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网无交叉道岔调整要领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9728548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46.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接触网无交叉道岔调整要领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接触网无交叉道岔调整要领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接触网无交叉道岔调整要领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接触网无交叉道岔调整要领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接触网无交叉道岔调整要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接触网无交叉道岔调整要领(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接触网无交叉线岔调整线岔调整是接触网施工中的一个难点,也是车站施工不同于区间 施工的关键点。合武线设计行车时速为250 km/h,接触网采用全补偿 弹性链型悬挂,承力索张力20KN,接触线张力25KN,正线道岔采 用 1/18 型号道岔,接触网采用无交叉式线岔。一、道岔概述根据道岔用途一般分为单开道岔和复式交分道岔。根据道岔的型 号分有1/9、1/12、1/18、1/30、1/38等型号。其中1/9和1/12道岔一 般用于车站站线、专用线、低速区段的车站正线、机务段、车辆段等 对行车速度要求不高的地方。 1/18、1/30、1/38 道岔一般用于车站正 线和高速线路的线路所等。1/18道岔

2、直向速度250km/h,侧向速度80km/h; 1/30、1/38道 岔直向速度250km/h,侧向速度140km/h。二、道岔上方的接触网布置道岔处接触网的平面布置取决于道岔类型和受电弓的宽度,有交 叉式线岔和无交叉式线岔两种。采用交叉式线岔时,两接触线工作支 在道岔处交叉,这也是接触网常用的布置方式。当设计行车时速不大 于160 km/h 时, 1/9、 1/12道岔采用交叉式线岔。当设计行车时速为 250 km/h及以上,且侧向行车速度在80 km/h以下时,1/18、1/30、 1/38 采用无交叉式线岔。无交叉线岔使两接触线相互平行,其方式类似于锚段关节内的接 触网平面布置。平行接触

3、线的工作区段内两接触线是不交叉的。只有 当道岔较小且受电弓宽度允许接触线平行时才可实现无交叉。一般在 设计行车时速250 km/h及以上,侧向行车速度低于80 km/h,且受电 弓有效工作范围不小于1200mm时,1/18道岔采用无交叉式线岔。三、无交叉式线岔调整一般情况下只有 1/18 道岔才采用无交叉式线岔,因此本文仅对 1/18 道岔进行探讨。1 、道岔定位情况根据设计院提供资料,无交叉式线岔采用三根道岔定位柱来对 道岔处接触网进行悬挂定位。标准道岔定位柱为,在岔前方向线间距 约 190mm 处一根定位柱,在岔后方向线间距 423mm 和 1388mm 处各 一根定位柱。如下图所示:标准

4、定位的A、D型道岔柱定位点处正线拉出值-250mm,侧线 拉出值+300mm,正线腕臂为抬高支,侧线腕臂为平支;B、E型道岔 柱定位点处正线拉出值+100m m,侧线拉出值+200m m,正线腕臂为 抬高支,侧线腕臂为平支; C、 F 型道岔柱定位点处正线拉出值 -200mm,侧线锚支对正线水平间距200mm,正线腕臂为平支,侧线 腕臂为抬高支。当正线为弹性链型悬挂时, A、 D 型道岔柱不使用弹 性吊索。在A、D型道岔柱处侧线比正线接触线抬高20mm,在B、E型 道岔柱处正线接触线比正线接触线抬高50mm,在C、F型道岔柱处 侧线比正线抬高450mm。在B、E型道岔柱向A、D型道岔柱处的第

5、一根吊弦处采用交叉吊弦,即正线承力索在此悬挂侧线接触线,侧线 承力索交叉悬吊正线接触线,交叉吊弦与其它吊弦的间距仍按正常取 值。交叉吊弦安装在始触区前方550-600mm处,两吊弦间距2m。2、无交叉线岔调整工艺 道岔调整前,确认两支承导线均已架设到位,且线索张力满足设 计要求,并根据腕臂偏移曲线将承力索调整到位,定位装置安装完毕, 接触线线面正确。无交叉式线岔调整从正线开始,由中锚方向开始至道岔处根据设 计拉出值和接触线高度对接触悬挂进行调整,确保中锚至道岔处 的弹性吊索、整体吊弦、定位装置、电连接等安装到位(合武线正线 采用弹性链型悬挂,简单链型悬挂无弹性吊索)。在 A、D 道岔定位 柱处

6、接触线高度比前一悬挂点抬高约20mm,在B、E道岔定位柱处 接触线高度比A、D道岔定位柱前一悬挂点抬高40-60mm,在C、F 道岔定位柱处按照接触线允许坡度和坡度变化率对接触线高度进行 调整。对正线调整完后,紧接着对侧线进行调整,由中锚向下锚方向 进行调整,确保定位装置、整体吊弦、电连接等安装到位。接下来对线岔进行调整,如果有分段绝缘器,需先将分段绝缘器 安装到位,同时道岔电连接也安装到位。先从A、D道岔定位柱处进 行调整,复核该处正线和侧线的拉出值和接触线高度,调整侧线的接 触线高度,使该处侧线接触线比正线接触线在同一水平面上高20mm。 接着,以该处接触线高度为基准,向B、E道岔定位柱处

7、进行调整, 导高逐渐抬高,至道岔始触区范围内侧线比正线抬高50mm,复核并 调整该处的拉出值,安装交叉吊弦,再次对该处接触线高度进行复核 并调整,达到道岔始触区范围内侧线比正线抬高50mm的要求。从B、 E道岔柱向C、F道岔柱处的调整,和普通关节一样进行调整,至C、 F道岔柱处,侧线非支抬高450mm,如果侧线在此处不下锚,还经过 另一道岔,则此处非支抬高根据受电弓的抬升量进行调整,当行车时 速为250km/h时抬高300mm。再次检查复核道岔的各项数据是否符 合设计要求。3、注意事项1)道岔调整前要复核道岔定位柱的位置,是否为标准定位。若 定位柱为非标或误差较大时,要复核道岔始触区,确保在始

8、触区范围 内没有除吊弦线夹外其他任何线夹或设备。2)道岔始触区的定义为正线接触线相对于侧线线路中心拉出值 550 1050mm,侧线接触线相对于正线线路中心拉出值 550 1050mm的综合范围内。它是一个立面空间而不是平面空间。3)在B、E道岔定位柱处,侧线接触线比正线接触线抬高50mm 是在始触区范围内,至非支处的抬高应从始触区外再开始抬高。4)交叉吊弦宜安装在正线接触线距侧线线路中心550mm处,在 道岔开口方向安装的吊弦为侧线承力索悬挂正线接触线;另一交叉吊 弦安装在道岔的闭口方向,为正线承力索悬挂侧线接触线。5)在始触区范围内,两支接触线必须在两条线路中心之间。6)在道岔调整前应将分段绝缘器、道岔电连接等设备安装齐全, 避免安装设备后使接触线高度产生变化而造成重复调整。四、总结通过在合武线对 1/18 道岔的无交叉式线岔进行调整,使我对交 叉式线岔和无交叉式线岔有了充分的了解。弄清了无交叉式线岔的原 理和平面布置,再进行调整就很简单了。和关节式分相一样,用关节 来替代交叉式线岔,从而提高正线接触网的性能以提高行车速度。通 过对无交叉式线岔的调整,也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管多么复杂的 东西只要弄懂了它的原理,一切都会变得简单明了。以上是个人在施 工中的一点心得,不对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