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复习资料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9732822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复习资料(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名词解释1. 教育信息化(12页):教育信息化就是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其结果必然是形成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2. 信息技术(5页):信息技术是指能够完成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再生和施用等功能的技术,也被定义为感测、通信、计算机和智能以及控制等技术的整体。3. 教学结构(58页):教学结构就是指按照什么样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来组织教学活动进程,是教育思想、教与学理论的集中体现。4. 同化(63页):同化是指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吸收进来并结合到儿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即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

2、过程。5. 顺应(63页):是指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原有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所引起的儿童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的过程,即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6. 先行组织者:引导性材料便于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能对心学习内容起固定、吸收作用。这种引导性材料就称为“组织者”。由于这种组织者通常是在介绍当前学习内容之前,所以又被称为“先行组织者”。7. 概念图:是一种知识结构的表现方式,是判断学习者认知结构的技术。8. 抛锚式教学策略(68页):是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教学中使用的“锚”是有情节的故事,且这些故事设计得有助于学生和教师进行探索。

3、9. 随机进入教学策略(69页):学习者可以随意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进入同一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意问题的多方面的认知与理解,这就是所谓“随机进入教学”。10. 支架式教学策略(67页):这种策略“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了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11. 教学环境(89页):狭义的角度来讲,即从学校教学工作的角度来看,教学环境主要指学校教学活动的场所、各种教学设施、校风班风、师生人际关系等。12. 教学设计(97页):是指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

4、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或教学目的)、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13. 学习资源(117页):是指能够帮助学习者有效学习的任何东西,不仅包括设备、场所、教材等物化的内容,还包括学习者自身内部的、学习者之间的智力资源。14. 信息化学习资源(119页):广义上的信息化学习资源是指信息技术支持的学习资源,狭义上的信息化学习资源则是一种特殊的信息资源,是“经过选取、组织,使之有序化的,适应学习者发展自身的有用信息的集合”。15. 远程FTP管理(133页):是一种获取远程计算机文件及目录管理权限的协议,它是以其所使用的协议“文件传输协议”(file tra

5、nsfer protocol)来命名的。16. 教学模式(140页):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活动方式。17. 教学策略(140页):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媒体的总和,它具体体现在教与学的相互作用的活动中。18. 教学方法(140页):通常是指为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实现既定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原则指导下,借助一定的教学手段而进行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和措施,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是教法和学法的统一。19. 接受性教学模

6、式(146页):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的“讲授型”教学模式,也成为接受式教学模式,是传统教学过程的主要模式。20. 探究性教学模式(158页):是指通过对教学目标中有关知识点的认真思考、主动探究和协作交流,是学生更好地达到课程标准关于认知目标和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学习方式。21. 研究性教学模式(163页):是指通过对社会生活中某个真实问题的研究和解决,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22. 教学评价(222页):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运用可行的科学手段,对教育现象及其效果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为教育决策提供教育依据,以改进教育服务的过程。23. 教学设计方案(229):是教学设

7、计过程中各要素分析和设计的外话成果。24. 教学设计单元包(234页):是为实现特定学科单元教学目标,基于多媒体网络技术开发的一套相互关联的课程单元教学规划和支持材料。25. 研究性学习(247页):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26. 档案袋评价(252页):教育人士有一个比较广泛认可的共识:档案袋评价中的档案袋是根据评价的目的和内容对学生作品的样本汇集,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展示学生的学习和进步状况。27. 人工智能(262页):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缩写为AI)

8、是一门研究人类智能的机理以及如何用机器模拟人的智能的学科。28. 智能导师系统(263页):是人工智能技术与教学结合的产物,是指导学生在某一学科领域学习的环境,它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行为,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动态地形成教学的交互作用。29. 分布式学习系统(265页):30. 移动教育(273页):也称为移动学习(Mobile Education,国外称之为M-learning或者mobile learning),是指一坨无线移动网络、互联网以及多媒体技术,学生和教师通过使用移动设备来更为方便灵活地实现交互式教学活动。31. 虚拟现实技术(285页):虚拟现实技术又称为灵境技术、临境技术等,它汇集

9、了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人机接口技术、传感技术以及人体行为学等多项关键技术,是对计算机技术的综合应用。32. 数字化教育游戏(293页):是指能够满足一定教育目的的游戏活动。33. 信息技术的四项基本内容(四基元):感测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与智能技术、控制技术。 感测技术:感觉器官功能的延长,包括传感技术和测量技术,也包括遥感、遥测技术等。 通信技术:传导神经网络功能的延长,作用是传递、交换和分配信息,消除或克服空间伤的限制。 计算机和智能技术:思维器官功能的延长,使人们能更好地加工和再生信息。 控制技术:效应器官功能的延长,作用是根据输入的指令,对外部事物的运动

10、状态实施干预,即信息施效。简答1. 信息技术体系四个基本层次(3页)答:主体技术层次、应用技术层次、支撑技术层次、基础技术层次。主体技术主体技术 应用技术 支撑技术基础技术 信息技术体系的层次关系2. 教育信息化的基本内容有哪些?(14页)答:基础设施与公用信息平台建设。教育信息技术的开发及产业化。教育资源建设。培养信息化人才。制定信息化政策。3. 信息素养包括那三个方面?(6页)答:信息意识、信息技术知识与能力、信息道德。信息意识是指能认识到信息与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对于信息有一定的敏感性和辨析力,并具有在各个领域、各个部门和各项工作中运用信息技术的主动要求和意愿。信息技术知识与能力是指与“信

11、息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等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实际能力。信息道德是指在信息社会中生存所必需的有关信息的道德、法律观念与社会责任。4.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阶段?(12页)答:自90年代初至21世纪: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第一阶段,即起步阶段。自21世纪初至现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第二阶段,即逐步深入阶段。5. 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内容?(14页)答:基础设施与公用信息平台建设。教育信息技术的开发及产业化。教育资源建设。培养信息化人才。制定信息化政策。6. 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是什么?(13页)答:从技术属性看,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化;从教育属性看,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是开放性、共享

12、性、交互性与协作性。7. 国外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有哪些特征?对中国的教育信息化有什么启示?8. 你认为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应该是什么?为什么?(16页)答: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式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乃至根本措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整合式教育信息化切实取得成效的关键。对于教育信息化来说,则是要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只有通过信息技术在各学科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并取得显著成效,才有可能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9. 我国在推进教育信息化方面有哪些大的举措?这些举措的实际效果如何?10. 比较国内外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进程,分析

13、其相同与不同之处。1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31页)答:CAI(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计算机辅助教学)阶段。CAL(computer-assisted Learning,计算机辅助学习)阶段。IITC(integra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the curriculum,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阶段。1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与本质是什么?(33页与35页)答:内涵: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以实现一种能充分体现学

14、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新型的教与学方式,从而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变革。本质: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构建新型的“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13. 国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现状如何?对中国的整合实践有何启示?14. 你认为目前阻碍我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可持续化发展的因素是什么?15.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途径与方法?(52页)答: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作为指导。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来进行整合。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方法。建设丰富而优质的学科教学资源。创建能实现新型教学结构的各学科教学模式。16. 如何有效地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17. 分析比较现行的两种教学结构有哪些特点?(58页与59页)答: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特点: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主动的施教者,并且监控整个教学活动的进程。学生是知识传授对象,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教学媒体是辅助教师的演示工具。教材是学生的惟一学习内容,是学生知识的主要来源;以学生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