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陆游的爱国诗〉[1]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9741054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陆游的爱国诗〉[1]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论陆游的爱国诗〉[1]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论陆游的爱国诗〉[1]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论陆游的爱国诗〉[1]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论陆游的爱国诗〉[1]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陆游的爱国诗〉[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陆游的爱国诗〉[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一、陆游生平简介:陆游(112512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南宋爱国诗人,也是史诗上最多产的诗人,今传诗九千三百余首。陆游生活在南宋前期,当时战争不断,百姓苦难深重,江山支离破碎。陆游的诗歌充分触及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回荡着爱国忧民的激情,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陆游出生在北宋灭亡前期,出身于一个世代为官、富有学术和文学传统的地主家庭里,儿时经历了“万死避胡兵的颠沛流离的生活,耳闻目睹了金兵的烧杀掳掠的种种暴行,父亲陆宰和其朋辈们都是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陆游自幼就受到抗金复国思想的影响。因此,陆游在少年时期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报国壮志

2、.一一五三年,陆游进士考试,名列第一,但在第二年复试时,因为“喜论恢复”,为掌权的主和派所不满,被秦桧所黜免,直到秦桧死后,陆游才被起用。一一六二年孝宗赵昚继位起用老将张浚,图谋恢复,主战派悄悄抬头,陆游被赐以进士出身.但孝宗主要着眼于陆游的诗才,对诗人提出的许多政治主张并不重视,张浚北伐不久失利,陆游也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被罢职还乡。为了施展抗金复国的报负,陆游在山阴多次上书求职,直到四十六岁,才得一职.后随王炎到抗金前线,在陆游的生活和创作道路上是一个极为开阔,极为舒畅的阶段,诗人在这里接触了抗敌的人民,勇敢士兵,英雄的将领,也间接了解到中原的情况,思想受到很大的鼓

3、舞,坚定了抗金必胜的信念。诗人铁马戎装驰骋 在边疆上过着艰苦而有意义的生活,走遍了以南郑为中心的西北边防一带,他考察汉中地理民情,提出以此为根据地进取中原的策略。“我昔从戎清渭策,散关嵯峨下临贼,铁衣上马蹴坚冰,有时三日不火食飞霜掠面寒压指,一寸赤心惟报国.”1抒发了作者的爱国情怀。在苟安求和的南宋王朝统治下,陆游的振奋只是暂时的,不久朝廷把王炎调走,恢复中原的计划全部落空,乾道九年(11年),陆游从南郑调任安抚使衙门参议官,后改任蜀州通判,摄知嘉州,这对志在抗金的陆游是一次很大的打击,他的心情极为闷闷不安。“逆胡未灭心不平。孤剑床头铿有声”正是这时心情的流露.陆游本来就不拘礼套加之他正处于极

4、度苦闷之中,更加借酒浇愁,甚至“脱巾漉酒”,“柱芴看山”因而又被忌为“恃酒颓放”,知嘉州的官职也被取消了,诗人索性自号“放翁,以示反抗。后被招东归,几经落职,一直到去世。他在故乡度过了悠闲而又贫困的20年,这时他与普通人民有了更多的接触,写下了大量表现农村风光、农民生活的词。嘉定三年(110年)86岁的老人临死前仍念念不忘的是国家。诗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也是遗嘱,虽然篇幅不长,但份量却十分沉重,拿它作压卷之作来结束他的漫长的创作生涯很合适,而且在其他诗人中是不多见的。2全诗二十八个字极其朴素平淡,但蕴含的感情极其深厚,悲

5、壮慷慨,使后世读者看到了一位光照千秋的爱国主义者的光辉形象。一个在病榻弥留之际的人,想到的不是自己,自己的家人,而是国家,这样博大的胸襟,而诗人却以“北定中原”来表达其生命中最后的意愿.对于这首诗的评价有明代学者胡应麟:“悲愤之气,落落二十八字间.”清代诗人贺贻孙:“率意直书,悲壮沉痛,孤忠至性,可泣鬼神。二、陆游爱国诗的主要思想内容:陆游的剑南诗稿中保存了300多首诗,在这众多的诗作中,爱国御侮是一个基本的主题,那种为多难的祖国而歌唱,而呼喊的一贯到底的精神,不仅远远的高出了他同时代的诗人,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是少有的,抒发以身许国,恢复中原的理想,表达高昂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心,是陆游爱国主义

