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种湖羊养殖、标准化羊舍及配套饲草料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9708832 上传时间:2022-09-20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1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纯种湖羊养殖、标准化羊舍及配套饲草料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纯种湖羊养殖、标准化羊舍及配套饲草料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纯种湖羊养殖、标准化羊舍及配套饲草料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纯种湖羊养殖、标准化羊舍及配套饲草料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纯种湖羊养殖、标准化羊舍及配套饲草料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纯种湖羊养殖、标准化羊舍及配套饲草料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纯种湖羊养殖、标准化羊舍及配套饲草料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可行性研究报告纯种湖羊养殖、标准化羊舍及配套饲草料地建设项目目 录第一章 总论1.1项目概况1.2设计依据1.3项目建设背景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2.1项目建设的可行性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第三章 项目区建设条件分析3.1自然概况3.2社会经济概况3.3畜牧业概况3.4建设单位基本情况3.5新疆肉羊产业发展现状3.6新疆肉羊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3.7新疆发展肉羊产业的优势第四章 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4.1市场分析4.2市场风险分析4.3产品营销策略第五章 项目建设方案5.1建设主要内容及规模5.2生产技术方案5.3项目实施进度第六章 环境影响评价6.1环境影响6.2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第七

2、章 项目组织与管理7.1组织机构成职能划分7.2项目经营管理措施7.3技术培训7.4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第八章 投资概算和资金来源8.1投资概算8.2资金来源及筹措第九章 效益分析9.1项目效益分析9.2项目总体评价第十章 财务评价10.1编制说明10.2销售收入及税金估算10.3总成本及经营成本估算10.4财务效益分析10.5财务评价结论第十一章 招标方案11.1招投标依据11.2招标范围11.3招标组成形式11.4招标方式第十二章 结论第一章 总论1.1项目概况1.1.1项目名称:县公司1.1.2建设地点:县乡草场1.1.3建设内容:引进纯种湖羊基础母羊2000只;建设标准化羊舍、配套饲草

3、料地2000亩。1.1.4项目总投资:888.4万元1.1.5资金筹措:企业自筹1.1.6项目建设期限:2012年2013年1.1.7项目建设单位:县公司1.1.8项目建设单位负责人:1.1.9项目主管单位:县畜牧兽医局1.2设计依据(1)自治区畜牧厅关于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的通知(牧畜字201022号);(2)自治区畜牧厅、自治区财政厅关于下发的通知(牧畜字201112号);(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畜牧业“十一五”计划;(4)新疆肉羊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5)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6)新疆、塔城地区及县相关资料;1.3项目建设背景我区草原由于长期超载过牧

4、,草原生态恶化趋势日益加剧,保护草原生态安全,实现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已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2010年,国务院128次党务会议决定在全国八个省区率先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通过实行草原禁牧补助 、草畜平衡奖励、牧民生产性补贴等方式,逐步核减草原牲畜放牧量,实现草地生态良性发展。按照国家确定我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落实计划,在推进草地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未来5年里,我区将有1.5亿亩草原实现禁牧,5.4亿亩草原实现草畜平衡管理,预计全区草原牧区将核减1000多万标准单单位。在目前,按照自治区确定的“环保优先,生态立区”和“两个可持续”的目标,牧区首要的任务是核减转移放牧牲畜,恢复草地生态平

5、衡,今后很难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近年来,随着我区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变,我区养羊业基础条件和设施得到大幅改善,全区羊的系列成活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出栏率、商品率也保持在80%以上较高水平,发挥了生产潜力,有效保证了产出增加。但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膳食结构调整,以及旅游业的兴起和流动人口的增加,区内羊肉供给不足问题日益显现,价格持续上涨且高位运行。目前,区内羊肉价格已较1995年上涨260%,且近三年年上涨幅度都在20%以上,根本原因是羊肉产量难以满足市场消费增长需求。而依托现有生产基础和养殖模式,通过提高繁殖成活率、出栏率和商品率增加羊肉产出的空间有限,难以保证羊肉产出快速增涨。

