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和处理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9735001 上传时间:2023-12-18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认识和处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认识和处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认识和处理(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认识和处理“教教材”与“用教材教”的关系?从课程改革的要求来看,教材特别是思想品德教材应不断加以开发和建设,以体现时代要求。新的课程标准已打破教材作为唯一课程资源的局限,合理构建了课程资源的结构和功能,新编思想品德教材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材了。因此,我们不应该把教材看作是教学的金科玉律,而把它看作是一种教源,是实现其根本目标的基本依据。一、 “教教材”从教学行为上看,就是忠实地传授教材内容。其特点就是对教材内容做细致的梳理,到位的传授,尽可能做到“滴水不漏”,其中最为简单化的是照本宣科,教材有什么就教什么。“教教材”从观念上看,是把教材当作教学的目的,把教材规定的任务等同于课堂教学任务。

2、这种教材观的产生,主要是在教学观念上的问题。具体如下:在课程培养目标上以传授知识为本位,以教材为中心,强调如何把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忽视对学生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对待“教”与“学”的关系上,关注的是教师的“教”,而不是学生的“学”,把教师的角色定位为“教书匠”,认为教师的全部劳动就是教教材;在对课程资源的认识上,把教材当成唯一的资源,缺乏课程资源意识,同时把课堂看成是静态的,忽视课程的动态生成,关注的是教师的预设。这种教学行为使得学生学到的知识是封闭的、静态的,也不利于新课程三维发展目标的达成。二、 “用教材教”,就是借助教材的学习素材,努力地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发展目标的教学行为。这种教学行为中,教材只是一种学习工具,教学内容只是帮助学生实现三维发展目标的一种载体,并不是要求学生将教材内容全部掌握。“用教材教”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教学行为,它依据的教学思想是以人的发展为本。“教教材”是教书,“用教材教”是教人。“用教材教”,立足点放在学生身上,注重教学行为与学习行为的同步相谐。“用教材教”,提倡的是尊重教材,理解教材,超越教材,并不是否定教材的价值,这是因为:教材是“活”的,它需要激活;教材是“用”的,它需要开发;教材是“动”的,它需要建构。 201101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