6、诗歌的重要内容。陆游从十几岁开始写诗,直到八十高龄还是“无诗三日却堪忧”,辛勤而持久的创作劳动,使他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产量最丰富的一位诗人.陆游诗歌最主要反应南宋社会的各种矛盾,自始至终贯穿着抗金复国的强烈的爱国思想.首先,反映当时尖锐的民族矛盾和民族斗争,表达了诗人为祖国统一而斗争的雄心壮志与爱国精神,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侵入中原的女真部族同汉族相比,处在比较落后的阶段。女真贵族对宋王朝的侵略,给中原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因此人民奋起抗击。这种斗争,不仅直接打击了入侵的女真统治者,而且激励和鼓舞着南宋地主阶级中一部分人的抵抗决心。陆游对中原人民斗争精神是深有感受的。他不仅把抗金的

7、希望寄托在抗战派的将领身上,而且寄希望于中原地区的广大人民.他在诗中曾经表彰了北方人民为南宋军队传送情报的行为:“关辅遗民意可伤,蜡封三寸绢书黄。 亦知虏法如秦酷,列圣恩深不忍忘。”-追忆征西幕中旧事他的登程诗更直接歌颂“遗民世忠义”歌颂忠义民军的勇敢斗争,表示愿用自己的诗去鼓舞坚持斗争的人民,“系箭射我诗,往檄武陵侠。”他坚信只要“王师入秦驻一月,传檄足定河南北”-晓叹对北方民心的高度评价,坚定了诗人对北伐的胜利信念。陆游诗歌的高度思想性,同他对人民的这种认识相联系。陆游的战斗诗篇,在表达人民抗金意志的同时,常常贯穿着诗人以身许国的雄心壮志,展现了诗人自身的崇高的爱国者的形象。“平生万里心,

8、执戈王前驱.战死士所有,耻复守妻孥。”-夜读兵书这是诗人三十二岁写的。“中原久丧乱,志士泪横臆,切勿轻书生,上马能击贼。”-太息,这是诗人四十八岁时写的,“老病虽疲甚,壮气颇有余,长缨果可请,上马不踌躇。”-夜读兵书“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老马行这是六十四岁时和八十二岁时的诗句。这些分别在不同时期写作的诗句,足以说明诗人一贯的精神状态。时时怀念被金国占领的中原,渴望战斗,愿意为祖国的统一献身,这种饱满的战斗热情,构成了陆游诗歌慷慨激昂的基调,也是诗人陆游给人的最突出最鲜明的印象.“亘古男儿一放翁,梁启超的这句话,的确概括了陆游性格的基本方面。但是,在投降,妥协的风气经常弥漫着南宋小

9、朝廷的现实情况之下,诗人的愿望从来没有实现过,“报国欲死无战场,在诗人的一生中,除了极短的时间曾经心情舒畅地为恢复中原而奔波以外,大量的岁月是在投闲弃置中消磨掉的。“心如老骥常千里,身似春蚕已再眠。”内心的要求与现实的处境之间形成尖锐的矛盾。因而我们在陆游诗中虽然常常看到诗人渴望战斗的雄姿,但随之出现的却是壮志莫酬的深沉的忧忿.如金错刀行诗中所展现的诗人形象,是豪迈的,乐观的,但是诗人这时已是五十岁的人了,依然“功名未立”,只好一个人提着宝刀,站在旷野上,顾望着八方荒远的远方,他的内心的忧忿都得到很好的艺术表现.在楼上醉书中,诗人的这种思想感情表现得更为突出: 丈夫不虚生世间,本意灭虏收河山,

10、岂知蹭蹬不称意,八年梁益凋朱颜。三更抚枕忽大叫,梦中夺得松亭关.中原机会嗟屡失,明日茵席留余潸.益州官楼酒如海,我来解旗论日买。酒酣博簺为欢娱,信手枭卢喝成采.牛背烂烂电目光,狂杀自谓无非狂。故都九庙臣敢忘,祖宗神灵在帝旁!5壮志未酬,年华消逝,收复河山的愿望只能在梦中实现,诗人的内心感到深沉的痛苦.诗中深夜凭床大叫的举动,梦醒时的潸潸泪痕,豪饮纵博以强作欢娱的表现,都是这种内心痛苦无法排遣的结果。这里所表现的虽是个人的感情,实际上概括着当时许多爱国志士的思想,这也是陆游诗歌所以震撼人心的原因,尤其可贵的是陆游作为一个时代的歌手,他的思想境界远远超出某些抗战派的将领,他内心的爱国激情,始终不曾

