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学原理》课程(54学时)教学大纲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9713596 上传时间:2023-09-21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政学原理》课程(54学时)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行政学原理》课程(54学时)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行政学原理》课程(54学时)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行政学原理》课程(54学时)教学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行政学原理》课程(54学时)教学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政学原理》课程(54学时)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政学原理》课程(54学时)教学大纲(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程代码:09004行政学原理教学大纲The adnistation stuis the prnce执 笔 人: 李忠昌 编写人员: 李忠昌 田萱 审 核人: 张瑞年 基本概况课程中文名称行政学原理课程英文名称The admittion studies the principe课程类别职业基础课适用专业经济文秘先修课程秘书学基础写作并修课程文书学总学时54总学分使用教材夏书章主编 行政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4版参考书目2-5部1. 孙 革. 行政学原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年版2. 娄成武. 行政管理学:东北大学出版社2年版3. 黄达强. 行政学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001年版4江超庸 行政学

2、案例教程,中山大学出版社004年版其它可利用的网络资源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 (陕西省政府公众信息网)课程概述(课程的意义,教学目标,内容简介等)课程的意义:行政学是研究国家行政机关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有效管理规律和方法的科学,是文秘专业的职业基础课.通过学习,掌握国家行政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了解国内外行政管理实践状况,培养学生认识行政问题、分析行政问题、解决行政问题的能力,为从事行政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奠定基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通过系统的教学活动和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正确地掌握行政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加深对我国行政管理的理论和

3、实践的了解,提高行政管理的实际能力。内容简介:本课程主要学习内容有:行政学产生发展过程以及学科特征、领导方法与领导艺术、国内外行政改革与行政发展状况;掌握行政职能理论以及行政权力设置与行使、行政组织体制的内容以及人事行政理论、行政决策理论与行政实施的过程、法治行政、依法行政、行政绩效的基本理论.注:以上表格字体均为五号宋体,表格中所要填写的内容除特别说明外均为五号楷体学时分配学 时 分 配 表章次章 名理论学时实践学时总学时备注第一章绪论33第二章行政原理4第三章行政环境33第四章行政职能44第五章行政领导44第六章行政组织44第七章人事行政4第八章行政决策4第九章行政信息第四章行政法制44第

4、十一章行政监督44第十二章机关行政44第十三章行政方法4第十四章行政效率44学时合计454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 绪论教学目的了解行政、行政学、管理、管理职能的含义;了解行政学的主要内容和一些学习方法及授课形式;掌握管理学、行政学发展史。重点难点行政、行政学、管理、管理职能的含义,管理学、行政学发展简史。教学时数3教学内容 第一节 行政学概述一、管理和管理学的涵义(一)管理的涵义(二)管理学的涵义二、行政和行政学的涵义(一)行政的涵义(二)行政学的涵义第二节 行政学的内容和学习方法一、行政学的研究内容二、行政学的学习方法三、行政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一)行政学与政治学(二)行政学与行政法学关系

5、(三)行政学与企业管理学(四)行政学和社会学关系第三节行政学的发展简史一、管理理论的历史与发展(一)古典管理理论(二)人际关系和行为科学管理理论(三)管理科学和系统分析的现代管理理论二、西方行政学的产生与发展(一)萌芽准备阶段(二)正式确立阶段(三)改革发展阶段三、中国行政学建立状况练习题行政学的研究内容有哪些?2。简述管理论的历史发展概况.3。试述西方行政学发展简况.第二章行政原理教学目的了解行政原理含义;理解系统原理及相应原则,人本原理及相应原则,动态原理及相应原则,掌握利用系统、人本、动态原理分析当前行政行为重点难点系统原理、人本原理、动态原理,以及与此相对应的原则。教学时数 4 教学内

6、容 第一节行政原理概述一、 行政原理的涵义(一)行政原理涵义(二)行政管理工作的内容管理的对象(系统原理)2。管理的核心和动力(人本原理)3.管理的过程(动态原理)4管理的根本目的(行政原理)二、 行政管理的特点(一)整体性;(二)适应性;(三)开放性;(四)制约性第二节 系统原理及相应原则一、系统原理概述(一)系统(二)系统的特点:(三)管理的系统原理二、整分合原则(一)对如何完成整体工作有充分细致了解(二)分解为一个个组成部分,基本要素、明确分工(这一步核心)(三)进行总体组织综合,实现系统目标。三、相对封闭原则(一)对内-各环节首尾相接,形成回路(二)一部分对外与相关系统有输入、输出关系

7、第三节 人本原理及其相应原则一、人本原理概述:二、能级原则(一)能级原则的涵义(二)如何实现能级原则1。能级管理2.不同能级应表现不同的权力,物质利益和精度荣誉3。各类能级必须动态地对应.(三)各类管理人员应具备怎样的才能三、动力原则(一)物质动力(二)精神动力(三)信息动力四、行为原则(一)尽力解决自己下属人员的正当合理的物质、精神的客观需要(二)有确定的、可以考核的具体责任(三)认真的检查。第四节动态原理及其相应原则一、动态原理概述二、反馈原则三、弹性原则(一)弹性原则的涵义(二)为什么管理必须遵循弹性原则1.对未来变化的环境无法全部预定。管理所碰到的问题,从严不是单因素的,因为管理必须留

