023-08-28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3.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地理综合野外实习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自然地理综合野外实习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自然地理综合野外实习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自然地理综合野外实习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自然地理综合野外实习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地理综合野外实习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地理综合野外实习报告(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宫山自然地理综合野外实习(考察)报告前言3实习区域概况4第一章 地质环境5一、 地层出露5二、地质构造9三、外动力地质作用12四、地史概况.13 第二章 地形地貌13一、冰川地貌13二、流水地貌15三、重力地貌17四、构造地貌17第三章 生物土壤17一、植被类群17二、珍稀濒危植物18三、土壤环境21第四章 资源利用与保护21一、生物资源利用与保护:21二、旅游资源开发与对策:22后记23前言综合野外实习是地理专业课堂教学的补充和继续,我们在大自然中学习到了很多课本上没有学到的知识。九宫山野外实习是我们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进行地理教学的重要环节,旨在指导学生在实地中理解、巩固、掌握有关地理地质

2、科学理论、地理现象和地理方法,培养学生一定的野外观察、分析、解释等综合能力。对老鸦尖、闯王陵、云中湖、无量寿禅寺、九宫山森林自然保护区等地进行为期一周的实习,对九宫山的地质、地貌、水文、植被等进行了实地观察,在指导老师的分析和讲解下我们对九宫山有了更全面更准确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培养了我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共同维护集体荣誉。懂得遵纪守法的重要性,懂得爱护国家集体财产,尊重地方习俗,保护生态资源,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让我们的身心得到了更好的发展与锻炼。 实习路线:1. 招待所云中湖云中飞雪乌龟朝圣招待所 2.自然保护区老鸦尖自然保护区 3.自然保护区金鸡谷自然保护区 4.

3、自然保护区高湖乡闯王陵水晶宫自然保护区 5.自然保护区九宫镇6.招待所后乐山庄无量寿禅寺招待所实习时间:09年5月17号09年5月23号实习地区域:九宫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实习人数:71人(包括07级地理科学全班同学)实习指导老师:程东来、陈锐凯、刘彦文、熊晚珍、王朝南、钟学斌实习区域概况1、 自然地理概况1.1、地理位置九宫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南部地区,南面与江西省武宁县接壤,西与崇阳县相交,北与通山县的横石潭镇相连,东与通山县的太平山林场相接,属幕阜山系九宫山脉中段。地理位置为1142335E1144324E;291927N292652N,海拔高度1171656.7m,鄂南第一峰

4、老鸦尖海拔1656.7m,为保护区的最高点。九宫山自然保护区规划总总面积20105hm,其中,森林总面积118224hm,森林覆盖率90.64。1.2、地质区内地质构造古老而复杂,地层分布较全,从元古界至志留系均有出露,岩性类型齐全,既有岩浆岩的侵入体,又有变质岩系和沉积岩系。但以元古界板溪群的变质岩系和侏罗世末的花岗岩侵入体出露面积较广。1.3、地貌保护区内山高谷深,陡坡谷狭,岭谷相间,平行排列,地貌类型独特,气候垂直分带较为明显。1.4、气象气候九宫山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季节变化明显,冬冷夏凉无酷热.其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春季多变,阴晴不定,夏季湿热,秋高气爽,冬季干冷,雨量充沛,日照充分

5、,无霜期长,雨热同季,多暴雨。因地形地貌复杂,相对高差大,山地气候垂直分异明显,气温随高度上升而下降,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53,降雨随高度增加而增加。1.5、生物土壤九宫山自然保护区的生物资源也十分丰富,野外考察和定位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区内维管束植物共有209科857属1953种,陆生脊椎动物有2604种,昆虫有980多种。其丰富的生物资源不仅反映在数量上,而且还具有古老,孑遗,稀有,来源复杂等特点,如国家珍惜濒危保护野生植物钟萼木,南方红豆衫,鹅掌楸,香果树等37种,属国家一级白狐的动物有金雕,白颈长尾雉等5种,二级保护动物有穿山甲,虎斑蛙等34种。九宫山地处中亚热带,其土壤类型主要

