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河北评价实施细则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9733703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9.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读河北评价实施细则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解读河北评价实施细则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解读河北评价实施细则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解读河北评价实施细则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解读河北评价实施细则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读河北评价实施细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读河北评价实施细则(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实施细则解读丁德全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谢省教育厅、高教处的领导,给我们评估委员会和评估文件起草小组向全省63 所高等职业院校的同仁们汇报工作的机会。下面汇报对我省实施细则的理解和思考。一、第一轮高职高专院校评估达到预期目的,为实施细则的实施奠定了基础第一轮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在大多数高职院校取得显著效果, 普遍认为,进行全面、规范的评估是十分必要的和及时的!在引导学校端正办学指导思想、争取投入改善办学条件、规范管理建立质量监控机制、促进教学改革增强质量意识 , 以及加强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宏观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

2、的成效。但是,评估方案及实践中也显现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过于偏重评估形式、量化指标过于刚性,存在重结论轻过程、重数字轻内涵、盲目攀高等现象,内涵建设重视不够,从近些年我省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和精品课程建设方面,明显看到部分院校重视内涵建设的差距。目前,摆在多数高职院校面前的紧迫课题是怎样深化改革、激发活力、提升内涵、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根据教育部方案的基本精神,我省制订了“ 以引导学校抓改革创新、抓内涵建设、培育核心竞争力为主要目的 ”的实施细则。我省 11 所院校已成为国家、省级示范重点建设学校,大多数高职院校重视专业教学改革和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主要特征的人才

3、培养模式改革;全省上下已经具备全面实施评估实施细则的良好氛围和基础。本次培训大多数院校按照要求,校领导、教务处长或评建办主任等骨干前来学习。二、深刻领会新一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目的和指导思想(一)评估的目的 概括为 6 个字: 促进、推动、形成:促进 高等职业院校加强内涵建设,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促进 学校及主管部门加大投入,加强建设,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推动 教育行政部门完善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宏观管理。形成 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为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促进我省高职教育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二)评估的指导思想概括为 8 个字:

4、 落实、保证、促进、引导 :落实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要求, 落实 评估 20 字方针, 落实 16 号文件精神,要体现于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全过程;保证 高等职业教育基本教学质量;促进 学校形成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机制(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内在制度力因素);引导 学校把工作重心放到内涵建设上来。三、正确理解新一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评估原则我省实施细则按照教育部方案思路提出了 6 条评估原则。1 . 学校自评与专家评估相结合。学校全面自评是基础、是关键!2 .静态与动态相结合。主要看学校的变化过程和发展趋势!(评动不评静)3 .全面了解与重点考察相结合。突出内

5、涵建设的考察重点!(评软不评硬)4 .评价与引导相结合。引导办学方向,推进教学改革,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5 .共性要求与分类指导相结合。根据学校的定位分类指导。6 .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 不搞形式,不造假。 不要重视过度。我省增加了“共性要求与分类指导相结合”的原则。过度强调共性要求及整齐划一的指标标准,就会限制学校的特色发展。以学校的发展规划、建设方案等重要文件确定的办学定位和发展指标来评价学校,看学校的发展趋势,并查摆问题和商讨对策;例如,国家、省级示范性、省内一流、优秀学校、特色学校等,又如地方、行业服务面向定位等,分类进行评价和指导。国家、省级示范性建设的院校,要担当责任!应有能

6、力在所服务区域、行业职业领域高技能人才培养中那些最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例如,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校外顶岗实习运行机制等)方面取得突破,为创新有特色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全面重构我国高职教育课程理论与实践模式做出应有的贡献。经费投入较多的学校,要看是按学科教育思路,还是按高职教育思路来建设学校,是关门办学还是开放办学,是否把学校建设为一个“开放的管理平台”?有些起步较晚的高职院校, 要看是否在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和精品课程建设方面真下功夫?要紧跟全省、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步伐,办出自己的特色!有的高职院校没有经过第一轮评估,在改善条件和规范管理方面需要注重提高。四

7、、准确把握评估工作的基本任务和评估指标内涵(一)新一轮评估工作的基本任务1 、总结经验和特色, 发现 主要 问题 和不足:围绕影响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对人才培养工作的主要方面做出分析和评价。2 、 提出 针对性强、具有可操作性的整改 建议: 提出改进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引导学校加大对工学结合改革的投入,自觉地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 即实施细则 附件 1 评估指标体系中的关键评估要素。(二)方案评估指标体系的特点 (对比第一轮方案具有显著不同的特点)1 、新方案的思路以 16 好文件精神为方向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激发自觉为目的 学校自我

8、激励、自我约束以主体要求为标尺以平等互动为途径以实际效果为检验2、绩效评价模式:与上一轮评估CIPP模式(是普遍适用的一种模式)不同;评估主体需求方,评估内容主要成效区,评估方法以深度访谈为主。由需求各方确定主要目标区(主要成效区、KRA )( 1 )高职院校主要的利益相关方:学生、教职工、举办者、用人单位、家长、政府(社区) 。前三个在学校内部,后三个在学校外部。( 2 )主要成效区(KRA) :成果、培养过程与管理、学习与创新、资源。3 、由“果 因 效”逻辑建立评估指标体系果( KPI )重点考察内容 ,关键绩效指标(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 (KS

