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院个人述职述廉报告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9741161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检察院个人述职述廉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检察院个人述职述廉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检察院个人述职述廉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检察院个人述职述廉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检察院个人述职述廉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检察院个人述职述廉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检察院个人述职述廉报告(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X年检察院个人述职述廉报告 现在城市污染越来越严重了,在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气体,这些看不见的气体也恰好是引发疾病的主要因素。可这些污染环境的杀手正是我们天天都在用的塑料包装袋,塑料袋的确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方便,但是这一时的方便却带来长久的危害。恰逢本学期电大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活动,为此我对塑料包装袋到底有什么危害。笔者取本单位职工作为调查对象,就职工对塑料袋危害情况展开了一次调查。目的是通过此次调查活动,了解职工对塑料袋引起环境污染的认识情况,并且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如何保护环境,让更多的人能够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倡导、带动身边的亲朋好友也加入到保护环境的行列

2、中来。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随机调查职工30名。 (二)调查方法 问卷、座谈、个别访谈。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基本情况及问题 1、绝大多数职工家庭成员对塑料袋的危害性基本上形成共识,但仍有一些人存有模糊认识。 从调查统计来看,4.%的人认识到塑料袋是会污染环境,所以改善塑料袋的使用方式和使用频率是缓解能源约束、减轻环境压力、保障经济安全的得力之举。有63.%的人平均每天使用2个以下个塑料袋, 21.%平均每天使用3至4个塑料袋,如果将其使用数量降低,这又能减少不少白色污染。65.%的人认为使用无害化的代替品来代替塑料袋的方法是最值得提倡的,这说明大部分人的思维方式还是从

3、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的。564%白色污染问题的治理关键在于个人环保意识的养成, 292%的人认为白色污染问题的治理关键在于政府,这说明从自我做起,加上政府的推动,我们完全有能力去改变现状的。 、人们的环境意识还靠进一步提高 城市居民的环保观念虽比前几年有所提高,开始关注环境问题,但还没有落实到自身的行动上,随手抛弃废物,乱倒、乱堆废旧塑料包装物的行为随处可见。新闻媒介对白色污染的报导大多集中在以纸代塑和采用可降解塑料等技术方面,缺少对居民日常行为的引导教育。塑料包装物的生产、经营单位和消费者没有责任感,既没有履行义务的内在动力,也没有回收、利用、处置废旧塑料包装物的外部压力。 3、保护环境降低白

4、色污染的具体措施还有待完善 对您觉得哪些包装方式比较环保,值得推广。的多选回答中.2%人为大多使用环保布袋,50.7%的人为降解回收利用的塑料袋,47.%的人为纸袋,4.7%的人选背包,4.%的为其他。可见保护环境,告别白色污染工作的主要措施为使用环保布袋子、降解回收利用的塑料袋、纸袋、背包等,但并不是绝大部分人都采取了这些生活措施,仍有相当一部分人还没有开始真正提倡健康生活。 (二)原因 、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和个别人素质不高 塑料袋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我国每年都要消耗大量的塑料袋。在我国,每天光买菜就要用掉10亿个塑料袋,至于其他各种塑料袋的用量更每天在20亿个以上。到超市、集

5、市购物由商家提供塑料袋,也早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习惯。 但塑料袋在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同时,却也因为过量使用及不易回收处理等原因,造成了严重的能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特别是超薄塑料袋容易破损,加上我国人民的环保意识薄弱,在使用后大多被随意丢弃,散落在城市街道、旅游区、水体中、公路和铁路两侧造成了视觉污染并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 、没有全国性的专门法规 防治白色污染不能光靠企业或个人的自觉性,应有强制性措施,约束公民和餐饮、交通等行业的工作人员的行为。如,要求企业或个人对自己生产、经营、消费活动中产生的废旧塑料包装物进行回收利用;对随意抛弃、堆放废旧塑料包装物的行为进行处罚等。但迄今为止,我国还

