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九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阅读12词四首江城子.密州出猎》研讨课教案_6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9732473 上传时间:2024-01-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九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阅读12词四首江城子.密州出猎》研讨课教案_6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九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阅读12词四首江城子.密州出猎》研讨课教案_6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九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阅读12词四首江城子.密州出猎》研讨课教案_6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新九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阅读12词四首江城子.密州出猎》研讨课教案_6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新九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阅读12词四首江城子.密州出猎》研讨课教案_6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九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阅读12词四首江城子.密州出猎》研讨课教案_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九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阅读12词四首江城子.密州出猎》研讨课教案_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设计一、导入解题师: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宋词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宋词的发展史上,苏轼 占有重要的地位。他将词的描写范围由儿女情推向英雄气,使词具有了阳刚之美, 磅礴之势,人称“豪放派”。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词就是“豪放派”的代表作之。师:首先我们看一下作者简介,了解一下苏轼。( 出示课件)我们先看一下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大家默读一遍,了解一下。(出示课件) 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师:(指板书)江城子是这首词的“词牌名”,“密州出猎”才是这首词的 题目。读了题目你觉得这首词可能会写什么呢?生:可能会写一次打猎的奇遇。二、美美地读师:真像这位同学所说吗?让我们拿起读本把这首词大声地朗

2、读一遍,请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齐读这首词,字音准确,声音洪亮)师:非常棒! 一拿到读本就读得这么好,相信这些词的读音难不倒你们。来, 齐读一遍!(出示以下内容的课件,生齐读)j indi aoj iju an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q i ng h anb inqi an右擎苍酣鬓微霜遣冯唐师:读得非常好!刚才同学们说了词要讲究押韵,我们来把这首词的韵脚读 一遍,看看你发现了什么?生:狂、苍、冈、郎、张、妨、唐、狼。师:你发现了什么?生1这些字的韵母都是“ ang ”生2:我也发现他们的韵母都很相似师:对了,他们的韵母都含有什么?生:“ ang ”。师:一齐说,押什么韵?生:押“ ang

3、”韵。师:读词,除了读出韵律,还要读出节奏。我们已经按“2/2/3 ”的格式给这首词画上了节奏线。(板书:2/2/3)师:咱们对照节奏一起读。师: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生:(兴趣盎然地读)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师:我们听一下配乐朗诵感受一下这首词的气势和词所表达的豪放语气。三、美美地品1、整体把握内容师:读得有气势,说得多好啊,都是好孩子,如果我们了解了内容,你们会 读得更棒。下面请同学默读“导读”部分,想想这首词的上下两片各写了什么?(生默读,师板书:上片一一下片一一)师:下

4、面请同学汇报一下,上下两片各写了什么?生1: 上片我觉得写了诗人出猎的情景。生2:我还想说上片写出猎阵势,下片表达爱国热忱。师:真不错,同学们一起说。生:(齐)上片写出猎阵势,下片表达爱国热忱。(师板书:上片 出猎阵势下片爱国热忱)2、入境品读上片师:那么上片到底为我们刻画了一幅怎样的出猎壮观场面呢?咱们还得要借 助课文中的注释来读。(出示课件)给同学们几分钟的时间结合大屏幕及读本上 的注释,理解上片,有什么不懂的可以同桌讨论,实在不懂做上记号。(生结合读本及大屏幕上的补充注释,理解上片)师:下面请一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静静地听,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出猎场 面?生1我看到了出猎时的装束和盛状,当

5、时很多匹马飞快地跑过去,还写了 人也多。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出猎场面?生1我仿佛看到了非常雄壮的场面。生2:我看到的是这个猎手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起苍鹰。师:这个猎手是谁呀?生2:这个猎手是苏轼。师:当时出猎队伍中除了苏轼还有谁?生3:还有孙权射老虎的场景。师:问题出来了,孙权在三国时期,苏轼在宋朝,苏轼怎么可以看到古时候 的孙权?生4:他把自己当作了孙权。师:把自己比作孙权,展示自己的威风。你还看到什么?从打猎来看。 生5:我还看到骑马经过平岗的时候,马奔过,把地上的土都卷起来了。师:(课件出示“千骑卷平岗”画面及文字)这句话该读出什么气势呢?谁 来试一试?生: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师:

