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训练概括能力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9743615 上传时间:2023-12-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项训练概括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专项训练概括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专项训练概括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专项训练概括能力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专项训练概括能力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项训练概括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项训练概括能力(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现代文考点整理概括概括提炼能力是指从所给的文字材料中提取符合题干要求的内容,并把相关文字材料的共同点归结在一起,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达出来的能力。学会概括文章 内容,是语文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既有助于迅速获取信息,又有助于 整体把握文章。在中考阅读题中,考查“概括提炼能力”的考点主要有:1 提炼记叙的要素。2. 概括文章的情节。3 概括人物事迹的各个方面。 4 提炼刻画人物的方法。5.概 括人物形象的特点。6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或事理。 7.提炼说明顺序、说明方法。 &提炼或概括中心论点、 分论点。9.提炼论证的过程及论证的方法。10.概括文、段的中心或内容的大

2、意。11.提炼段、句的写作模式并进行仿写。12.通过划分文、 段的结构,提炼文、段的思路。13 .把材料改写成一句话新闻。14.将材料进行归类。15.提炼概括文、段的表达特点等。在阅读中做概括提炼题时,可以采用下面几种方法进行解题:1、标题诠释法,许多文章的标题就是文、段的中心,应结合文段的内容对标 题的含义进行阐释。2、 找中心句法,因为中心句有统领的作用,往往具有精炼概括的特点。(摘过 渡句、总起句、总结句)3、摘要法,文、段的意思总是多层次的,如果有主次之分,那就要找准主干 去其枝叶,提取主要的省去次要的;如果是层层递进的,那就提取它最后归结的意 思。4、联合法,如果文章中段落、层次的意

3、思是并列的,那就根据同类合并的方法把它们联合起来,再简要概述。(串连层意、节意、关键词)该种方法适用于逻辑段中无重点段,各叙述层次地位相当时概括段意使用,往往可抓住一段中的几个要点,把它们串连起来。5、词句整合法,文、段的主要意思,通常是通过重要的语句或关键的词语表达出 来的。我们善于从整体上对文章进行把握,发现主要的语句,把这些相关的词语或语句重新整合,就可概括出主要意思。归纳段意,一定要抓住每段的主要意思,选准角度,语言要明确、完整、简洁。为了做到这点,可指导学生用“去旁枝,抓主干”的方法进行归纳。6、概述法,如果有时候某部分的意思很难从原文中找到相应的词语,那就要在分析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

4、简要表述。围绕一个共同的内容。当然,在答题时,往往不是单一地使用某一种方法,而是要根据具体的文章和题干要求,进行整体把握,进行几种方法的交替使用或综合使用。同时要注意,对概括题作答的要求是准确、全面、简洁。准确指的是要明确题 干的要求,理解命题者的设题考查意图,找准答题的角度和切入点。全面是要求作答要完整,很多问题的答案往往不止一层意思,要避免浅尝辄止,只抓一点不顾其余。简洁说的是作答的文字要求简练明白,流畅通顺,切忌词不达意和重复罗嗦。一、考试目标:概括文章内容、概括段落内容或概括某情节这一考点经常出现在各种文体的文 章中。例如记叙文中概括文章(或段落)的主要内容、段落作用中内容上的表述、

5、议论文中事实论据的概括,说明文中说明的主要内容的概括等都涉及到“概括”这一知识点。语文学科教学基本要求中说:“概括段意,就是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段落的主要内容。这是阅读理解检测的重点之一。”二、答题方法(一)概括要素法:(记叙类段落或文章)记叙了人时间地点情况下做+结果(注意原文强调的是什么,也要注意去旁枝,抓主干”。)【说明】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把这六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注意】当题目要求详细概括的时候,就把这六要素中与所概括内容密切相关的部分加起来;当题目要求简要概括或一句话概括的时候,可直接使用句

