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动物模型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9724552 上传时间:2023-10-1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1.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肺癌动物模型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肺癌动物模型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肺癌动物模型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肺癌动物模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肺癌动物模型(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动物模型【摘要】制作动物模型的根本目的是要对人类疾病进行预防和治疗, 因此应选择那些结构、功能、代谢和人类相似的动物进行研究。目 前,研究肺癌的病因多采用吸入方法,研究肺转移癌多采用外科种 植,而研究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以支气管灌注法为佳。【关键词】肺癌,支气管肺癌,动物模型肺癌是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一般认为80%90%的癌症与环境 因素有关,与肺癌发病相关的因素有吸烟、大气污染、职业接触、 室内空气污染等。为减少肺癌对人类的威胁,最经济的预防措施就 是对肺癌高危险人群进行筛查或监测,发现某些个体出现早期肺癌 指征,及时对其进行预防或治疗。因此,研究支气管肺癌的发生发 展过程及

2、其机制,寻找机体形成实体性肿瘤过程中的早期变化指标 就成为预防肺癌的重要课题。本课题采用化学诱癌的方法建立了大 鼠的肺癌模型1。1材料与方法1.1仪器与试剂离心机,722型分光光度计,3-甲基胆蒽,二乙基亚硝胺,碘化油 注射液,氨苄青霉素钠,链霉素,硫喷妥钠,N-乙酰神经氨酸,间 苯二酚。显色剂:2%的间苯二酚溶液10 ml+78 ml12 mol /L的浓 HCl +1.5 ml 0.1 mol /L的FeCl3溶液,加蒸馏水至100 ml,放置4 h后使用,4 C冰箱可贮存1周。Schiff试剂,盐酸,偏重亚硫酸 钠。1.2实验动物清洁级Wistar大鼠,71只,雌雄各半,体重180220

3、 g,由中国 医学科学院实验医学中心提供。随机分成3组(诱癌组,溶剂对照 组,正常对照组,每组动物数分别为31、20、20只)。1.3 动物肺癌模型的建立1.3.1诱癌剂配制在7080 C水浴中将MCA溶于碘化油注射液中, 配成浓度为100 mg/ml的混悬液,在此混悬液中再加入10 %(V/V)DEN2。1.3.2动物染毒诱癌组:大鼠肌注硫喷妥钠(12.5mg/kg体重)作 为基础麻醉,同时肌注氨苄青霉素2万单位及链霉素2万单位以预 防感染,再用乙醚麻醉后,一次向左肺叶支气管注入0.1ml诱癌剂 (含MCA10mg,DEN 0.01 ml)。溶剂对照组:处理同上,只注入碘化 油注射液。正常对

4、照组:不做任何处理。1.3.3染毒效果检查对大鼠进行染毒后2 d对大鼠拍摄正位X线胸 片。在X线片上显示肺叶内有清晰、致密的团状药物阴影者,证明 药物已注入肺叶。而药物阴影分散、模糊的大鼠则从诱癌组排除。 1.3.4动物观察及样品采集各组动物均喂以常规饲料,自由饮水。 每周称一次体重。在染毒前及染毒后第1、3、5、7、10周,对所有 大鼠进行尾静脉采血约0.2 ml,离心分离血清,测定LSA值。每次采 血的同时,诱癌组随机选4只大鼠,雌雄各半,处死后常规解剖, 观察各脏器肿瘤发生情况,取肺脏肿瘤组织及其他可疑组织,置10% 中性福尔马林液中固定,保存,以备作病理检查Feulgen染色。染 毒后

5、第10周处死全部动物,处理同上3。2.讨论在肺癌学研究中,对动物诱发肿瘤是很重要的实验方法。以往 诱发肺癌的方法主要有注射法、口服法、物理辐射、气管注入 法等,一般为长期多次接触法,诱发时间在15周2 a。我曾 参考田鸿生等建立大鼠肺癌模型的方法,采用阳性致癌物3-甲 基胆蒽溶入人造影剂碘化油,一次性注入肺叶支气管,诱发大 鼠肺鳞状细胞癌,由于实验中未能对灌注效果进行检查,其中 未排除灌注失败的动物,所以实际诱癌率应更高。采用3-甲基 胆蒽同时加入促癌剂二乙基亚硝胺,染毒后拍摄X线片以确定 灌注效果,在染毒后仅3周发癌率达到100%,达到了设计目的, 建立了一种快速诱发支气管肺癌模型的方法。与

6、多次染毒法比 较,实验人员接触阳性致癌物的机会较少,对动物的实验过程 干扰较小。但由于病程发展太迅速,在研究肿瘤的早期病变时, 有些变化发生时间很短,难以仔细观察。今后如需要用此方法, 可根据研究目的,对诱癌剂及促癌剂的使用适当地调整,使其 诱癌效果更符合实验的要求。本实验诱发的大鼠恶性肿瘤 均为支气管肺癌,其起源组织为肺内支气管上皮细胞。病变 过程主要经历了支气管上皮细胞脱落、支气管上皮复层化、 支气管上皮鳞状化生、早期浸润癌、晚期高度角化癌等阶 段。本实验诱发的大鼠恶性肿瘤均为支气管肺癌,其起源组织为 肺内支气管上皮细胞。病变过程主要经历了支气管上皮细 胞脱落、支气管上皮复层化、支气管上皮

7、鳞状化生、早期 浸润癌、晚期高度角化癌等阶段。3总结与展望动物模型是进行试验研究的重要手段和平台,对肺癌的发生机 制、诊断及治疗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进行肺癌研究时, 需结合模型特点、肺癌自身特点和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模型方 法。支气管 肺癌模型应随其基础研究、实验性治疗的日益深入 和发展而不断完善。继续研究更符合人类肺癌多种生物学特性 的动物模型并加以改进,努力减少个体间的差异,解决动物转 基因效率低和基因表达方面的问题,提高实验的成功率、可行 性和准确性。随着基因组学的发展,利用稳定的肺癌细胞系建 立转基因鼠模型,通过干预与肺癌形成相关的调控因子及分子 通路,实现对肿瘤形成过程的控制,不

8、仅有利于肺癌病理过程 的理解,还能提供理想的靶向治疗试验的临床前模型,这些将 是肺癌动物模型的发展方向5。1. 彭鹏,杜秀平.肺癌动物模型的制作概况J.徐州医学院学报.2005(03):263- 267.2. 杜秀平,高向阳,韩正祥,彭鹏.小鼠Lewis肺癌胸腔与皮下移植模型的比较研究 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7(23):1783-1785.3. 杜秀平,韩正祥,高向阳,彭鹏.小鼠Lewis肺癌模型对不同药物干预的反应J. 江苏医药.2008(07):703-705.4. 胡丽丽,阮永华.移植性肺癌动物模型的建立和研究进展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 杂志.2012(08):906-908.5. 俞惠新,王铁生,林秀峰,齐效君,谭成,陈波,et al.埃本麟酸钠对肺癌骨转移动 物模型的干预作用J.肿瘤防治研究.2007(05):331-333+39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