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结构与识字写字教学 作者 王格琦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9750680 上传时间:2024-02-1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0.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字结构与识字写字教学 作者 王格琦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汉字结构与识字写字教学 作者 王格琦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汉字结构与识字写字教学 作者 王格琦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汉字结构与识字写字教学 作者 王格琦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汉字结构与识字写字教学 作者 王格琦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汉字结构与识字写字教学 作者 王格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字结构与识字写字教学 作者 王格琦(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汉字结构与识字写字教学 作者 王格琦汉字的构造与识字写字教学王格琦大连教育学院识字写字教学,在小学语文学科占用极其重要的地位,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难点。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生必须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在教学中很多教师能够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尝试各种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写字效率。然而在很多时候,课堂上的识字写字效率看上去挺高,但学生常常出现一学就会,一放就忘,一用就错等问题。识字写字教学出现的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在这里只是从汉字构字特点的角度,来思考识字写字教学的不足,帮助教师拓宽识字写字教学的思路,从而以解决识字写字教学中存在的

2、一些问题一、识字写字教学中的困惑学生在识字写字中常出现的错误1、其一是同音字字义区分不清,如坐与座、工与公、气与汽等2、其二是形近字字形混淆,如吃与气、酒与洒、挺与诞等3、其三是书写繁琐识记困难的字,如砸、幕、微等以上问题的分类和列举的汉字不尽相同,但其中还是有很多共性的地方,主要是汉字的音、形、义三者不能有效结合造成的用错和写错的问题,即错别字问题。为什么会出现错别字?对此,很多人认为主要是由于小学生对汉字的字形掌握得不好。然而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属于形义相连的表义文字体系,表面上看是字形问题,其实却与字义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如果从汉字性质和构形特点的角度来看,可以归纳为一点,就是学生

3、识字写字中的问题主要来自能否有效地建立汉字形与义的联系。二、汉字的结构提起汉字结构,就必然提起六书。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总结汉字构造方法的六书之说,并且将它运用到识字教学之中。到了东汉,许慎著说文解字,全面系统地分析了小篆字系,对六书作了具体而详细的解释。所谓六书,指的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这种排序实际也反映着汉字的发展。汉字起源于图画,象形、指事、会意和图画有密切关系,所以在前;而又表音成分的形声字则是在象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所以在后;假借只是有读音上的联系,与字义毫不相干,所以放在最后。(一)象形。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所谓随体诘诎就是

4、随着物体的自然形状,弯弯曲曲地描绘出来。象形字是原始初民最早的文字发明,也是汉字构成的基础。说文解字收录的象形字有300多个。象形造字的局限不仅在于书写麻烦,而且范围狭小,对于抽象的、无形的复杂事物无法表示。(二)指事。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这就是说,初看起来可以认识,再细观察就能了解其意。这个定义相当含糊。后人认为,视而可识,则近于象形,察而见意,则近于会意。指事字就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再加上个指事符号做标记的一种字。比如上,在一横上方加一点;下在一横下方加一点。再比如表示树根,在木(树)的下部加一点,成本字;表示树梢,就在木的上部加一点,成为末字。可见本与

5、末字的意思正好相反,成语本末倒置也由此而来。还有在刀上加一点就是刃,在口中加一点就是甘。指事字在六书中绝对是少数。因为绝大部分字不需要用指事的方式来表示。要说明客观物体可以用象形来表示;要说明抽象概念可以用会意来代替。说文解字共收指事字100多个。(三)会意。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比类合谊,以见指挥,武信是也。意思就是把二个或者二个以上的象形字组合在一起,表示一个新的意思,像武和信就是会意字。会意字的类型:1、同体会意。由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同样的象形字所组成的会意字。如从、众,如林、森,如淼、晶等2、异体会意。由二个或二个以上的不同的象形字所组成的会意字。这种会意字在整个会意字中占绝对多数。比如莫