6、为红、黄壤。2、 社会经济概况:九宫山处于“三峡”、“三国”和“武(汉)岳(阳)庐(山)”旅游线中心,北距武汉178公里,106国道顺山脚而过,环山公路把旅游景点联为一体。山上有70余家休养院所。还有影院、书店、商场、医院、游乐场等设施,为游人提供周到的服务。1984年12月5日,胡耀邦总书记亲临九宫山视察,挥笔题写了“九宫山”三个大字。因南朝“晋安王兄弟九人建九宫殿于此山,遂以为名。”此后,多朝皇帝封山赐匾,历代文人作赋题词,延至南宋名道士张道清赴九宫山开辟道场,香火远播,九宫山便成为全国五大道场之一,特别是1645年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殉难于九宫山,从此九宫山声名远播。如今,修建于197

7、9年的闯王陵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唯一保存下来的农民起义领袖陵寝。 该区内和周边社区属于典型的山区农业型经济,主要经济来源为粮食种植业和畜牧养殖,蔬菜,药材,茶叶种植等方面。 九宫山面积210平方公里,雄奇险峻,景色迷人。春可赏花,夏好避暑,秋看红叶,冬览雪景,既有南国山峰的峻秀,又兼北国风光之壮美,是华中地区闻名的避暑游览胜地。主峰海拔1656米,盛夏季节日平均气温21左右,最高气温不超过30。夏天一日三季:午前如春、午后似秋、晚如初冬,素有“天下第一爽”之称。山上海拔1230米的云中湖为我国最具特色的高山湖泊;有全国落差最大的大崖头瀑布(落差420米);还有面积6万多亩、分布近千

8、种名贵动植物、近百种珍稀濒危物种、拥有大面积原始森林和第四纪冰川遗迹的省级森林保护区-九宫山森林公园。 2007年8月1日,九宫山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第一章 地质环境一、 地层出露1、地层九宫山自然保护区内地层从元古界板溪群至志留系下统龙马溪组均有出露。从元古界板溪群的变质岩系到侏罗纪末的岩浆侵入体出露面积最广。全区以富家山一天门一线为界,该线以南地区为元古界地层和侏罗纪岩浆侵入体为主,该线以北地区以元古界至早古生代各个时代地层为主。1.1元古界在九宫山保护区内仅有板溪群的岩石出露,为元古代晚期冒地槽阶段砂泥质复理石建造,主要特征是一套滨海相页岩,砂岩和砾岩,含黑云母,十字石,石

9、榴子石,滑石,绢云母等。其中变质较深,岩性复杂,可分为下部伊山组和上部梅杭组。分布在本区域的笔架尖、西港、石龙一带及金家田附近,大致呈东南西北方向延伸。并构成九宫山背斜轴部基座,形成高海拔的陡崖山脊。这里的岩石岩性为变质岩,时代为元古界的,岩层是上老下新,下微微伊山组,下为煤坑组,山脊以南为元古界的变质岩,而其北为侏罗系的花岗岩,他们之间相互吻合,岩石的走向大致呈东南西北方向延伸,其地质图为:出露地点:后乐山庄我们在5月22日,后乐山庄,有大量的板溪群岩石出露,浅灰色厚层硬砂岩、粉砂岩。发生片理化、绢云母化、石英岩化。有黑云母石英片岩、含十字石榴子石云母片岩、黑云母斜长片麻岩等组成。(5月23

10、日下午在去一天门的路上即桃姚仙境下面的公路旁又看到含十字石榴子石云母片岩)1.2寒武系寒武系地层上、中、下统均有分布。寒武纪的岩石在九宫山地区出露较多,分布也较广,船埠、界碑、黄金坪、闯王陵一带地区大致沿北东、西南方向延伸。主要特征浅海相碳酸盐和碎屑岩沉积为主,东北西南走向,该地层里,节理发育。以灰岩,页岩,白云母为主构成九宫山背斜北翼基底,形成低山地形。出露地点:狮子坪,高湖卫生院1、 狮子坪 在去九宫山路上(在通山县与咸宁市交接处),此处因修建公路开挖山体,所以路出了岩层。此处岩层为早古生代寒武系地层,以浅海相碳酸盐和碎屑沉积为主,此处岩石的岩性为石灰岩与碳质岩,由于岩层的颜色较黑,所以其

