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生态学重点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9755502 上传时间:2023-04-11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1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生态学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基础生态学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基础生态学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基础生态学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基础生态学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础生态学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生态学重点(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绪论部分一、选择题1。 生态学作为一个科学名词,最早是由(A )提出并定义的.A。 E。Haeckel B. E。P。Odum C。 A.G。Tansley D. Darwin 2。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C )。A。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形态的一门科学B.生态学是研究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C.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D。生态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因素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二、填空题1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叫做生态学.2. 经典生态学研究的内容为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3。 1866年德国生物学家Ernest Haeckel把“生态学”这一术语引入科学研究。三、简答题

2、1。简述生态学的分支学科.答: 按所研究的生物类别分,有微生物生态学、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人类生态学等;还可细分,如昆虫生态学、鱼类生态学等。按生物系统的结构层次分,有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和新产生的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等。按生物栖居的环境类别分,有陆地生态学和水域生态学;前者又可分为森林生态学、草原生态学、荒漠生态学等,后者可分为海洋生态学、湖沼生态学、河流生态学等。生态学与非生命科学相结合的,有数学生态学、化学生态学、物理生态学、地理生态学、经济生态学等;与生命科学其他分支相结合的有生理生态学、行为生态学、遗传生态学、进化生态学、古生态学等。应用性分支学科

3、有:农业生态学、医学生态学、工业资源生态学、污染生态学(环境保护生态学)、城市生态学等.2。简述生态学发展经历的阶段及各阶段的特点。答:(1)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公元16世纪以前),主要特点为;古代思想家、农学家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朴素的整体观;(2)生态学的建立时(公元17世纪至19世纪末),主要特点:当时的科学活动强调科学调查和科学研究,生态理论开始形成,并有了明确的生态学定义;(3)生态学的巩固时期(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主要特点:生态学理论形成、种群和群落由定性向定量描述、生态学实验方法发展的辉煌时期,“四大学派”出现;(4)现代生态学时期(20世纪60年代至现在)。主要特点:研

4、究层次向微观和宏观发展:分子、基因和生物圈及宇宙,研究手段的更新:便携式仪器出现、自记电子仪、同位素示踪、稳定同位素、“3S”系统(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计算机生态建模、系统论引入生态学等,研究范围从纯自然现象研究拓展到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3.简述生态学研究的方法。答:生态学研究方法包括野外调查研究,实验室研究以及系统分析和模型三种类型。(1)野外调查研究是指在自然界原生境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考察研究,包括野外考察,定位观测和原地实验等方法;(2)实验室研究是在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受控生态实验系统中研究单项或多项因子相互作用,及其对种群或群落影响的方法技术;(3)系

5、统分析和模型是指对野外调查研究或受控生态实验的大量资料和数据进行综合归纳分析,表达各种变量之间存在的种种相互关系,反映客观生态规律性,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方法技术。四、论述题1. 试述生态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范围。答:(1)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生物学分支学科(2)生态学研究对象与范围 生态学是研究对象复杂多样、范围广;按现代生物学的组织层次来划分,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为:基因、细胞、器官、有机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按生物类群来划分,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为:植物、微生物、昆虫、鱼类、鸟类、兽类等单一的生物类群。 生态学尽管向宏观和微观两个方向发展,但其研究中心为种群、

6、群落和生态系统,属宏观生物学范畴生态学研究的重点在于生态系统和生物圈中各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以自然生态系统为对象,探索环境和生物的相互关系和作用规律;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种内种间关系及其调节过程,种群对特定环境的适应对策;生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功能、动态及分布;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等。 以人工生态系统或半自然生态系统为对象,研究不同区域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污染生态系统中,生物与被污染环境间的相互关系;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持续开发利用等. 以社会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系统探索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量和物质代谢,发展演化及科学管理;农业生态系统的形成和发展,能流和物流特点,以

7、及高效农业的发展途径等;人口、资源、环境三者问的相互关系,人类面临的生态学问题等社会生态问题。2.论述现代生态学与其他生物学分支学科(生理学、遗传学、形态学等)的联系。答:生态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其他生物科学如生理学、遗传学及形态学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1)生理生态学(physiological ecology)是生理学与生态学的交叉学科,研究生物对环境适应性的生理机制。在野生生态学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了实验生态学,比较生理学则与自然历史研究相结合形成了生理生态学。它主要研究温度、湿度等气候因子对动植物的生长、发育、生殖、存活的影响。近代的生理生态学,一方面向分子生态学、化学生态学、

8、生物化学生态学、生物物理生态学等更微观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也加强了与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的结合点的研究。(2)生态遗传学:是遗传学与生态学的交叉学科,是研究生物对周围自然环境和其他生物发生反应所显示的适应遗传机制,与进化遗传学、群体遗传学、育种学等有密切的关系。 群体遗传学与生态学相结合的遗传学分支,研究生物群体对生存环境的适应以及对环境改变所作出反应的遗传机理。环境的改变如果只引起生物表型上的变化,那是生态学研究的内容;只有当环境的改变造成生物遗传上的变化并在群体中保留下来,才是生态遗传学研究的范畴。生态遗传学不仅研究在自然条件下生物发生遗传变化的长期效应(进化),而且也研究在人工条件下