9、F)关键评估要素,关键成功因素(Key Successful Factors );效(KRA)主要评估指标,主要成效区(Key result area )。指标体系的特点: (不能简称“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1 )立足点不在评估对象的上面或者外面,而是在它的里面。( 2 )评估双方的注意力都容易集中于对内涵的发掘和机制的探索上 。( 3 )指标体系的形成过程决定了评估主体的多元化 。( 4 )抓住了关键、要害和内在逻辑,因此省时、省力、简捷、有效。( 5 )以 “采集平台” 为基础,减少了评估双方的随意性,提高了评估结论的收敛性。4 、建立在采集平台的基础之上。 必须确保学校采集

10、平台信息的原始性、即时性、真实性、公开性,要在校园网上对师生和社会公布。不需另备评估备查材料。因为以 “采集平台 ”为基础,减少了评估双方的随意性,提高了评估结论的收敛性。方法:( 1 )由“果”切入 主要根据采集平台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 2 )探究成因开展以“深度访谈”为主要方法的现场考察调查。( 3 )多元主体专家组组成、信息采集、考察过程等体现多元参与、全息成像。( 4 )点上剖析典型剖析,深入过程。应用成功实践,实现面上推进。5 、突出人才培养工作的主要方面(主要评估指标) ( 1 )领导作用( 2 )师资队伍( 3)课程建设(4)实践教学(5 )特色专业建设( 6)教学管理(

11、7)社会评价。方案 的指标体系突出 关键要素 , 不追求面面俱到, 也基本不设统一的量化指标。如此设计,不是不要规范,而是不要千篇一律的规范。根据学校自身确定的定位和发展目标来分析评价学校,避免千校一面,鼓励改革创新,发展自身特色。而主要评估指标定性要求的实施程度由评估专家组和本校师生员工根据学校定位进行评价。实施细则的关键评估要素突出了对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生成要素的培育要求,使评估工作真正发挥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导向作用。(三)我省实施细则评估指标体系内涵阐释本轮评估目的是“促进、推动、形成”,并非是否合格的“鉴定”。对评估指标的理解, 不要把关注重点放在是否 “合格” 的

12、标准上, 要根据学校的定位来分析评价学校。我省实施细则体现16 号文件精神,也体现了国家示范建设、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导向精神。下面汇报对部分评估指标内涵的理解,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要素1.1 : 学校事业发展规划与所在区域经济及所服务行业的发展规划有较高的符合度。 高等职业院校为所在地方 (区域) 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这是学校的主要办学功能。要素1.2 : 学校办学目标与定位与在校生结构的关系。“全日制普通高职办学规模适宜、稳定”;“短期培训种类、规模逐步增加”。全日制中职等6 种“学历教育学生规模逐渐减少、 比例未超过国家规定的上限要求” ; 两种本科教育的 “未举办、 未组织”教育

13、部 2006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计划规定“三校生”单招、五年一贯制、专升本都不超过招生总数的 5% 。建议我省暂不将5%作为本评估要素“不合格”的硬性标准。还应从各校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但是,普通高职院校上述学生的比例不能过大。要强调: 高职院校要集中精力办好专科层次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工作, 加强内涵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扩大短期培训的种类、规模,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但是, 关键是按照高职办学目标与定位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改革, 否则, 高职教育要么是“本科压缩饼干”,要么是“中职发面馒头”。要素 2.1 : 如何理解“基础课教师注重学历、职称提高”,“专业课教师强调技能水平提高及

14、增加行业企业一线工作经历”?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专业教师职业技能水平较低,实践能力不强的问题,为适应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 特别要强调专业课教师提高技能水平和增加行业企业一线工作经历;但不是说专业课教师就不需要提高学历、职称。而基础课主讲教师应该了解职业工作和专业教学对基础课程的要求( 要素 3.3 )。要素 2.2 : 从行业、企业聘请兼职教师承担实践技能课程的比例逐渐提高。实践性课程主要由行业、企业技术技能骨干担任的兼职教师讲授为主( 要素 3.3 )。注重“双师”结构建设:“双师”结构是指专业课教师中的专、兼职教师的比例及质量结构;这里的兼职教师是指学校正式聘任的、独立承担课程或实践环节

15、教学任务的行业、企业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或技师及能工巧匠。要逐步增加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步增加具有行业、企业经历教师的比例,专任教师要提高“双师”素质。加强“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增加兼职教师比例的主要目的是,适应职业界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需要,改变我们的教学模式;尤其是实践课要以兼职教师担任为主。目前,国家示范院校建设目标应该达到两个1:1 ,即专业课中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之比达到 1:1 ;专业课中专任教师具有行业企业经历(三年以上)教师达到 1:1 。要素 3.1 : 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 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设置课程体系和选择教学内容,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项目任务的专业课程开发与设计。要考察学校精品课程建设!专业核心课的精品课程评审标准: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或项目)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目前,一些专业课程改革,并没有改变理论与实践的逻辑关系,深入分析看,多是先理论后实践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