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时提升练18化学反应与能量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9755064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时提升练18化学反应与能量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6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时提升练18化学反应与能量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6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时提升练18化学反应与能量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6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时提升练18化学反应与能量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6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时提升练18化学反应与能量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时提升练18化学反应与能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时提升练18化学反应与能量(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提升练(十八)(时间:45分钟)1“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九号”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标志着我国具备了建设空间站的基本能力。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火箭升空的动力主要来源于化学能 B“神舟九号”飞船的太阳能帆板将太阳能直接转换为动能C“天宫一号”中的氢氧燃料电池将电能转换为化学能D“天宫一号”利用太阳能将水加热分解为氢气和氧气【解析】A、火箭升空的动力主要来源于推进剂之间的化学反应,属于化学能,正确;B、“神舟九号”飞船的太阳能帆板将太阳能直接转换为电能,错误;C、“天宫一号”中的氢氧燃料电池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错误;D、“天宫一号”利用太阳能将水电解为氢气和氧气,错误。【答案】A2

2、(2015湖北联考)已知某化学反应A2(g)2B2(g)=2AB2(g)(AB2的分子结构为BAB)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进行一定需要加热B该反应的H(E1E2)kJ/molC该反应中反应物的键能总和大于生成物的键能总和D断裂1 mol AA和2 mol BB放出E1 kJ能量【解析】由图可知这是一个吸热反应,但发生吸热反应不一定需要加热,A错误;吸热反应H0,B错误;断键需要吸热,D错误。【答案】C3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不正确的是()A盖斯定律实质上是能量守恒定律的体现B在稀溶液中:H(aq)OH(aq)=H2O(l)H 57.3 kJ/mol,含0.5 mo

3、l H2SO4的浓硫酸与含1 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7.3 kJC由C(石墨)C(金刚石)H73 kJ/mol,可知石墨比金刚石稳定D在101 kPa时,2 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2(g)O2(g)=2H2O(l)H285.8 kJ/mol【解析】A项,盖斯定律实质上是能量守恒定律的体现,正确。B项,浓硫酸稀释过程中也放出热量,所以放出的热量大于57.3 kJ,正确。C项,能量越低的物质,越稳定,正确。D项,反应热计算错误。【答案】D4(2013上海高考)将盛有NH4HCO3粉末的小烧杯放入盛有少量醋酸的大

4、烧杯中。然后向小烧杯中加入盐酸,反应剧烈,醋酸逐渐凝固。由此可知()A. NH4HCO3和盐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B该反应中,热能转化为产物内部的能量C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H4HCO3HCl=NH4ClCO2H2OQ【解析】根据醋酸逐渐凝固说明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则A、C错误,B正确,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标出物质的状态,D错误。【答案】B5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是由化学反应中旧化学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与新化学键形成时放出的能量不同引起的。如图为N2(g)和O2(g)反应生成NO(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N2(g)和O2(g)反应生成NO(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下列说法正

5、确的是()A1 mol N2(g)和1 mol O2(g)反应放出的能量为180 kJB1 mol N2(g)和1 mol O2(g)具有的总能量小于2 mol NO(g)具有的总能量C通常情况下,N2(g)和O2(g)混合能直接生成NO(g)DNO是一种酸性氧化物,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解析】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N2(g)O2(g)=2NO(g)H(9464982632)kJmol1180 kJmol1,属于吸热反应,A错误;吸热反应的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B正确;N2(g)和O2(g)的反应条件是放电或高温,C错误;NO不能与酸、碱反应,D错误。【答案】B6(2015

6、长春模拟)已知:NH3H2O(aq)与H2SO4(aq)反应生成1 mol正盐的H24.2 kJmol1;强酸、强碱稀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H57.3 kJmol1。则NH3H2O在水溶液中电离的H等于()A69.4 kJmol1B45.2 kJmol1 C69.4 kJmol1D45.2 kJmol1【解析】根据题意先写出热化学方程式:2NH3H2O(aq)H2SO4(aq)=(NH4)2SO4(aq)2H2O(l)H24.2 kJmol1,H(aq)OH(aq)=H2O(l)H57.3 kJmol1。再由盖斯定律得,NH3H2O(aq)=NH(aq)OH(aq)H45.2 kJmol1,D正确