11、岩层当中含碳值较高。 在石灰岩岩层当中的矿物主要为方解石。如图22、高湖卫生院在去闯王陵路上有一片风水林,在这里岩石的岩性为灰质炭质页岩,为寒武系地层。由于颜色较黑,其含碳质较高,层理较薄产状较为平缓,发育有不同程度的节理。如图3:1.3三叠系这一时期的的岩石主要是沉积岩类,层理构造明显,而且是浅海相沉积,岩石中的矿物成分主要是方解石.在通山采石场发现这阶段的石灰岩。构造运动使之倾斜、倒转、发生弯曲,形成褶皱。这是岩层塑性变形的结果,是地壳发育广泛的地质构造的基本形态之一出露地点:通山城南采石场采石场形成巨大岩层剖面,垂直层理明显。采石场多为石灰岩,海相碳酸盐类沉积,简单判断依据,采石场旁边建

12、有石灰厂。垂直层理构造显著,推测是由原来的水平岩层经地质构造,挤压发生倾斜,倒转成向斜通山倒转向斜。向斜两翼倾斜程度不一,一翼垂直地面,形成垂直层理构造。如图4、图5:图51.4侏罗系本地区岩体为岩浆侵入体,该岩浆侵入元古界的板溪群地形中,呈现岩基产出,并且构成九宫山山体核心。分布于富家山到一天门一带,侵入体内部相以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体为主,含石英、斜长石、黑云母、角闪石,斑状结构,致密块状结构。外部过度相以中细颗粒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为主。出露地点:金鸡谷内的河床在金鸡谷河床出露大量的基性花岗岩。其中有一条与周围不一样的白条状岩石,这类岩石为侵入岩脉。 1.5第三系这一时期主要是沉积岩(碎屑岩)

13、而且是山前沉积,无分选,磨圆差,岩石中的胶结物主要是铁质,钙质,灰质,泥质。出露地点:通山县城外一公里据王朝南老师讲此处属于沉积岩,为许多大小各异的砾石沉积、胶结形成的角砾岩,无明显的层理构造,沉积物颗粒较粗,结构疏松,无磨圆,棱角分明,大小各异,胶结物呈淡红色。胶结物为第三纪高温湿热条件下形成的红层钙硅质胶结。沉积物棱角分明,搬运距离短,直接从山顶滚落后迅速堆积、胶结成岩,属于湖相沉积。据推测应该以山崩或泥石流堆积而成。如图71.6 第四系主要为坡积物、倒石碓以及冰积物和冰水沉积物。主要特征是在泥沙中散布大量巨大砾石,并有一定的磨圆度。在九宫山有分布,并且结构比较松散。出露地点:去闯王陵的路

14、上的小采石场二、 地质构造2.1褶皱九宫山地区大地构造位于扬子地台的东南部,为下扬子准地台褶皱南麓与江南地台背斜北缘相接处的冒地槽区。自元古代到中、新生界长期地质构造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多次构造变动。主要为雪峰运动、印支亚回旋的金子运动、南象变动、燕山亚旋回构造变动及喜玛拉雅构造旋回变动。其中以雪峰、金子、燕山亚旋回构造变动规模较大,表现强烈。特别是侏罗纪末的燕山运动,是本地区主要的构造变动。本次构造变动伴随着一定规模的岩浆活动,形成九宫山花岗岩侵入体,并因此控制了区内地质地貌的发展,为现代地貌轮廓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由于又九宫山在雪峰运动后形成背斜,后期在该基础上发生褶皱,形成负背斜与负向斜向斜

15、。九宫山主要形式属幕阜山系复背斜的北翼九宫山背斜,轴部由元古界板溪群所组成,其北与北翼的通山复式向斜的南翼相接的构造地段,构造线呈现东西向平行相向排列,其东西侧均有一系列新华夏系东北向断裂。(1) 背斜:狮子坪背斜为地槽型的紧密线状褶皱,以不对称的背斜、向斜为特征,局部倒转,仅出露北翼,与通山复向斜南翼接触,由板溪群组成次一级的不对称及倒转褶皱,东部较西部发育,西部被剥蚀出露花岗岩体。在界碑处(鄂赣交接处)看到这种构造。南侧为元古代板溪群,北侧为中生代侏罗纪的侵入岩体。如图2,见上。(2) 向斜: 采石场倒转向斜采石场形成巨大岩层剖面,垂直层理明显。石灰岩,海相碳酸盐类沉积,简单判断依据,采石场旁边建有石灰厂。垂直层理构造显著,推测是由原来的水平岩层经地质构造,挤压发生倾斜,倒转成向斜通山倒转向斜。向斜两翼倾斜程度不一,一翼垂直地面,形成垂直层理构造。如图4、图5见上。2.2断裂(1)节理:断裂构造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