6、型:“谁一一干什么”或“什么一一怎么样”。【例题】母亲的守望一文中,概括第三段的主要内容。答案:这段话记叙了几十年间虽经几次搬迁,但母亲依旧保存了许多以前的东西。(二)概括特征法:(描写的段落)描写了景物+特征【说明】记叙文中描写的段落可采用这种方法概括。另外,在回答修辞手法的作用时也会用到这一方法,如: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样子。【例题】温暖的玉米中第一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株一株的玉米,是披了绿纱的多情女子,婷婷地立在田间,笑眸流转,娇媚地扬 起裙裾,在腰间打一个漂亮的结,结上,又飞岀大把的流苏,风气,抖落夏日最后的风情。答案: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

7、出了田间的玉米成熟了,姿态 优美的样子。表现出“我”对玉米地喜爱。(三)提取重组法:把原文中出现的,表达主要内容的短语、句子提取出来,重新组合成句。【说明】议论文中往往没有故事情节,概括段意比较难,可以采用提取重组法进行概括。【例题】传统文化须敬畏中,概括 2-5段内容。答:(四)引用概括法:【说明】在概括段落主要内容的时候,还可以看该段落中有没有中心句,如果有,可以直接引用来概括该段主要内容。【例题】上海的石库门一文中第四段介绍的内容是: 与老式石库门相比,新式石库门在外观上亦有所不同,新式石库门外墙面多用 清水青砖、红砖或青红砖混用,石灰勾缝,而不是像老式石库门那样用白色石灰粉 刷,老式石

8、库门常用的马头墙或观音兜式的山墙也已不再使用。另一个重要的区别是,新式石库门不再用石料做门框,而改用清水砖砌,门楣的装饰也变得更为繁复。早期的石库门门楣常模拟江南传统建筑中的仪门,做成中国传统砖雕青瓦压顶门头式样,而新式石库门受西方建筑风格的影响,常用三角形、半圆形、弧形或长方形 的花饰,类似西方建筑门窗上部的山花楣饰,这些花饰形式多样,风格各异,是石 库门建筑中最有特色的部分。 有些新式石库门还会在门框两边使用西方古典壁柱的 样式,作为装饰。总之,新式石库门在建筑风格上是更加西方化了。三、题型归纳概括题的题型主要有填空题和填表题。【例题】(一)填空题:例:2006年中考阅读孩子和书16. 第

9、段中说,“几十年来,人们从她那传神的眸子中读出的满是善良、 真诚。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她的“善良、真诚”在全文中的表现:(1)热情招呼不买书的顾客;(2) (3)(4)(二)填表题:例:2005年中考我的老师我的老师 春天又到了。 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飘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迎春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春天吹奏着生命之歌。蓝天上,一架架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得无数的人仰望天穹,让自己的心也飞上云端。 这时候,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我的刘老师,想起他放入天空的风筝。 刘老师教我们历史课。他有一条强壮的右腿,而左腿从膝以下全部截去, 靠一根被用得油亮的圆木棍支撑。有一次,他讲课讲到女娲造人的时候

10、,笑着对 我们说:“女娲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甩到地上的 泥巴也变成人。由于女娲甩的力量太大了,有的人甩丢了腿和胳膊。我就是那时 候被她甩掉了一条腿的。”教室里自然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的 心头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添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根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们讲课。写 板书的时候,他用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便转向黑板。写完了 粗壮的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道 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而他每次的一转,都引起学生们一次激动的心跳。 他的课讲得极好。讲到历代的民族英雄,他慷

11、慨陈词,使我们激动得落泪。 讲到祖国近代史上受屈辱的岁月,他常常哽咽,使我们沉重地低下头去。后来, 我考入大学历史系,和刘老师的影响有极大的关系。 他喜欢在课堂上让学生们述说自己学习的心得。倘若有同学说得流畅、深刻,他便,静静地伫立在教室一角,微仰着头,眯起眼睛,细细地听,仿佛在品 味一首美妙的乐曲。然后,又好像从沉醉中醒来,长舒一口气,满意地在记分册 上写下分数,大声地说:“好!满分! ”倘若有同学说得不好,他便瞪大眼睛,关切地瞧着同学,一边细声说:“别紧张,想想,想想,再好好想想。”一边不住 地点头,好像那每一次点头都能给学生一些鼓励。这情景,今天想起来,依旧那 么清晰,那么亲切。 然而,

