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燃锅炉运行节能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9725582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层燃锅炉运行节能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层燃锅炉运行节能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层燃锅炉运行节能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层燃锅炉运行节能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层燃锅炉运行节能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层燃锅炉运行节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层燃锅炉运行节能(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 层燃锅炉节能操作1. 燃料处理1.1. 了解煤种特性,合理配煤1)根据所运行的锅炉型号和性能,了解锅炉设计燃用煤种情况。2)选用煤种或经过选配后的混煤应该符合链条炉排锅炉用煤技 术条件的要求,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尽量使用“洁净煤”,降低环境污 染。3)对即将使用的不同煤种进行分析化验,根据使用的不同煤种的 发热量、挥发分、灰分、粘结性等特性进行合理搭配使用,尽量满足 锅炉设计燃用煤种要求。锅炉运行时,应燃用设计燃料或设计燃料相 近的燃料。1.2. 煤的颗粒度和水分1.2.1煤的颗粒度W50mm,颗粒度W6mm不应超过30%。颗粒度过大应经过破碎和筛分。1.2.1对于颗粒较小的粉煤,为减少漏

2、煤损失和减少通风阻力,以有利于燃烧,需适量掺水,一般应提前8h掺入,使水煤混合均匀渗透,掺入水量不可太多,以防损失热量,难于着火,降低炉温;若 掺水适量,水分蒸发后增加了煤层中的空隙,增大了氧与碳的接触面 积,分解的氢可起到肋燃作用。掺入的水量一般控制在6%12%,即 用手攥一把煤,当手张开后,煤团有裂纹,但不散开呈沙状,即为掺 水适当,若手张开后,煤呈一团并不裂开,为掺水过多;煤不成团, 类似散沙,则为掺水过少。1.3. 煤的储存煤应储存在半封闭、防雨雪的煤库中,如冬季结冻应解冻后 使用。2. 启炉2.1 启炉前准备:2.2.1 锅炉、附件、辅机及附属设备检修完毕,满足正常运行要 求。包括上

3、煤系统、炉排系统、除渣系统、鼓引风机系统、给水系统、 补水系统、脱硫除尘系统等。2.2.2 水压试验、烘、煮炉、设备单机试验、冷态联合试运行完 毕。2.2 上煤将选配、粉碎、筛分后符合要求的煤,上满已经清理过的炉前 煤仓。注意避免煤仓中两侧粉煤多,中间块煤多。避免煤仓内残存杂 物(建议安装煤仓内均匀部煤装置)。调整分层给煤装置或煤闸板, 保证煤层厚度100mm (可视煤种和炉型定)。2.3 点火:2.3.1 启动炉排,将煤走入1-2 米。2.3.2 在煤层上放置木柴,利用自然通风引燃木材,引燃后开启 引风机,并间断手工添煤,当煤层燃旺后,缓慢进行启动炉排能连续 着火,调节鼓、引风量,炉膛负压保

4、持在-20-+30 帕。2.3.3 锅炉升温不能太快,否则会影响锅炉寿命,初次升温从冷 炉至稳定正常运行必须不低于5 小时,以后除特殊情况外冷炉不少于2 小时,热炉不少于 1 小时。2.3.4 升温过程中,检查锅炉各部位、辅机及附件是否存在问题。2.3.5正常运行后,以锅炉负荷大小及煤质情况来调整煤层厚度、 炉排速度和鼓引风量。3. 调整(燃烧调整、负荷调整)围绕锅炉各项热损失做合理调整,降低热损失,提高锅炉运行效 率。降低锅炉各项热损失,搞好燃烧调整的关键是保持炉排上燃烧稳 定,火床平整,燃尽区位置适当。煤碳完全燃烧的关键是较高的炉膛 温度,适量的空气,使空气在炉膛内良好的混合并有足够的反应

5、时间。锅炉热效率 n =100- (q2+q3+q4+q5+q6)n锅炉热效率q2排烟热损失q3化学不完全燃烧热损失q4机械不完全燃烧热损失q5散热损失q6灰渣物理热损失3.1 炉排上的煤层厚度是根据煤质选用的。对于相同的煤种,在 一定的锅炉负荷下,所需要的燃煤量是一定的,因此,如果选用厚煤 层,炉排速度必然慢些,反之,如果选用薄煤层,则炉排速度必然快 些。但是,不同煤种对煤层厚度又有一个适当范围,例如对挥发份低, 着火点高的煤,一般宜于采用100140mm较厚煤层,慢速移动燃烧, 过快的进煤速度容易导致脱火。与此相反,挥发分高而易着火的,应 采用80120mm较薄煤层。结焦性差的煤,煤层可厚