8、有余地3在进行科学研究时,要想法排除一些次要因素,力争抓住主要因素4一切事物都要在运动变化中,管理更带有不确定性管理是行动的科学,它有后果问题练习题.行政原理的含义是什么?2.行政管理的原理有哪些?与其相对应的原则是什么?3在工作中如何运用行政原理。第三章 行政环境教学目的了解行政环境的含义、特征、理论的发展;理解行政环境的内容;理解和掌握行政环境与行政管理的互动关系;理解和掌握中国行政环境。重点难点行政环境的含义、特征、理论的发展、行政环境的内容;行政环境与行政管理的互动关系。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内容 第一节 行政环境的概述一、行政环境的含义二、行政环境的特征(一)广泛性(二)复杂性(三)差异

9、性(四)变化性(五)互动性三、行政环境理论的发展四、研究行政环境的意义(一)是发展现代行政学的需要(二)是认识和改造行政环境的需要(三)是提高公务员管理水平的需要(四)是创造良好行政环境的需要.五、行政环境的分类(一)从总体上划分,可分为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二)从内容结构上划分,可分为政治法律环境、物质经济环境、文化环境和社会具体环境。(三)从社会环境层次上划分,分为一般社会环境、特定社会环境和团体社会环境。第二节 行政环境的内容一、 政治环境二、 经济环境三、 文化环境四、 自然环境五、 国际环境第三节 当代中国行政环境的分析一、行政环境与行政管理的互动关系:(一)行政管理在行政环境中产生

10、和发展(二)行政管理必须与行政环境相适应(三)行政管理必须满足行政环境的需要(四)行政管理能动地利用和改造行政环境二、中国的政治法律环境分析三、经济物质环境分析四、精神文化环境分析练习题1行政环境的含义是什么?有哪些特征?2行政环境有哪些类型?3。行政环境的内容有哪些?4试分析当代中国行政环境。第四章 行政职能教学目的了解行政职能的含义、类型;了解行政职能的基本职能;掌握政府职能应如何定位。重点难点行政职能的含义、类型;行政职能的基本职能;政府职能定位标准。教学时数 4课时教学内容 第一节 行政职能概述一、行政职能的含义与类型(一)行政职能(二)行政职能的类型1政治。经济3。文化4社会职能二、

11、行政职能的作用(一)行政职能是决定政府角色的大问题(二)行政职能是行政组织设置的依据、前提和基础(三)行政职能决定着行政管理的内容和方式(四)行政职能的实现是衡量行政管理效率和效能的重要标准(五)行政职能的界定是正确处理党政关系、政企关系、政社关系的前提. 三、行政基本职能(一)政治职能(二)经济职能(三)文化职能(四)社会职能第二节 行政职能转变一、行政职能转变的必然性(一)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关系(二)社会矛盾运动的表现和要求(三)事物本身发展的规律二、行政职能转变的主要内容(一)理顺党政关系(二)政企分开(三)简政放权第三节 政府职能的定位一、补充市场不足二、管理宏观经济三、中国政府职能

12、角色定位(一)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二)政府职能定位的标准1技术因素.经济因素3伦理因素4政治因素练习题1行政职能的含义是什么?2.行政职能的类型有哪些?。行政职能的基本职能有哪些?4如何理解行政职能转变的必然性?5政府职能应如何定位?第五章行政领导教学目的了解领导、行政领导、行政领导的特征;了解行政领导方式的主要类型;了解行政领导者与行政领导集体组成的素质;掌握行政领导艺术。重点难点领导、行政领导、行政领导的特征;行政领导方式的主要类型;行政领导者与行政领导集体组成的素质;行政领导艺术。教学时数 4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 领导与行政领导一、什么是领导(一)领导的几种不同定义(二)领导

13、与管理的关系(三)领导的新含义:领导是服务、责任和权力三位一体的科学活动。二、行政领导的职位与职权(一)行政领导的含义与特点1。行政领导2行政领导的特征:政治性;强制性;综合性。(二)行政领导者的职位、职权与职责三、行政领导方式(一)按权力控制程度,分为集权式领导、分权式领导、均权式领导.(二)按决策权集中程度,分为专断式领导、民主式领导、放任式领导.(三)按领导工作重心划分,分为重事式领导、重人式领导和人事并重式领导。第二节 行政领导者与行政领导集体一、传统的领导理论二、行政领导者的基本素质(一)行政领导者的内在素质1.性格方面2品德方面3。体质方面。(二)行政领导的外在技能1。知识水平智能水平3。决策能力4。组织能力5控制能力6协调能力7。用人能力三、行政领导集体(一)行政领导集体的涵义(二)行政领导集体的组成主要涉及的因素1。年龄因素2知识因素。智能因素。性格因素第三节 行政领导艺术一、领导艺术的主要内容(一)领导艺术的涵义(二)领导艺术的特点。多样性2.可变性3现实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