11、为人的蹭蹬失意的遭遇所熄灭,也不会因年龄老大而减弱,在这方面诗人晚年所写的一些绝句是感人至深的。如他六十八岁罢职闲居在山阴乡间写的十一月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 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又如他的临终歌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虽然这里也有深沉的失意的悲愤,但更感人的却是他那永久不衰竭的战斗的渴望和至死不渝的胜利信心。其次,深刻揭露了南宋统治集团苟安误国,屈辱求和的政策,表现了诗人主张国内各民族和睦共处的进步思想。陆游诗歌深刻揭露了南宋统治阶级的腐朽。当时统治者害怕人民,为了一己私利,不惜抛弃广大的中原地区而和女真贵族

12、订立丧权辱国的和约.陆游对此感到无比义愤,他在醉歌中沉痛地写道:“战马死槽枥,公卿守和约,穷边指淮淝,异域视京雒。对于一小撮官僚贵族只知结党营私,不惜出卖国家民族利益,在国难当头的岁月,一味荒淫享乐的丑行,诗人进行了有力的鞭挞:“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夜读有感)“诸公可叹善谋身,误国当时岂一秦。(追感往事)正是这一小撮腐朽堕落的统治者压在广大人民和爱国志士的头上,使南宋的形势江河日下,正气始终得不到伸张。随着每一次合约的签订,恢复中原的希望就更加渺茫,人民的苦难也就愈益加重。随意在陆游的作品中,对投降政策的揭露,往往是同表现爱国者的抑郁,人民的失望同时尖锐对比的表现的。这也在他的

13、代表作品关山月中表现得非常清楚。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令宵垂泪痕!诗人从当时的现实生活中概括了三方面有典型意义的形象,组织在一首诗里,统治阶级在和戎影响下出现的文恬武嬉的情况同爱国志士的内心痛苦,中原人民失望的泪眼,形成鲜明的对照,从而艺术的反映了长期存在于南宋统治者与广大人民在恢复中原上的矛盾态度.其他如:“三秦父老应惆怅,不见王师出散关”,“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生逢和亲最可伤,岁辇金絮输胡羌”,等等,在形象的构成上都

14、具有这种特色。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诗人虽然那样坚决主张抗战,却反对狭隘的民族报复。“不须绝漠追败亡,亦勿分兵取河湟,但令中夏歌时康,千年万年无馈粮。(观运粮图);“尽诛非无名,不足烦戈延,还汝以旧职,牧羊辽海边”(长歌行).8这种主张各民族和睦共处的思想,是陆游的诗歌内容的精华部分。三、陆游爱国诗的艺术特色陆游的诗不仅有着丰富的内容,反映了南宋时期的主要社会矛盾,从艺术成就讲,在同时代,也是首屈一指的。陆游在诗歌创作上受过江西诗派的影响,而他摆脱了江西派某些瘦硬生涩的特点以平易流畅而富有诗意的语言,抒写着爱国之情。陆游主要继承杜诗的现实主义精神,他的许多诗也象杜诗一样,善于通过个人生活经历和见闻

15、中的典型事例去反映时代的风貌,使人们能够从生动真实的形象描绘中认识当时重大的社会问题。陆游生平诗作逾万首,还有词一百三十首和大量的散文。其中诗的成就最为显著,与尤(亵),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为南宋诗坛四大家。其诗表达恢复中原,统一国家的强烈愿望,并抒发自己立志报国但壮志未酬的悲愤。描写农村生活的作品中,对农民的痛苦寄予深深的同情,常与爱国精神联系,其诗艺术成就很高,被称为“诗史”,当时人称其为“小太白。爱国诗,也可称政治抒情诗,诗人将自己一腔的爱国热血全部真实的寄予作品之中.陆游的爱国情怀,是十分值得一提的。其中突出的一点就是他对祖国的赤诚,至死不渝。他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这首诗: 僵卧

16、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这是首绝句,作诗时,陆游已六十岁,虽然年迈力衰,独居孤村,但心怀壮志,思报国,戍守边防。9虽不得志,但尚不自衰,以至积思成梦,在睡梦中实现救国杀敌之志,可见诗人的报国之情是何等强烈.(以梦来写真实的情感,表现出诗人激昂的浪漫主义激情)首先,陆游的诗主要是现实主义的,但在现实主义的描绘中又往往浸透着诗人的浪漫主义激情,融合着一些浪漫主义的幻想.从这点上说,他的诗又显然受到李白的影响,并曾有“小李白”的称号。陆游诗歌的雄伟阔大的气象,同盛唐边塞诗人,特别是岑参也有相通之处.但陆游诗中的浪漫主义同李、岑的浪漫主义是不同的,他不象李白那样主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