6、没有制定这方面的全国性法规。 3、缺少相关的经济政策 要调动废旧塑料包装物的回收、加工、利用企业的积极性,需要给予这些企业以优惠政策。现有的综合利用优惠政策尚不足以使废旧塑料包装物回收利用行业形成良性的市场机制。为了不增加政府负担,同时体现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应要求产生废物者自行回 收利用,不能自行回收利用的企业或个人要交纳回收处理费,用于对回收利用者的补偿。这种做法在国外已较为普遍,我国,目前还没有这类经济政策。 4、管理工作跟不上 城市、风景旅游区、交通干线、水域的白色污染主要是管理不力造成的。餐饮、商业、铁路、水运部门对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废旧塑料包装物没有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听任顾客直接扔在

7、地上或水中,甚至一些工作人员对已收集起来的废物又抛弃到车窗外或水中。城市街道和旅游区的配套设施还不健全,商场、饭店、公园等繁华地段的垃圾箱密度太低,还没有设置分类垃圾箱。市容环卫部门虽有规定禁止乱扔废物,但执法、检查的人员少,有法不依、有禁不止的现象较为普遍。 、管理思想不统一 我国相当多的地区对白色污染的危害性认识不足,防治白色污染问题还未提上议事日程。有的地方主张以纸代塑或使用可降解塑料来解决白色污染,有的地区则主张靠回收利用来解决问题,管理思想还不统一。 6、监督和执行不到位 我国的限塑令一出,意味着我们的生活习惯将要不可避免的要发生改变,又要回到拎着菜篮子买菜的生活。因此引发了众多的观

8、点和言论。其中有部分人可能习惯了塑料袋在生活中带来的便利性,忽略了它所造成的危害而持反对意见。 三、对策与建议 此次调查从总体可以看出,家庭低碳生活工作刚刚开始,虽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在一些方面还应采取措施,加大力度。 1、要加强宣传,广泛发动,在全社会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 一要利用报刊、网络、板报、宣传手册和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杜绝塑料袋危害的重大意义,相关的方针政策、法规制度和先进典型。通过宣传,进一步提高居民的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二要加大环保的宣传力度,要通过各种形式,向社区居民发放宣传资料、科普读物,介绍和宣传日常环保生活知识和技巧,把

9、家庭节约资源知识宣传普及到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三要组织好每年一度的节能宣传周、城市节水宣传周及世界环境日、地球日、水宣传日活动。要紧紧抓住群众所关心的热点和焦点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深入采访和报道,特别是对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各种行为和观念展开批评,对严重的案例予以曝光。四要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理念及相关知识渗透在各级各类的学校教育教学中,从小培养儿童节能是美德健康要环保的新理念。 、国家改进塑料袋制作工艺 采用可降解塑料。在塑料包装制品的生产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剂(如淀粉、改性淀粉或其它纤维素、光敏剂、生物降解剂等),使塑料包装物的稳定性下降,较容易在自然环境中降解。目前,北京地区已有家研

10、制或生产可降解塑料的单位。试验表明,大多数可降解塑料在一般环境中暴露个月后开始变薄、失重、强度下降,逐渐裂成碎片。如果这些碎片被埋在垃圾或土壤里,则降解效果不明显。使用可降解塑料有四个不足:一是多消耗粮食;二是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仍不能完全消除视觉污染;三是由于技术方面的原因,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不能彻底解决对环境的潜在危害;四是可降解塑料由于含有特殊的添加剂而难以回收利用。 、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我国于前不久由国务院办公厅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下发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通知指出:鉴于购物袋已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今后各地人民政府、部委等应禁止生产