6、目前,我区养羊还未摆脱传统的单胎繁育粗放管理的模式,受养殖比较效益影响,草原牧区主要以天然放牧为主,城郊及农区规模户以季节性育肥为主,农区自繁自育户为降低饲养成本,有相当部分牲畜需在牧区夏季草场代牧。今后,随着草畜平衡管理制度的落实,我区养羊将逐步向舍饲圈养方式转变,而实行舍饲圈养势必造成养殖成本增加、养羊收益减少甚至不赢利。如不能科学合理的建立推行高产、高效肉羊养殖模式,很难调动农牧民养羊积极性,增强农牧民养殖意愿,进而实现牧区牲畜转移和农区养羊业快速恢复。县公司面对当前羊肉市场供给短缺,牧区养羊受资源限制稳定发展难度大的实际问题,通过派人到全国各地考察,并咨询相关养殖业专家,实施了多胎肉羊

7、养殖项目,经过几年的努力,现已初具规模,但由于资金不足,标准化程度建设不够,先进的饲养管理技术没办法引进和应用,养殖规模也受到限制,并制约了进一步的发展,此次自治区畜牧厅制定下发的2010年新疆肉牛肉羊标准化养殖扶持项目实施方案,为该场标准化改建、养殖规模增加和先进生产管理技术应用提供了机遇,经向县和塔城地区畜牧兽医局申请同意,特委托编制了县公司多胎肉羊养殖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本项目是一个多胎肉羊纯种繁育和推广的项目,在投资上侧重于纯种繁育场建设,项目以纯种繁育为核心,以养殖场为载体,建立“养殖场+养殖户”的推广体系。项目建成后将对促进畜牧养殖化发展,加快周边多胎肉羊养殖步伐,平抑市场

8、羊肉价格发挥重要作用。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2.1项目建设的可行性2.1.1项目建设政策扶持有保障2008年,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的关于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意见(新党发20089号)明确提出:要进一步调整畜牧业结构,推动畜牧业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大力开展肉羊经济杂交;十七大,国务院32号文件关于进一步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也提出把新疆建成畜产品、粮食等生产基地。开展优质肉羊杂交改良是当前和今后我区畜牧业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保障肉食供给,提高养羊业效益,促进农牧民持续快速增收的有效途径。为此,自治区专门制定了新疆肉羊发展规划(2010-2015年),到20

9、15年,全区肉羊规模化养殖比例由目前的20%,提高到50%以上,羊胴体重达到22公斤。全区羊肉产量达到100万吨,年均增长保持在10%以上。为次自治区畜牧厅下发的关于开展畜食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的通知(牧畜字201022号)和2010年新疆肉牛肉羊标准化养殖扶持项目实施方案以及自治区畜牧厅畜牧处制定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多胎肉羊杂交生产体系建设行动计划(20112013年),更是为肉羊规模化发展提供了保障,因此项目建设符合自治区肉羊发展规划,政策扶持有保障。2.1.2项目建设单位人员、资金、技术力量雄厚县公司成立于2012年3月,注册资金30万元,目前在地区有饲草料地750亩,水、电、路基本配套

10、完善。对承担本项目技术人员、资金、技术力量都十分雄厚,项目建设实施有保证。2.1.3项目区土地和饲草等自然资源丰富县地处新疆北部,土地辽阔,距新疆首府乌鲁木齐180公里,与独山子、奎屯市、乌苏市为邻,有广袤的草原和丰富的饲草料资源,具备大力发展养羊业的地缘优势和区位优势。全县耕地近150万亩,主要农作物有棉花、小麦、玉米、油料,农业已初步形成高产高效的格局,农副产品及作物秸秆充裕,农业基础扎实,光热资源丰富,人工草地也已初规模,为项目建设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2.1项目建设是推进肉羊产业健康稳定发展的需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和改革计划委员会新疆开发规划思路中指出:畜牧

