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语文段考试卷(含答案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9742390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年级语文段考试卷(含答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一年级语文段考试卷(含答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一年级语文段考试卷(含答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一年级语文段考试卷(含答案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一年级语文段考试卷(含答案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年级语文段考试卷(含答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年级语文段考试卷(含答案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江宁高级中学高一年级语文段考试卷答案版一、现代文阅读 28分(一)、阅读下文,完成文后相关题目 12分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

2、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冷炙做奖赏。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我在这里也

3、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m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s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1写出下列汉字的音和形 4分自诩 冠冕 给与j 脑髓su2.仔细研读“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这句话,请说明下列词语的含义。4分(1)抛来:_(2)抛给

4、:_(3)送来:_(4)拿来: 2.(1)“抛来” 是中性词,指无意的,漫无目的的给予,双方是平等的、公正的。(2)“抛给”带有目的,居高临下的,是一种不平等的文化侵略。(3)“送来”不仅带有目的,带有恶意,更多了一层欺骗色彩。(4)“拿来”是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每点1分【答出意思即可】3作者将“尼采”“发了疯”和“中国也不是(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放在一起,批判“送去主义”,“尼采”和“中国”之间是怎样的关系?这属于什么样的论证方法? 4分 3尼采自诩太阳,只是给与,然而终究化为乌有,作者暗引他的话,与中国的送去主义进行类比,论述中国不能只“送去”不“拿来”, 中国如实

5、行“送去主义”将亡国灭种。通过语言的暗引,增加了文章的文学性和讽刺性。3分 属于类比论证。1分(二)、阅读下文,完成文后相关题目 16分与庄子和屈原一起飞翔 朱以撒深秋,在商丘的土地上走动,抬眼便可望见脱光绿叶的枝条。这时便可以看到挂在树杈上的一个个空巢。巢的主人都往南方过冬去了,它们有着矫健的翅膀,随着时节的转凉,毅然起飞,抛弃当时辛劳筑就的巢。巢无法跟着飞翔,随着黄叶落尽而暴露无遗,秋风秋雨扑击着它,空巢就日渐一日地残破了。这时我想起商丘的一个古人庄子。庄子和远行的鸟一样,善于飞翔。我接触庄子的文字是在读大学的时候。当时把他的作品和老子、孔子、孟子、韩非子的作品比较起来读。老子的文字词约义

6、丰,简练过了头,就让人恍兮惚兮一时摸不着头脑;孔子的文字要比前者生动一些,有的形象性足以令读者倾倒;孟子学说虽说是孔学的发展,但在描述上走向更精美细腻的刻画;至于韩非子的文字,善以寓言出手,挥洒轻松里,笑后颇寻思。我一直觉得这些文字如与庄子的文采相比,毫无疑问是素了些。在这里,我们可以知道这只大鸟如何地飞翔。飞翔的庄子是因为他极少牵绊,以至于他的思绪上九天下九渊无所不达。他的笔墨华章,我一直以为是梦境行程中的记录,那么窈兮冥兮,总是染上一层梦幻般的色彩,创造出超现实的幻觉氛围来。读他的逍遥游,首句突兀而起:“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7、。”啧啧,真让人叫绝。那时候的人,自然属性那么浓郁,科学的利器离他们那么遥远,却居然生出这样的浪漫情调。像庄子这般心灵善飞的人,是那个善于表现的时代的硕果。那个时代是“百家争鸣”、思想之花竞相绽放的时代。庄子是那时的一首诗,一首自由磅礴灵气冲天的长诗。庄子异于常人,他的笔墨里,不时就出现一系列怪状错落的意象,姑射山神人、浑沌、水、镜,都成了超时空的象征,这是常人难以理喻的。在我记住庄子的这个深秋,也记起了屈原。从生命的状态上说,屈原也算是一个能够飞翔的人。由于这个相似之处,放在一起比较才更有兴味。不同的是屈原不象庄子飞翔得那般轻松自如,他的牵挂太沉重了,他的心灵带着镣铐在飞,短暂的忘忧之后,又

8、是深深的痛苦。后人看得比较痛心的是他对昏聩的楚怀王的痴迷和幻想,在他眼里,楚怀王、楚山楚水楚民都是连为一体的。屈原不惜以自己的血肉之躯肩住那已经走向衰败的楚国车轮子。可是谁来顾念他那逝水流年呢?屈原是在远离朝廷后开始心灵飞翔的,洞庭、沅水、辰阳、溆浦、湘水还有汨罗江,那时是这么地水天相接或地广人稀,他的心境变得阔大起来。朝廷是回不去的,思路却异常发达和奇诡,他的腕下涌现出许多神灵仙人、虬龙鸾凤、香草美人。他让自己也生活在这个由自己想象编织成的意象世界里,自己也能饮朝露、食落英,浑身佩带着香草,散发着清香,宛若神仙一般。这个时候,应该是屈原最快乐的时候,他远离了龌龊,亲近了美好,可以自由自在地飞