11、、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并将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自xx年月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4、开展告别白色污染生活社区志愿者活动 组织社区志愿者向居民宣传告别白色污染意义及知识;监督和举报违法用能、排污等现象和行为;采取记录家庭购物袋使用频率、减少垃圾排放等方式,动员社区居民在日常生活中自觉提倡布袋出行购物。 5、搭建环保生活社区平台 可在每个社区委派一至几位低碳生活巡查员,定期巡视,对各家各户的环保可持续发展情况进行监督指导,还可在社区设立乱扔垃圾、浪费资源行为的曝光栏(台)、举报电话和节约资源光荣榜,积极发

12、挥居民监督作用。 6、国家法律法规的支持 尽快制定颁布国家防治白色污染的有关法规,明确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回收利用废旧塑料包装物的义务和法律责任。应对塑料包装物的生产、经营、消费等各个环节,分别制定具体的控制措施和引导政策,控制不易回收利用的废旧塑料包装物的产生量,鼓励提高废旧塑料包装物的回收利用率。 结尾 告别白色污染首先需要一种态度,然后形成一种习惯,最后定型为一种价值观。积极倡导和推广健康的生活,需要我们进行观念破冰;布袋出行的生活要落到实处,政府的引导至关重要;公众参与是告别塑料袋时代的社会基础。广大公众要戒除便利嗜好,从传统的便捷模式向健康模式转变,养成健康、无污染的生活方式和生活

13、习惯。本次调查活动,如果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塑料袋的危险性,让更多的人能够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倡导、带动身边的亲朋好友也加入到保护环境的行列中来,就是调查的最大收获了。 有关塑料危害的调查报告02X年塑料调查报告(2)塑料袋,这个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的物品,似乎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亲密伙伴。红的,黑的,蓝的,紫的,五颜六色的塑料袋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色彩,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但是您是否知道这些塑料袋或许正是在和您的亲密接触中一步步侵蚀着我们的健康。同时这些白色垃圾也逐步破坏着我们的家园,但生活中如果真少了它们,又会给我们带来很多不便。于是许多市民们都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塑料袋,少你不便

14、,有你添乱。为了了解塑料袋这个和我们每天都亲密接触的伙伴,我们组做了一次社会调查,通过查资料和实地观察的方法来真正了解我们这位伙伴。 一、白色污染的危害 白色污染存在两种危害。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 视觉污染指的是塑料袋、盒、杯、碗等散落在环境中,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影响环境的美感。前几年,有人戏称我国有两座万里长城,一为古长城,二为白色长城,指的是我国铁路沿线到处是白色的饭盒、塑料袋,这就是视觉污染。在我们学校,随处可见一次性饭盒、各色塑料袋,起风时候,塑料袋到处飘扬,严重影响校园的美观。 白色污染的潜在危害则是多方面的。 、一次性发泡塑料饭盒和塑料袋盛装食物严重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3月

15、20日,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发布xx年第1号消费警示:当温度达到65°时,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中的有害物质将渗入到食物中,对人的肝脏、肾脏及中枢神经系统等造成损害。因此,x年4月23日,国家经贸委发布了关于立即停止生产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紧急通告,要求停止生产一次性发泡塑料饭盒。 我们现在用来装食物的超薄塑料袋一般是聚氯乙烯塑料。早在四十年前,人们就发现聚氯乙烯塑料中残留有氯乙烯单体。当人们接触氯乙烯后,就会出现手腕、手指浮肿,皮肤硬化等症状,还可能出现脾肿大、肝损伤等症。1975年,美国就禁止用聚氯乙烯塑料包装食品和饮料。在我国,更为严重的是,我们用的超薄塑料袋几乎都来自废塑料的再利用,是由小企业或家庭作坊生产的。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节目组曾经岸访了塑料袋的生产厂,这些生产厂所用原料是废弃塑料桶、盆、一次性针筒等。生产时,首先用机械把原料粉碎成塑料粒子,再把塑料粒子放在一个水池里清洗(名曰消毒),取出来晒干,再用机械把它压成膜,制成各种塑料袋。记者问老板,这种塑料袋用来装食物,是否对人体有害,该老板毫不遮掩地承认这类薄膜未经消毒,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