9、发生遗传变化的短期效应(育种) 。 (3)生态形态学:是形态学与生态学的交叉学科:生态形态学理论认为适应性形态特征是物种获得资源的工具,形态适应性的根本意义在于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形态学研究作为形态与功能多样性研究的内容之一,对揭示形态结构与功能多样性在物种生存和进化中的意义,具有积极作用;同时作为生态形态学的研究内容,对解释不同的生态类群中动物体形态结构的适应和进化趋势以及所表现出的趋同,趋异现象也将发挥重要作用.第一部分 有机体与环境一、名词解释:1.环境(environment):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2。生态因

10、子(ecological factors):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作用的环境要素。3.生态幅(ecological amplitude):又称生态价(ecological valence)、耐性限度或适应幅度,是指每种生物有机体能够生存的环境变化幅度,即最高、最低生态因子(或称耐受性下限和上限)之间的范围。4。生态环境(ecological environment):研究的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中,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5。生境(habitat):具有特定的生态特性的生态体或生态群体总是在某一特定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这

11、一特定环境叫生境。6.限制因子(1imited factor):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受到某个最小量的因子限制,这个因子称为限制因子。又因为这个因子的量最小,也称为最小因子.例如某种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到数种因子影响时,其受限制的程度取决于最少(小)的那个因子。7。驯化(acclimatization):在环境定向压力下生物发生的生态幅变化。 8。协同进化(coevolution):关系密切的生物在进化上互相适应的现象。 9 .内稳态(homeostasis):生物体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10.生物学零度(biologicai zero):生物生长发育的起点温度.11。临界温度(critical

12、tempreture):生物低于或高于一定的温度时便会受到伤害,这一温度称为临界温度。12。冷害:喜温生物在0以上的温度条件下受到的伤害.13。冻害(freezing injury):生物在冰点以下受到的伤害叫冻害。14。霜害:在0受到的伤害叫霜害.15。休眠(dormancy):即处于不活动状态,是动植物暂时不良环境条件的一种生理机制。16。适应组合(adaptive suites):生物对一组特定环境条件所表现出来的协同的适应性.17。有效积温(effective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各个

13、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是个常数,称为有效积温(K).18.辐射适应((adaptive radiation)):同一种生物长期适应不同环境条件而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这种现象称为辐射适应。19。趋同适应(convergent adaptation):是指亲缘关系很远甚至完全不同的生物类群,长期生活在相似的环境中而表现出相似的外部特征,具有相同或相近的生态位.20.光周期现象(photoperiodicity):生物对日照长短的规律性变化的反应,称为光周期现象。二、填空题:1.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叫做生态学。2.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等的因素叫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可分

14、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两类.3.阳光对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决定作用,另外对植物的开花时期也有影响。4.阳光对动物的体色、视觉、繁殖活动、生长发育和生活习性也有影响。5.在海平面20m以下红藻很难生存,这是受非生物因素中的阳光的影响。6。光的生态作用表现在生长、发育、形态建成 。 7。在生态学上通常把生物生存的最适温度、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称为温度的三基点。8.水生植物有三类,分别是沉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 9。陆生植物有三类,分别是湿生植物、中生植物和旱生植物。10.根据土壤质地可把土壤区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三大类。三、选择题:1、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等的因素叫做(D)A环境因素

15、 B生物因素C非生物因素D生态因素2、非生物因素不包括下面的 (D) A阳光 B大气 C水 D食物链3、对海洋岩礁上的藻类植物调查时发现,一般在浅水处生长着绿藻,稍深处是褐藻,再深一些的水域中则以红藻为主.直接影响海洋中藻类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A阳光B温度C海水含盐量D海水含氧量4、决定菊科植物深秋开花的因素是 (A)A短日照B长日照C高温D低温5、下列实例中,主要属于适应温度条件的是 (A)A梨北桔南B仙人掌的叶刺C蛾类的趋光性D人参在林下才能生长好6、下列动物的活动,主要受温度因素影响的是 (A)A候鸟的迁徙B蛾类在夜间活动C鱼类的生殖洄游D飞蝗群集迁飞7、沙漠狐的耳朵比极地狐的耳朵大得多,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生态因素是 (C)A阳光B水C温度D食物8、年轮是生物对(B)的适应表现。A 气候变化B 光周期现象C 温度变化 D营养变化9、Allen规律描述的是(B)。A 动物对高温环境的适应B动物对低温环境的适应C动物对高湿环境的适应 D动物对光作用的适应10、溯河洄游鱼类对环境的适应最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电气技术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