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 教学设计-教学教案-初三语文教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9741273 上传时间:2022-08-1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送东阳马生序 教学设计-教学教案-初三语文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送东阳马生序 教学设计-教学教案-初三语文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送东阳马生序 教学设计-教学教案-初三语文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送东阳马生序 教学设计-教学教案-初三语文教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教学教案-初三语文教案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教学设想:这篇文章字词难度不大,除了一些重点词句,其他都比较容易理解。文章思路明晰,在开篇提出“嗜学,然后围绕这个中心词,层层展开,并采用比照法,点明求学应有的态度和精神。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在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的根底上,掌握重点字词和句子,然后,由字词理解到内容理解,把握文章的中心观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主要贯穿朗读,以朗读带动文章理解。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以古代劝学名言导入。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些都

2、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擅长化苦难为动力,那么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二、介绍作者以及写作背景1介绍作者。学生自读课文注释,教师适当补充。2介绍本文的体裁特点。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说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的一种写法。三、朗读课文,理解文句,疏通课文内容1教师播放朗读带,学生听读课文,注意字音和停顿。2学

3、生自由朗读课文。能否流畅地朗读课文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有极大的关系。因此,要求学生至少将课文读上两遍,而且必须是以读得流畅无断续现象为标准。要求学生在自由朗读时,注意结合课文注释理解一些容易弄懂的词语和句子。3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1段。(1)指名学生朗读第1段,然后要求学生圈注本段中自己难以把握的字词。(2)要求学生结合课文注释自行翻译第1段。(3)教师评点学生翻译,特别提醒学生对重点字词的掌握。4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2段。(1)学生齐读第2段,然后标注出其中的重点字词。(2)学生结合注释自读第2段后,向教师提出自己不懂的词句。(3)指名学生翻译全段。5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3段。(1)要求学生

4、笔译第3段。(2)学生互相检查,讨论对方翻译中的缺乏之处。(3)指名学生朗读自己翻译的内容。然后教师进展评价,要求学生按照“信、“达的标准修改自己的译文。(4)学生齐读第3段。6学生齐读全文。四、品读课文,鉴赏课文内容1请学生概括各段的中心意思。2细读第1段,从中找出一个能概括全文中心意思的词语。3默读第1段,答复:作者是如何写出自己读书时条件的困难的?请引用课文中的原句答复。4提问:请复述作者读书时的勤奋的情形,想一想:这勤奋和前面所说的困难的生活条件有什么联络吗?请谈谈你的看法。5提问:与作者读书时相比,现今太学生的读书条件怎样?文章是如何进展比照的?6提问:通过这种比照,作者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呢?请用课文原话答复。7请简要介绍马生,谈谈作者对马生所持的态度。8读完这篇文章,你对学习有什么感受吗?五、学习迁移学生交流讨论: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提出读书要“勤奋、“专心,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结合你的经历谈谈自己的感受。六、布置作业略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一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