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种植技术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9727845 上传时间:2023-10-0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7.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麦种植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麦种植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麦种植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麦种植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麦种植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麦种植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麦种植技术(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麦种植技术(小麦怎么种)很多地区忽视施用钾肥,但实际上,有机质贫乏的瘠薄土壤、砂质土壤、中国 南方的红壤土和东北的白浆土,以及重施氮、磷肥的高产麦田,土壤中的含钾量往 往不能满足小麦生长发育的需要,必须通过施肥补充,在气候干燥的北方,钾肥可 以作基肥施用,多雨潮湿的南方则可以分次施用。根据用同位素肥料示踪研究的结果,小麦一生积累的氮素有 70左右来源于 土壤中原有的贮存,只有 30左右来源于施用的速效氮肥。在土壤和有机肥提供 的氮素比例大于化学肥料提供的氮素时,施用化肥的增产率比较高。因此许多国家 和地区十分重视增加有机肥的数量,提高有机肥的质量。并针对不同条件采用秸秆 还田或种植绿肥作物的

2、办法,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在有机物来源不足的情况下,大幅度增加氮、磷化肥的施用量,在一定时期内 有显著促进小麦增产的效果。通过粮食和秸秆的增产,一方面为发展畜禽养殖业提 供饲料,反过来又为种植业增加优质的有机肥;另一方面,多余的秸秆可以直接还 田,丰富土壤有机质。这是中国许多地区以 无机促有机 ,改造贫瘠土壤的成功 经验。为了充分发挥小麦施用化学肥料的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正确掌握以下几个基 本原则是必要的:按照土地肥力等级、土壤养分多少、施肥效果,确定的产量目标,计算出适宜的施肥量和不同元素的合理配比;氮肥施 用后,大部分在当年就被消耗,需要经常补充;磷肥在土壤中容易被固

3、定,肥效迟 缓,当年利用率低,但能在土壤中积累,所以贫瘠的土壤开始施用磷肥时应加大施 用量,以后可适当减少,肥沃的土壤则不必连年大量施磷;钾肥只有在缺钾的土壤 或大量施用氮、磷的情况下才有良好的效果;在小麦生长发育关键时期能够提供 充足有效水分(灌溉或降雨、的条件下,施用化肥的增产作用明显大于干旱条件, 因此水地化肥施用量可多于旱地;粗质砂性土壤与中等质地的壤土和细质的粘土 相比,养分亏缺的可能性大,保肥能力也差,要求较多的施肥量并采取分次施肥的 方法,避免因一次大量集中施肥而使养分流失;前茬作物生育期长、消耗养分 多、土壤休闲时间短的情况下,小麦对养分不足的反应极为敏感,应注意增加施肥 量以

4、满足增产的需要;在温度偏低、日照不足的气候条件下,小麦的生育进程延 缓,充足的氮素供应可以延长营养生长的持续时间,但对生殖生长不利,因此需要 适当控制氮肥而相对的增加磷、钾肥的施肥量。5微量元素的吸收特点小麦施肥除氮、磷、钾三要素外,还应根据不同的土壤正确掌握其它营养元素 和微量元素的施用。在中国南方的酸性红壤土中,施用石灰等钙化合物进行中和, 可以起到改良土壤、促进小麦增产的作用;但大量施用石灰可使土壤中的有机质过 多消耗,导致地力下降。应根据土壤的酸性强度确定适当的用量,并且一般施用一 次石灰后,对土壤酸性的中和作用可维持35年,不必连年施用。此外,在碱性土地上因缺钙而使小麦生 长受害,施

5、用石膏可以消除土壤的碱性反应,并使钙的供应得到补充。在小麦三要素用量增加,产量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微量元素的作用日益突出。 四川省部分麦田缺钼、锰等,已经影响了小麦的正常生育和产量。贵州省土壤微量 元素在临界值以下者,有硼(0. 5ppm,占耕地面积的77. 5%、锌(口. Oppm , 占 8. 3%、钼(0. 1ppm,占 35. 8%、锰(7. Oppm,占 19. 1%、铜 (0. 5ppm, 占 11 . O% 等。关于微量元素的吸收特点,据测定,从吸收强度和阶段吸收量来看,拔节至开 花对锌,锰、钼的日吸收最大,占总吸收量的3550%。同时,铜的吸收强度和 吸收量也比较大。返青至拔节是

