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9711231 上传时间:2023-02-12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说明: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案填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第卷 阅读题(65分)一、现代文阅读(25分)(一)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严歌苓:在历史中追问,在创作中燃烧金 涛从柏林回到北京,严歌苓的生活一下子忙碌起来了。在国外,她会经常到森林里走一走,很幸福,很享受;每天读两个小时书,一星期在家看两三部电影。一回到国内,读书和看电影的时间都没了。作为一位非常高产的作家,严歌苓说自己的创作就是厚积之后的瞬间爆发。“依

2、靠谷歌、百度,现在人人都可以一分钟变成学者,但这样了解知识很害自己。想了解西方文化,就要读原著,不一定是看小说,还可以看一些政论、哲学书籍等,然后去思考。这样知识就在血液里生长,一旦有知识长进生命中,看问题,想故事,进而表述这个故事,和临时抱佛脚的知识是完全不一样的。创作要厚积薄发。”严歌苓小说讲述的故事大都发生在中国,但她却有着国际视野。“在更广阔的坐标上去看,哪怕是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可能都会不一样。”在小说金陵十三钗中,她讲述了一个救赎的故事。“风尘女子在拯救女孩子的同时,还在救赎自己。一种柔弱生命对一种更柔弱生命的保护,一种被世俗认为低贱的生命通过这样一种保护变得宝贵。”改编成电影后,原

3、著的基本精神依然没有改变。作家出版社最近推出了严歌苓的新作陆犯焉识,书中有很多是关于严歌苓爷爷的。“陆焉识的前半生就是我爷爷的影子。我从小就对爷爷很着迷,他是我们家的骄傲。那么年轻出国留学,16岁上大学,会多种语言,博闻强记,25岁读完博士,40岁自杀。这个人对我来讲太精英了。这样的精英好像是活不下来的。但后来我发现他可能跟我一样有狂躁症、忧郁症,因为燃烧得特别快,不能睡觉,创造力极高,很多时候都在写作、都在工作、都在思考,然后高到浪峰的时候哗一下就跌下来了。因为到浪峰的时候基本是一个蜡烛有很多捻子在燃烧,很多夜睡不着觉。睡不着觉,脑子里就发生化学转换,产生很黑暗的东西,感觉就完了,开始厌世”

4、为了写好这本以爷爷为原型的书,严歌苓从美国国会图书馆找出了爷爷在美国读书时的硕士论文、博士论文,还看了当代人的传记。费正清主编的剑桥中华民国史严歌苓也非常爱读。“特别厚的两本。下册讲辛亥革命后的历史,特别好。看了这些东西以后我知道爷爷当时应该是个什么样的人。”不过在严歌苓的记忆中,爷爷的故事依然支离破碎,少之又少。因此她写小说,必须要靠大量的想象力去添枝加叶。“我这个人还有一种病态,疯狂地想象,特别是只有这么不多的几篇素材时,要把它们黏合起来、丰富起来、立体化起来,对我来讲非常开心。如果讲得太具体了,我就觉得被绑住了,不知道该怎么取舍。”写历史是严歌苓小说一个共同的特点,而对于现实生活,她似乎

5、无暇顾及。“我做不到把当今的个人生活、把发现自己当成写作的第一主题。我的脑子已经被太多重大的、还没搞清楚的历史上的追问所占据,我还在一直追问,在不依不饶。”严歌苓天生对故事敏感,喜欢听故事,尤其是民间的故事。在这些故事中,严歌苓发现了很多她想象不到的东西;“生活中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和细节,编造不出来,也想象不出来。”但严歌苓并不苛责听故事或看故事的人。“现在人们大概只能集中注意力一两分钟,小说很容易失去读者。所以故事怎么写、怎样进行、怎样开端,需要一定技巧,不能说读者素质太差根本看不进我的书,这种傲慢对今天的读者是行不通的。要运用最好的文字写故事,把自己的见解和超越故事的信息传达给读者。要给读者

6、提供最好的表达方式、最好的故事,否则文学将走向死亡。有很多好的民间故事,作家不能把这些全撇开,去当乔伊斯、博尔赫斯,认为小说就应该高高在上,虽然那也是一种追求,但我希望文学不死,希望文学越来越多地获得它生命的土壤,就是大众。”(有删节)1. 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为了做到写作上的厚积薄发,严歌苓广泛阅读各种相关的书籍,储备了大量的知识和素材,积极地探究写作的技巧。B. 严歌苓十分敏感,喜欢听故事,也喜欢讲故事,她认为作家应用最好的表达方式把故事讲好。对于听故事或看故事的人,她从不苛责。C. 严歌苓自由地来往于国内外,从而使得她的小说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哪怕讲

7、述的是发生在中国的故事,或者发生在小村庄的故事。D. 严歌苓热衷于写作,常为写作睡不着觉,甚至为此患上了狂躁症、忧郁症。写作带给她巨大的压力,使她一度产生厌世思想。2. 下列说法不属于严歌苓分析文学不能高高在上的原因的一项是( )A. 现在人们大概只能集中注意力一两分钟,小说很容易失去读者,所以作家要运用最好的文字写故事,把自己的见解和超越故事的信息传达给读者。B. 民间有很多好故事,生活中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和细节,作家编造不出来,也想象不出来。C. 创作时,多少要有点读者意识,构思时小到句子大到场景都要留点悬念,既为读者提供线索,又要吊他们的胃口。D. 大众是文学生命的土壤,文学脱离大众,必然