6、些。所以,除非锅炉负荷大幅度变化或煤种改变,一般煤层厚度是不变的。3.2选定煤层厚度之后,主要靠改变炉排速度和调整风量以适应 锅炉负荷的需要。当负荷加大时,需加快炉排速度,应先增加引风和 送风,使着火燃烧和燃尽阶段基本保持原位。若负荷变化不大时切勿 频繁调节引风机,应调整风室前小风门开度。要注意先调风后调煤层; 当负荷从低向高调整时,应先增加风量,强化燃烧,随后再相应增加 给煤量。当负荷从高向低调整时,首先减少风量,再减少给煤量。3.3合理使用配风。根据炉排分段燃烧的特点,配风方式是炉排 前后段配风少而中部送风量大。在炉排前部,煤受高温辐射开始着火。 需要少量空气。在炉排的后部是燃尽区,也不需

7、要过多空气,此处如 风量过大,会增加过量空气。对于挥发分高的煤,着火早,供风量应 在炉排中间偏前;挥发分低而含碳量高的煤,着火较迟,主要供风量 应在炉排中间偏后一些。3.4炉膛出口温度应该根据不同型号锅炉控制在850OC-1300C 之间。3.5低位发热量在50006000kca/kg的煤,完全燃烧所需的理论 空气大体要68Nm3/kg左右。实际上送入炉内的空气,并不能全部 和燃料起化学反应,总有一部分空气没有参与燃烧就和烟气一道跑出 炉外。为了使燃料比较完全地燃烧,锅炉炉膛应控制1030Pa正压, 而且需要有最佳的也就是最经济的过剩空气系数,链条炉控制在 1.31.5。若过剩空气系数小,空气

8、不足,燃烧不完全,将造成化学 不完全燃烧和机械不完全燃烧热损失的增大,而且炉温也提不高。反 之,过剩空气系数过大,即风量过大,特别是冷空气窜入炉膛,不但 降低了炉膛的温度,影响燃烧和传热,而且还会使排烟量增加,直接 造成排烟热损失的增加,一般排烟温度每升高1215C,热损失将 增加1左右。因此,掌握好合理配风,选择好最佳过剩空气系数, 司炉工必须做到五看:看火焰、看煤层、看烟囱、看炉渣、看出力。 燃烧正常时,炉膛内的火焰呈明亮的麦黄色,并且均匀充满炉膛,烟 囱排出的烟呈淡灰色。如果炉膛火焰呈白色或暗红色,说明燃烧空气 过量或不足,烟囱排白烟或黑烟。科学地评价锅炉燃烧好坏是通过二 氧化碳表间接测

9、量过剩空气系数,如烟气中二氧化碳量高,说明过剩 空气系数小。层燃炉烟气中二氧化碳在912时,炉膛出口过剩 空气系数约为1.31.5。3.6空气在炉膛内良好的混合并有足够的反应时间主要是依靠炉 拱的反射及扰动使得烟气充分混合,且延长滞留在高温区的时间,可 以增加扰动装置和保持炉膛正压在+20-+30pa。3.7排烟温度控制在160C-18OC。3.8一般要求炉渣含碳量,不超过6。3.9降低排烟热损失。烟气离开锅炉排入大气所带走的热量损失,叫做排烟热损失,它 是锅炉热损失中最大的一项损失。通常锅炉最大的热损失是排烟损 失,是锅炉高温烟气带走的锅炉热损失,所以控制好锅炉的排烟温度 很重要,锅炉排烟温

10、度过低会导致尾部受热面腐蚀损坏,降低锅炉进水和给风的温度,降低锅炉热效率。因此,一般排烟温度控制在为160T80C。排烟热损失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1)炉膛负压过大:因为现有锅炉炉墙封闭严密,建议炉膛负压 控制在+20-+30pa正压左右。简易检测方法:将烟头放在第一炉门观 火孔外,看到烟时进时出即可。2)烟气短路:检查炉内是否有炉墙、炉拱损坏及除渣水封是否 严密,即使修补处理。3)受热面管外结灰垢:检查受热面管外是否结垢,尤其是尾部 受热面(空气预热器、省煤器等),利用吹灰装置除掉管外结垢,严 重时停炉处理。4)受热面管内结水垢:检查受热面管内是否结垢,化验炉水是否满足水质标准,严重时停炉处