6、这里面的“千骑”能看出什么?生1“骑”应该是马。“千骑”指很多匹马。师:对了,“千骑”指上千个骑马的人。形容随从之多。课下注释有。 一个“卷”字看出了什么?生3:说明行走之快,表现了处理饿着情绪高昂,精神抖擞。师:还有同学意犹未尽,还想说,你说!生4:马奔跑过,把土卷起来了。师:很好。把土卷起来了。你可以用自己的话为我们描绘一下这个场面吗?生:很多人穿着华服,骑着马奔驰而过。3、入情品味下片师:(对照板书)词的上片通过出猎场面的描写,给我们展现了一个英姿勃 发、豪情万丈的苏轼!那么下片又是怎样抒发报国之志的呢?结合大屏幕和课本 上的注释,理解下片。(课件出示)请同学们看注释和中的两个典故(生默

7、读,师板书:一一遣冯唐一一射天狼)师:咱们把这两个典故的名称读一读。生:遣冯唐,射天狼。师:谁来读注释?(生读,读得有点结巴)师:没关系,勇于尝试,勇于挑战自己就是很不错的。那么这里的“遣冯唐”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生1写出了作者希望得到朝廷的重用。师:是的,当年的苏轼,年仅四十,本应为国家建功立业,无奈与朝廷政见 不合,而被一贬再贬,最后出任密州太守。面对辽国和西夏入侵,北宋接连失败, 只好割地求和。那“射天狼”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看注释生2:我觉得是作者要消灭那两个侵扰国。生3:他是希望消灭侵扰我国的辽国和西夏。师:当时,宋朝、辽国和西夏还没有统一。联系当前的局势,是谁想侵占我 国的

8、边疆?生4:日本!生5:日本想侵占我国的钓鱼岛。师:现在,我们也要像苏轼一样,“东北望,射天狼”(转身伸手臂指东北 方),决不让日本鬼子侵占我国的钓鱼岛!(掌声)师:苏轼的报国之志还通过两个感情强烈的句式表达出来!(课件出示: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师:这两个句子是什么句式?生:第一个是感叹句,第二个是反问句。师:谁读第一句?生:鬓微霜,又何妨!师:“又何妨”是什么意思?生:“又何妨”是说“又有什么关系呢?”或者“又算得了什么呢?”师:“鬓微霜”是说两鬓都有白头发了,年纪不小了。那么“又何妨”应读 出什么样的感情呢?生:鬓微霜,又何妨!师:“又何妨”还是读得有点妨碍,你来。(再

9、点一生读)师:还有点,妨碍还未消除。你读!(一生又读)师:对了,很有气势!齐读一遍!(生齐读)师:再看第二句,“何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生:我觉得这是一种急切的心情。师:(示范)“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重音放在“何日”上)读出这种急切的心情!(生齐读)师:反问句会读吗?生:会。师:读出反问的语气。(生齐读)师:将这两句话连起来读!生: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读得有气势,有感情)师:词的下片,通过两个典故,两个特殊句式,作者强烈的报国之志喷薄而 出,与上片的行为狂遥相呼应,将全文统一在一个“狂”字之上。(板书:少年狂)师:相信,通过刚才的理解,我们会把这首词读得更好。下

10、面请同学们加上 动作,将这首词有感情地朗诵一遍,请起立。(生起立,全体齐读)小结: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抒发了作者渴望被朝廷重用,建功立业,杀敌为国的豪情壮志。四、课堂自测1你能找出描写太守形象(装备)的句子吗? 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2. 请你找出表现狩猎人数之多,速度之快的句子?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3. 找出表现作者必制强敌于死地的报复的句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4. 找出表现作者希望再展宏图,为国立功(重返朝廷)的句子。五、拓展延伸师:一首豪放词,一幅壮阔画,一杯酣畅酒,一腔报国情!继密州出猎 之后,苏轼又写出许多经典之作,如念奴娇 赤壁怀古、水调歌头等。 希望同学们课后继续阅读。感谢同学们,下课!附板书设计:江城子密州出猎宋 苏轼上片一一出猎阵势:牵擎少年狂射天狼下片爱国热情:遣冯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