7、。【答案】D7(2014新课标全国卷)室温下,将1 mol的CuSO45H2O(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降低,热效应为H1,将1 mol的CuSO4(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升高,热效应为H2;CuSO45H2O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5H2O(s),CuSO4(s)5H2O(l),热效应为H3。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H2H3BH1H3【解析】1 mol CuSO45H2O(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降低,为吸热反应,故H10,1 mol CuSO4(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升高,为放热反应,故H20,根据盖斯定律得到关系式H1H2H3,分析得到答案:H10),经测定完全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需

8、要消耗5 molL1的KOH溶液100 mL,恰好生成正盐,则此条件下反应C4H10 (g)O2(g)=4CO2(g)5H2O(g)的H为()A8Q kJmol1B8Q kJmol1C16Q kJmol1D16Q kJmol1【解析】0.5 mol KOH与0.25 mol CO2恰好反应生成K2CO3,丁烷完全燃烧生成0.25 mol CO2放出Q kJ热量,则生成4 mol CO2放出的热量为16Q,所以H16Q kJmol1,D对。【答案】D10.某学生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化学反应X2Y=2Z能量变化情况的研究。当往试管中滴加试剂Y时,看到试管中甲处下降,乙处上升。下列关于该反应的叙述正确

9、的是()该反应为放热反应生成物的总能量比反应物的总能量高该反应过程可以看成是“贮存”于X、Y内部的能量转化为热量而释放出来ABCD【解析】甲处下降,乙处上升,瓶内压强增大,温度升高,说明反应为放热反应。【答案】B11. (1)(2014安徽高考)CuCl(s)与O2反应生成CuCl2(s)和一种黑色固体。在25 、101 kPa下,已知该反应每消耗1 mol CuCl(s),放热44.4 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2)(2012海南高考)肼可作为火箭发动机的燃料,与氧化剂N2O4反应生成N2和水蒸气。已知:N2(g)2O2(g)=N2O4(l)H119.5 kJmol1N2H4(l)O

10、2(g)=N2(g)2H2O(g)H2534.2 kJmol1写出肼和N2O4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3)饮用水中的NO主要来自于NH。已知在微生物的作用下,NH经过两步反应被氧化成NO。两步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如图乙:乙1 mol NH全部被氧化成NO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解析】(1)利用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和原子守恒等可知,CuCl与O2反应得到氧化产物CuCl2,黑色产物必为还原产物CuO(同时也属于氧化产物),由此可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4CuCl(s)O2(g)=2CuCl2(s)2CuO(s)H177.6 kJmol1。(2)肼与N2O4反应生成N2和水蒸气:2N2H4N2O4=3N2

11、4H2O,观察已知的两个热化学方程式运用盖斯定律可知,2得:2N2H4(l)N2O4(l)=3N2(g)4H2O(g)HH22H11 048.9 kJmol1(3)首先写出NH(aq)2O2(g)=NO(aq)2H(aq)H2O(l),然后依据图像写出NH(aq)O2(g)=NO(aq)2H(aq)H2O(l)H1273 kJmol1NO(aq)O2(g)=NO(aq)H273 kJmol1,则H由即得。【答案】(1)4CuCl(s)O2(g)=2CuCl2(s)2CuO(s)H177.6 kJmol1(合理答案均可)(2)2N2H4(l)N2O4(l)=3N2(g)4H2O(g)H1 048

12、.9 kJmol1(3)NH(aq)2O2(g)=NO(aq)2H(aq)H2O(l)H346 kJmol112碳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其单质及化合物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1)有机物M经过太阳光光照可转化成N,转化过程如下:H88.6 kJ/mol则M、N相比,较稳定的是_。(2)已知CH3OH(l)的燃烧热H238.6 kJ/mol,CH3OH(l)O2(g)=CO2(g)2H2(g)Ha kJ/mol,则a_238.6(填“”、“”或“”)。(3)使Cl2和H2O(g)通过灼热的炭层,生成HCl和CO2,当有1 mol Cl2参与反应时释放出145 kJ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4)火箭和导弹表面的薄层是耐高温物质。将石墨、铝粉和二氧化钛按一定比例混合在高温下煅烧,所得物质可作耐高温材料,4Al(s)3TiO2(s)3C(s)=2Al2O3(s)3TiC(s)H1 176 kJ/mol,则反应过程中,每转移1 mol电子放出的热量为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