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风专业毕业论文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9720659 上传时间:2023-03-04 格式:DOC 页数:71 大小:8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风专业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通风专业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通风专业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通风专业毕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通风专业毕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风专业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风专业毕业论文(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毕业设计 平顶山职业技术学院成人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平煤四矿二水平通风设计 学 院 平顶山职业技术学院 年级专业 2011许平定向培训通风专业学生姓名 苏世凯 指导教师 孙和应 2012年 05月 10日平顶山职业技术学院 成人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学院 平顶山职业技术学院 年级专业 2011许平定向培训通风专业姓名 苏世凯 一、设计(论文)题目:平煤四矿二水平通风设计二、设计(论文)任务与要求 一个安全、可靠、经济的矿井通风系统不仅应与矿井的开拓开采系统相匹配,以最经济的手段使通风能力满足矿井生产的需要,同时还应具有通畅的通风网路、合理的通风机工况点,以

2、预防灾害的发生,并能在灾害发生后控制灾变的发展。本设计充分结合实际情况,积极采用切实可行的先进技术,为整个井田的安全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三、设计(论文)时间 2010 年 03月 13日至 2010年 05 月 15日指导教师(签名) 成教院院长(签名) 平顶山职业技术学院成人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评定书学院 平顶山职业技术学院 年级专业 2011许平定向培训通风专业姓名 苏世凯 一、设计(论文)题目:平煤四矿二水平通风设计二、设计(论文)说明书 71 页,附图 5 张。三、审阅意见及评语 根据学院毕业设计管理的有关规定,同意(不同意)参加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指导教师(签名) 职 称 工

3、 作 单 位 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记录 平顶山职业技术学院年级专业2011许平定向培训通风专业 苏世凯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平煤四矿二水平通风设计于 2012年5 月 10 日进行答辩。设计(论文)题目:平煤四矿二水平通风设计 答辩学生向毕业设计答辩委员会(小组)提交以下资料:一、设计(论文)说明书 共 页二、设计(论文)图纸 共 张三、指导教师评阅意见 共 页根据学生所提供的毕业设计(论文)材料和指导教师意见以及在答辩过程中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小组)作出如下决议:一、毕业设计(论文)的总评语: 二、毕业设计(论文)的总评成绩:毕业答辩委员会主任(组长)签字:

4、委员(成员)签字: 年 月 日 摘要:矿井通风系统是矿井生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通风网路、通风动力和通风控制设施有机构成。矿井通风系统与井下各作业地点相联系,因此通风系统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矿井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一个安全、可靠、经济的矿井通风系统不仅应与矿井的开拓开采系统相匹配,以最经济的手段使通风能力满足矿井生产的需要,同时还应具有通畅的通风网路、合理的通风机工况点,以预防灾害的发生,并能在灾害发生后控制灾变的发展。本设计是平煤四矿二水平通风系统的设计,在本井田范围内,地质条件简单,煤层赋存稳定,有自然发火期倾向,发火期为4-6个月,煤尘无爆炸性,矿井瓦斯含量较高,且有瓦斯突出的倾向;

5、本矿井为高瓦斯矿井。设计年产量1.8Mt/a,服务年限50a,本设计井田倾向约3.9km,且煤层相对赋存较深,倾角较小,属于近水平煤层。采用立井上下山开拓,倾斜长壁采煤法,经济技术上综合考虑,拟采用中央边界式通风方式。风井设在边界煤柱的中央,采用副井进风,风井回风。本设计计算了矿井需风量和困难、容易两个时期的通风阻力,并选择了主要通风机,计算了吨煤通风电费,绘制了通风系统图和通风网络图,同时得出了几个关于通风设计的结论。本设计充分结合实际情况,积极采用切实可行的先进技术,为整个井田的安全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关键词:二水平 采区通风 矿井通风 风量计算 通风阻力计算Pingdingshan f

6、our mine ventilation design of the second levelAbstract: Mine ventilation syste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production system, which is within the ventilation network, power and ventilation air control facilities in the organic composition. Underground mine ventilation system and linked to the job

7、site, so the ventilation system have a direct impact on the mines production capacity and economic benefits. A safe, reliable, economical and mine shaft ventilation system should not only match the pioneering mining system in order to make the most economical means of ventilating the mine production

8、 capacity to meet the needs of ventilation should also network with smooth, reasonable fan work Operating point, to prevent disasters, and to control the disaster after the disaster of the development.This design is mine with two levels of four Pingdingshan ventilation system design, in the Ida rang

9、e, simple geological conditions, coal bed stability, and spontaneous combustion tendency of ignition period of 4-6 months, no explosive coal dust, mine Gas content is high, and there is the tendency of gas outburst; the mine shaft for the high marsh. Designed annual output 12Mt / a, length of servic

10、e 50a, about the design of Mine tend to 3.9km, and the occurrence of coal is relatively deep, low angle, is nearly horizontal seam. Inoue down by vertical development, long wall mining method, the economy is technically considered, the proposed use of the central border-style ventilation. Wind into

11、the pillar in the center of the border, the use of auxiliary shaft into the wind, the return air shaft.The design and calculation of the required air volume and difficulty of mine, easy to drag the two periods of ventilation, and select the main fan, ventilation and electricity per ton of coal was c

12、alculated to draw the ventilation systems and ventilation network diagram, and several on the draw Ventilation design conclusions.The design of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fully integrated, active use of practical advanced technology, production safety for the entire mine field laid a good foundation.Ke

13、yword:second level, mining Ventilation, mine ventilation, calculation of wind, calculation of ventilation resistance目 录目 录31 绪 论61.1 矿井通风设计的国内外研究发展与现状61.2 通风设计的目的和意义71.3 通风设计的依据和要求72 矿区概况及井田地质特性92.1 矿区概况92.1.1 交通位置92.1.2 气象92.1.3 自然地理102.2 井田地质特征102.2.1 区域地质简况102.2.2 矿井地质112.3 水文地质142.4 其它开采技术条件153

14、矿井储量、年产量及服务年限173.1 井田境界173.2 井田储量173.3 矿井年产量及服务年限184 井田开拓194.1 井筒194.1.1主井194.1.2副井204.1.3风井214.2 井底车场及硐室234.2.1井底车场234.2.2主要硐室布置244.2.3水仓布置及容量计算、水仓的清理方式254.2.4井下运输方式264.3 开采方式264.4供电系统265 准备方式285.1 采煤方法的选择285.2 采区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285.2.1 采区走向长度的计算的确定285.2.2 确定区段斜长和区段数目285.2.3 煤柱尺寸295.2.4 采区上下山的布置295.2.5 回采巷道的布置(分带斜巷的布置)295.2.6 联络巷的布置295.2.7 采区生产系统296 矿井运输、提升及排水316.1 矿井运输316.2 矿井提升336.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