6、对铜吸收强度和吸收最大的时期,同时对锌、锰、 钼的吸收强度和吸收量也较大。由此可见,小麦拔节期前后是微量元素营养的关键 时期。此外,开花至成熟阶段,吸收量仍达总吸收量的 2330%,所以后期补施 微肥也是小麦丰产的保证。(三 小麦施肥的原则与方法1正确计划施肥量从实现高产、稳产、低成本的要求出发,确定施肥量主要应根据产量水平、土壤供肥、肥料养分含量及其利用率而定,并参考下列公式计满足某元素需要量二土壤当季供应量+农肥当季供应量+化肥当季供应量土壤当季供应量=土壤中某元素的速效养分含量(ppmxO. 15(表层20厘米土层重约15万千克农肥当季供应量二农肥施用量x农肥含某元素百分率x当季利用率化

7、肥当季供 应量二化肥施用量x化肥含某元素百分率x当季利用率西南各省麦地肥力,差异很大小由于施肥技术不同,肥料利用率也有区别。一般来说,有机肥当季利用率约2025%,氮素化肥5070%(碳酸氢铵在50 40%以下,磷肥1530%,钾肥5070%。科学地进配方施肥,就能达到既增产 又增收的目的。2. 各种肥料与养分相互配合在肥料种类中,有机肥含有机质多,能够改良土 壤,这是它最突出的特点,因此为了培肥地力,达到持续高产,积极开辟肥源,不 论在哪种土攘的施肥上,都要保证有机肥占有定的比重。化肥的特点是有效成分含量高,肥效快,但养分比较单一,所以既要和有机肥 取长补短,互为补充,也要保持矿质元素间的相

8、对平衡。因为每种养分对小麦都具 有特殊功能,不可代替;但这些元素又同时处于植株体中,不可避免地要发生相互 作用。这种作用首先就表现为单盐毒害。如将小麦培养在氯化钙或氯化钠中,都使 根的生长受到抑制,如将二者混合后,单盐毒害作用即被解除。在酸性土壤上,铁、锰等溶解度较高,以致 小麦中毒,而施用钙素以后,解毒的效果十分明显。元素之间也有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作用。例如,缺钾土壤上增施钾肥,不仅 提高了植株的钾素含量,而且促进了氮、磷的吸收,并使茎、叶中的氮、磷较多的 运向籽粒,增加了粒重和品质,在茎秆之中,施钾比不施钾,钾含量提高2. 632 倍,抗倒性也好。3. 施肥方法上注重基肥和种肥小麦施肥方

9、法,可分基肥、种肥和生育期间田 间管理的追肥。在这些环节中,应当重视基肥和种肥。基肥小麦幼苗体内三要素含量很高,反应极为敏感,而高产小麦基本苗一般较 少,要求壮苗早发,保证穗数,所以基肥非常重要。基肥种类应以有机肥为主。有机肥养分全面,肥效平稳,可以调节整个生育过 程中养分的供应状况,但同时也要配合适量的速效化肥,这样,增产效果才显著。西南区基肥用量,在高产栽培时,每亩应有堆厩肥 1500千克左右,油枯 2030千克,尿素约 5千克,以及相应磷、钾肥,保证在总用肥量中占有较大的比 重。种肥由于秋雨过多或排水困难,实行少耕、免耕及板田种麦时,有机肥难于耕 翻入土,所以在播种时将腐熟优质有机肥及速

10、效化肥集中施于种子附近,这是一种 经济用肥的方法,对于迟播小麦更具有积极作用。为了充分发挥肥效,基肥、种肥都要改进施用技术,如粪土相融,分层施肥, 化肥深施等,以提高肥料利用率。五、适时播种(一 适时播种的重要性小麦从种子萌发开始,生根长叶、分蘖拔节、幼穗分化,以及籽粒形成等,不 同时期要(不同的气候条件,这是品种遗传特性和长期适应的结果。为了使小麦生 长发育所要求的条件与当地季节的变化节律相适应,在生产实践中就必须做到不违 农时,适时播种。过早或过迟播种对小麦的影响,从本质上来说,一方面是不利于营养生长向生 殖生长的转化,缩短幼穗形成或生殖器官的发育;一方面是妨碍了正常的营养功 能,使小麦从

11、外界的吸收、同化、利用过程中,经常处于不利的环境条件之下,有 机和无机营养不协调,构成产量的因素变劣。因此,适时播种不仅对于高产栽培, 而且对大面积平衡增产都具有重要意义。一般来说,迟播小麦会延迟成熟,使后作 不能及时播种或移栽,或增加间套复种情况下的共生期,影响苗全苗壮,从而不利 于全年生产,所以在多熟制地区适时播种更具有重要的略地位。当然,在播种适期范围以外,过早、过迟的生态环境是不同的,小麦的生长发 育特点及其调控技术也应有所不同。(二 早播的生育特点与调控生产实践中,播种过早的现象虽不多见,但如气候返常,冬季偏暖,也会表现 出早播的特点和危害。早播时气温较高,发芽出苗虽快,但幼苗纤细软