9、翔。如果说庄子的处世有一种怡然自得和自由不羁的平民气味,那么屈原的处世则很有几分英雄主义的色彩。庄子和屈原是那个时节令人瞩目的人物,又是耐得住今人慢慢咀嚼的。而今人翅膀上牵绊越来越多了,浪漫地飞翔真有些为难。因为,那种岁月深处的古典浪漫已经被现代的潮水浸湿了翅羽,成了一道遥远的梦影。有时候会不由自主地打开书本,随便一瞥就能望得见逍遥游和离骚,不由自主地,心回到那久远的神秘里,和他们一道飞翔。 (摘自庄子文化)1、文章第一段中的“空巢”具有怎样的含义?并请具体说明其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4分)2、文章前部分内容意在写庄子,可文章第三节为什么用大量篇幅写老子、孔子、孟子等人的作品?(4分) 3、请

10、概括庄子和屈原在创作上的不同点,并分析其中的原因。(4分)4、文章末段划线句子包含着作者深沉的感慨,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4分)1、“空巢”象征着商丘这一文化古镇,历史上产生过许多杰出的文化名人,他们曾经在文化领域创造过辉煌,但今天在这里,再也找不到他们的身影,徒留下一个文化名城的空名。结构上引起下文,由“空巢”引飞翔,由飞翔引出了对庄子和屈原的议论,进而引出全文内容。 每点2分。2用老子、孔子、孟子等人的作品同庄子的作品进行比较,通过对比衬托出庄子语言和内容的诙谐幽默洒脱自然的独特魅力。充实了文章内容,开拓了思路,增强了文化色彩。 每点2分。3、庄子的创作体现出崇尚自然,淡泊功名,追求自

11、由独立的个性。这是由于他生活极少牵绊,并且那个时代是“百家争鸣”、思想之花竟相绽放的时代。 每点2分。 屈原出爱国忧民,洁身自好,有为理想献身的精神。这是由于他辅佐的君主昏聩,他被流放,但他对昏君仍充满痴迷和幻想,并且将昏君、国家、人民联在一起,不惜以自己的血肉之躯来爱国,可得不到人们的理解,心中充满痛苦。 每点2分。4、庄子和屈原那种激情与想象,已经被现代人追名逐利的世俗大潮所冲淡,逐渐散失了。现代人的生活也因此越来越缺少浪漫色彩,没有了怡然自得和自由不羁的平民气味,没有了英雄主义的色彩。要想让我们的生活重新获得激情,只有重新端正处世态度,继承古代仁人志士张扬个性、追求自由的传统,让传统文化

12、得以传承。 每点3分。 【每题批改可从宽,只要答出大意,便可适当给分,不一定要完全拘于答案。】二、古代诗文阅读 34分(一)、阅读下列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金陵驿 文天祥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却别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注这首诗是文天祥兵败被俘后,被押送去元大都(今北京),途经金陵(今江苏南京),宿于驿站时所作。离宫:皇帝出巡时的住所,此处指代南宋王朝。1本诗的首联通过哪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现实?(4分)2本诗用多种方法写亡国之悲,试说出一种并作简要分析。(4分)1、首联通过“衰草”、“离宫”、“夕晖”、“孤云”

13、等意象描绘了一片惨淡的夕阳斜照着长满衰草,孤云飘荡的离宫景色,2分 暗喻南宋王朝宗国覆灭,满目疮痍,一片凄凉的残酷现实,1分 表达出诗人无所依托、孤独惆怅的思想感情。1分2、(1)用 典。本诗主要化用典故,委婉而深沉地表达了作者的亡国之恨,全诗沉郁雄捷,充分体现出诗人的爱国精神。“山河风景元无异”化用世说新语记王导“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语,“城郭人民半已非”化用丁令威“去年千年今始归,城郭犹是人民非”句,表现了“国破山河在”的深深悲慨。“芦花”句暗用刘禹锡西塞山怀古“故垒萧萧芦荻秋”,寓“一片降幡山石头”的亡国之恨。这在刘禹锡是怀三国的东吴之古,而在文天祥是写今日之悲,他的沉痛要深切的多。“旧家燕子”句化用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一典故。 (2)对比,如颔联,以物是人非的对比写出山河“无异”而人民“半非”的令人痛心的现状,强烈地表达了“国破山河在”的沉痛情感。 (3)托情于景,情景交融。如首句皇家行宫日渐湮没在夕阳的草丛中,亡国之产能尽在这无声的画面中。 (4)设问。颈联说到自己年岁已老,国破家亡,不知以前屋檐下的燕子将有谁为新主人,深切表达了自己家园不再的亡国之痛。 评分细则:答对一种手法即可得1分,赏析合理3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12分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诋大酋当死;骂逆贼当死;与贵酋处二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