11、业要坚持草原畜牧业、农区畜生执迷不悟和城郊畜牧业并举,重点发展农区畜牧业的方针,在牧区要实现害居半定居,形成一大批家庭牧场,在农区形成一大批养殖大户,培育和发展一批现代化畜牧业龙头企业和养殖业大户。通过基地建设,繁育推广优良畜种、草种,建设现代畜牧业生产体系,加快我区肉羊基地建设向产业化、优质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实现农牧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养羊业是新疆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发以来特别是1996年畜牧业工作会议后,我区肉羊产业持续快速发展,2006年绵羊存栏量占全区牲畜总存栏的81%,羊肉产量在肉类总产的比重达到40%以上。对丰富城乡市场、优化农业结构、增加农牧民收入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由于

12、受区内羊肉市场消费需求增加和羊产业发展受草地资源承载能力限制的双重压力影响,新疆羊肉市场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分析深层次原因主要是:肉羊产业体系发展不完善,农区自繁自育体系不健全;肉羊良种化程度低,养殖方式较为落后;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一体化经营水平低;产品优势不明显,市场开拓不足。要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实现我区肉羊产业的健康发展,实施本项目十分必要。2.2.2项目建设是完善新疆肉羊生产体系,顺应现代畜牧业发展形势的需要。早在上世纪80年代,国内山东、河南、河北、安徽等省份就积极构建新型肉羊生产体系,积极推进工厂化养羊和农区圈养舍养羊,大规模引进国外专用肉羊品种开展经济杂交,发展肥羔和羔羊

13、肉生产,肉羊产业得到飞速发展。1980年羊肉生产量最大的省区依次是新疆、内蒙古、西藏、青海和甘肃,是我国的五大牧区,其羊肉产量占全国羊肉总产量的49%,而到2000年以后逐步下降到了40%以下,与此同时山东、河南、河北、安徽四省羊肉产量却逐步由1980年占全国的20%上升到30%以上。90年代后,与我们处于同等发展水平的内蒙、青海等省份迎头赶上,产业整体水平已明显优于我区;更为不利的是,近年来,新疆羊肉在国内的价格优势地位逐步丧失,近两年甘肃、青海羊肉开始大批量流向新疆,抢占疆内市场,给我区肉羊产业的发展敲响了警钟,同时也进一步要求我们必须完善肉羊产业体系,加快发展,迎头赶上。总体上看,我区肉

14、羊产业化推进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我区也具备支持产业发展的资源优势条件,只要我们主动顺应肉羊产业化发展这一趋势,把握机遇,真抓实干,就一定能将新疆肉羊产业发展推向新阶段。2.2.3项目建设是当地广大牧民脱贫致富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县农村经济得到很大发展,农民收入连续多年在全疆名列前茅。但是牧民收入和农民收入的差距也在拉大。县委、县政府为切实解决全县牧民的相对贫困问题,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引导牧民定居,以企业带动牧户种草养畜,并探索示范以湖羊为母本,以萨福克、陶塞特、特克赛尔、杜泊羊、多浪羊、阿勒泰羊、巴什拜羊等为父本的多种杂交生产模式,杂交生产效果明显,同等饲养条件下,平均每只多胎母羊年产两

15、胎,年产羔4只以上,杂交羔羊3月龄增重与本地单胎羔羊相当,饲养1只多胎母羊年可获净收入在1500元以上,养殖收入是单胎绵羊品种的300%以上,通过示范,使广大农牧民看到了多胎肉羊的养殖效果,参与多胎肉羊养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提高。本项目的实施将为广大牧民提高养殖效益、改进饲养管理方式、增加牧民收入探索一条新路,也是使广大牧民早日脱贫致富、共同实现小康目标的一项重要措施。第三章 项目区建设条件分析3.1自然概况3.1.1地理位置县位于东径84。57,86。09,北纬43。29,45。56,之间,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天山北麓中段,县城东距乌鲁木齐185公里,距石河子市35公里,西距克拉玛依市126公里,距奎屯市65公里。县总面积13110平方公里,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