8、走向死亡。3. 为何说严歌苓是“在历史中追问,在创作中燃烧”?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1. A 2. C 3. 严歌苓喜欢追问历史,且不依不饶,写历史是严歌苓小说的共同点,她喜欢从历史的角度审视现实。严歌苓用疯狂的想象去丰富题材,用生命的激情去点燃写作的“蜡烛”。【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B项,“十分敏感”不够恰当,文中说的是“严歌苓天生对故事敏感,喜欢听故事,尤其是民间的故事”。

9、C项,“严歌苓自由地来往于国内外,从而使得她的小说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错误。“自由地来往于国内外”与“她的小说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构不成因果关系。D项,“常为写作睡不着觉,甚至为此患上了狂躁症、忧郁症。写作带给她巨大的压力,使她一度产生厌世思想”错误。结合“我这个人还有一种病态,疯狂地想象如果讲得太具体了,我就觉得被绑住了,不知道该怎么取舍”“写历史是严歌苓小说一个共同的特点,而对于现实生活,她似乎无暇顾及我还在一直追问,在不依不饶”等分析可知,文中没有说严歌苓是因为写作患上那些病症,严歌苓也没有因为写作的压力而厌世。故选A。【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

10、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题干要求“下列说法不属于严歌苓分析文学不能高高在上的原因的一项”,信息主要集中在文本最后一节内容里。结合“生活中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和细节,编造不出来,也想象不出来”“现在人们大概只能集中注意力一两分钟,小说很容易失去读者。所以故事怎么写、怎样进行、怎样开端,需要一定技巧,不能说读者素质太差根本看不进我的书,这种傲慢对今天的读者是行不通的。要运用最好的文字写故事,把自己的见解和超越故事的信息传达给读者。要

11、给读者提供最好的表达方式、最好的故事,否则文学将走向死亡”“但我希望文学不死,希望文学越来越多地获得它生命的土壤,就是大众”等分析,C项,主要讲创作方法,不属于严歌苓分析文学不能高高在上的原因。故选C。【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及筛选信息并整合概括的能力。解答此题,可先根据对传记内容的感知,从中找到与严歌苓“在历史中追问,在创作中燃烧”相关的语段,然后根据提示,筛选出相关语句提炼性的概括出来。如结合“写历史是严歌苓小说一个共同的特点,”“我的脑子已经被太多重大的、还没搞清楚的历史上的追问所占据,我还在一直追问,在不依不饶”等分析,严歌苓喜欢追问历史,且不依不饶,写历史

12、是严歌苓小说的共同点等。结合“因此她写小说,必须要靠大量的想象力去添枝加叶”“我这个人还有一种病态,疯狂地想象,特别是只有这么不多的几篇素材时,要把它们黏合起来、丰富起来、立体化起来,对我来讲非常开心。如果讲得太具体了,我就觉得被绑住了,不知道该怎么取舍”等分析,严歌苓用疯狂的想象去丰富题材,用生命的激情去点燃写作的“蜡烛”。【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

13、。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来源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

14、;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军 号申志远一支衣衫褴褛的队伍行进在草地上,远远的,一个人走在前头,他的影子在天际线下,是一个小黑点,后面,很远很远的地方,是打着军旗行进的红军。从茨坪出发,过湘江,一直走到这一眼看不到边的草地,陆青一直都走在这支队伍的前头,他是号手,军号一响,红军战士就要向前冲锋。陆青19岁,曾经是茨坪的一个喇叭匠,婚丧嫁娶、红白喜事都少不了他,老表们都叫他“喇叭青”。那年,镇上闹红军,他跟了私塾的教书先生一起投了红军。政委问他:“娃子,你会干啥?”“我会吹喇叭。”“吹喇叭?那去当号兵吧!”政委一句话,喇叭换成

15、军号,从此,陆青成了号兵。军号是德国的,铜的,铮亮铮亮的,能照见号兵的脸。一吹,声音特别嘹亮,十里八里都能听见。军号的主人叫阿贵,每天号不离手。阿贵是广东人,读过学堂,从南昌暴动开始,一路吹到井冈山。号谱虽然复杂,但对喇叭匠陆青来说不是难事,很快就学会了。阿贵把军号用一个牛皮套套着,拴了一大块红绸子,时刻带在身边。号兵陆青跟屁虫似的追着阿贵,想着有一天自己成为这军号的主人。有一天,阿贵说:“喇叭青,我要是牺牲了,你得继续吹,吹到革命胜利”陆青回答:“我想要军号,可不想你死,我们要一起吹着军号去见毛委员!”湘江之役,白匪用了飞机大炮,红军的浮桥被打断,战士的鲜血染红了湘江号兵阿贵在湘江渡口吹响了

16、冲锋号,一颗炸弹在江边爆炸,号声戛然而止,阿贵的脑袋被弹片削掉了,一团血雾喷过来,鲜血浸透了红绸。血喷了陆青一脸,他拾起军号,用尽平生的气力吹响,他的脸和军号、军旗都融在湘江猩红的血色中,号声呜咽,号声嘹亮红军在付出巨大的牺牲后,成功突围。以后,这军号跟了陆青,跟着主力红军,一路走来。松潘草原的天气,一会儿一变,刚刚是万里晴空,一下子就暴雨如注。陆青行进在草地上,任雨水浇过头顶,他把军号塞进背包,打开背上破旧的油纸雨伞,冒雨前行。雨雾中的陆青感到特别疲惫,他走不动了。雷鸣电闪中,他仿佛看到了阿贵在和他说军号的事暴雨过后,草原上弥漫着雨雾,天边还出现了一道彩虹,陆青又饿又乏,放眼回望,军旗变成一个小点。前方,是一块绿色的草坪,过了草坪就是一大片灌木丛,陆青喝光水壶中最后一口水,扔掉了被雨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