6、字,就是暮的本字,表示太阳落在草丛之中,天快黑了。3、组合解释会意。就是用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同样的非象形字,以象形方式组合成的会意字。比如不上不下为卡;上小下大为尖。相对于象形、指事的造字方法,会意要自由的多,既可以表示抽象的事物,又可以表示难以表达的复杂的具体事物。说文解字共收会意字1100多。(四)形声。许慎说文解字这样给形声下定义: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清朝著名文字学家段于裁注解说:以事为名,为半义也;取譬相成,为半声也。江、河二字以水为名,譬其声为工、可,因取工、可而成其名。其区别于指事、象形独体,形声合体。这段话不仅准确地解释了什么是形声字,而且还说明了形声字和象形字、

7、指事字在结构上的不同。在造字上,象形和会意是有很大的局限,世界上许多事物和抽象概念是很难用象形或会意来表示。比如,鱼是整个鱼类的总称,但鱼的种类却是成千上万,显然不能为每一种鱼造一个字。再说各种鱼的样子有很相似,文字毕竟不是图画,就是用象形字来表示,也难以从字形上一一区分。于是就出现了形声的造字方法。用鱼字边表示鱼的总类,再借用原有的字作为读音来表示鱼的种类,如鲤鱼、鳝鱼、鲫鱼等。形声字的表意字符称形旁,表音字符称声旁。形旁和声旁在古代汉字中都独立成字可以单独使用。后来随着字体的演变,一部分形旁和声旁失去了独立成字的功能,成了构字的部件。形声是一种自由度相当大的造字方法,所以越到后世发展越快。

8、甲骨文中的形声字所占比例仅有20%。,到了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已占80%(9353:7679),在康熙字典中占90%。目前通行的新简化字中,形声字也占绝对多数。(五)转注。许慎在说文解字说: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同一部首的字,由于意义相近、声音相同或相近而互相注释,如老者,考也,老者,考也。成语里有如丧考妣。(六)假借。许慎给假借下的定义是:本无其字,依声托字,令、长是也。当某个新事物出现后,在口语里已经有这个词,但笔下却没有代表它的字,需要借用和它的名称声音相同的字来代替(托事,),这就是假借。比如令的本义是命令,但因其读音与县令的令相同,所以就假借彼令为此令了。又比如长的本义

9、是年长,假借为县长之长。最典型的是汝,汝字的本义是水名,后来被假借为第二人称代词你。还有自,在甲骨文里像个鼻子,所以说文解字说:鼻也,像鼻形。自的本义就是鼻子,后来被假借为自己的自。于是另造了一个从自声畀的字。与之相同的还有莫-暮,益-溢。二、汉字的结构与识字写字教学汉字作为一种表意文字,是汉民族的伟大创举。在汉字里集中了我们祖先的灵气、悟性和智慧。汉字不同于拼音文字,它以自己独特的形体结构建构了自己独特的意义世界,其字型符号象形、直观,体现了汉字以意赋形,以形写意的造字规律。识字写字教学应该为学生敞开文字背后的那个神奇世界,让学生领略汉字的美妙,这种美妙向学生展现得越清楚,学生就越容易理解和

10、掌握汉字,就越容易感受到汉字的魅力。1.感受象形文字的图画魅力中国汉字是由图画而来的,一个汉字往往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比如日表示太阳,我们的祖先把它画出来就是-一个圆圈中间加一个点;还有月两个长撇如同夜空下一轮弯月;半个月亮升起来就是夕。还有州字,在甲骨文和金文中都是三条曲线表示波涛汹涌的流水,中间的小圆圈或小黑点表示水中的一块陆地。多么美妙的汉字!在一些象形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象形字保留事物形态,表示意思的特点,把抽象的文字符号还原成古字和图画,让枯燥的汉字成为一幅幅生动的图画、一个个鲜活的场景,引导学生认识事物,观察字形古今的变化,从中获得大量感性认识,在脑海里留下鲜明的印象。如此