12、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 当一天的功课做完,暮色还没有笼罩校园上空的时候,常常有成群的学生 到操场上来看他放风笋。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然而,他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欢乐。他总是让学生远远地擎着风筝,他喊声:“起! ”便不断扯动手中的线绳,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直窜入云霄。他笑着,叫着, 拄着拐杖,仰望白云,看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脸上飘起得意十足的稚 气,仿佛他的心也一齐跃上了蓝天。那时候,我常常站在他旁边,看着他的脸, 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年过五十的有残疾的老师, 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泼的

13、少年又该怎样呢 ? 离开他已经近三十年了,但他仍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个粉笔字的手,放飞一架又一架理想的风筝。那些给了我数不清的幻梦的风筝永远陪伴 着我的心,在祖国的蓝天上翱翔。16.阅读一段,完成下表。刘老师在课堂上的具体 表现学生在课堂上的感受或反应刘老师的品质特点刘老师笑谈残腿。(4)(1)学生敬佩之情油然而生。(5)(2)学生沉浸其中,时而激动,时而 悲痛。刘老师赞赏、鼓励学生。学生受到鼓舞,感到亲切。四、 针对练习(一)成全一棵树21第段面线句“母亲做出了一项重大决定”,请联系全文,写出促使母亲做出这项决定的最主要的一件事。(2分)答: (二)寒夜举牌唤山女 这是一个

14、寒冷的冬夜,一列从黄山开往上海的快客正徐徐进入车站。我立在火车站的月台上,手中高高地举着一块用纸板做成的牌子,牌子上以红笔写着四个大字:“急请保姆”。其实,我的心里一直在默祷着: 山女,但愿你能看到这纸板, 看到我。 山女是一位在我家做了三年佣工的安徽宣州籍保姆。 数年前,家慈不幸从楼梯上摔下,造成双下肢截瘫,从此,我们这个家庭 就失去了欢乐:每天,除去工作而外,我们兄妹必得轮流在床侧侍奉汤水,后来, 通过社区介绍所,我聘请了一位来自安徽泾县的年轻保姆,她就是山女。 山女有姊妹六人,没有兄弟。她排行老三,三与山同音,又是倚山而居, 故取名为山女。她说,由于家里穷,父母供不起她们姊妹读书,所以一

15、个个都早早 地结婚嫁人了。只是六妹,排行老幺,父母有格外宠爱,省吃俭用,供她去上学。 六妹读书分外地用功,读到高中二年级时,母亲病故,父亲再也没有能力,遂名她 辍学。六妹哭成个泪人,坚决不从。于是,为了能让妹妹继续求学,她这个做姐姐 的就外出打工,赚钱寄给妹妹。 山女出来时,有着山里人的腼腆,低眉顺眼,说话柔声细语的,但她手脚 勤快,在照顾老人的同时,烧火煮饭,洗衣擦地板,一刻也不肯闲着。 那年的冬至,家严过80寿辰,甥侄一辈都来了 ,整整围了一大桌大家举箸 的时候,却每见到山女外甥、侄女忙离开桌子去寻找, 却看到她在灶间,独自一人 坐在一张矮凳上,手托着腮在发愣。 “山女阿姨,怎么不上桌一起吃? ”侄女拽着山女的手,想拉她到圆桌旁与大家共餐。山女一边挣脱,一边嗫嚅着:“不了,等你们吃完,我再吃。”小侄女不依不饶,绕到山女身后,双手用力推着她,这才将她拉上桌。她搓着两手,显得 有点生分。 “山女阿姨,喝雪碧,甜的。”小外甥给她斟上一杯,山女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