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反应堆热工水力分析课程设计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9732038 上传时间:2023-12-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58.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核反应堆热工水力分析课程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核反应堆热工水力分析课程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核反应堆热工水力分析课程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核反应堆热工水力分析课程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核反应堆热工水力分析课程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核反应堆热工水力分析课程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核反应堆热工水力分析课程设计(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计算结果分析:计算结果误差分析:由于采用的是W-3公式,且该设计中的给出参数与该公 式的适用范围有些偏差,但是其算出的结果还是能客观反映出热管中各量的变化 趋势的。热管的焓、包壳表面温度、芯块中心温度随轴向的分布如下:控制体为6个:各种温度控制体流体出 口温度 单位 (C)表1流体出口 比焓(kj/kg)各温度出口处 的包壳 外壁温度单位C的汇总出口处 的包壳 内壁温 度单位C表出口处的 uo2芯块 外表面温 度单位C燃料芯 块的中 心最高 温度单 位C堆芯 高度 L/m第一控制体291.541292.1303.25303.95372.255500.61第二控制体301.291343.93

2、25.71327.21472.359531.22第三控制体315.381424.5348.32350.42563.8614111.83第四控制体330.131517.2348.34350.44572.4114692.44第五控制体339.211582.1348.11349.41486.019393.05第六控制体343.751618.8347.83348.43416.736053.66表2临界热流与烧毁比的汇总表DNBR控制体DNBR临界热流密度 qDNB10八6单位W/m2第一控制体15.65.3第二控制体6.54.7第三控制体3.73.9第四控制体2.73第五控制体3.52.4第六控制体6

3、2)r(度温口出体流堆芯高度L(m)图1 流体出口温度(单位C)分析:由图可知,流体出口温度随着堆芯高度由下到上逐渐上升,到最后一个控制体的末尾, 也就是堆芯出口处,达到最大值。1800蛤比口出体流1600 1400 12001000 800(600 400 20000.611.221.832.443.053.66堆芯高度L/m图2流体出口比焓(kJ/kg)分析:由图可知,流体出口比焓和流体出口温度一样随着堆芯高度由下到上逐渐上升,到最 后一个控制体的末尾,也就是堆芯出口处,达到最大值。occ度温面表外块芯 20 的处口出堆芯高度L/m图5出口处的UO2的芯块外表面温度(笆)分析:由图可知,出

4、口处的UO2的芯块外表面温度随着堆芯高度由下到上逐渐上升,到堆 芯偏上位置处达到最大值,随后逐渐下降。20000.611.221.832.443.053.66堆芯高度L/mococ度温壁外壳包的处口出350.00345.00340.00335.00330.00325.00320.00315.00310.00305.001.222.44堆芯高度L(m)图3出口处的包壳外壁面温度(C)分析:由图可知,出口处的包壳外壁面温度随着堆芯高度逐渐上升,到大约堆芯中间位置处 达到最大值,随后逐渐下降,但下降的幅度小于上升的幅度,下降的很缓慢。笆海温壁内壳包的处口出5050505055443322333333

5、333153103053.661.222.44堆芯高度L/m图4出口处的包壳内壁面温度(C)分析:由图可知,出口处的包壳内壁面温度与包壳外避面温度一样随着堆芯高度逐渐上升, 到大约堆芯中间位置处达到最大值,随后逐渐下降,但下降的幅度小于上升的幅度,下降的 很缓慢。)r(度温的面表外块芯 20 酌处口出图5出口处的UO2的芯块外表面温度(0分析:由图可知,出口处的UO2的芯块外表面温度随着堆芯高度由下到上逐渐上升,到堆 芯偏上位置处达到最大值,随后逐渐下降。 r度温高最心中块芯料燃6420864211112.44堆芯高度L/m3.669876543213.66图6燃料芯块中心最高温度(C)变化曲线由图可知,燃料芯块中心温度随堆芯由下到上逐渐上升,燃料芯块中心最高温度出现在堆芯 中心偏上位置,达到1405C,随后逐渐下降。01.222.44堆芯高度L/m图7 DNBR变化曲线分析:DNBR随着堆芯高度的逐渐上升,先下降,后逐渐上升,在堆芯中间偏上位置达到最小,MDNBR=2.9。I - I I 1? BaDQ 度密流热界临01.222.44堆芯高度L/m3.664 3 2 1图8临界热流密度qDNB(10人6 W/m人2)分析:临界热流密度qDNB在堆芯中由下到上逐渐下降,到堆芯出口处下降到最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