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招教特岗考试历年真题中的大题总结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9730150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招教特岗考试历年真题中的大题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河南招教特岗考试历年真题中的大题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河南招教特岗考试历年真题中的大题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河南招教特岗考试历年真题中的大题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河南招教特岗考试历年真题中的大题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招教特岗考试历年真题中的大题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招教特岗考试历年真题中的大题总结(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一 部 分教育 学1、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性,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 教育与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 教育发展本身的历史继承性 教育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平行性 不能把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理解为绝对独立性2、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顺序性具体表现:个体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教学启示:教育工作者应按照 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做到 循序渐进,“拔苗助长”、“陵节而施”都是有违身心发展顺序性规律 的。最近发展区 阶段性具体表现:个体在不同的 年龄阶段 表现岀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教学启示:人的

2、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还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 不平衡性具体表现:一是: 同一方面 的发展在 不同的年龄阶段 是不均衡的二是:不同方面 所达到的某种发展水平或成熟的时期是不同的即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已经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教学启示: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适时而教即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及时的进行教育。 互补性具体表现:互补性反映岀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A、一方面是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

3、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 补偿;B、另一方面,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如身患重病或有残缺的人,如果他有顽强的意志和战胜疾病的信心,身心依然得到发展。教学启示:要求教育应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注重发现学生的自身优势 ,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个别差异性具体表现:个别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A、从群体的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不仅是自然性别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 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B、其次,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 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教学启示:教育必须 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

4、因素,有的放矢 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3、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 遗传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 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 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但是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3)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水平及阶段,为一定年龄阶段的身心特 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 环境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2)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的客观条件, 环境 使遗传提供的发展 可能性变成现实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在 改造

5、环境的实践中发展着自身。因此,夸大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特别是环境 决定论,是错误的 学校教育A、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4)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B、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表现在: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

6、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特点:目的性、指向性、程序性A、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层次:第一层次的活动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 生理活动 第二层次是个体的 心理活动 ,其中最基本的是认识活动;最高层次是社会实践活动B、作用: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 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 决定性因素。4、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德育:导向和动力作用、灵魂与统帅作用 智育:前提和支持 体育:物质基础 美育:动力作用劳动技术教育:综合德智体美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

7、重点 的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创新教育 是素质教育的 核心重视 创新能力 的培养,也是 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 所在5、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加强学前教育及其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中等教育中的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终身教育的构建 教育社会化与社会教育化 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 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师的职业角色 学者和学习者 知识传授者 授业解惑者 示范者(榜样角色) 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 朋友 研究者7、教师色的更换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

8、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 教师应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8、教师劳动的特点 复杂性与创造性a因材施教b教学上的不断更新c教师的“教育机智”教育机智就是一种对突发性教育情景做出迅速、恰当处理的随机应变的能力 劳动时间的延续性和劳动空间的广延性 长期性和间接性 示范性和主体性 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9、教师威信教师威信是指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威望和信誉,教师威信实质上反映了一种良好的师生关 系,是教师成功地扮演教育者角色、顺利完成教育使命的重要条件。教师的威信有两种:一种是权利威信一种是信服威信教师的威信主要包括了 人格威信、学识威信和情感威信三方面内容建立教师威信

9、的途径: 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 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 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10、教师的职业素养 道德素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四个方面的要求:a对待事业: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b 对待学生:热爱学生c 对待集体: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d 对待自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知识素养a 政治理论修养 b 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1)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学科体系3)了解该学科的发展脉络4)了解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

10、法论 c 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d 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能力素养 a 语言表达能力 b 教育教学能力 c 组织管理能力 d 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较高的教育机智) 职业心理素养:认知素养、情感素养、意志素养 一个优秀的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a 高尚的师德b 愉悦的情感c 良好的人际关系d 健康的人格 身体素养11、教师专业发展途径 师范教育 新教师的入职辅导 在职培训 自我教育教师专业发展阶段 费朗斯傅乐的教师关注阶段论 教学前关注 早期生存关注 教学情境关注 关注学生12、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尊

11、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心理相容良好师生关系建立 了解和研究学生 要树立正确的学生 建立新型的师生观 树立教师威信 善于和学生交往 发扬教育民主,倾听学生意见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正确处理师生矛盾13、我国现阶段的教学任务 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首要任务 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14、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间接性规律)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发展性规律)a 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b 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12、 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知、情、意的统一规律)(教育性规律) a 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b 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为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奠定了基础 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相统一的规律(双边规律)a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b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c 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15、教学进程的基本阶段(教学过程的结构) 激发学习动机 领会知识 教学的中心环节 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 巩固知识 运用知识 检查知识16、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 量力性原则(又称可接受性原则

13、) 巩固性教学原则 循序渐进教学原则(又称为系统性原则) 启发性教学原则 直观性教学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 科学性(思想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17、常用的教学方法 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a 讲授法:讲述、讲解、讲读、讲演b 谈话法,也叫问答法c 讨论法d读书指导法 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a 演示法b 参观法 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a 练习法b 实验法c 实习作业法、又称实习法d 实践活动法 以引导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 发现法,又称探索法、研究法 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a欣赏教学法b 情景教学法18、教学工作基本环节 备课一一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是教好课的前提 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14、: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设计教法。 备课要写好三种计划:学期(学年)教学进度计划单元计划(课题计划) 课时计划(教案) 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上好课的具体要求1)目的明确:a是目标制定得当,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b是课堂上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教学目的来进行2)内容正确: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3)方法得当:指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较佳的方法进行教学,力求使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4)结构合理:要有严密的计划性和组织性。是指课的进程次序分明、有条不紊,课的进行紧凑,不同任务变换时过渡自然,课堂秩序良好。5)语言艺术:讲普通话,要清楚、注意抑扬顿挫等6)气氛热烈:指课应该自始至终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教师注意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动脑、动手、动口,课堂内充满民主的气氛,形成生 动活泼的教学局面。7)板书有序:形式上字迹规范、清楚、位置适宜;内容上重点突出,条理清晰8)态度从容:充满自信,适当应用肢体语言9)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是上好课的最根本要求) 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要求: a 内容符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