11、理。3.10降低化学不完全燃烧热损失化学不完全燃烧热损失称为可燃气体不完全燃烧热损失。是指燃烧过程中的可燃气体(CO、H、CH等)未能完全燃烧而随烟气排出2 2 4炉外所造成的热损失。3.10.1 化学不完全燃烧热损失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1)过剩空气系数不够:导致没有足够的氧气助燃。调整鼓风机 及风门。须维持适当的空气与燃料的比例关系。烟气含氧量高,说明 送风量大,过量的风会带走热量;含氧量低,说明燃烧不充分,不完 全燃烧热损失会增加。两种情况都不能保证经济燃烧。对每一个锅炉, 都有其最佳的烟气含氧量值,而且在锅炉负荷变化时,此最佳值也会 变化。应摸索出规律,并采取控制送风量与燃料的比例等方

12、法来维持 烟气含氧量为最佳值。过剩空气系数控制在1.31.5。2)炉膛温度不够:不满足燃烧条件。3)炉膛负压过低:导致可燃气体顺烟气走失。4)炉内空气动力工况不佳:增加炉内扰动装置。5)不清楚燃料挥发分含量。根据挥发份含量,适当调整锅炉运 行工况。3.11降低机械不完全燃烧热损失 锅炉机械不完全燃烧热损失主要是炉排漏煤不完全燃烧热损失。3.11.1 炉排漏煤不完全燃烧热损失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1)炉排间隙过大:及时调整炉排间隙。(2)炉排片缺失:及时检查炉排片损坏情况,更换或添加炉排 片。(3)炉排泄漏量不应大于 6%。(4)炉排下漏煤、漏灰不应进入除渣机,应及时回收燃烧。 3.12降低散热损

13、失在锅炉运行中,汽包、联箱、管道、构架、炉墙和其它附件等的 温度均高于周围空气的温度,因此,有一部分热量回散失到空气中, 而造成锅炉的散热损失。3.12.1 散热损失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1)炉体保温:检查炉体保温情况,及时修补处理。一般锅炉外包表面的温度不超过50C2)炉体封闭:检查炉体封闭情况,及时修补处理。3)保持稳定周围空气温度,避免锅炉负荷变化频繁。3.13灰渣物理热损失灰渣排出炉外时,由于它具有较高的温度而带走的热量损失,称 为灰渣物理热损失。包括炉渣物理热损失和飞灰物理热损失。3.13.1炉渣物理热损失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1)煤质较差:不易着火,导致未燃尽。更换煤种。(2)火床过长

14、,导致炉排尾部未燃尽。炉膛火床过短,漏进的风 冷却炉膛,任炉排尾部灰包裹的碳,由于温度低未能完全燃烧。炉排 火床长短不一,短的火床漏风,长的火床碳未燃尽掉进渣斗。调整炉 排速度及风量。把火拉到落渣口 0.5m处,可手动拨火调整。(3)锅炉运行时,锅炉负荷过大或者过小,煤质,煤的水分, 煤层厚度,炉排速度,烟气中的氧量发生变化时,操作人员没有及时 调整给风量,使锅炉燃烧变化,炉排尾部跑火。锅炉负荷不能低于 60%。(4)布风不合理:炉排下分段风门的开启情况或分段风室的风 压,通常是有煤种、炉排和炉拱的具体结构形式决定的,并且和送风 压力、火床燃烧状态等运行情况有关。为保证链条炉燃烧过程的合理 进

15、行,配风方式大致是炉排前后端风量小,而中间则逐渐增大,炉排 前部主要是利用少量送风和炉内辐射热使燃料迅速干燥和着火。炉排 后部为火床的燃尽区,亦应减少送风维持适当的火床长度,并避免燃 尽段床层吹动增加过剩空气量,运行中应维持床层上火焰较旺盛区段 的长度约为炉排长度的3/4以上。即送风应保证在距离煤闸门0. 2m 的范围内着火,但不允许在煤闸门下面燃烧,因为这样容易烧坏煤闸 门。在炉排尾部前0.5m左右燃烧完毕。(5) 炉排表面不平整:由于分层给煤装置或煤闸板故障,导致煤 层薄厚不均匀,大颗粒和粉煤布置不均匀出现火口,造成局部未燃尽。 改造修理分层给煤装置及煤闸板。(6) 炉渣含碳量应该控制在6%以内。(7) 做好除渣机的水封。(7)选用灰分相对较低的煤种。3 . 13 . 2飞灰物理热损失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1) 炉膛温度过低,导致漂浮煤颗粒未燃尽。(2) 炉膛负压过大,导致漂浮煤颗粒未燃尽,就进入尾部受热 面。(3) 炉膛温度应控制在850T300C之间。(4) 炉膛负压控制在+20-=30pa正压。(5) 炉内增加飞灰返烧装置。(6) 炉外增加飞灰回收装置,并进行返烧。(7) 过剩空气系数不够,没有足够氧气助燃,过剩空气系数控制在1.3-1.5。4、运行节能注意事项4.1控制锅炉排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