11、教学。绝对不是干巴巴地死记一笔一画,而是在揭示汉字从图形到文字的演变过程,理解一笔一画的有理与合理。学生不仅学会观察,学会思维和创造,更是发自内心地感受到祖先创字之巧妙。这种乐趣已经不仅仅游戏的形式上的肤浅趣味,而是融入思维、智慧的一种动脑的、顿悟的高级智趣。案例1:象形字与识字方法。口耳目【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一)2】口、耳、目、日、月、火、羊、鸟、兔、木、禾、竹,这些字为什么放在小学生识字的初始阶段?以后依次是会意字、形声字,它表达的是中国文字发生发展的过程。案例2:还有些象形字?田、爪、及、几、册案例3:象形字大部分是独体字,是构成会意字和偏旁部首的基础。比如学生往往工和公不分。工是个象

12、形字。在甲骨文里,工字就像斧头一样的工具,下部就是斧头锋利的刃部。所以工的本意是工具。工字是个部首字,在汉字中凡由工字组成的字大都与工具和技能有关,如巧、式等。公与私相对。从二个字的字形上,你们发现了什么?八字虽简单,但它是个会意字,在甲骨文和金文里都是表示一个东西被分成二半的样子,所以八就是分的意思。八当分讲的本义后来完全消失了,当数字用的八是同音假借的问题,在词义上没有任何联系。八字是个部首字,在汉字中凡由八字组成的字大都与分有关,如小、分、半,还有就是这个公,把禾留给就是私,把平分了就是公。从字的构成上就可以区分工与公的区别。例4:既和即。比如学生往往即和既不分。如果我们引导学生注意这二

13、个字的结构就会很容易区分。这二个字都是象形字。即从甲骨文看,左边是一件食器,上面盛满了美味食品,右边跪坐着一个人,好像在美美地饱餐。即的本义是人就食,所以引申为走近、靠近、马上、立刻。既从甲骨文看,右边是一件高脚食器,尖尖部分表示装满食品,左边背向食品而跪坐的人,张个大嘴巴,表示已经吃饱了。既的本义是吃完了,引申为尽完。从完又引申为时间副词已经。2.体悟会意字的字理奥妙中国汉字不仅是图画还是故事。人靠在木旁歇一歇,就是休息的休;把手放在目上就是看;家里有女人就是平安的安,家里起火了就是灾难的灾;在田里出力的是男人,脑袋大身子小的就是小儿(儿);有女有子就是好,有衣有饭就是裕,。多么神奇的汉字!

14、一个字就是一种情景,一个字就是一个故事,一个字就是一个有趣的世界!如果我们的识字教学能充分挖掘汉字本身的文化特性,诱导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字的兴趣和喜爱,那么识字带给学生的就不仅仅认识几个文字符号,还有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还有对事物探索的热情。然而在我们的一些识字课堂上,汉字的神奇被呆板机械的教学程序所掩盖,低年级是正音、明确结构,高年级则又加上笔顺笔画。如教师教货字时,提醒学生不要把下面的贝写成见,不要把上面化中的七写成匕,这就算完成了教学。其实,贝是古代的货币,人们化掉贝,才能换来货,当学生明白了货字包含的奥妙,他们还能记不住?还能写错?案例1:会意字与识字方法。日月明【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二)

15、4】日月明,鱼羊鲜,小土尘,小大尖。一火灭,田力男,人木休,手目看。二木林,三木森,二人从,三人众。案例2:还有哪些会意字。旦太阳刚出地平线;羊大美;内,人入屋了就是内;灾,家里起火了就是灾;伏,会意字。金文左边是一个面朝左的人,他的屁股之后有一只犬(狗),狗一口把人给拽倒了。所以伏的本义就是趴下。突?告?羁?秋?利?案例3:干国祥的擦亮汉字。在五年级一堂语文课上,老师上的是夕照一课,要重点掌握:裹、溢、则等5个汉字教师的教学基奉上是这样的一个程式化的过程:裹,上中下结掏,上面是个亠,中间是个果,下面是个说不清的偏旁。则,左右结构,左边是个贝,不要写成见见,右边是个刂。同样是这几个字,我们看看教育专家干国祥老师是怎样教的。第一个是裹字。干老师在黑板上慢慢地、端端正正地按笔顺将这个字书写了一遍,问:你们有什么新的发现?学生摇头。于是干老师先将衣字写出来,只不过中间留了大大的空白,再在这个空白中,填人果字。哦,原来如此!原来这个字表示的是用衣服将果子包起来。第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