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控的监测评估项目研究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9741189 上传时间:2023-10-1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控的监测评估项目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控的监测评估项目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控的监测评估项目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控的监测评估项目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控的监测评估项目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控的监测评估项目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控的监测评估项目研究(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控的监测评估项目研究一、 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控的监测评估(一)开展过程质量控制和重点慢性病综合防控的监测工作规范开展覆盖辖区慢性病及相关危险因素监测,掌握辖区重点慢性病状况、影响因素和疾病负担。利用省、地市、县三级人口健康信息和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管理系统,实现重点慢性病监测数据互联互通。(二)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控社会因素调查每5年开展一次慢性病及社会影响因素状况调查,指引、评估示范区建设及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计划的制定。二、 慢性病综合防控建设的主要内容(一)将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将烟草控制、降低有害饮酒、减盐、控油、控制体重、全民健身等慢性病危险因素干预、疾病管理相

2、关的政策融入各部门政策规章制度。成立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明确部门职责,建立完善的信息反馈沟通和工作督导制度,开展示范区建设的多部门联合督导,实现部门年度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县财政将慢性病防控工作经费纳入年度预算、决算管理,按规划、计划提供示范区建设专项工作经费,保障疾控机构慢性病防控工作经费。(二)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控,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全面创建健康家庭、社区、单位、学校、食堂、餐厅/酒店和健康主题公园、步道、小屋、健康一条街等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活动。开展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专项行动。建设无烟机关、无烟医疗卫生计生机构、无烟学校。开展简短戒烟服务培训,二级及以上医

3、疗机构提供简短戒烟服务。(三)设立慢性病综合防控的自助式健康检测点各镇街和村(社区)建设15分钟健身圈,居民健身设施完好,提高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公共体育场地、有条件的企事业、学校的体育场地免费或低收费向社区居民开放。开展机关、企事业单位工间健身活动,组织符合单位特点的健身和竞赛活动;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提高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四)完善和优化慢性病综合防控服务体系建立分工明确、上下联动、信息共享、互联互通等的工作机制,推进慢性病防、治、管的整合。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有独立的慢性病防控科室,配备专职人员;二级以上医院配备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履行相应的公共卫生职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强公

4、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承担所在区域慢性病防控工作。(五)利用传统媒体和互联网等新媒体宣传慢性病综合防控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互联网等新媒体广泛开展慢性病防治和社会性大型健康日宣传活动,扩大传播慢性病防治和慢病健康素养知识和技能的范围;健全社区健康教育宣传阵地,向居民普及慢性病防控的知识与技能。开展幼儿园、中小学校健康行为方式教育,广泛开展群众性健身运动,发挥社会团体和群众组织在慢性病防控中的积极作用。(六)开展重点人群和职工定期慢性病综合指导应用推广成熟的适宜技术,早期发现诊治患者,及时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开展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慢性病分级诊疗服务。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

5、施儿童窝沟封闭,控制12岁儿童患龋率。(七)建立慢性病综合防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应用互联网+、健康大数据提供便捷、高效的健康管理服务。发挥中医药在慢性病预防、保健、诊疗、康复中的作用。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重大疾病保障的衔接。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慢性病防控工作,促进医养结合。三、 慢性病综合防控的发展历程慢性病是常见病,是影响我国人民群众健康的主要疾病。在过去十年,在推进慢性病的综合防控方面,累计建成了488个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和千余个省级示范区,各级地区对于慢性病防控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多部门在环境整治、烟草控制、身体活动促进、医疗保障救助等方面联合行动,将慢性病

6、防控工作和当地的社会、文化建设相结合,构建全方位的支持性环境,引领各地工作创新和发展。在危险因素控制方面,国家卫健委深入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全国已有97%的县区积极参与到这项行动中,累计建设健康社区、健康步道、健康公园等87万个,广泛倡导健康一二一、三减三健等健康理念,日行万步,吃动平衡管住嘴、迈开腿等健康口号深入人心,广大群众自觉践行健康生活方式的意识和能力显著提升。在慢性病的早防早筛早诊早治方面,依托国家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目前每年向400多万高发地区居民提供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等早期筛查干预惠民服务,促进慢性病的早发现、早干预,提高愈后和生存治疗水平。每年还为1600多万的适龄儿童免费

7、开展口腔检查、窝沟封闭和局部用氟,保护孩子们的口腔健康。强化高血压、糖尿病的规范健康管理服务,有效预防心梗、脑卒中等重大慢性病的发生发展。在疾病监测和数据支持方面,我国居民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的监测体系不断完善,实现慢性病发病、患病、死亡和危险因素流行情况以及变化趋势的动态监测。每五年向全社会发布全国居民的营养和慢性病状况报告,为国家及时调整完善防控策略提供循证支持。四、 建设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的步骤(一)提高慢性病综合防控的思想认识开展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活动,是创建健康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持续推进国家卫生县城和文明县城建设与管理的具体体现,还是我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发展医药

8、卫生事业的一项重要举措,创建涉及的各项服务关系到了全县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各镇街和各相关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统一思想,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抓紧抓好这项工作,推动全县卫计工作再上新台阶。(二)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控的协调管理县成立创建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由县长担任组长,由分管副县长担任副组长,成员由卫计局、发改局、教育局、民政局、公安局、财政局、住建局、交通局、市场监管局、旅发委、城管局、林业局、工信局、商务局、经合局、创建办、社保局、体育中心、广电中心,街道办事处主要负责人组成。负责全县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工作的协调管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卫计