12、弱;地下害虫猖獗,不易全苗; 如果过早通过春化阶段,丧失抗寒能力,在寒冷地区还会越冬死苗,加之分蘖受到 抑制,所以穗数较正常播期偏少。西南麦区冬季比较温暖,春性品种早播可以延长幼穗分化,增加小穗、小花, 但如过早孕穗、开花,当遇到低温寒潮侵袭时,就会影响减数分裂和受精结实。据 研究,当前四川小麦品种四分体时期的临界温度为56C,开花期的临界温度为 1011C,而多数地区在3月上、中旬还难以稳定达到,所以粒数变化很大,甚至 颗粒无收。早播可以早抽穗早开花,相对来说,由于灌浆期较早而气温较低,加以穗粒数 较少而使粒重增加,但仍不足以弥补穗数和粒数减少的损失,所以产量不高。对于生育时期(如拔节、孕穗

13、 偏早的麦苗,首先应及早采取措施,拖延时间以 后,则很难补救。其次要根据苗情促控结合,一方面要深锄伤根,减少对水分和矿 质元素的吸收,同时要镇压麦苗,喷施多效唑或矮壮素,控上促下。另一方面也要 增施肥料,促进分蘖发育,以分蘖补主穗。在矿质元素中,磷、钾能提高抗寒能 力。对于早穗小麦,在一般情况下勿轻易刈割。(三 迟播的生育特点与补救广大丘陵坡台旱地,小麦实行带状种植而前作为甘薯、棉花及晚秋作物时,成 熟收获较迟,多数年份秋雨连绵,田湿土粘,或因劳力安排不当等,都会贻误播 期。据西南三省统计,每年迟播小麦约占总面积的1030%,严重影响小麦生 产。小麦播种过迟,由于气温降低,出苗时间延长,消耗胚

14、乳养料较多,使出苗率 降低,幼苗弱小,影响分蘖和成穗,最后使穗数不足。随着播期延迟,对幼穗的分化影响最大。如在适时播种下,幼穗分化期117 天,延迟两周为109天,延迟4周为97天,延迟10周只有46天。另一方面由于 群体较小,气候条件不利,光合生产率不高,使每穗粒数及单位面积粒数都显著减 少。迟播小麦的生育期较短,各个生育时期都依次向后推延,使籽粒形成和灌浆处 于较高温度之下,灌浆期缩短,光合势和光合生产率降低,加以病虫害影响和无效 呼吸增强,千粒重比适时播种大幅度下降。由此可见,迟播与早播相比,受害更 重,生产上减少或完全消灭迟播小麦,这是大面积平衡增产的重要问题。根据迟播 小麦的生育特点

15、,可以采取以下相应的补救措施:1选用生育期短、耐迟播的强春性品种,精选种子,浅播浅盖,或催芽播 种,注意开沟排水,调节土壤湿度,使出苗迅速整齐。2适当增加用种量,使基本苗达到该品种的适宜成穗数,实现以苗保穗。要 缩小窝行距,实行小窝疏株密植,建成合理的群体结构。3基肥增氮增磷,防止僵苗,追肥适当延迟,以加速无效分蘖衰减,并提高 结实率,以达到少花多粒的目的。4. 群体较大,株型要小,既不郁蔽,又不漏光,再通过肥水运筹,使晚播不晚 熟、不贪青、不早衰,生物产量虽低,收获指数却较高。在一定迟播范围内,只要实现上述配套技术体系,不仅可以补救,而且是高产 的一条途径,还由于是以主茎成穗为主,所以也为“

16、独秆栽培”。(四 播种适期的确定播种适期是指一定品种在一定地区反应产量最高的播种期。由于在小麦生育期 间年际间气候常有一定变化,而品种对这种变化的忍耐又有一定幅睫,所以播种适 期应具有一定范围,一般约为710天。确定播种适期,主要应考虑下列因素:1品种类型品种类型是确定播种期的重要内容。西南区多为春型小麦,它可 以在较高温度下完成春化作用,对日长反应又不敏感,所以早播容易早穗,在孕 穗、开花期遭遇低温冷害的机率较高。半冬型品种,春化要求的温度较低,历时较 长,适当早播不易早穗。因此,在同一地区应先播半冬型、后播春型品种。在同一 类型品种中,对于温、光反应的敏感性,或孕穗、开花期对于低温的耐性不同。如 前所述,绵阳78-23、川麦20、21及川育9号,在过早或迟播种时,穗粒数变异很 大,但在相同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