9、局,办公室主任由卫计局局长兼任,具体负责做好创建实施方案的制定、各镇街、各部门以及各单位的协调督导等日常工作。卫计局成立示范区创建技术指导组合专家组,由卫计局主管局长担任组长,负责全县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技术方案制定、培训指导、效果评估和业务咨询等工作。(三)明确慢性病综合防控的工作职责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部门及单位要组建创建组织机构,设兼职联络员,负责慢性病防控示范区创建工作的组织与协调。要立足自身职能和创建职责,制定创建方案、计划,做好本部门及单位职工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活动的宣传发动工作;对照任务分解表,全面建立创建工作任务台账,确定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把创建每一项工作任务落到实

10、处。与此同时,要带头在本部门及单位创建促进身体互动的支持性环境,落实工作场所工间健身制度;设立健康自测点,每年为职工提供健康体检,根据体检报告主动发现登记高危人群和患者;全面落实禁止吸烟,卫生、教育、公共场所等行业单位以及创建成员单位均全面建成无烟单位;其他系统每年在本系统至少申报创建1个无烟单位。所有创建工作要如实记载活动记录,按时形成创建总结。创建资料收集整理规范完整,及时向创建办上报并存档。五、 慢性病综合防控的未来发展趋势(一)慢性病综合防控预防为主,强化基层规划中强调,把预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聚焦重大疾病、主要健康危险因素和重点人群健康,强化防治结合和医防融合。坚持以基层为重点,推

11、动资源下沉,密切上下协作,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把提高卫生健康服务供给质量作为重点,加快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不断提升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和可及性,缩小城乡、区域、人群之间资源配置、服务能力和健康水平差异。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破除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体制机制障碍。统筹发展和安全,提高重大风险防范处置能力。统筹预防、诊疗、康复,优化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服务。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促进中西医相互补充、协调发展。(二)慢性病综合防控提高重大疫情救治能力全面提高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含中医医院,下同)感染性疾病科和发热门诊、留观室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急诊、重症、呼吸、检验、麻醉

12、、消化、心血管、护理、康复等专科服务能力。提高医疗卫生机构实验室检测能力。依托高水平医疗卫生机构,发挥国家重大传染病防治基地作用,提高辐射带动能力。提高中医疫病防治能力。进一步完善地市级传染病救治网络,提高县级医院传染病检测和诊治能力。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控能力。提升边境地区执法执勤力量科学应对重大疫情能力。加强医疗机构应急物资配置,鼓励企业、机关单位和居民参与储备,建立健全应急物资调配协同联动机制。(三)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策略加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到2025年覆盖率达到20%。提高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重大慢性病综合防治能力,强化预防、早期筛查和综

13、合干预,逐步将符合条件的慢性病早诊早治适宜技术按规定纳入诊疗常规。针对35岁以上门诊首诊患者,积极推进二级以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血压普查工作。在医院就诊人群中开展心脑血管疾病机会性筛查。推动开展老年人健康综合评估和老年综合征诊治,促进老年医疗服务从单病种向多病共治转变。到2025年,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的比例达到60%以上。完善从居家、社区到专业机构的长期照护服务模式。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康复护理服务能力,开展老年医疗照护、家庭病床、居家护理等服务,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向社区、家庭延伸。支持有条件的医疗机构与残疾人康复机构等开展合作。稳步扩大安宁疗护试点。健全医疗卫生机构和养老服

14、务机构合作机制,为老年人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安宁疗护一体化的服务。进一步增加居家、社区、机构等医养结合服务供给。鼓励农村地区通过托管运营、毗邻建设、签约合作等多种方式实现医养资源共享。开展医养结合示范项目,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大对脱贫地区、三区三州、原苏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地区等县级医院支持力度,鼓励开展对口帮扶、合作共建医疗联合体,重点提高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和医疗救治能力。加强脱贫地区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达标提质建设,支持采用巡诊派驻等方式保障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覆盖面,确保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空白点持续实现动态清零。结合脱贫地区实际,推广

15、大病专项救治模式,巩固并逐步提高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面和服务质量。(四)优化慢性病综合防控的医疗服务模式建立健全预约诊疗制度,全面推行分时段预约诊疗和检查检验集中预约服务,有序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推动三级医院日间手术等服务常态化、制度化,逐步扩大日间手术病种范围,稳步提高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的比例。鼓励有条件的医院设置日间病房、日间治疗中心等,为患者提供日间化疗、日间照射治疗等服务。针对肿瘤、多系统多器官疾病、疑难复杂疾病等,推动建立多学科诊疗制度。鼓励将麻醉、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病理、药学等专业技术人员纳入多学科诊疗团队,提升综合诊治水平。鼓励医疗机构采取多种方式设置服务协调员,在患

16、者诊疗过程中予以指导协助和跟踪管理。继续推进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新生儿和儿童救治等中心建设,为患者提供医疗救治绿色通道和一体化综合救治服务,提升重大急性疾病医疗救治质量和效率。完善智能化调度系统,推动院前医疗急救网络与院内急诊有效衔接,实现患者信息院前院内共享,构建快速、高效、全覆盖的急危重症医疗救治体系。依托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高血压和型糖尿病为切入点,实施城乡社区慢病医防融合能力提升工程,为每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培养12名具备医防管等能力的复合型骨干人员,探索建立以基层医生团队为绩效考核单元、以健康结果和居民满意度为导向的考核体系。推动预防、治疗、护理、康复有机衔接,形成病前主动防,病后科学管,跟踪服务不间断的一体化健康管理服务。(五)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控的医疗质量管理强化基础护理,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责任制整体护理,开展延续护理服务。进一步扩大优质护理服务覆盖面,逐步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